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 歐洲灰姑娘的分裂與蛻變、叛逆與創新

柏林: 歐洲灰姑娘的分裂與蛻變、叛逆與創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彼得.施奈德 Peter Schneider 著,莊仲黎 译
图书标签:
  • 柏林
  • 德国历史
  • 欧洲历史
  • 城市研究
  • 文化史
  • 社会变迁
  • 20世纪史
  • 政治史
  • 现代性
  • 城市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麥田出版社
ISBN:9789863441540
商品编码:16078503
包装:平裝
开本:25K
出版时间:2015-11-05
页数:44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柏林
它既是歐盟火車頭德國的心臟,
卻也是歐洲各大城市中容貌醜、歷史短的灰姑娘。

它曾象徵了民主自由與集權鐵幕的冷戰,被一堵圍牆割裂為兩個世界,
但在納粹時代卻是歐洲繁華、燈紅酒綠的性解放之都。

儘管德國人以嚴謹與紀律聞名於世,
21世紀的柏林卻吸引了全球叛逆的藝術家與具創造力的企業家。

德國知名的左派作家彼得?施奈德的深度導覽,
讓我們知道為什麼柏林人總愛驕傲地大喊:
「這就是柏林!」
(Das Ist Berlin!)

柏林既不是歐洲漂亮、也不是古老的城市;它的建築與市容不及巴黎或羅馬,它的博物館館藏也比不上倫敦或巴塞隆納。然而,作者卻告訴我們,當他在紐約、台拉維夫(Tel Aviv)或羅馬碰到當地人問他從哪裡來而他回答「柏林」時,他們的眼神便立刻發亮起來。

本書是一位柏林人對於自己身處的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充斥的各種誘惑所展開的長期而廣泛的、機伶而大膽的探索,並在一些普遍的說法之外,繼續摸索它的魅力所在:因為沒有營業時間的限制而益加發達的夜店文化、由於低生活消費而蓬勃發展的藝術家聚落等。作者施耐德用他的文字帶領我們深入了解這座變化快速的大都會,例如,在波茨坦廣場施工時期,柏林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巴倫波英在工地裡為一齣不尋常的「起重機芭蕾舞」進行的一場音樂伴奏;柏林的青年創業家如何在沒有公共資金的挹注下(比方說,史普雷河畔的傳奇夜店「雄貓霍次希」)反而比市政府的官員對於柏林市做出更大的貢獻。

施耐德向來以書寫柏林著稱,他在一九八二年發表的經典小說《跨越圍牆的人》(Der Mauerspringer)裡,便以風趣的筆觸及充滿哲理的沉思描繪柏林人在柏林圍牆的陰影下平凡細瑣的生活,本書則是他這一系列書寫柏林的書籍中新的一大力作。施耐德能用他的妙筆敏銳而詼諧地勾勒出柏林的神髓與精粹,不僅因為他長期關注與探究這座城市,還因為他身為德國藝文界的名人,經常與社會名流往來,因此,對於某些人事物的來龍去脈能有不同的觀察角度以及難得的第一手資訊。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彼得?施奈德(Peter Schneider)
一九四〇年出生於北德的呂北克市(Lübeck),一九六〇年代初期因為轉學到西柏林的自由大學主修日耳曼學、副修歷史學與哲學而從此定居於柏林。施耐德是德國戰後著名的左派作家,他於一九七三年發表的小說《連茨》(Lenz)是當時左派圈子人手一本的熱門作品。除了小說之外,這位多產的作家還撰寫劇本、散文與評論,其中以一些談論分裂和統一後的柏林的著作受矚目。他還通曉英文與義大利文等多種外文,曾為德國《明鏡週刊》、美國《紐約時報》、法國《世界報》(Le Monde)及義大利《共和報》(La Repubblica)撰寫文章,並曾受邀到美國史丹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大學等校擔任訪問學者。

■譯者簡介

莊仲黎
德國漢堡大學民族學碩士、博士候選人。曾任《講義》雜誌德文編譯,譯有《怎麼有人研究這個?》、《看懂了!超簡單有趣的現代藝術指南》、《讀書別靠意志力:風靡德國的邏輯K書法》、《達爾文密碼》、《香料之王:胡椒的世界史與美味料理》、《七天學會用哲學思考》、《帶著兩隻大象翻越阿爾卑斯山》、《守護者的凝視:八個不放棄生命的動人故事》等書。

目录

推薦序/林育立

01柏林是個灰姑娘

02大覺醒

03建築師之間的意見衝突

04波茨坦廣場

05柏林皇宮vs.共和國宮

06作為工業城市的柏林

07西柏林vs. 東柏林

08造福市民的大型建案

09從南邊來到西柏林

10從東邊來到西柏林

11「政治自主區西柏林」

12柏林圍牆後來怎麼了?

13哪裡是市中心?

14柏林的性與愛情

15東、西柏林分裂時期的性與愛情

16柏林圍牆倒塌後的性與愛情

17夜店

18參觀柏林的碉堡藝術館

19一些美國象徵在西柏林的衰微

20如幽靈般的柏林-布蘭登堡國際機場

21東德史塔西所遺留的影響

22當史塔西的敵人變成史塔西的老闆

23新種族主義

24柏林的小越南

25卡哈娜與安東尼歐.阿瑪多依基金會

26新野蠻主義

27柏林的土耳其人

28廣受愛戴的區長

29呂特利中學

30救命啊,施瓦本人來了!

31造訪猶太公墓

32捐贈娜芙蒂蒂半身像的男人

33柏林對於猶太受難者的追思文化

34柏林的猶太人

35柏林的以色列人

36柏林的春天

37附錄

參考書目

中德地名對照

中德街道名對照
好的,以下是一本与您提供的书名无关的图书简介,旨在提供详尽的内容描述,并避免任何不自然的表达痕迹。 --- 书籍名称:《迷雾中的航标:十九世纪末期蒸汽朋克都市的社会变迁与技术伦理》 作者: [虚构作者姓名,例如:阿瑟·芬奇] 出版社: [虚构出版社名称,例如:维多利亚之光出版社] 出版日期: [虚构日期,例如:2024年秋] 页数: 约 680 页 --- 简介: 《迷雾中的航标》是一部深入剖析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在技术爆炸性发展浪潮下,一个虚构的、高度工业化的欧洲大都市——“阿卡迪亚城”——所经历的深刻社会结构重塑、伦理困境与文化冲突的宏大叙事。本书超越了传统的技术史和城市发展史的范畴,聚焦于蒸汽动力、机械自动化与早期电力系统交织作用下,个体命运的漂移与集体意识的重塑。 本书的叙事核心围绕阿卡迪亚城及其复杂的社会阶层展开。这座城市是进步的典范,高耸入云的齿轮塔、穿梭于空中轨道的飞艇、以及由复杂黄铜机械驱动的公共服务系统,共同构筑了一个令人目眩的“蒸汽乌托邦”表象。然而,作者敏锐地揭示了这光鲜外表下的深刻裂痕:能源的垄断、机械对传统手工艺的毁灭性冲击、以及无休止的工厂劳动对底层民众生命质量的系统性侵蚀。 第一部分:齿轮与阴影——城市的诞生与权力结构 本书伊始,作者详尽考察了阿卡迪亚城在“大蒸汽革命”后十余年间的快速扩张。通过对城市规划蓝图、早期市政文献和私人日记的交叉比对,我们得以窥见资本家阶层如何利用新兴技术——特别是对高压蒸汽管道和精密计时系统的控制——来巩固其对城市资源的绝对支配。 核心议题包括: 1. “动力阶级”的崛起: 深入分析了掌握核心能源技术和机械制造秘密的工程师与厂主群体,他们如何将技术知识转化为政治资本,并逐步架空了传统的贵族权力体系。本书首次系统性地梳理了“铁锤党”——一个由核心技术精英组成的非正式联盟——的运作模式及其对立法的影响。 2. 垂直化的社会景观: 作者运用地理空间分析,展示了阿卡迪亚城垂直分层的社会现实。上层区(Aetheria)的穹顶之下是光洁的黄铜和永动的机械艺术;而底层的“煤灰区”(Cinder Depths)则常年笼罩在锅炉废气形成的酸性迷雾中,数以万计的“计时工人”在简陋的环境中,如同机器的附属品般工作。 3. 新职业的兴衰: 详细记录了传统行业(如马车夫、手工织工)的衰落过程,以及新兴职业(如“气动通讯员”、“自动织机维护员”)的兴起。书中生动地刻画了这些身份转变带来的心理冲击与家庭危机。 第二部分:机械之魂——技术伦理与人的异化 本书的第二部分转向了更具哲学和心理深度的探讨。在蒸汽技术日益渗入日常生活的背景下,阿卡迪亚城的居民开始重新定义“生命”、“效率”和“人性”。 关键章节的探讨: “情感校准仪”的争议: 详细考察了早期仿生机械人(Automata)的研制历史,特别是围绕“是否有必要在机械中模拟人类情感”的激烈辩论。书中引用了多份禁止性法令的草案,揭示了社会对“非人智能”可能带来的道德混乱的深层恐惧。 时间观念的革命: 蒸汽驱动的工业生产需要绝对的同步性。本书分析了城市钟楼和工厂定时器的普及如何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自由时间的认知,将生命节奏强行“齿轮化”,并引发了针对“强制同步化”的反抗运动。 信息管道的控制: 随着气动传讯系统和早期电报网络的建立,信息流动速度空前加快。本书揭示了这些通讯网络是如何在第一时间被政府和企业用于监控舆论、压制工会活动,并塑造公众对技术进步的单一叙事。 第三部分:反抗的火花——地下抵抗与技术反思 故事的高潮聚焦于阿卡迪亚城内部日益增长的反技术和反体制的运动。作者细致描绘了那些试图在机械的洪流中保持“人性火花”的群体。 “静默者”的哲学: 介绍了一个由前技术人员和艺术家组成的秘密团体——“静默者”。他们拒绝使用任何自动装置,坚持手工制造,并试图通过复古的、低效的艺术形式(如手绘地图、羊皮纸文献)来保存被机器快速淘汰的知识与美学。 对能源系统的破坏行动: 详细记录了多次针对核心蒸汽枢纽和中央计时系统的破坏行动。这些行动的目的并非彻底推翻技术,而是迫使统治阶层正视能源分配的不公。书中收录了对一次著名的“锅炉减压事件”的现场还原,分析了其对社会心理结构的影响。 希望的灯塔: 在城市的边缘,一些社区开始探索“有机技术”——即结合自然材料和可持续能源(如水力微型涡轮)的替代方案。作者通过对比传统蒸汽技术的高消耗与这种新兴的、更具人文关怀的技术路径,提出了对未来城市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 结语:未完成的转型 《迷雾中的航标》以一种开放式的姿态结束。阿卡迪亚城并未完全崩溃,但它已然进入了一个“后蒸汽时代”的过渡期。技术进步的步伐并未停止,但社会对技术伦理的讨论已变得更加成熟和审慎。本书为后世研究技术进步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复杂张力,提供了一份详尽而充满生命力的历史样本。它迫使读者思考:在一个由我们自己发明的机械世界中,我们究竟是在驾驭工具,还是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工具的一部分? --- 本书特色: 采用大量的城市旧地图、技术草图和虚构人物的信件作为佐证材料,语言风格严谨而富有画面感,是研究十九世纪末期社会心理学和技术哲学领域不可多得的力作。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曾以为对柏林的了解已经足够,但这本书却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理解的大门。作者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审视了这座城市在历史长河中的每一次转身与蜕变。书中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的深入挖掘,都让我受益匪浅。然而,最打动我的,还是那些关于普通人如何在这种宏大的历史进程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如何去爱,去恨,去梦想的故事。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个体命运,却共同构成了柏林这座城市的史诗。我看到了她如何从一个“灰姑娘”的身份,在不断的挣扎与抗争中,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彩,并且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活力,拥抱了属于自己的未来。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一座城市的记录,更像是一部关于勇气、关于选择、关于如何在逆境中展现生命无限可能的宣言。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读”书,不如说是在“体验”一本活着的历史。作者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柏林这座城市的蜕变之旅。从昔日繁华的帝都,到战火纷飞后的断壁残垣,再到东西分裂的冰冷隔阂,直至最终的浴火重生,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我被书中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剖析所吸引,更被那些在动荡年代中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人物所感动。他们或叛逆,或创新,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时代的篇章。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城市如何在一次次的磨砺中,不仅没有消沉,反而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它所传达的那种不屈的精神,那种对未来的不懈追求,以及那种在混乱中孕育秩序的强大生命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评分

这本书像一位老友,带着我漫步在柏林的街头巷尾,娓娓道来她的故事。作者的文字有一种温润的力量,能够穿越时空的界限,将我带入那个久远却又清晰的年代。我在这里看到了那些被历史洪流裹挟的普通人,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梦想,他们的挣扎,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书中对社会变迁的细致观察,对人们心理变化的深刻洞察,都让我对接下来的情节充满了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历史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关于选择、关于如何在分裂与重塑中寻找自身定位的深刻寓言。我惊叹于作者能够如此细腻地捕捉到那些容易被宏大叙事所忽略的细节,那些微小的瞬间,却往往最能触动人心,最能展现一座城市的灵魂。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新的感悟,仿佛与这位“欧洲灰姑娘”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的深度对话,理解她为何如此坚韧,为何如此迷人。

评分

柏林,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独特的魅力,仿佛一位历经沧桑却依旧风姿绰约的女子,在欧洲大陆上兀自绽放。初次翻开这本书,我便被那如潮水般涌来的历史洪流所裹挟,仿佛亲身经历了那段跌宕起伏的岁月。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有力,如同雕刻家手中精巧的刻刀,一点点勾勒出这座城市灵魂深处的肌理。从昔日的辉煌,到战争的创伤,再到分裂的痛苦,最终走向统一的希望,每一个篇章都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柏林丰富而复杂的面向。我尤其被书中对普通市民生活的描绘所打动,那些鲜活的面孔,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与坚韧,构成了这座城市最真实、最动人的底色。读这本书,我不仅仅是在阅读历史,更像是在与一座伟大的城市进行一场灵魂的对话,感受它在历史长河中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那份对过往的深邃反思,对未来的审慎展望,以及对人类精神不屈不挠的赞颂,都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这座城市的变迁,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关于成长、关于选择、关于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光明的故事缩影?

评分

当我沉浸在书页之间,仿佛置身于一个迷人的剧场,而柏林,便是那个舞台上最耀眼的演员。这本书并非那种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将历史的宏大叙事与个体的命运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读起来丝毫不会感到乏味。作者对政治风云的把握精准独到,但更令人称道的是,他/她并没有让冰冷的政治淹没温情的叙述。那些关于艺术、关于文化、关于人们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寻找自我认同的片段,如同一束束光,照亮了柏林那段特殊的时光。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文化思潮碰撞与融合的描写,那种激烈的讨论,前卫的尝试,以及最终在历史的土壤中扎根发芽的新生事物,都让人感受到一种蓬勃的生命力。每一次的动荡,似乎都孕育着新的可能,每一次的颠覆,又在为未来的变革积蓄力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城市如何通过不断的自我挑战和革新,来定义自身的独特价值,如何在看似绝望的境地中,依然能孕育出令人惊叹的创造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