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宝贝为套装书籍,全套4册,总定价135.80元,分别如下:
《教你炒股票:缠论与K线分析技术》,定价48.00元
《理财学院背离技术分析》,定价29.80元
《趋势定位缠中说禅理论精解》,定价35.00元
《缠论解析:缠中说禅技术理论图解》,定价23.00元
内容简介
《教你炒股票:缠论与K线分析技术》
本书对缠论体系进行了一个宏观系统的梳理,并对缠论的重点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依据缠论的核心思想、理念和方法,根据缠论中的级别和分型理论,结合K线分析技术,设计了一套相对更为简洁简单的缠论K线交易方法和模式,适合缠论爱好者学习尝试和实战应用。
《理财学院背离技术分析》本书分析研究的背离,主要分为三大类型。
1.几何形态背离。主要包括趋势k线背离、趋势幅度背离、趋势时间度背离、均线背离、均线相交面积背离等五种不同的情况。?
2.技术指标背离。主要包括MACD、KDJ、BOLL、SAR、CCI、RSI等多种,其中MACD为技术分析的*指标,为广大投资者所青睐,使用*为普遍。
3.其他非技术面背离。比如基本面背离、政策及消息背离等。无论哪一种背离,只要掌握得当,同样可以对实际操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趋势定位 缠中说禅理论精解》对缠论宏大的理论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对模糊的概念进行了厘定,对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阐述,并根据实践检验,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这使其核心价值更加突出,使其实战性能更加精准。
《缠论解析:缠中说禅技术理论图解》基于对缠论多年的研习,本着缠师所倡导的科学探求精神,任用逻辑和实践两大武器,《缠论解析:缠中说禅技术理论图解》对整个缠论108课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求证和考察,用简易的语言、通俗的图解,对整个缠论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作者简介
江南小隐,本名魏勇,湖南长沙望城人。多年潜心研究股票市场运行规律,长于交易技术和理论分析。著有《破译K线图中的密码》、《缠论解析》等图书。
付上金,应用数学,研究生,中共党员。具有期货投资分析与证券投资分析从业资格,证券期货从业多年,现为某知名证券公司投资顾问。
培峰,原名王培峰,工学学士,经济学硕士,股票、期货技术分析师、程序化分析师。专注于技术分析领域,通晓各种技术分析理论,尤其擅长缠论。多年来,利用缠论操盘,在市场中稳定盈利。出版有《缠中说禅:教你炒股票》等图书。
目录
《教你炒股票:缠论与K线分析技术》
章缠论与K线技术概述 / 1
节缠论与K线技术 / 2
一、缠论的利与弊 / 2
二、K线分析技术的得与失 / 6
三、缠论K线分析技术 / 9
第二节交易的逻辑 / 9
一、交易的目的 / 10
二、如何做到稳定盈利 / 11
三、走势类型分类 / 12
四、制定交易策略 / 13
第三节成功交易的关键 / 17
一、获取大利润 / 18
二、只有大级别才有大利润 / 18
三、围绕大级别买卖点制定交易策略 / 20
四、严守交易纪律 / 23
五、如何提高执行力 / 24
第二章缠论基础 / 29
节选择交易标的 / 30
一、基本面分析 / 31
二、主题投资分析 / 32
三、技术面分析 / 35
四、投资中的数学原则 / 36
第二节走势的级别 / 38
一、级别的定义与意义 / 38
二、级别与图表周期 / 39
三、长线、中线、短线 / 40
四、选择操作级别 / 41
五、级别与资金管理 / 43
第三节分型及其力度 / 44
一、分型的定义及意义 / 44
二、K线包含关系及其处理 / 46
三、中继分型 / 47
四、分型的心理依据及力度 / 49
五、分型辅助操作 / 52
第四节笔及其力度 / 53
一、笔的定义及意义 / 54
二、笔的划分原则与步骤 / 56
三、笔的力度 / 57
四、笔辅助操作 / 60
第五节线段及其力度 / 61
一、线段的定义及意义 / 62
二、线段的特征序列及分类 / 63
三、线段的划分 / 65
四、线段的力度 / 69
五、线段辅助操作 / 72
第六节中枢及其形态 / 74
一、中枢的定义及意义 / 74
二、中枢的形态与复杂度 / 77
三、中枢交替现象 / 81
四、中枢辅助操作 / 82
第七节走势类型与买卖点 / 87
一、走势类型的定义及对比分析 / 88
二、趋势 / 95
三、中枢连接段 / 96
四、买卖点 / 98
五、盘整 / 105
六、走势类型的连接 / 107
第八节走势必完美 / 110
一、缠论对“走势必完美”的论述 / 110
二、走势类型完美 / 115
三、三类买卖点的完备性 / 115
第九节缠论资金管理策略 / 118
第三章K线分析技术 / 121
节K线技术基础知识 / 122
一、K线技术起源 / 122
二、K线的时间周期 / 127
三、单根K线的画法及意义 / 130
四、常见K线组合及释意 / 134
五、K线理论对市场的划分 / 150
六、K线理论心法 / 151
第二节K线技术的优缺点 / 152
一、K线技术的优点 / 152
二、K线技术的不足 / 154
第四章缠论K线分析技术 / 161
节标的选择系统 / 162
一、基本面 / 163
二、比价关系 / 166
三、技术面 / 173
四、总结 / 174
第二节选择级别 / 175
一、级别一 / 175
二、级别二 / 177
三、级别三 / 181
四、三重联动的操作原则 / 186
第三节走势类型及转化分析 / 186
一、走势类型决定操作方向 / 187
二、定义走势类型的方法 / 188
三、走势类型的相互转化 / 194
第四节选择买卖点 / 200
一、三类买卖点 / 200
二、以别K线组合把握低级别买卖点 / 201
三、利用K线把握三类买卖点的方法 / 203
第五节左侧交易与右侧交易 / 207
一、两种交易策略的定义 / 207
二、两种交易策略的关键点 / 209
三、两种交易策略对比分析 / 210
四、交易策略的选择 / 211
第六节止损与止盈 / 216
一、止损与止盈的本质 / 216
二、止损操作 / 216
三、止盈操作 / 222
第七节神奇数字 / 226
一、什么是神奇数字 / 226
二、趋势中的时间窗口 / 227
三、盘整中的时间窗口 / 229
四、神奇数字与 分比回撤 / 230
第八节资金管理 / 232
一、交易模式三要素 / 232
二、为什么需要资金管理 / 233
三、稳健型与激进型交易方式 / 235
四、去杠杆化操作 / 236
五、集中投资原则 / 237
六、趋势头寸和波段头寸 / 239
七、资金管理的一般原则 / 240
八、缠论K线分析操作系统 / 241
第五章K线组合与买卖点 / 243
节K线组合分类 / 244
一、反转形态的基本含义 / 245
二、反转形态与分型 / 245
三、底部反转形态 / 247
四、顶部反转形态 / 254
第二节缺口 / 261
一、缺口及缺口的回补 / 261
二、缺口的分类 / 262
三、缺口的实战操作意义 / 264
第三节标志性K线 / 267
一、标志性K线的定义 / 268
二、标志性K线与买卖点的关系 / 268
三、把握标志性K线的方法 / 271
四、标志性K线实例 / 272
第四节缠论K线操作法则 / 278
第五节培养你的盘感 / 280
一、快速培养盘感的方法 / 280
二、自己动手画K线 / 281
第六章操作图例 / 283
节底部反转形态 / 284
第二节顶部反转形态 / 351
附录缠论定理汇总 / 413
《理财学院背离技术分析》
章 背离总述 5
第二章 几何形态背离 8
节 趋势K线背离..8
第二节 趋势幅度背离..15
第三节 时间度背离20
第四节 均线背离 31
第五节 均线相交面积背离..44
第六节 趋势形态背离原则51
第三章 MACD技术指标背离60
节 MACD金叉与死叉62
第二节 黄白线背离..71
第三节 彩柱线长度背离81
第四节 彩柱线面积背离..111
第五节 黄白线相交面积背离. 121
第六节 技术指标背离原则.. 129
第四章 背离与背驰 137
节 背离了又背离.137
第二节 背离与背驰.143
第三节 背离背驰操作原则156
第五章 其他背离 166
节 KDJ指标背离 166
第二节 CCI指标背离.192
第三节 RSI指标背离.209
第四节 量价背离. 216
第五节 非技术面背离..228
《趋势定位缠中说禅理论精解》
第1章 缠论新解
1.1 怎么投资
1.2 只有盈亏
1.3 赢家输家
1.4 取胜之道
1.5 理性应对
1.6 用心观察
1.7 留心发现
1.8 整体格局
1.9 进行初选
1.10 进行复选
1.11 审查监督
1.12 立足当下
1.13 技术分析
1.14 出世人世
第2章 缠论基础概念
2.1 顶底分型
2.2 笔
2.3 线段
2.4 走势类型
2.5 走势中枢
2.6 趋势
2.7 均线系统
2.8 背驰
2.9 买卖点
第3章 顶底分型
3.1 顶底分型的标准化处理
3.2 顶底分型的质量和力度
3.3 用小级别第三类买卖点研判顶底分型
第4章 笔
4.1 笔的定义概述
4.2 笔的划分法
第5章 线段
5.1 线段定义概述
5.2 线段特征序列和线段破坏
5.3 特征序列顶底分型
5.4 特征序列包含关系处理
第6章 走势
6.1 走势定义概述
6.2 走势与均线系统
6.3 走势具体分类
6.4 走势与笔的关系
第7章 走势中枢
7.1 走势中枢定义概述
7.2 走势中枢与盘整、趋势
7.3 走势中枢的数学表达
7.4 走势中枢与走势多义性
7.5 走势中枢与背驰
7.6 走势中枢与走势连接和分解
7.7 走势中枢与级别
7.8 走势中枢与操作
第8章 买卖点
8.1 通过均线寻找介人时机
8.2 三类买卖点
8.3 三类买卖点是安全的
8.4 “下跌 上涨”买卖法
8.5 操作可以依赖的两个坚实基础
8.6 三类买卖点在不同级别上的转化
8.7 三类买卖点与走势中枢的关系
8.8 三类买卖点的关系
8.9 三类买卖点的研判方法
8.10 买卖点与资金
8.11 买卖点与趋势背驰、盘整背驰
8.12 买卖点与操作级别
8.13 买卖点与节奏
8.14 买卖点与主观能动性
8.15 顶部也可通过买卖点实现
8.16 把握行情走势必须动态把握各级别三类买卖点
8.17 第三买点、底分型与底部
8.18 买卖点与形态学、动力学
第9章 过渡阶段分析
9.1 过渡阶段与中枢震荡、盘整
9.2 过渡阶段结束时间研判
9.3 原走势后一个中枢的确立
第10章 资金管理
第11章 用调整控风险降成本
第12章 利润率大的操作模式
第13章 如何操作短线反弹
第14章 赌徒心理与修炼自己
第15章 传销游戏
第16章 主力资金的食物链
第17章 逗庄家玩的一些杂史
17.1 逗庄家玩的一些杂史(一)
17.2 逗庄家玩的一些杂史(二)
17.3 逗庄家玩的一些杂史(三)
17.4 逗庄家玩的一些杂史(四)
第18章 炒股票如同学佛
第19章 中医、兵法、诗歌、操作
19.1 中医、兵法、诗歌、操作(一)
19.2 中医、兵法、诗歌、操作(二)
19.3 中医、兵法、诗歌、操作(三)
第20章 缠论要点
20.1 心态
20.2 市场、节奏与参与者
20.3 节奏、级别与买卖点
20.4 理论与理念
20.5 交易习惯
20.6 常识
20.7 震荡、盘整与降低成本
20.8 买点与卖点
20.9 MACD与背驰
20.10 操作策略
20.11 轮动
第21章 缠论经典
附录:缠精准笔
《缠论解析:缠中说禅技术理论图解》
章 缠论形态学
一、K线的包含处理
1.K线的关系
2.K线的包含处理原则
3.K线包含处理的顺序
二、分型
1.顶分型
2.底分型
3.分型中三根K线的指导意义
三、笔
1.笔的定义
2.笔的基本要求
3.上升笔和下降笔
4.划分笔的步骤
5.笔的延伸和结束
6.划分笔的意义
7.笔概念中的当下模式
8.新笔与旧笔之分
四、线段
1.线段概要
2.线段的延伸与结束
3.线段被破坏的两种不同情况
4.线段划分的两种不同情况
5.缠论对线段的特殊补充
五、走势中枢
1.走势中枢的定义及划分
2.走势类型与走势中枢的关系
3.不同情况的中枢操作策略
4.走势类型的连接方式
六、买卖点
1.三类买卖点
2.三类买卖点辨析
3.中枢延伸、扩张、新生与买卖点的关系
七、均线系统
1.均线系统基本概念
2.均线系统操作方法
第二章 缠论动力学
一、趋势背驰
1.形态背驰
2.技术指标背驰
3.均线相交面积背驰
……
第三章 缠论其他操作技巧
第四章 缠中说禅谈操作心态
第五章 缠论得失分析
结语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含金量”,绝对超出我的预期。我之前对“背离”的理解,非常片面,总是以为它只是一个简单的指标。这本书里对“背离”的详细解析,让我看到了“背离”背后隐藏的“能量转换”和“趋势转折”。我开始明白,原来“背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信号,而是一个复杂的市场现象。我尝试着去运用书中的方法去识别那些“即将发生趋势转折”的背离,并且在转折点介入。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是会犯一些错误,比如把“假背离”当成“真背离”。但是,随着我对理论的理解越来越深入,我对市场的判断也越来越准确。我发现,当我对“背离”的理解更加深刻,对自己的操作更加有信心的时候,那种焦虑和恐惧感也在逐渐减弱。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被短期的波动所干扰,而是更加关注股票的长期走势。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门槛”确实不低,我一开始也为此感到有些心虚。但正是这种挑战性,反而激起了我内心深处的那股不服输的劲儿。我始终相信,越是难啃的骨头,啃下来之后,越是美味。我曾经是个典型的“技术分析盲”,对各种指标的理解,就像看天书一样。这本书通过对“缠论”的详细阐述,让我对“结构”、“级别”、“中枢”这些概念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我开始明白,原来股票的价格波动,并不是没有规律的,而是按照一定的“形态”在演变。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练习识别这些“形态”,并且尝试着去理解它们背后的“逻辑”。我记得有一个例子,作者用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中枢”,当时我豁然开朗。我之前总是纠结于具体的点位,而这本书让我明白,重要的不是“点”,而是“趋势”和“结构”。我尝试着将书中的理论应用到我的交易中,刚开始的时候,我总是会犯一些因为“急于求成”而犯的错误,比如过早地介入,或者过早地止损。但是,每一次的错误,都让我更加深刻地反思,并且更加努力地去学习。我发现,随着我对理论的理解越来越深入,我对市场的判断也越来越准确。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凭感觉去交易,而是更加有条理,有计划。
评分老实说,我买这本书的时候,抱着一种“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我之前炒股,基本是靠运气,赚少赔多。这本书,真的让我看到了“希望”。我之前对“金融投资”的理解,非常模糊,总是觉得它离我非常遥远。这本书,通过对股票交易的详细讲解,让我对“金融投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我开始明白,原来“金融投资”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普通人也能参与其中。我尝试着去运用书中的理论,去分析我关注的股票,并且制定我的投资计划。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是会犯一些错误,比如对“风险控制”的理解不够深刻,或者对“资金管理”的运用不够熟练。但是,随着我对理论的理解越来越深入,我对市场的判断也越来越准确。我发现,当我对“金融投资”的理解更加深刻,对自己的操作更加有信心的时候,那种焦虑和恐惧感也在逐渐减弱。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被短期的波动所干扰,而是更加关注股票的长期走势。
评分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远不止于“教程”这个简单的定义。它更像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蒙,一种看待市场的新视角。我曾经以为炒股就是看新闻、看消息、看技术指标的简单叠加,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通过对市场“形态”的深入剖析,揭示了那些隐藏在价格波动背后的逻辑。我之前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就是“择时”和“选股”。总是觉得自己买早了,或者买晚了,然后眼睁睁地看着股票涨起来却不敢上车,或者在低点的时候因为恐惧而卖掉。这本书里关于“趋势”、“定位”的讲解,让我对这两个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我开始明白,原来市场并不是随机的,它有自己的运行规律,而我们要做的是去捕捉这些规律,而不是去预测未来。我尝试着将书中的理论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刚开始的时候,错误率很高,我也因此亏了不少钱。那种感觉,就像一个学武之人,刚开始练习基本功,总是打不好,甚至会伤到自己。但我没有放弃,我继续温习书中的内容,反复揣摩每一个图例,每一次的失败都成为了我学习的动力。我开始更加关注股票的“结构”,而不是仅仅看它涨了多少或者跌了多少。我尝试着去识别那些“走势的必然性”,而不是去猜测“未来的可能性”。这种转变,让我逐渐摆脱了对短期波动的过度关注,而是将目光放得更长远。我发现,当我对市场的理解更加深刻,对自己的操作更加有信心的时候,那种焦虑和恐惧感也在逐渐减弱。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绝对不是轻松愉快的。它需要你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并且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我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勉强读完第一遍,而且很多地方还是似懂非懂。我之前对“K线”的理解,停留在“涨了就是红的,跌了就是绿的”,根本不知道它里面蕴含了多少信息。这本书就像给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K线背后隐藏的“博弈”和“心理”。每一次的“背离”出现,都让我感到兴奋,也让我更加小心翼翼。我开始意识到,原来那些看起来很普通的K线组合,背后可能预示着巨大的风险或者机会。我尝试着用书中的方法去复盘我之前的交易,我发现,很多时候我都是在“追涨杀跌”,完全忽略了市场的真实“信号”。我记得有一个章节,讲的是如何识别“庄家”的意图,我当时就觉得非常神奇。那些看似毫无规律的价格波动,在作者的笔下,却变得有迹可循。我开始对那些“主力控盘”的股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尝试着去运用书中的理论去寻找它们。但是,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是会犯很多低级错误,比如把“假突破”当成“真突破”,或者在“下跌趋势”中盲目抄底。这种挫败感,一度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做股票投资。我花了很长时间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并且更加注重细节。
评分我一直认为,炒股是一门“技术活”,也可能是一门“玄学”。这本书,则给我打开了一扇“科学”的大门。我之前对“缠论”的理解,停留在“理论”层面,觉得它非常晦涩难懂。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图例和案例,将“缠论”的精髓,变得更加容易理解。我开始明白,原来“缠论”并不是那么神秘,它只是用一种更加系统化的方式,来描述市场运行的规律。我尝试着去运用“缠论”中的“级别”、“中枢”、“走势”等概念,去分析我关注的股票。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是会犯一些错误,比如对“级别”的判断不够准确,或者对“中枢”的定义不够清晰。但是,随着我对理论的理解越来越深入,我对市场的判断也越来越准确。我发现,当我对“缠论”的理解更加深刻,对自己的操作更加有信心的时候,那种焦虑和恐惧感也在逐渐减弱。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被短期的波动所干扰,而是更加关注股票的长期走势。
评分我之前炒股,就像一个瞎子摸象,只能看到市场的一小部分,而这本书,则像给我点了一盏明灯,让我看到了市场的全貌。我之前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心态”的调整。一旦股票开始下跌,我就坐立不安,恨不得立刻卖掉,而一旦股票上涨,我又会担心它会不会跌回来,总是拿不住。这本书里关于“心理”和“纪律”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作者反复强调,交易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心理和纪律的较量。我开始反思自己之前的交易行为,我发现,我总是被恐惧和贪婪所左右,做出的决定往往是冲动的。我尝试着去学习书中的“止损”和“止盈”原则,并且严格执行。刚开始的时候,我总觉得“止损”是一种损失,而“止盈”则是错过了更大的机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严格执行纪律,反而让我避免了更大的亏损,并且能够抓住更多的机会。我记得有一个章节,讲的是如何克服“交易的瘾”,当时我就觉得非常受用。我开始意识到,交易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精选机会,并且耐心等待。我尝试着去放慢自己的交易节奏,并且更加注重每一次的交易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绝对不是一般的投资书籍能比拟的。它不仅仅是讲股票交易的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训练。我之前对“K线分析”的理解,非常片面,总是停留在一些简单的形态上面。这本书里对K线形态的详细解析,让我看到了K线背后隐藏的“多空博弈”和“心理预期”。我开始明白,原来每一次的K线,都记录着市场参与者的情绪和行为。我尝试着去用书中的方法去分析那些我曾经错过或者买错的股票,我发现,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我忽略了K线所传递的“信号”。我开始更加注重K线的“组合”和“连续性”,而不是仅仅看一根K线。我尝试着去识别那些“有意义的K线形态”,并且将其作为我交易决策的依据。但是,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是会犯一些低级错误,比如把“诱多”的K线当成“真正上涨”的信号。这种挫败感,一度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做股票投资。我花了很长时间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并且更加注重细节。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给我带来的最深刻的感受,就是“颠覆”。我之前对股票市场的理解,可以用“浅薄”来形容。我总是以为,只要学会几个技术指标,就能成为股神。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更加深邃的股票市场。我之前对“趋势”的理解,非常模糊,总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是趋势的开始,什么时候是趋势的结束。这本书里关于“趋势的识别”和“趋势的跟踪”的讲解,让我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开始明白,原来趋势并不是直线式的,而是有“波动”和“调整”的。我尝试着去运用书中的方法去识别那些“确定的趋势”,并且在趋势的初期就介入。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是会犯一些错误,比如把“反弹”当成“趋势的开始”。但是,随着我对理论的理解越来越深入,我对市场的判断也越来越准确。我发现,当我对趋势的理解更加深刻,对自己的操作更加有信心的时候,那种焦虑和恐惧感也在逐渐减弱。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被短期的波动所干扰,而是更加关注股票的长期走势。
评分终于下决心来写点什么了。这本书,我断断续续地读了好几个月。刚开始拿到手的时候,那个厚度就让我有点打退堂鼓,再加上书名里那些听起来像是“行业黑话”的词汇,比如“缠论”、“背离”,我心里真是没底。毕竟我只是个股市小白,之前炒股基本是靠感觉,偶尔看几个财经新闻,结果可想而知,亏多赚少,心力交瘁。我最看重的是这本书能不能真的解决我“看不懂盘面”、“拿不住票”的问题。翻开第一页,就被里面密密麻麻的图表和公式给镇住了,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买错了。但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我还是坚持了下来。每天下班回家,就捧着这本书,从最基础的概念开始啃。一开始,很多地方都理解得云里雾里,感觉作者在用一种我完全不熟悉的语言和我交流。我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我智商不够,理解不了这么高深的理论。我尝试着去网上搜集一些关于“缠论”的解释,希望能找到一些辅助的理解材料。说实话,网上的资料也是参差不齐,很多解释同样晦涩难懂,甚至还有一些相互矛盾的说法,这让我更加困惑。我开始问自己,我到底是为了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在这上面?我真的能学会炒股吗?还是说,我只是在浪费生命?这种自我怀疑充斥了我的每一个阅读时刻,让我一度想要放弃。但是,每当看到那些股市上涨的K线图,或者听到身边有人因为炒股赚了大钱,那种不甘心又会重新涌上心头。我告诉自己,既然已经开始了,就不能轻易放弃,也许,坚持下去,就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那种感觉,就像是在一片漆黑的森林里摸索,不知道出口在哪里,但又不愿意停下脚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