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用吉他這把巨大的鑰匙,打開譜上每個微小的秘密,
一個又一個美妙的秘密,寫成了你青春*重要的詩篇。」
--陳綺貞
她,會攝影、會寫詞,用散文紀錄創作與旅行交錯的日常,有著許多膾炙人手的好歌。
她,是有名的獨立歌手,每個人的青春期都少不了她的歌。
但她,同時也是名優秀的吉他手。
她不囿於吉他給她的限制,從手指與琴衍的間隔中,
誕生出只屬於自己的獨特演奏小動作,在當中找到無限的自由。
那一首又一首獨一無*的歌曲裡,有著她的靈魂,有著每位吉他手的起源。
◎吉他之於陳綺貞
對我來講,音樂是人生,而吉他,則是夥伴。
◎吉他的六根弦限制,對身為吉他手的陳綺貞來說是什麼呢?
人有五隻手指頭,可是吉他是六根弦,你要持續鍛鍊,才能在有限的空間內有著不同的變化。有時候我會想,如果吉他只有五根弦,事情會不會變更好?但是我覺得就是這樣的限制,讓你可以去創造自己的自由。
◎遇到創作瓶頸的時候,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小技巧嗎?
回到*簡單的原點,特別在寫歌的時候,不知道第*個和弦要從哪裡出發時,就會回到*簡單的C。
每一位吉他手,寫歌與演奏時,都有獨一無*的小動作,
初次揭露,吉他手陳綺貞的專屬小動作--
【旅行的意義】
吉他手陳綺貞說:「不是只有人需要旅行,歌也需要旅行。
這首歌在海洋音樂祭初次表演時,結尾還沒有*後一個小段落,直到在香港飯店排練時,聽到小虎在練這首歌,突然彈出一個很好聽的和弦,我說:「等等,那很好聽……」他接著彈,*後我們完成了這首歌的*後一段。所以這首歌的旅行,從淡水開始創作,在香港完成,也有自己旅行的過程。」
【80%完美的日子】
吉他手陳綺貞說:「在不同和弦之間遊走,就像在草原上放風箏,Voice Leading就是手中握著的那條線。如果和弦組成音很分散,我們就需要找到可以維持和弦進行,同時引領我們聽覺方向感的音。在這首歌,吉他的第*條弦就是風箏的線,緊緊抓住它,逆風奔跑吧!」
【太陽】
吉他手陳綺貞說:「寫歌的時候,我通常先決定適合自己的調,再到吉他上找相符的位置。如果反過來為了配合吉他彈奏而創作,創作比較容易受到音域的限制。而且每個調,即使只相差半個key,都會有決定性的差異。相差半個key,對我來說就像是搬到隔壁鄰居家一樣,雖然近,卻已經是完全不同的空間。」
除此之外,更獻給也是吉他手的你,大魔王小虎在編吉他譜的想法,以及彈奏時的建議。
「妳開始學著一首又一首歌,彈著對的或錯的譜,甚至自己抓歌,妳還為了一首太困難的吉他伴奏,寫信到唱片公司,懇求唱片公司能將譜隨著回郵信封寄給自己……當然是沒有得到回音。妳絕對不敢相信,在更久以後的未來,有人會寫信問妳如何彈奏妳寫的那些歌,向妳要求妳曾彈過的那些譜,而當妳面對這些要求時,妳一定會感覺到這種渴望是多麼多麼熟悉--」
陳綺貞的四十六首吉他譜,和她與音樂的故事。
在創作裡的限制跟自由,孤僻的她,從音樂裡,找到了共鳴。
從她的小故事以及音樂中,每一位喜愛音樂的人,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小動作。
【封面裝幀設計】
小動作是一種隱蔽、具有時間性的動態,為了具體呈現這樣的動作,便以採集的方式將陳綺貞彈奏歌曲時,手勢來回劃的軌跡畫下來。完成品看起來很像一團爆炸中的小宇宙,也像陳綺貞腦袋裡的世界,充滿著星辰與塵埃。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陳綺貞
台北蘆洲人,景美女中、政治大學哲學系畢業。國小四年級時曾經投稿到電視台,寫了一首歌給兒童節目裡面的孫小毛。高中從宿舍偷溜跑遍所有來台演出的搖滾演唱會。
現為獨立創作歌手、作家與攝影師,唱遍天橋、地下道、書店、騎樓、咖啡店、校園、pub、海邊、音樂祭、體育場、甚至打破舞台的界線,唱進歌迷房間。從出道親手販賣自己的demo、獨立發行系列單曲至今,已多次舉辦大型巡迴演唱會。發行過六張專輯均獲選為年度十大唱片。
出版圖文書《不厭其煩》、散文集《不在他方》、攝影集《背對哈瓦那》受各界好評。
2016年,成為知名吉他廠牌Gibson首位打造專屬簽名琴的亞洲女吉他手。
陳綺貞的作品和概念具有獨特文化風格,
不論音樂、文字與影像,靜靜的演繹這個世代的許多夢想。
陳綺貞官網:https://www.cheerego.com
鍾成虎
華語獨立音樂廠牌--添翼創越工作室經營者,北投人,十歲開始彈吉他,父親為鳳凰歌廳樂隊領班兼任吉他手,青年時期即跟隨父親在北投溫泉做那卡西。
在亞洲規劃統籌數十場爆滿的大型個人演唱會並擔任音樂總監,獨立於國際唱片公司之外,鍾成虎屢次帶領他的工作團隊寫下輝煌的演唱會紀錄,身為陳綺貞和盧廣仲的經紀人,他激發歌手的創作生命並引領時代潮流,影響業界甚鉅。
才華洋溢橫跨藝人經紀、企劃宣傳、活動統籌、音樂製作、編曲作曲領域,曾經製作陳綺貞、盧廣仲、梁靜茹、蔡依林、劉若英、蔡健雅……等人的專輯歌曲。
除了是三屆金曲獎製作、作曲、錄音工程得獎者,同時也是一位風格獨特,優秀的吉他手。
經歷:
觀子音樂坑吉他手
獨立音樂品牌添翼創越工作室創辦人
第16屆金曲獎流行音樂作曲人獎
第17屆金曲獎流行音樂專輯製作人獎
第26屆金曲獎*佳演唱錄音專輯獎
第6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佳製作人
第14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佳新樂隊
内页插图
目录
一封信,給剛開始學吉他的我
創作的第一次,獻給孫小毛
關於綺貞與吉他的Q&A;
吉他之於我
在封閉中找到自由
簡單也是一種練習
第一次用吉他寫歌
不想做重複,創新創新再創新
其他學習對學吉他的影響
從限制中享受不確定、享受生活
1、靈感
2、讓我想一想
3、夜遊
4、時間的歌
5、沙漏
6、失敗者的飛翔
7、倔強愛情的勝利
8、after17
9、黑眼圈
10、每天都是一種練習
11、52Hz
12、腐朽
13、家
14、太陽
15、Pussy
16、柏拉圖式的愛情
17、不應該
18、小步舞曲
19、1234567
20、偶然與巧合
21、旅行的意義
22、別送我回家
23、和你在一起
24、吉他手
25、溫室花朵
26、self
27、普魯斯特行動
28、我親愛的偏執狂
29、九份的咖啡店
30、孩子
31、下個星期去英國
32、80%完美的日子
33、小塵埃
34、距離
35、還是會寂寞
36、太聰明
37、會不會
38、嫉妒
39、表面的和平
40、天天想你
41、一起去巴黎
42、小小校歌
43、影子的影子
44、越洋電話
45、下午三點
46、孤島
附錄:小虎的整體吉他建議
精彩书摘
創作的第一次,獻給孫小毛
小學時曾經投稿到電視台,寫了一首歌給陶大偉主持的兒童節目《嘎嘎嗚啦啦》裡面的孫小毛。
那時候念敦化國小音樂班,必須從三重搭很遠的公車去上課。那段時間,放學後時常一個人在家,每天擠公車時心裡最大的寄託就是回家看電視。家裡的電視機是外面路邊攤做生意的那種小電視,小到可以藏在任何地方。我媽不准我和我弟看電視,所以平常都把電視機藏起來,因此我每天到家時,就要趁大家不在、節目開始前找到電視機,然後在媽媽回家前,再偷偷放回原處。
那天的節目中說孫小毛生日快到了,希望大家可以做卡片祝福孫小毛,而且做得最好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一個玩偶。那時我異想天開,不僅做了一張卡片,上面還剪出了「生日快樂」的字樣,然後在卡片裡用五線譜寫了一首很簡單的歌,並且寫上歌詞。有一天回家,打開電視看見孫小毛唱了我寫的歌。可是,我卻沒辦法跟家人分享,也沒有跟同學說,好像全世界除了我之外沒有第二個人知道。
我是一個比較自閉的小孩,因為住得遠,爸媽又離婚。同學多半都是住在學校附近,音樂班的學生又特別富裕。很多同學每天都有人送便當、接送,生日時,甚至是租車載全班去他家。而我卻是全班唯一用二手樂器的,小喇叭上面還掉了漆。
雖然在音樂班練習,聽到所有樂器一起發出譜上的聲音,或是在台上表演時很愉快,可是我覺得寫歌寄到電視台,被唱出來的那個感覺,強烈度更是大過學校的比賽和表演。因為那是自己一個人,不會有任何抽離或者格格不入的感覺。有點像現在創作的我,跟表演時的我,那樣的切割感。
孫小毛的禮物,成了寂寞的我跟世界產生了唯一的連結,可是,我卻怎麼都等不到這份禮物。
我家沒有信箱,通常信件都是寄到一樓的人家。於是我每天都去問一樓那個有點重聽的老爺爺有沒有收到寄給我的郵局領取單?他總是看了看櫃子說,「沒有啊,有的話就會放在櫃子上。」我每天癡癡地等,還去郵局問多久後沒去領,郵件會被退回去。
可是,卻怎樣都等不到。
有一天老爺爺不在的時候,我拉著椅子爬上去櫃子看,發現了那張單子,已經過期了。不曉得是老爺爺忘記了或是沒看見。雖然單子過期,可我還是請媽媽再去領,但她說禮物已經被退回。我覺得很難過,不過至少證明這件事是切切實實發生過的,而那時在電視上被唱出來的喜悅,至今也仍舊深深記得。
小時候不懂創作,就是把字、把音寫一寫,寫歌給孫小毛的當下,並沒有任何人鼓勵我參加那個節目,或者是參加了,會給我多少零用錢。就是本能地很想要做這件事的感覺,現在想來,這就是創作的起源吧。
前言/序言
一封信,給剛開始學吉他的我
妳在外婆家的角落發現阿姨的古典吉他,彈了半小時,彈不出所以然來,想到學校同學加入吉他社,卻因為沒錢買吉他而煩惱,妳決定把吉他帶去學校借給她,後來這把吉他就固定放在教室垃圾桶旁的角落。放學後,妳們會在黃昏西曬的陽光下,坐在課桌椅上摸索這個奇怪的樂器,因為調對了音,彈出了完美的 C 和弦而驚嘆!那時候妳即將成為樂隊的一員,但妳還是在同學的邀請之下,幸運成了吉他社的地下社員。
妳開始學著一首又一首歌,彈著對的或錯的譜,甚至自己抓歌,妳還為了一首太困難的吉他伴奏,寫信到唱片公司,懇求唱片公司能將譜隨著回郵信封寄給自己……當然是沒有得到回音。有一天,妳從學姊那得到第一份 More Than Words 的吉他譜,那天下午,全校的教室,全校的課桌椅,都好像在幫妳守著一個秘密。全校的課桌,只有妳的抽屜裡閃著金色的光芒,只有妳的椅子知道妳再也無法被禁錮在數學課,歷史課……午餐時間一到,妳奔跑出去,氣喘吁吁爬上四樓的吉他社辦,用吉他這把巨大的鑰匙,打開譜上每個微小的秘密,一個又一個美妙的秘密,寫成了妳青春最重要的詩篇,妳真的彈出妳曾幻想未來的要彈的歌曲,音樂也從此成為妳生命中公開的秘密。
妳還不知道,多年後,妳用僅會的幾個和弦,再加上一時情急硬湊出來的指法,盤腿坐在床上,寫下了人生中屬於自己的第一首歌。更不會知道,自己的歌出乎意料之外得到創作比賽冠軍,因此得到唱片公司的邀約和朋友的艷羨,卻感到心虛不已。因為妳知道妳還沒有開始努力,於是妳決定開始努力,妳會因為自己勇於探索而有所收穫,也會因為困惑恐懼而退縮;妳會因為再怎麼努力都毫無進展而挫敗、茫然所失,卻又會在幾個美妙的和聲從指尖流出時,感動到讓妳忘記一切,繼續往前走。
妳絕對不敢相信,在更久以後的未來,有人會寫信問妳如何彈奏妳寫的那些歌,向妳要求妳曾彈過的那些譜,而當妳面對這些要求時,妳一定會感覺到這種渴望是多麼多麼熟悉。
關於未來,我不能再說得更多了……因為我深深瞭解,妳並不喜歡有人預測妳的未來,妳是必定要靠自己,創造自己的未來的。
我只想跟妳說,謝謝妳的熱情,讓我在脆弱的時候不放棄,更想跟妳說,謝謝妳的努力,讓我現在能更有自信,謝謝妳的一切,希望妳能為我感到驕傲。
Cheer 2016/5/15
《失落的星图》 作者:艾薇拉·凡恩 类型:历史悬疑、古典密码学 篇幅:精装,约 600 页 --- 简介: 在时间的长河中,有些秘密如同深埋海底的沉船,历经风暴,依旧闪耀着令人心悸的光芒。《失落的星图》讲述了一个关于失传的知识、背叛的友谊以及对宇宙终极奥秘不懈追寻的故事。故事始于 1928 年的伦敦,一个阴雨连绵的秋夜,年轻的古典文献学家亚瑟·彭德尔顿在整理其导师——著名天文学家兼密码学大师奥古斯都·海伍德教授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个极其隐秘的线索:一张古老羊皮纸上的模糊星象图,以及一张用只有极少数人掌握的古希腊密文写成的日记残页。 海伍德教授的死因被官方定为意外,但亚瑟很快意识到,导师留下的不仅仅是遗产,而是一个足以颠覆当时科学认知的巨大谜团。那张星图并非描绘任何已知的天体,其结构复杂,似乎融合了古代占星术、炼金术符号,以及一种前所未见的数学逻辑。 第一部分:被遗忘的遗产 亚瑟·彭德尔顿,一个对历史细节有着近乎偏执的关注的学者,发现教授的日记中反复提到一个代号:“塞壬的低语”。他追踪着这个线索,深入探究海伍德教授生前最后几年的研究领域——中世纪手稿中关于“天堂机械”的传说。这些传说声称,早在文艺复兴之前,就存在一套能够精确预测重大历史事件和天体运行的复杂装置,这套装置的蓝图被分割成数个部分,隐藏在欧洲各地最负盛名的图书馆和私人收藏中。 为了解读羊皮纸上的星图,亚瑟不得不求助于他的老同学,现任职于牛津大学博物馆的古董修复专家,伊芙琳·里德。伊芙琳以其对古代颜料和墨水化学成分的精深了解而闻名。两人的重逢带着一丝微妙的隔阂,因为在数年前的一次学术竞争中,他们曾产生过激烈的理念冲突。然而,面对海伍德教授留下的这个谜题,他们不得不搁置前嫌,携手合作。 伊芙琳通过对羊皮纸的碳十四测定和光谱分析,确认了星图上的墨水至少包含三种截然不同的年代物质,这表明它并非单一作品,而是经过多次增补和修改的“活的地图”。星图的中心部分,竟然用一种在欧洲中世纪被认为已经灭绝的植物性染料绘制,这种染料的来源指向了遥远的东方。 第二部分:威尼斯的回响与秘密社团 日记中的线索将亚瑟和伊芙琳引向了水城威尼斯。海伍德教授曾在此地秘密会见一位据称是末代拜占庭学者后裔的古董商。在威尼斯昏暗、弥漫着咸湿气息的旧书店和被遗忘的宫殿中,他们发现了一个隐藏了数百年的秘密社团——“观星者之眼”。这个组织的核心信仰是:宇宙的运行并非偶然,而是被一套复杂的、可预测的韵律所驱动,而“天堂机械”就是解读这套韵律的钥匙。 在调查过程中,亚瑟和伊芙琳发现他们并非唯一的追寻者。一股势力也在积极地搜寻“星图”的下落。这股势力背景深不可测,行事冷酷高效,他们不惜采取盗窃甚至谋杀的手段来清除任何阻碍他们的人。亚瑟的公寓被洗劫一空,留下的只有桌上一个被刻意扭曲的罗盘,指向了南方。 在威尼斯的一座废弃教堂地下室,亚瑟和伊芙琳发现了一批用拉丁文抄写的文献,记载了“观星者之眼”与伽利略、开普勒等科学巨匠之间的隐秘联系。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发现“星图”的最后一部分,可能被嵌入了一件文艺复兴时期的精密仪器之中——一件据信已在法国巴黎博物馆失踪的“宇宙浑天仪”。 第三部分:巴黎的迷局与真相的代价 故事的张力在巴黎达到顶点。亚瑟和伊芙琳乔装潜入博物馆的修复工作室,他们发现那件失踪的浑天仪实际上被秘密地保存在博物馆的地下高精度保险库内。 利用伊芙琳对仪器结构的了解,两人成功接触到浑天仪的核心。他们发现星图的最后一部分并非绘画,而是一组由微小宝石和金属齿轮构成的三维结构。当亚瑟小心翼翼地将那张羊皮纸星图放置在浑天仪的特定凹槽时,仪器内部的机制被激活。 在幽暗的保险库中,微弱的光芒从宝石中折射出来,投射出完整的、动态的星图——那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宇宙模型,它不仅描绘了恒星的过去,更预示了未来百年的重大地质和政治变动。然而,这个模型揭示的真相是残酷的:海伍德教授发现,人类历史的某些重大转折点并非自由意志的结果,而是受制于这套宏大的、机械化的宇宙节律。 就在他们即将记录下关键信息时,那股神秘的势力——由一位热衷于“秩序与控制”的神秘富豪所领导——闯入了保险库。他们相信,掌握了完整的星图,就能预知并“引导”人类文明的走向,从而建立一个绝对稳定的新世界秩序。 尾声:超越星图的意义 在与追捕者的惊险对峙中,亚瑟和伊芙琳必须做出抉择:是保护这个可能带来灾难的知识,还是将其公之于众,让世界陷入混乱?最终,在导师留下的最后一段加密信息指引下,他们选择了一种更具破坏性的方式——并非销毁知识,而是将其转化为一种更抽象、更难以被实体控制的形式。 《失落的星图》最终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星图的物理形态被摧毁,但其蕴含的数学与哲学理念,以一种难以捉摸的方式,被融入到亚瑟和伊芙琳对世界的全新认知之中。他们虽然失去了手中的证据,却获得了更深刻的理解:真正的自由不在于预知未来,而在于无畏地面对那未被标注的星空。这本书探讨了科学、信仰与权力之间的永恒博弈,以及知识的重量,究竟应该如何被承载。 --- 本书特色: 详尽的密码学解析: 穿插了对16世纪诺克斯密码和早期占星术图表的细致描述。 氛围营造: 场景切换于牛津的古老书房、威尼斯的潮湿巷弄以及巴黎的宏伟博物馆,营造出浓厚的欧洲古典悬疑氛围。 角色深度: 亚瑟对学术的虔诚与伊芙琳对科学严谨性的坚守,构成了对“真理”这一概念的两种不同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