齣版方簡介Publisher Introduction
國史002:英雄的棋局-三國軍事地理大勢
|
趙春陽
|
颱海齣版社
|
| 平裝 |
| 膠版紙 |
280
|
編輯推薦 Editorial Reviews 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
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
從軍事地理的視角解讀三國時代的天下大勢。構建中字模型,藉助近百張衛星地形圖,立體解析三國時代的軍事地理。 作者簡介 Author recommendation 趙春陽,瀋陽人,大學老師,主講四大名著,三國講壇創始人,著有《三國武將排名》。 內容簡介 Content Description 部件(文字) 本書以《三國誌》為依據,以《三國演義》為參照,把三國版圖抽象成形如中字的11個軍事地理單元,從地理角度分析瞭三國時期發生的數十次戰爭,解釋瞭東漢崩潰、三足鼎立、西晉統一的深層原因,把讀者耳熟能詳的三國故事講述得彆有新意。 插圖 Illustrations 目錄 Catalog 緒論:英雄的棋局
一、 棋盤:中字模型
中字模型的建立
中字模型的驗證
二、 開局:漢室傾頹
豪傑並起
董卓亂政
三、 落子:群雄割據
撫禦六閤:河北
製命天下:關西
天下重心:中原
地勢陸通:徐州
秦巴鎖鑰:漢中
南北腰膂:南陽
江淮襟帶:淮南
天府之土:巴蜀
帝王之資:荊州
天塹之錶:江東
枕山襟海:嶺南
四、對弈:弱肉強食
中原與河北之間的戰爭
中原與關西之間的戰爭
中原與徐州之間的戰爭
漢中與關西之間的戰爭
南陽與中原之間的戰爭
淮南與徐州之間的戰爭
漢中與巴蜀之間的戰爭
南陽與荊州之間的戰爭
淮南與江東之間的戰爭
荊州與巴蜀之間的戰爭
荊州與江東之間的戰爭
荊州與嶺南之間的戰爭
五、 收官:三分歸晉
從群雄割據到三足鼎立
三足鼎立局麵的穩定性
從三足鼎立到一統天下
附錄:《讀史方輿紀要•曆代州域形勢》三國部分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Foreword/Preface 三國在中國曆史的地位非常特殊,記得小時候幾乎所有老人,包括不識字的,都多少能說幾句三國名言。村裏人,全能說幾句三國的歇後語。可以說,除瞭論語外,沒有哪一本書能與三國的影響相比!至今,我國有大量的三國學會,三國研究領域中成果始終不斷,人纔濟濟,30多年來學會每年開會,新的研究領域和新的研究方法層齣不窮。
記得早年,用計算機研究《三國演義》首推首都師大的周文業老師,周老師是清華大學計算機係的高纔生,開創瞭計算機研究《三國演義》版本的新領域。後主攻《紅樓夢》,成果豐碩。本書的作者趙春陽也是學計算機齣身。
今年讀到瞭春陽的上本著作《三國武將排名》,其思路讓人豁然開朗,是典型的理科生思路,先定義武力的概念,再以單挑時的勝負決定雙方武力的高下……這為三國研究開拓瞭一條新的思路,又是青少年喜愛的方式。
今天又讀到春陽的新著《英雄的棋局—三國軍事地理大勢》,激動萬分,雖為同行,實乃長江後浪。這本書呈現瞭三國地理研究的又一新手段,且與傳統方式完全不同,猶如數學模型,可喜,可賀。數十萬字的著作,全為乾貨,付齣的辛勞可想而知。
全書以“軍事地理單元”為基礎,將紛亂三國軍事地理簡化為“中”字模型,實屬一大創新。作者首先定義“軍事地理單元”:是地形上相對封閉,資源上能夠自給自足的地理區域。一旦天下大亂,這種區域易守難攻,錢糧充足,很容易形成割據。據此,根據三國時的實際地理情況定義瞭11個軍事地理單元,再抽象成一個“中”字模型,置於地形地圖之上,一目瞭然,老少皆宜。然後,再運用三國早期四大戰略傢荀彧、諸葛亮、魯肅、周瑜的謀略,包括隆中對,來驗證中字模型,驗證的結果完全符閤三國實際情況。
下一步是橫嚮(相當於地理時空學說中的地理信息係統GIS)以麵的形式詳細論述11個軍事地理單元的演變過程。方法是,先以地形圖、衛星圖等現代手段,繪製齣每一單元的山脈、關隘、重鎮、湖泊、津要、江河等的分布,論述該單元的風土人情,說明構成軍事單元的地理及人文要素。其次,按年代詳細敘述各個單元的軍閥統治過程和政權易手的經過,最終分久必閤。
全書的重頭戲是“軍事地理單元間的戰爭”。其理論依據是數學中的圖論,以單元為點,點與點之間的關係用綫來定義,詳細論述瞭各個單元之間的關係,包括它們之間的地理通道。以中原(曹操的根據地)為例,作者詳細解讀瞭曹操統一各大軍閥的過程:中原與河北(袁紹,方嚮嚮北),中原與南陽(張綉,方嚮嚮南),中原與關西(馬超,方嚮嚮西),中原與徐州(呂布,方嚮嚮東),這種解讀三國地理的方式是全新的。
三國是曆史巨著,史學多以人物分析作為研究對象,長期以來少有創新。這次又是一位計算機專傢,以軍事地理的方式橫刀立馬殺入三國疆場,猶如一股春風吹進瞭三國研究領域,我相信一場更為波瀾壯闊的風暴即將席捲而來,讓我們張開雙臂,迎接吧!
後生可畏。是為序!
(許盤清:三國地圖專傢,《三國風雲地圖說》《地圖三國》作者) 溫馨提醒 Warm reminder 本店提供電子發票,如需要請在提交訂單時備注好發票抬頭,納稅人識彆號以及郵箱或者手機號。 關於發票 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每日15:00點以前的訂單當日發貨,15:00點以後的訂單次日發貨,周末及節假日期間訂單,會在節後按照訂單先後陸續發齣。 關於發貨
國史002:英雄的棋局——三國軍事地理大勢 一部穿越時空的史詩,一場關於山河與權謀的宏大敘事。 《國史002:英雄的棋局——三國軍事地理大勢》並非一本簡單的曆史讀物,它是一次深度挖掘,一次對中國曆史上最為波瀾壯闊、英雄輩齣的三國時代進行全方位、立體化解讀的嘗試。本書將目光聚焦於一個常被宏大敘事所掩蓋,卻又至關重要的維度——軍事地理。 我們耳熟能詳的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諸葛亮火燒赤壁、曹操橫掃北方,這些赫赫戰功的背後,無一不與特定地理環境的利用、製約息息相關。本書將帶您擺脫紙上談兵的局限,從戰略傢的視野齣發,理解地理因素如何形塑戰爭的走嚮,如何成為影響帝國興衰的關鍵變量。 疆域之爭:古今視野下的中國版圖 在翻開本書之前,請嘗試想象一下,當曹操、劉備、孫權這三股強大的政治軍事力量角逐天下之時,他們眼中的“天下”究竟是怎樣的地理格局?本書將從宏觀角度齣發,首先呈現漢末三國時期,中國疆域的概貌。我們將探討當時各主要政權的控製範圍,分析其地形特徵、河流分布、山脈阻隔以及交通要道。 黃河流域: 作為中華文明的搖籃,黃河流域的肥沃土地和便利的水運,一直是各方勢力爭奪的焦點。本書將詳細剖析黃河水係對於糧草運輸、軍隊調動以及軍事防禦的影響。曹操為何能在此區域建立起強大的軍事基礎?袁紹為何最終敗於曹操?地理因素在其中扮演瞭何種角色? 長江流域: 孫吳政權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綫,長江天險既是其重要的戰略屏障,也為江東經濟的繁榮提供瞭可能。本書將深入解讀長江這條“天河”的軍事意義,分析赤壁之戰中,長江的水文條件如何成為孫劉聯軍以少勝多的關鍵。 南方地區: 漢末三國時期,南方地區的開發程度相對較低,但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如崎嶇的山地、茂密的叢林、復雜的水網,卻為偏安一隅的勢力提供瞭生存空間,並孕育瞭不同於北方的戰爭模式。本書將探討南方的地理特點如何影響瞭蜀漢政權北伐的戰略選擇。 邊疆地區: 漢末的邊疆並不平靜,北方的匈奴、鮮卑,西南的蠻夷,都對中原政權構成潛在威脅。本書將考察這些邊疆地區的地理特徵,分析其對中央王朝軍事力量投射的挑戰,以及少數民族軍事力量的優勢來源。 戰略要地:扼守咽喉,決定乾坤 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存在著一些具有至關重要戰略意義的地理節點。這些地方,如同棋盤上的關鍵落子,誰能占據,便能在軍事上占據主動,甚至決定戰局的勝負。本書將逐一剖析這些戰略要地,並結閤具體的曆史事件,展現它們在三國時期的軍事價值。 關中地區: 曆來是“金城韆裏,天府之國”,其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使得任何能控製關中的勢力,都能在統一中國的道路上獲得巨大的優勢。本書將分析關中地區的地理構造,如秦嶺、隴山等山脈的阻隔作用,以及潼關、函榖關等關隘的軍事重要性。曹操為何要發動官渡之戰?其最終目標是否指嚮關中? 洛陽與長安: 作為漢朝的都城,這兩座城市的戰略地位不言而喻。本書將探討它們作為政治、經濟、軍事中心的地理優勢與劣勢,以及在動蕩年代,它們如何成為各方勢力爭奪的焦點。 荊州: “天下之中”,扼荊益之門戶,得荊州者,可圖天下。本書將深入分析荊州的地理位置,它如何連接南北,輻射東西,成為連接曹操、劉備、孫權三股勢力之間的戰略緩衝帶和必爭之地。劉備為何對荊州如此執著?曹操、孫權為何又要爭奪它? 益州: 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物産豐饒,是建立獨立政權的理想之地。本書將分析益州的地理特點,如蜀道之難,以及其如何為劉備政權的建立和發展提供瞭堅實的基礎。諸葛亮為何選擇齣奇兵攻擊關中,而不是從益州正麵北伐? 虎牢關、昆陽、閤肥、建業…… 這些在曆史長河中閃耀著軍事光芒的地名,都將在本書中被賦予鮮活的地理生命。我們將分析它們各自的地理優勢,以及在具體的戰役中,它們如何被利用或成為防禦的基石。 軍事行動的地理密碼:行軍、布陣與攻防 戰爭的藝術,很大程度上是對地理環境的認知與利用。本書將超越簡單的戰役復盤,深入探究軍事地理如何滲透到具體的軍事行動中。 行軍路綫的選擇: 在冷兵器時代,道路、水係、地形的優劣直接決定瞭軍隊的行軍速度、補給能力和遭遇敵軍的風險。本書將模擬不同情境下的行軍路綫,分析地形對軍隊行動的影響。 戰場的選擇與布陣: 戰役的勝負,往往取決於戰場選擇的智慧。是選擇平原進行大規模會戰,還是利用山地、河流進行伏擊?本書將剖析各類戰場環境下,指揮官如何根據地形進行布陣,發揮己方優勢,剋敵製勝。 攻防的地理學: 攻城與守城,是戰爭中最常見的形式。本書將分析堅固城池的地理選址,如依山傍水,以及攻城方如何剋服地理障礙,守城方又如何利用地形進行防禦。 水戰的地理要素: 尤其是長江流域,水戰扮演瞭至關重要的角色。本書將探討水文條件(風嚮、水流、水位)、水域地形(河道、湖泊、淺灘)如何影響水戰的勝負,以及不同類型的戰船在不同水域的適用性。 後勤補給與地理: 軍隊的生命綫是後勤。本書將分析地理環境如何影響糧草、軍械的運輸,以及河流、道路的暢通與否,如何成為決定戰役能否持續的關鍵。 地理的演變與曆史的洪流 曆史並非靜止,地理環境也在不斷演變。本書將簡要探討,在漢末三國時期,地理環境可能存在的細微變化,例如黃河故道的變遷、河流的淤積或改道等,這些細微的變化,又如何間接地影響瞭曆史的走嚮。 本書的價值與閱讀體驗 《國史002:英雄的棋局——三國軍事地理大勢》旨在為讀者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理解三國曆史。您將不再僅僅是故事的旁觀者,而是能置身於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體會運籌帷幄的智慧,理解英雄們為何會做齣那些看似艱難的決策。 顛覆認知: 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戰役,在本書的地理視角下,將呈現齣全新的解讀,讓您對曆史事件産生顛覆性的認識。 深度思考: 本書鼓勵讀者進行深度思考,將地理因素與政治、經濟、軍事策略融會貫通,形成對曆史更全麵、更立體的認知。 地圖為證: 本書將配以大量精美的地圖,直觀展現地理環境的特徵,讓抽象的地理概念變得生動易懂,成為您理解曆史的得力助手。 拒絕碎片化: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本書緻力於提供係統性的曆史分析,幫助讀者構建起對三國軍事地理的完整認知框架。 閱讀此書,您將: 理解曹操為何能“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北方霸業是如何建立在廣闊平原和便利水運的基礎之上。 洞悉劉備集團如何利用荊州、益州的地理優勢,在中原勢力的夾縫中求生存,並伺機北伐。 領略孫吳政權如何憑藉長江天險,固守江東,並在關鍵時刻,以弱勝強。 體會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遠見,以及其北伐之路所麵臨的嚴峻地理挑戰。 重新認識那些耳熟能詳的戰役,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從地理維度揭示其勝負的關鍵。 《國史002:英雄的棋局——三國軍事地理大勢》是一次對曆史的緻敬,是一次對智慧的探索。它將帶您走進一個更為真實、更為深刻的三國時代,讓您在地圖的縱橫捭闔中,感受英雄們的壯誌豪情,理解曆史的必然與偶然。讓我們一同在這張波瀾壯闊的軍事地理棋盤上,重新解讀那段不朽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