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兵以诈立——我读《孙子》
原价:65.00元
作者:李零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2-1-1
ISBN:9787101083224
字数:330000
页码:40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标识:22617932
编辑*
《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27家媒体“2006年度十大图书”
《新京报》“2006年度人文社科书”
新闻出版总署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入选好书
图文*新修订,增补作者两篇文字,*典藏
兵法是生存哲学,我这么想。
西谚云,战争是死亡的筵席。
还有什么动物,比人更残忍,自相残杀,至今想不出办法,可以制止它。
以暴易暴'怨怨相报何时了?
可是,我们还要活下去——别被我们的同类吃掉。
内容提要
《兵以诈立:我读(增订典藏本)》重点是讲兵法中的哲学:一是兵法本身,二是兵法中的思想。为此,我在书中加进了有关的军事知识,还有思想史的讨论,内容比以前丰富,结构比以前清晰,讲法也轻松愉快。希望读者喜欢它。
目录
自序
*讲 《孙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一)《孙子》是一部兵学经典
(二)《孙子》的经典化:一至七
(三)*低限度参考书
第二讲 怎样读《孙子》
(一)传统军人的读法
(二)传统文人的读法
(三)《孙子兵法》和应用研究
(四)《孙子兵法》和哲学研究
(五)用世界眼光读《孙子》
(六)向鬼子学习
(七)《孙子兵法》和全盘西化
(八)《孙子兵法》在现代中国自序
*讲 《孙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一)《孙子》是一部兵学经典
(二)《孙子》的经典化:一至七
(三)*低限度参考书
第二讲 怎样读《孙子》
(一)传统军人的读法
(二)传统文人的读法
(三)《孙子兵法》和应用研究
(四)《孙子兵法》和哲学研究
(五)用世界眼光读《孙子》
(六)向鬼子学习
(七)《孙子兵法》和全盘西化
(八)《孙子兵法》在现代中国
(九)毛泽东与《孙子兵法》
(十)郭化若与《孙子兵法》
第三讲 (始)计第
附录:《战争论》笔记之一:全书结构和警句名言——与《孙子》比较
第四讲 作战第二
附录:春秋战国的武器
第五讲 谋攻第三
附录:《墨子》“十二攻”
第六讲 (军)形第四
附录:《孙子》中的形势家言
第七讲 (兵)势第五
第八讲 虚实第六
附录:古书中的势
第九讲 军争第七
第十讲 行军第九
附录:中国古代的军事地理著作
第十一讲 地形第十
附录:《战争论》笔记之二:克劳塞维茨论行军、宿营、给养和地形——与《孙子》比较
第十二讲 九地第十
第十三讲 九变第八
附录:毛泽东论军事——与《孙子》比较
第十四讲 火攻第十二
附录一:火攻的遗产
附录二:《六韬》论五音、火攻和候风
附录三:《太白阴经》论风角
第十五讲 用间第十三
写在后面的话
附录一:关于瑕、碫两字的再认识
附录二:答徐勇先生
作者介绍
李零,生于1948年,祖籍山西武乡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77年人中国社会*院考古研究所参与金文资料的整理和研究。1979年人中国社会*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师从张政烺先生作殷周铜器研究。1982年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2年至1983年在中国社会*院考古研究所沣西队从事考古发掘。1983年至1985年在中国社会*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从事先秦土地制度史的研究。1985年至今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李零教授长期从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献的研究,著有《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放虎归山》、《中国方术(正)考》、《中国方术续考》、《古本研究》、《吴孙子发微》、《郭店楚简校读记》、《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花间一壶酒》、《》、《丧家狗:我读》等。
文摘
暂无
媒体*
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先秦言兵者六家,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谓五家为《孙子》注疏可也。
——《武备志》卷一《兵诀评》序
武书为百代谈兵之祖。
——《四库全书总目》卷九九《子部·兵家类》
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先秦言兵者六家,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谓五家为《孙子》注疏可也。
——《武备志》卷一《兵诀评》序
武书为百代谈兵之祖。
——《四库全书总目》卷九九《子部·兵家类》
《孙子兵法》在兵法类的作品中出现*早,但其闳阔深远,却迄无超越者。此书真可谓集运用之妙的大成。在以往所有的军事思想家中,只有克劳塞维茨可与之相比,但就连他,也比孙子要“过时”,显得有点古老陈旧,尽管他著书立说,比孙子晚了两千多年。孙子有更清晰的眼光,更深刻的见解,和可以垂之永久的魅力。
——利德尔·哈特为格里菲斯《孙子兵法》英译本写的序言
这部著作给我的触动,绝非三言两语可以概括。它像一把精巧的钥匙,开启了我对古代智慧的全新认知。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宏大的历史沙盘前,目睹着那些运筹帷幄的将军们如何以简驭繁,以柔克刚。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深邃,不仅仅停留在对兵法的字面解读上,更将这些古老的思想融入到对现代管理、人际交往乃至个人修行的深刻洞察之中。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不媚俗、不空泛的求真精神,他没有将那些经典的篇章神化,而是以一种近乎匠人的严谨态度,将其中蕴含的辩证逻辑层层剥开,让人明白,真正的强大并非来自于蛮力,而是源于对形势的精准把握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每一次翻阅,都像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让我对“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有了更立体、更鲜活的体会。那种感觉,就好像一个困惑已久的问题,突然间被一道明亮的光束照亮,豁然开朗,所有纠结的脉络都清晰可见了。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极具一种沉稳的大气。它不像许多解读类的书籍那样,为了吸引眼球而使用耸人听闻的标题或夸张的叙事。相反,它保持着一种文人特有的内敛与克制,仿佛作者只是一个忠实的引路人,耐心地为你指引方向,将阐释的主体让位于原典的精神本身。在涉及对一些晦涩难懂的古代词汇和概念进行辨析时,作者展现了极强的文献功底和考据精神,这种严谨为整本书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石。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对知识的敬畏心,而非仅仅是“解读”的快感。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在日常阅读其他书籍时,也更加注重文本的准确性和逻辑的连贯性,极大地提升了我的阅读质量和批判性思维的敏锐度。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或许是它对“虚实”辩证关系的探讨。在我的固有印象中,“诈”常常与欺骗、不诚实挂钩,但作者的解读彻底颠覆了这种片面的认知。他将“虚实”提升到了方法论的高度,指出“实”是基础,“虚”是策略,两者互相依存,互相转化。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腾挪躲闪,更是为人处世的一种高阶智慧。它教会我,在展现自身实力的同时,也要学会营造战略性的“模糊地带”,让对手无法准确判断你的真实意图和资源分布。这种对信息不对称的精妙利用,放在今天的竞争环境中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阅读它,就像学习了一套可以适应任何复杂环境的“思维体操”,让心智保持灵活性和敏捷性。
评分每当我感到心绪不宁,或是面对重大选择感到迷茫时,我都会重新拿起这本书的某一章来读。它有一种奇特的“定心丸”作用。这种宁静并非来自于逃避现实,而是来自于对事物内在规律的洞察所带来的掌控感。作者所描绘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其核心并非是武力压制,而是通过无懈可击的内在构建,使对手从内心深处放弃对抗的念头。这种境界,是真正的智慧的体现。它让我明白了,生命中的许多“战争”,并不需要你冲锋陷阵,而是需要你提前布局,在无形之中,让最好的结果自然而然地发生。这本书,对我而言,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阅读体验,它成为了我个人精神世界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稳定支点。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立刻产生了一种想要重新审视自己决策模式的冲动。它不是一本教人如何去“赢”的工具书,而是一本教人如何“不败”的哲学指南。其中对于“势”的论述,简直是醍醐灌顶。我过去常常过于关注眼前的战术细节,却忽略了营造一个有利于我方整体态势的“场域”。作者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旁征博引,将这种宏观的、环境塑造的理念阐述得淋漓尽致。这让我反思,无论是职场上的项目推进,还是家庭中的沟通协调,如果没有先建立起一个稳固的、能够顺势而为的“势能”,那么再精妙的招式也可能因为环境的突变而失效。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迫使你跳出自身的局限,从一个更高、更广阔的维度去看待问题,培养出一种超然的、预见性的思维习惯。那种感觉,就像从地面仰望天空,突然间明白了风向和云层的流动规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