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糖络杂病论(第2版)
原价:128.00元
作者:仝小林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27
ISBN:9787030389978
字数:652000
页码:
版次:2
装帧:
开本:
商品重量: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归纳了糖尿病的临床证治,把糖尿病的概括为治糖、治络、治杂三个方面,治糖即控制血糖,通过重新认识《内经》关于'脾瘅'、'消瘅'的论述,明确脾瘅或消瘅即是消渴之前的阶段,临床首先将糖尿病分为肥胖型(脾瘅)和消瘦型(消瘅),总结了不同类型的发展过程,归纳了脾瘅和消瘅的因、机、证、治,并通过临床、流调、实验等着重研究了脾瘅理论,从而填补了现代糖尿病主体--肥胖型糖尿病理法方的空白,完善了中医降糖的理论体系。治络即防治大小血管并发症,通过文献、临床、实验等研究,总结出较完整的糖尿病络病理论指导临床,治杂即影响糖尿病的病症,括合并症、原发病及各种血糖难控因素等,通过积极这些病症从而提高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本书的意义在于完善了糖尿病中医临床辨治体系,解决了单纯中医糖尿病的难题,从而推动了糖尿病学科的发展。本次在肥胖的、膏浊病的临床研究等部分进行了充实与完善。
基本信息
书名:糖络杂病论(第2版)
原价:128.00元
作者:仝小林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27
ISBN:9787030389978
字数:652000
页码:
版次:2
装帧:
开本: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再版说明
序一
序二
序三
自序
上篇 理论研究
第一章 三大医学思想对糖尿病研究的启示
第二章 现代糖尿病中医概述
第一节 现代2型糖尿病不等同于消渴
第二节 现代糖尿病两大类型肥胖糖尿病和消瘦糖尿病
第三节 消瘦糖尿病(消瘅)
第四节 肥胖糖尿病(脾瘅)
第五节 糖尿病发展的四大阶段郁、热、虚、损
附一 肥胖新论
附二 膏浊致病论
第六节 糖尿病主要治则治法
第三章 糖尿病络病理论概述
第一节 络、络脉及络病基本概念
第二节 络脉的生理特点
第三节 糖尿病络病的病理特点及主要病理改变
第四节 糖尿病络病的临床特点
第五节 舌下络脉诊法在糖尿病诊治中的应用
第六节 糖尿病络病的原则
第七节 临床络分类
结语
第四章 糖尿病杂病
第一节 血糖难控因素
第二节 继发性糖尿病
中篇 临床应用
下篇 糖尿病研究思路
附篇 临床及基础研究
后记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归纳了糖尿病的临床证治,把糖尿病的概括为治糖、治络、治杂三个方面,治糖即控制血糖,通过重新认识《内经》关于'脾瘅'、'消瘅'的论述,明确脾瘅或消瘅即是消渴之前的阶段,临床首先将糖尿病分为肥胖型(脾瘅)和消瘦型(消瘅),总结了不同类型的发展过程,归纳了脾瘅和消瘅的因、机、证、治,并通过临床、流调、实验等着重研究了脾瘅理论,从而填补了现代糖尿病主体--肥胖型糖尿病理法方的空白,完善了中医降糖的理论体系。治络即防治大小血管并发症,通过文献、临床、实验等研究,总结出较完整的糖尿病络病理论指导临床,治杂即影响糖尿病的病症,括合并症、原发病及各种血糖难控因素等,通过积极这些病症从而提高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本书的意义在于完善了糖尿病中医临床辨治体系,解决了单纯中医糖尿病的难题,从而推动了糖尿病学科的发展。本次在肥胖的、膏浊病的临床研究等部分进行了充实与完善。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目录
再版说明
序一
序二
序三
自序
上篇 理论研究
第一章 三大医学思想对糖尿病研究的启示
第二章 现代糖尿病中医概述
第一节 现代2型糖尿病不等同于消渴
第二节 现代糖尿病两大类型肥胖糖尿病和消瘦糖尿病
第三节 消瘦糖尿病(消瘅)
第四节 肥胖糖尿病(脾瘅)
第五节 糖尿病发展的四大阶段郁、热、虚、损
附一 肥胖新论
附二 膏浊致病论
第六节 糖尿病主要治则治法
第三章 糖尿病络病理论概述
第一节 络、络脉及络病基本概念
第二节 络脉的生理特点
第三节 糖尿病络病的病理特点及主要病理改变
第四节 糖尿病络病的临床特点
第五节 舌下络脉诊法在糖尿病诊治中的应用
第六节 糖尿病络病的原则
第七节 临床络分类
结语
第四章 糖尿病杂病
第一节 血糖难控因素
第二节 继发性糖尿病
中篇 临床应用
下篇 糖尿病研究思路
附篇 临床及基础研究
后记
一直以来,我对中医养生都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难以找到一本既权威又易于理解的入门读物。《糖络杂病论(第2版)》的出现,无疑填补了这一空白。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严谨的学术性,又不失平实的叙述,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感到亲切而又受益匪浅。它并非那种枯燥乏味的教科书,而是更像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娓娓道来那些关于身体健康、疾病预防的宝贵经验。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更是让我茅塞顿开,原来许多看似复杂的健康问题,在中医的视角下,竟然可以如此清晰地被梳理和解释。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络”这个概念的阐释,它打破了我以往对人体脉络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精细、更加 interconnected 的生命体。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消化书中的所有内容,但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尝试用更健康、更科学的方式来调理身体,提升生活品质。这本书,无疑是我近年来阅读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健康类书籍之一。
评分读完《糖络杂病论(第2版)》,我最大的感受是震撼。它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以及在应对复杂疾病时的强大之处。这本书并非易读之书,它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中医基础知识,并且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钻研。然而,正是这种挑战性,反而激发了我更强的求知欲。书中对于“糖络”这一概念的深入探讨,将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但又难以归类的健康问题,找到了一个统一的解释维度。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治疗原则的阐述,强调了辨证论治的重要性,以及根据个体差异调整治疗方案的精妙之处。它让我明白,中医并非简单的“经验之谈”,而是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严谨的临床实践之上的科学体系。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掌握书中的所有理论和方法,但我已经感受到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医更深层次领域的大门。这本书,无疑是我在医学求索道路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我将反复阅读,从中汲取更多养分。
评分《糖络杂病论(第2版)》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它让我从一个更加宏观、更加整体的角度去理解人体的运作和疾病的发生。书中对于“络”的精辟论述,让我看到了身体内部无处不在的联系,以及“糖”在其中扮演的复杂角色。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常见病症的解读,它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让我看到了许多看似无关的症状,其实都可能源于“糖络”失调。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古朴,有时需要结合上下文和中医基础知识来理解,但正是这种略带挑战的阅读体验,让我对书中内容的记忆更加深刻。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关于如何从源头上预防疾病、如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健康的思路。这本书,让我更加敬畏中医的智慧,也更加相信通过科学的中医方法,可以更好地实现身心健康。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细细体会的经典之作。
评分拿到这本《糖络杂病论(第2版)》纯属偶然,起初对“糖络”这个词汇并不熟悉,但封面上“第2版”的字样以及略显厚重的体量,让我产生了探究一番的兴趣。拆开包装,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淡淡的纸张特有的书香,让我立刻沉浸到一种阅读的期待中。翻开第一页,字体清晰,排版工整,虽然我并非专业人士,但能感受到编著者在细节上的用心。从目录上看,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涵盖了许多我日常生活中略有耳闻却不甚了然的概念。我尤其对其中一些章节的标题感到好奇,比如“虚邪时邪与营卫之辨”、“痰饮咳喘与水湿停聚”等等,这些古朴而又带着些许神秘色彩的描述,仿佛在召唤着我进入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虽然我还没有真正开始深入阅读,但单凭这初步的印象,我就能预见到这将是一场充满挑战但又收获满满的智识之旅。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门,推开它,或许就能窥见中医深邃的奥秘,理解那些古老智慧如何在现代社会依然焕发光彩。我期待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在这个“糖络”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和启迪。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医学充满好奇的现代人,《糖络杂病论(第2版)》无疑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学术著作。它以一种非常系统化的方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医在“糖络”这一特定病机上的认识和治疗体系。我特别惊叹于编著者对于病因病机深入细致的分析,将看似分散的杂病,通过“糖络”这一核心概念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框架。书中的论述,并非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提供了大量详实的医案和治疗方剂,这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具启发性的。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一些经典方剂的解读,不仅解释了其配伍原理,还深入剖析了其在不同证型下的应用差异,让我看到了中医治疗的灵活性和个体化。虽然有些术语对我来说尚显晦涩,但我相信,通过反复研读和思考,一定能逐渐领悟其中精髓。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医在应对复杂疾病时的独特智慧和强大生命力,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中医的强烈愿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