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兵以詐立——我讀《孫子》
原價:65.00元
作者:李零著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2-1-1
ISBN:9787101083224
字數:330000
頁碼:406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標識:22617932
編輯*
《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27傢媒體“2006年度十大圖書”
《新京報》“2006年度人文社科書”
新聞齣版總署首屆“三個一百”原創齣版工程入選好書
圖文*新修訂,增補作者兩篇文字,*典藏
兵法是生存哲學,我這麼想。
西諺雲,戰爭是死亡的筵席。
還有什麼動物,比人更殘忍,自相殘殺,至今想不齣辦法,可以製止它。
以暴易暴'怨怨相報何時瞭?
可是,我們還要活下去——彆被我們的同類吃掉。
內容提要
《兵以詐立:我讀(增訂典藏本)》重點是講兵法中的哲學:一是兵法本身,二是兵法中的思想。為此,我在書中加進瞭有關的軍事知識,還有思想史的討論,內容比以前豐富,結構比以前清晰,講法也輕鬆愉快。希望讀者喜歡它。
目錄
自序
*講 《孫子》是一部什麼樣的書
(一)《孫子》是一部兵學經典
(二)《孫子》的經典化:一至七
(三)*低限度參考書
第二講 怎樣讀《孫子》
(一)傳統軍人的讀法
(二)傳統文人的讀法
(三)《孫子兵法》和應用研究
(四)《孫子兵法》和哲學研究
(五)用世界眼光讀《孫子》
(六)嚮鬼子學習
(七)《孫子兵法》和全盤西化
(八)《孫子兵法》在現代中國自序
*講 《孫子》是一部什麼樣的書
(一)《孫子》是一部兵學經典
(二)《孫子》的經典化:一至七
(三)*低限度參考書
第二講 怎樣讀《孫子》
(一)傳統軍人的讀法
(二)傳統文人的讀法
(三)《孫子兵法》和應用研究
(四)《孫子兵法》和哲學研究
(五)用世界眼光讀《孫子》
(六)嚮鬼子學習
(七)《孫子兵法》和全盤西化
(八)《孫子兵法》在現代中國
(九)毛澤東與《孫子兵法》
(十)郭化若與《孫子兵法》
第三講 (始)計第
附錄:《戰爭論》筆記之一:全書結構和警句名言——與《孫子》比較
第四講 作戰第二
附錄:春鞦戰國的武器
第五講 謀攻第三
附錄:《墨子》“十二攻”
第六講 (軍)形第四
附錄:《孫子》中的形勢傢言
第七講 (兵)勢第五
第八講 虛實第六
附錄:古書中的勢
第九講 軍爭第七
第十講 行軍第九
附錄:中國古代的軍事地理著作
第十一講 地形第十
附錄:《戰爭論》筆記之二:剋勞塞維茨論行軍、宿營、給養和地形——與《孫子》比較
第十二講 九地第十
第十三講 九變第八
附錄:毛澤東論軍事——與《孫子》比較
第十四講 火攻第十二
附錄一:火攻的遺産
附錄二:《六韜》論五音、火攻和候風
附錄三:《太白陰經》論風角
第十五講 用間第十三
寫在後麵的話
附錄一:關於瑕、碫兩字的再認識
附錄二:答徐勇先生
作者介紹
李零,生於1948年,祖籍山西武鄉縣,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1977年人中國社會*院考古研究所參與金文資料的整理和研究。1979年人中國社會*院研究生院考古係,師從張政烺先生作殷周銅器研究。1982年畢業,獲曆史學碩士學位。1982年至1983年在中國社會*院考古研究所灃西隊從事考古發掘。1983年至1985年在中國社會*院農業經濟研究所從事先秦土地製度史的研究。1985年至今任教於北京大學中文係。
李零教授長期從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獻的研究,著有《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研究》、《放虎歸山》、《中國方術(正)考》、《中國方術續考》、《古本研究》、《吳孫子發微》、《郭店楚簡校讀記》、《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花間一壺酒》、《》、《喪傢狗:我讀》等。
文摘
暫無
媒體*
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先秦言兵者六傢,前《孫子》者,《孫子》不遺;後孫子者,不能遺《孫子》。謂五傢為《孫子》注疏可也。
——《武備誌》捲一《兵訣評》序
武書為百代談兵之祖。
——《四庫全書總目》捲九九《子部·兵傢類》
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先秦言兵者六傢,前《孫子》者,《孫子》不遺;後孫子者,不能遺《孫子》。謂五傢為《孫子》注疏可也。
——《武備誌》捲一《兵訣評》序
武書為百代談兵之祖。
——《四庫全書總目》捲九九《子部·兵傢類》
《孫子兵法》在兵法類的作品中齣現*早,但其閎闊深遠,卻迄無超越者。此書真可謂集運用之妙的大成。在以往所有的軍事思想傢中,隻有剋勞塞維茨可與之相比,但就連他,也比孫子要“過時”,顯得有點古老陳舊,盡管他著書立說,比孫子晚瞭兩韆多年。孫子有更清晰的眼光,更深刻的見解,和可以垂之永久的魅力。
——利德爾·哈特為格裏菲斯《孫子兵法》英譯本寫的序言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或許是它對“虛實”辯證關係的探討。在我的固有印象中,“詐”常常與欺騙、不誠實掛鈎,但作者的解讀徹底顛覆瞭這種片麵的認知。他將“虛實”提升到瞭方法論的高度,指齣“實”是基礎,“虛”是策略,兩者互相依存,互相轉化。這不僅僅是軍事上的騰挪躲閃,更是為人處世的一種高階智慧。它教會我,在展現自身實力的同時,也要學會營造戰略性的“模糊地帶”,讓對手無法準確判斷你的真實意圖和資源分布。這種對信息不對稱的精妙利用,放在今天的競爭環境中依然具有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閱讀它,就像學習瞭一套可以適應任何復雜環境的“思維體操”,讓心智保持靈活性和敏捷性。
評分不得不提的是,這本書的行文風格,極具一種沉穩的大氣。它不像許多解讀類的書籍那樣,為瞭吸引眼球而使用聳人聽聞的標題或誇張的敘事。相反,它保持著一種文人特有的內斂與剋製,仿佛作者隻是一個忠實的引路人,耐心地為你指引方嚮,將闡釋的主體讓位於原典的精神本身。在涉及對一些晦澀難懂的古代詞匯和概念進行辨析時,作者展現瞭極強的文獻功底和考據精神,這種嚴謹為整本書奠定瞭堅實的學術基石。讀者可以從中感受到一種對知識的敬畏心,而非僅僅是“解讀”的快感。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我在日常閱讀其他書籍時,也更加注重文本的準確性和邏輯的連貫性,極大地提升瞭我的閱讀質量和批判性思維的敏銳度。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立刻産生瞭一種想要重新審視自己決策模式的衝動。它不是一本教人如何去“贏”的工具書,而是一本教人如何“不敗”的哲學指南。其中對於“勢”的論述,簡直是醍醐灌頂。我過去常常過於關注眼前的戰術細節,卻忽略瞭營造一個有利於我方整體態勢的“場域”。作者通過對古代文獻的旁徵博引,將這種宏觀的、環境塑造的理念闡述得淋灕盡緻。這讓我反思,無論是職場上的項目推進,還是傢庭中的溝通協調,如果沒有先建立起一個穩固的、能夠順勢而為的“勢能”,那麼再精妙的招式也可能因為環境的突變而失效。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迫使你跳齣自身的局限,從一個更高、更廣闊的維度去看待問題,培養齣一種超然的、預見性的思維習慣。那種感覺,就像從地麵仰望天空,突然間明白瞭風嚮和雲層的流動規律。
評分這部著作給我的觸動,絕非三言兩語可以概括。它像一把精巧的鑰匙,開啓瞭我對古代智慧的全新認知。在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宏大的曆史沙盤前,目睹著那些運籌帷幄的將軍們如何以簡馭繁,以柔剋剛。作者的筆觸細膩而深邃,不僅僅停留在對兵法的字麵解讀上,更將這些古老的思想融入到對現代管理、人際交往乃至個人修行的深刻洞察之中。我尤其欣賞作者那種不媚俗、不空泛的求真精神,他沒有將那些經典的篇章神化,而是以一種近乎匠人的嚴謹態度,將其中蘊含的辯證邏輯層層剝開,讓人明白,真正的強大並非來自於蠻力,而是源於對形勢的精準把握和對人性的深刻理解。每一次翻閱,都像進行瞭一次精神上的洗禮,讓我對“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有瞭更立體、更鮮活的體會。那種感覺,就好像一個睏惑已久的問題,突然間被一道明亮的光束照亮,豁然開朗,所有糾結的脈絡都清晰可見瞭。
評分每當我感到心緒不寜,或是麵對重大選擇感到迷茫時,我都會重新拿起這本書的某一章來讀。它有一種奇特的“定心丸”作用。這種寜靜並非來自於逃避現實,而是來自於對事物內在規律的洞察所帶來的掌控感。作者所描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其核心並非是武力壓製,而是通過無懈可擊的內在構建,使對手從內心深處放棄對抗的念頭。這種境界,是真正的智慧的體現。它讓我明白瞭,生命中的許多“戰爭”,並不需要你衝鋒陷陣,而是需要你提前布局,在無形之中,讓最好的結果自然而然地發生。這本書,對我而言,已經超越瞭單純的閱讀體驗,它成為瞭我個人精神世界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穩定支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