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笔遗珍--启功书画精品集为北京画院主编
2007年,北京画院举办的“启功联语墨迹展”乃是启先生逝世后的首次专题性展览,该展览也是北京画院推出的“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的第一个展览。时光荏苒,今年恰逢启功先生逝世十周年,北京画院与启功先生家人、弟子及诸多机构联合推出的“逸笔遗珍--启功艺术回顾展”,不仅是对启功先生治学、从艺、为人的怀念,更从全新的角度对启功先生的诸多成就进行一次形象化的梳理。
本次展览将向公众展示启功先生生前的自书诗、临帖作品及绘画,共计80余件,作品来自启功家人、艺术机构、国内外藏家,全面的展现启功先生尊崇传统的艺术态度、扎实的书法功底以及深厚的文化造诣。
中国艺术讲究“诗书画”,而本次展览可谓全面展示启功先生这三方面的成就,而且还会带领观众走入启功先生临习前人碑帖,自成一家的过程之中。
临帖是中国人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启功先生作为书法大家,如何临帖恐怕是大家难得一见的。本次展览将展出包括《临廉颇蔺相如列传》、《临黄州寒食诗帖》、《临苕溪诗》、《临竹山堂连句》、《临黄庭内景经》等启功的临帖佳作,可谓诸体皆具,而又不失个人风度。通过这些临帖我们可以管窥到启功的学书之路,同时,也为众多当代学习书法的人提供很好的参考,即要成为一代书家应具备的艺术修为与基本功力。
本次展览中的“自书诗”版块更体现出启功先生作为全面的学者型艺术家的特色。启功早在幼年时,便显露出在诗词领域的天赋,加之师父的引导与后天个人的勤奋,他将继承传统和创新结合起来,形成了被后世成为“启功体”或“元白体”的诗词。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有《沁园春》《踏莎行?自题小照》《书柏梁台后》《论句百首》等将在展览中与观众见面。
展览还涵盖了启功不同时期的书画作品,不仅有书画合璧之作,还有启功先生早期的重要绘画作品,如:《临宋人山水》《山水四屏》《山水花卉册》,更为本次展览的特殊亮点。
在展览空间的建构上,为凸显启功先生的文雅气质、深厚的学养,营造出意蕴悠然的气氛,展览设计方案几易其稿,最终选择以竹帘为媒介,通过光影的变化营造出与启功先生“遗珍”相呼应的场景。此外,为了使观众亲身体验临帖的感受,展览专门设置了临帖区,并摆放了启功写的 “大字簿”复制件,增加了展览的互动性。
北京画院还精心编辑出版了《逸笔遗珍—启功书画精品集》。更值得推荐的是,在开幕式之后,将点映大型故事片《启功》。展览期间还将推出学术讲座。
总之,北京画院美术馆诚邀您亲临现场,感受一代巨匠启功先生的“逸笔遗珍”。
日月星辰 1986 69cm×46cm
饮馀读日对联 1988 126cm×31cm×2
月圆花好立轴 约1986 50cm×60cm
胆无八大大 约1986 96cm×51cm
节临智永千字文 无年款33cm×24cm
不得不说,《逸笔遗珍——启功书画精品集》是我近期读过最令人振奋的艺术类书籍。启功先生的书画,在我心中一直有着神圣般的地位,而这本精品集,则将这份敬意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书中的画作,尤其是那些小品,如扇面、册页,虽然尺幅不大,但却意境深远。他笔下的花鸟,寥寥数笔,却能勾勒出生命的灵动与色彩的斑斓。我尤为喜爱其中一幅画着几只小鸟的扇面,那鸟儿的羽毛,用笔虽然简练,却显得丰满而有质感,眼神灵动,仿佛随时会振翅高飞。启功先生的画,有一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魅力,他不需要过多的描绘,就能将事物的神韵捕捉得恰到好处。而他的书法,更是与画面相得益彰。他的行草,写起来畅快淋漓,却又始终保持着一份理性和节制,不会走向狂怪。这本书让我感受到,真正的大家,不仅能在技法上炉火纯青,更能将自己的生活感悟、哲学思考融入艺术创作之中,让作品拥有灵魂。
评分读罢《逸笔遗珍——启功书画精品集》,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启功先生的艺术,从来都不是孤芳自赏的清高,而是带着一种亲切的温度,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一种对传统的敬畏与创新。这本书的编排也颇具匠心,除了大量的精品书画作品,其中穿插的一些关于启功先生生平、创作理念的介绍,更是点睛之笔。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他如何看待“丑书”的论述,那种以理服人、以文论艺的态度,让我受益匪浅。他的书法,从早年的规整到晚年的奔放,每一时期的变化都有迹可循,都蕴含着他不断探索的精神。而他的画作,更是将这种精神延伸到了另一个维度。特别是他画的梅花,那疏朗的枝干,含苞待放的花蕾,无不透露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他曾在画中写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寥寥几字,便勾勒出梅花在高洁中带着一丝清愁的意境。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艺术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技巧的精湛,更在于其背后所承载的精神力量。
评分《逸笔遗珍——启功书画精品集》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人性化,既有大篇幅的作品展示,又在作品旁配有简要的介绍,让我能够一边欣赏艺术,一边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创作意图。启功先生的书法,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他的“瘦金体”和行书。他的“瘦金体”,笔画如刀刻斧凿,锐利而挺拔,有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而他的行书,则更显温润与洒脱,线条流畅,结构严谨,带着一种文人的风骨。我特别喜欢他写的一些诗词作品,那些诗句,往往是他生活经历、读书心得的真实写照,透过他的笔墨,我仿佛能感受到他那颗热爱生活、胸怀天下的赤子之心。其中有一幅作品,写的是苏轼的《赤壁赋》,启功先生用他那标志性的行书书写,字迹飘逸,气势恢宏,将苏轼的文章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心潮澎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次与启功先生精神的对话。
评分手捧《逸笔遗珍——启功书画精品集》,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书香与墨香的殿堂。启功先生的书画,总是带着一种温润如玉的气质,不激进,不张扬,却能深深地打动人心。这本书的编排,让我能够从不同角度欣赏他的艺术。他的画,构图往往简洁明快,却能营造出意境悠远的空间感。例如,他画的一幅小景,寥寥几笔勾勒出远山、近水,却能让人感受到山水的灵动与宁静。而他的书法,无论是行书还是楷书,都展现出一种平和而又坚韧的力量。他的字,不追求奇巧,却有着一种内在的生命力,让人百看不厌。我尤其欣赏他的一些小品,如手札、信札,从中可以看到他作为一位学者,与人交流的真诚和风趣。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启功先生的艺术世界,也让我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他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
评分《逸笔遗珍——启功书画精品集》无疑是我最近一次令人心动阅读体验。这本书让我对启功先生的书画艺术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他的画,讲究“写意”,不拘泥于形似,而追求神似。他笔下的松柏,苍劲有力,仿佛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他笔下的竹子,挺拔翠绿,充满了生机与韧性。这些画作,没有华丽的色彩,却有一种朴素而动人的美感。而他的书法,更是自成一家,形成了独特的“启体”。他的字,瘦硬挺拔,笔力遒劲,结构疏朗,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度。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收录的一幅行书作品,写的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启功先生用他那洒脱的笔触,将李白诗歌的磅礴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力量感。这本书不仅仅是欣赏艺术,更是一种学习和感悟的过程,让我体会到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评分翻阅《逸笔遗珍——启功书画精品集》,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启功先生的书画,是一种“内秀”的艺术,不张扬,不媚俗,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惊人的才情。书中的作品,不论是大幅的书法还是小幅的画作,都散发着一种宁静而致远的东方美学韵味。他笔下的山水,往往留白甚多,却能营造出烟雨朦胧、意境悠远的氛围,仿佛置身于诗情画意之中。而他的书法,则是一种“行云流水”的艺术,字体瘦劲而有力,结构匀称而富于变化,每一个笔画都充满了生命力。我尤其钟情于他为朋友题写的书画作品,那些作品背后,往往有着感人的故事和深厚的友情,让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纸上的痕迹,更承载了人情世故。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启功先生作为一位学者、一位艺术家,是如何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此动人的艺术作品。
评分这本《逸笔遗珍——启功书画精品集》简直像一股清风,吹进了我这个对传统艺术稍有了解,但又渴望更深层次理解的读者心中。拿到书的那一刻,厚重而不失雅致的封面就已经让人心生好感。翻开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印刷,每一幅作品的色彩、笔触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还原,这对于欣赏启功先生的书画艺术来说至关重要。我尤其被其中几幅山水画所吸引,启功先生的山水,没有那种过于浓墨重彩的刻意雕琢,反而是一种“笔简意远”的韵味。他笔下的山峦,往往寥寥几笔,却勾勒出巍峨耸立之感;水流,则轻柔灵动,仿佛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更妙的是,他常常在画中题诗,这些诗句不仅与画面相得益彰,更像是画家的心声独白,为作品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反复摩挲着那些字,启功先生的行书,飘逸洒脱,又带着一种温润的学人气息,没有丝毫张扬,却自有大家风范。读着那些诗句,仿佛与古人对话,感受那份超然物外的雅趣。这本书不只是简单的作品集,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启功先生内心世界的广阔与深邃。
评分《逸笔遗珍——启功书画精品集》这本书,绝对是一次令人身心愉悦的艺术之旅。启功先生的书画,有一种“返璞归真”的魅力,不追求繁复,却能在简单的笔触中蕴含深厚的意境。我特别喜欢他画的兰花,那清雅脱俗的姿态,那疏淡的墨色,仿佛能闻到淡淡的幽香。他笔下的兰花,不仅仅是植物的写照,更是文人雅士高洁品格的象征。而他的书法,更是将这种雅致推向了极致。他的行书,笔画瘦劲,结构舒展,带着一种从容淡定的气质,读来如沐春风。书中收录的一些题跋作品,更是展现了他深厚的学养和独特的见解,字迹与内容完美结合,相得益彰。这本书让我更加理解了“笔墨精神”,体会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不仅在于形式,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
评分当我收到《逸笔遗珍——启功书画精品集》这本书时,内心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启功先生的书画,一直是我心中的榜样。这本书的印刷质量非常出色,每一幅作品都得到了精美的呈现,让我能够近距离地欣赏到启功先生笔下的每一个细节。他的一些小品画,如画的鱼、画的猫,虽然笔墨不多,却栩栩如生,充满了生活情趣。他笔下的鱼,仿佛还在水中游弋,鳞光闪闪;他笔下的猫,慵懒地蜷缩着,透着一股憨态可掬。这些作品,展现了他作为一位艺术家,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热爱。而他的书法,尤其是楷书,工整端庄,一丝不苟,展现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读着他写的楷书,仿佛能感受到他对待学问的那份虔诚与敬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全面的启功先生,一个在艺术上不断追求卓越,同时又饱含生活情趣的大家。
评分《逸笔遗珍——启功书画精品集》的到来,为我的书架增添了一抹亮色,更点亮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之路。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考究,选用的纸张质感极佳,触感温润,油墨的印制也十分精良,即使是细微的笔触和墨色的变化,都能清晰地呈现出来,这对于一个钟情于书画细节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享受。我最欣赏的是书中收录的启功先生的条屏和对联作品。他的书法,无论是行书、楷书,还是篆书,都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启体”风格,字形瘦长,笔画挺拔,结构严谨而不失灵动。尤其是一些对联,他往往能根据对联的内容,将文字的形态与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读来朗朗上口,看之赏心悦目。其中有一幅对联,写的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耳熟能详的警句,在启功先生的笔下,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鼓励后学者踏实前行的真挚情怀。这本书不仅是一部艺术品鉴的宝典,更是一本启迪心智的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