沈三白發誓不種蘭花,杜甫不做海棠詩,
慈禧下令大砍銀杏樹,鳳凰只棲息在梧桐上,
烏龜如何疊塔、蛤蟆怎樣說法、蠅虎如何跳舞……
詳實的掌故,有趣的傳說,帶您走入花、鳥、蟲、魚的豐富世界。
——《七律 赠邓云乡先生》
评分手上这本《旧京散记》(邓云乡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年9月版),编选自邓云乡的《北京四合院》、《文化古城旧事》、《燕京乡土记》,分“京都文脉”、“茶楼食肆”、“帝京胜迹”、“故都风俗”、“风物相思”、“人物风流”和“红楼杂识”七辑,基本可以一窥完整的乡土老北京。谚语说,“物离乡贵,人离乡贱”,但乡思是不分贵贱的。远离北京的游子,写北京民俗且自成一家的写家很多,金受申、唐鲁孙先生都写得好,不过他们都在台湾。邓云乡呢,他身在江南,却几十年来始终如一专心致志地书写北京,他写《红楼梦》中的民俗,文章中也多晃着老北京的影子。
评分 评分手上这本《旧京散记》(邓云乡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年9月版),编选自邓云乡的《北京四合院》、《文化古城旧事》、《燕京乡土记》,分“京都文脉”、“茶楼食肆”、“帝京胜迹”、“故都风俗”、“风物相思”、“人物风流”和“红楼杂识”七辑,基本可以一窥完整的乡土老北京。谚语说,“物离乡贵,人离乡贱”,但乡思是不分贵贱的。远离北京的游子,写北京民俗且自成一家的写家很多,金受申、唐鲁孙先生都写得好,不过他们都在台湾。邓云乡呢,他身在江南,却几十年来始终如一专心致志地书写北京,他写《红楼梦》中的民俗,文章中也多晃着老北京的影子。
评分难忘促膝春寒夜,娓娓红楼风俗谭。
评分 评分昔年塞上住,小邑亦风华。
评分周汝昌亦欣赏邓云乡,有 "赠"、"和"之作两首。道是:
评分说来也怪,邓先生蛰居上海五十年,南方的软语熏风温香软玉不但没有同化他的胃和心,反而让他的思北之情愈发浓烈。比如,“茶楼食肆”一辑里,邓先生在上海的馆子里吃着小黄鱼,心里想的却是——任何地方的黄鱼都没有北京的黄花鱼好吃。手里捧着南方的山芋,念叨的是——北京的白薯烤透了,又甜又香,又糯又腻,入口即化,比起上海一带的那种栗子山芋,是绝然不同的。他也不是说江南不好,比如写到京式馄饨是挑担子的小贩卖,“不像江南,在上海和苏杭一带街头走,走不远就见一家铺子,又卖阳春面,又卖馄饨,且有小馄饨和大馄饨之分。这一点,北京是望尘莫及的。”跟江南的精致和妩媚相比,北京的吃喝玩乐,乡风俚俗朴拙、简单,透着一股子爽气。这正是邓先生文章的一大特色:以江南做陪衬,渲染老北京风土。陈从周是苏州人,住在上海,跟邓云乡是好朋友,据说他喜欢听邓先生讲北京。二位先生一见面,寒暄几句,话匣子一开,就落在京华旧事上了:四合院,古玩铺,胡同,贡院,会馆,禁城……听得著名的园林艺术家“怡然神往、遐想不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