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伤寒论+金匮要略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2本全套汉张仲景 中医四大经典书籍

正版伤寒论+金匮要略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2本全套汉张仲景 中医四大经典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郝万山 编
图书标签: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中医经典
  • 张仲景
  • 古籍
  • 桂林古本
  • 中医
  • 养生
  • 医学
  • 汉代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夏共赢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卫生
ISBN:9787117067249
商品编码:17180696774
品牌:艾帛利(Abooly)
丛书名: 伤寒论金匮要略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5-08-01

具体描述

本链接包含以下  2 本书籍:

 

9787117067249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金匮要略      9

9787117067232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伤寒论         1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伤寒论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中医学 新华书店正版畅销书籍
作者:   
市场价:   13元
ISBN号:   9787117067249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05-08-01   版次:1   页数:195
  印刷时间:2014-04-15   印次:1   字数:130.00千字

>
  主编推荐
本书为现存*早的中医临床医学经典著作,它并不仅仅是局限于外感热病的专著。该书确立了辨证论治基本原则,该辨证论治基本原则的确立开拓了中医临证医学的新纪元,成为后世医家诊治疾病的准绳和中医学术发展的源泉之一。本书也因此成为历代认可的中医成才的必读之书。

>
  目录
伤寒论 卷第YI 1
辨脉法第YI 3
平脉法第二 8
伤寒论卷第二 15
伤寒例第三 17
辨痉湿喝脉证第四 23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1~30条) 25
桂枝汤 26
桂枝加葛根汤 26
桂枝加附子汤 27
桂枝去芍药汤 27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27
桂枝麻黄各半汤 28
桂枝二麻黄一汤 28
白虎加人参汤 29
桂枝二越婢一汤 29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30
甘草干姜汤 30
芍药甘草汤 31
调胃承气汤 31
四逆汤 31

伤寒论 卷第三 33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31~127条) 35
葛根汤 35
葛根加半夏汤 35
葛根黄芩黄连汤 36
麻黄汤 36
小柴胡汤 36
大青龙汤 37
小青龙汤 37
桂枝汤 38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38
……

>
  内容简介
《伤寒论》为汉代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被历代奉为中医的经典著作。该书所运用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确立了中医诊治疾病的规范;所记述的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治经验,对中医临证医学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所记载的大量复方,组方严谨,疗效显著,被后世称作“众方之祖”。 本书以明?赵开美刻本为底本,全书共十卷,卷一为平脉、辨脉法;卷二为伤寒例、辨痉湿喝病脉证并治、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卷三至卷六分述六经病脉证;卷七至卷十分述辨霍乱、阴阳易及汗吐下诸可诸不可脉证并治。 本书为白文本,不载历代注文,读者可直接领悟张仲景原著的风貌,适合有一定中医学习基础者、临床医师深入学习。 

 

>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中医四大名著 金匮要略 张仲景中医学 黄帝内经 
作者:   
市场价:   9元
ISBN号:   9787117067232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05-08-01   版次:1   页数:108
  印刷时间:2005-08-01   印次:1   字数:76.00千字
  温馨提示:出版时间超过3年的图书,因长时间储存可能会产生纸张缺陷,敬请谅解!

>
  主编推荐
本书是我国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论述诊治杂病的专书。由于本书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上都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于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所以,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学习本书,对于拓宽临床思路,提高综合分析和诊治疑难病症的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

>
  目录
金匮要略方论卷上
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YI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金匮要略方论卷中
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金匮要略方论卷下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杂疗方第二十三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

 


《歧黄秘术:伤寒杂病论》 一、 原著风貌,经典传承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医理论的基石,被誉为“医家之圣经”。这两部著作,分别由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集前贤之经验,融自身之洞见,呕心沥血编撰而成。其思想博大精深,内容系统完备,历经千年而不衰,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伤寒论》以“辨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为主线,详细阐述了外感热病的发生、发展、演变规律,以及相应的辨证施治原则。它首创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将疾病分为六个不同的病位阶段,并根据各阶段的病理变化,提出了精准的治法方药。全书分为十卷,载方百余首,如桂枝汤、麻黄汤、白虎汤、柴胡汤等,至今仍是临床治疗外感热病的常用方剂。 《金匮要略》则是在《伤寒论》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将论述范围扩展至内科、妇科、儿科等多种杂病。它以“辨脏腑证治”为核心,系统地阐述了三百余种内科杂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及治疗方药。书中包含了大量的经典名方,如肾气丸、泻心汤、当归芍药散等,对于解决各种疑难杂症,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这两部著作的合璧,堪称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总纲领”,其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至今仍为现代医学所称道。它们不仅是中医理论学习的必修经典,更是临床实践的宝贵参考。 二、 历代校订,版本渊源 “桂林古本”作为《伤寒杂病论》的一个重要版本,承载着一段特殊的历史。相传晋代葛洪在桂林搜集整理张仲景遗方,编成《玉函经》,后世学者认为此乃《伤寒杂病论》之古本。此版本在流传过程中,虽有部分散失,但其保留的原貌,对于我们理解张仲景的原意,以及研究《伤寒杂病论》的版本流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历史上,《伤寒杂病论》经历了多次的校订和传抄,形成了众多版本。其中,北宋林亿等奉敕校正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及南宋赵开美校辑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版本,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廓清了历代传抄中的讹误,为后世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桂林古本”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和比对其他版本的视角。通过对其与通行本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不同版本在文字、条文、方剂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张仲景的医学思想,以及《伤寒杂病论》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演变。这种版本的考订和辨析,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需要,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张仲景的医学精髓,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三、 核心思想,辨证论治的典范 《伤寒杂病论》之所以能够千古流传,成为中医治疗的圭臬,在于其所蕴含的深刻的医学思想和精妙的辨证论治体系。 1. 阴阳五行与脏腑经络学说的有机结合: 张仲景将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等中医基础理论,融会贯通,构建了其独特的疾病认识框架。他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都离不开阴阳的消长、五行的生克制化。疾病的发生,也往往与脏腑功能失调、经络气血阻滞有关。 2. 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的精妙运用: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主要方法,将外感热病的传变过程,归纳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病机特点、症状表现和治疗原则。这种辨证方法,既有宏观的整体把握,又有微观的细节洞察,能够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和发展趋势。而《金匮要略》则侧重于脏腑辨证,针对内科杂病,详细阐述了各个脏腑的功能异常所导致的病症,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3. 法随证立,方随法出: 张仲景的治疗思想,强调“法随证立,方随法出”,即根据疾病的辨证结果,确定治疗的法则,再根据治疗法则选择相应的方剂。他提出的“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以及“十剂”,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总体的指导。而《伤寒杂病论》中的众多经典方剂,如桂枝汤、麻黄汤、白虎汤、柴胡汤、肾气丸、泻心汤等,都是在这些理论指导下,根据具体的病情需要而创制的。这些方剂用药精当,配伍严谨,疗效显著,至今仍是中医临床的宝贵财富。 4. 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统一: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都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的核心思想。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疾病的发生,往往是人体整体功能失调的表现,治疗也需要从整体出发,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恢复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气血。这种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有机结合,使得中医的治疗更具针对性和个体化,能够有效地解决各种复杂和疑难的疾病。 四、 临床价值,千古不衰的医道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不仅是理论上的经典,更是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宝藏。 1. 外感热病的治疗宝典: 《伤寒论》对外感热病的辨证施治,有着极其丰富和深刻的论述。从风寒感冒到温病热扰,从表证到里证,从寒化到热化,书中为我们描绘了疾病发展的完整图景,并提供了清晰的治疗思路。至今,许多感冒、流感、肺炎等外感热性疾病,仍可从《伤寒论》中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2. 杂病治疗的权威指南: 《金匮要略》所涵盖的杂病范围极广,包括心、肺、脾、胃、肝、肾等脏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妇科、儿科的疑难病症。书中对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和治疗方药,都有详尽的论述。无论是内科杂病如咳嗽、喘息、胸痹、腹胀、泄泻,还是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亦或是儿科疾病如小儿惊风等,《金匮要略》都提供了宝贵的治疗经验和方药。 3. 方剂学的源头活水: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包含的经典方剂,是中国方剂学的源头。它们不仅是治疗疾病的有效工具,更是方剂学研究的活教材。历代医家在这些经典方剂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化裁、加减和组合,形成了新的方剂,丰富了中医的方剂库。《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往往用药少而精,配伍巧妙,体现了“少而效宏”的用药原则。 4. 临床思维的锤炼之基: 研习《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培养中医临床思维的必经之路。通过学习书中条文的理法方药,患者的脉象、舌象、症状的细致描述,以及医家辨证论治的逻辑推理,能够帮助医者建立起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症状中抓住疾病的本质,如何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这种临床思维的训练,是成为一名优秀中医的基础。 五、 传承与发展,中医的未来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其价值已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它们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医学遗产,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也是临床实践的指南。 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医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研读“桂林古本”等珍贵版本,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医学真相的追寻。通过深入研究《伤寒杂病论》的原著精髓,结合现代科学的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医的科学内涵,发掘其在疾病治疗、健康养生等方面的巨大潜力。 将《伤寒杂病论》的智慧融入现代医疗体系,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中医的博大精深,是我们共同的使命。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研究、实践,并积极探索中医与现代医学的融合之道,让这份宝贵的医学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歧黄秘术:伤寒杂病论》 是一部承载着千古智慧的医学巨著,它不仅是中医学习者的必读之书,更是医者临床实践的行动指南。每一次的阅读与理解,都是一次与圣贤的对话,一次对生命奥秘的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资深的中医爱好者,我收藏的书籍不在少数,但真正能让我反复翻阅、爱不释手的,屈指可数。这套《正版伤寒论+金匮要略》桂林古本,无疑是我近年来最满意的一次购书体验。首先,它的版本选择非常独特,选择了流传有序的桂林古本,这对于研究《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原始风貌具有极高的价值。书中的字迹清晰,排版考究,古色古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更重要的是,书中不仅收录了原文,还附有详尽的校勘和注释,这对于理解原文的深层含义非常有帮助。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疑难字词的解释,以及对一些古代医家对原文的解读进行梳理和比较,这让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张仲景的医学思想。除了理论部分,书中的方剂部分也让我受益匪浅。它详细介绍了每一个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方剂运用到日常的养生保健中,效果出奇地好。这套书让我感受到了中医的无穷魅力,也让我对如何运用中医理论指导实践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

我是一名中医专业的学生,平时学业繁重,接触的教材也很多。但真正让我感到震撼和受益匪浅的,还是这套《伤寒杂病论》的桂林古本。拿到手后,我立刻被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严谨的学术风格所吸引。它的古朴典雅,无不透露出张仲景大师的智慧光芒。书中的内容,尤其是关于辨证论治的论述,可以说是中医辨证思维的集大成者。我曾经为某个疑难杂症的辨证而苦恼,翻阅了许多资料,都没有找到清晰的思路。但是,当我深入研读这套书后,才豁然开朗。书中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以及如何根据症状进行精准辨证,都有着极其精辟的论述。我尤其欣赏它对于“邪正相争”的深刻剖析,以及如何通过把握“病机”来制定治疗方略。书中列举的每一个方剂,都不是简单的药材堆砌,而是经过严谨的临床验证和理论升华。它的精髓在于“立法、用药、君臣佐使”的精妙配合,以及“随证变方”的灵活性。这套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以及张仲景大师的伟大之处。对于想要深入研究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同仁们,我强烈推荐这套书。

评分

我是一名中医的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瓶颈,尤其是在理解《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些经典著作的时候。市面上很多书籍虽然号称是解读,但往往过于浅显,或者加入了太多现代人的主观臆断,反而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当我拿到这套《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时,我立刻感受到了它的不同寻常。首先,它的版本非常地道,能够让我接触到最接近张仲景原著的面貌。书中的文字虽然古朴,但通过细细品读,我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严谨的逻辑。我喜欢它对每一个病证的描述,都清晰地勾勒出病情的脉络,以及治疗的思路。尤其是在解读方剂时,它没有简单地罗列药材,而是深入分析了方剂的君臣佐使,以及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这让我对中医的辨证施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理论运用到生活中的小病痛上,虽然只是初步的尝试,但效果已经让我惊喜不已。这套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一本理论著作,更在于它能够真正地指导我们的实践,让我们在学习中医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并且感受到中医的强大生命力。

评分

这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从小就对中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古籍晦涩难懂,很多时候都是半知不解。这次入手这套桂林古本,真的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拿到书的那一刻,就对这精美的装帧爱不释手,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字迹工整,翻阅起来非常舒服。更让我惊喜的是,随书附赠的解读部分,用现代白话文对原文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且穿插了很多实际病例的分析,这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以前读《伤寒论》,总是在一些名词概念上卡壳,现在有了详细的注解,那些原本抽象的理论一下子变得生动形象起来。书中的方剂讲解也十分到位,不仅列出了药材,还详细说明了剂量、煎煮方法以及服药后的反应,甚至还提到了一些临床上常用的加减变化,这让我对如何实际运用这些方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每天晚上睡前都会捧着它看一会儿,不知不觉中,对中医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感觉这套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引领着我一步步走进中医的智慧殿堂。

评分

说实话,我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这套《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因为市面上同类书籍太多了,很难分辨优劣。但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后,我彻底被它征服了。它不像很多市面上的“快餐式”中医书籍,而是真正地回归到了经典本身。这套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纯粹,没有过多的现代解读和个人发挥,而是忠实地呈现了张仲景的原文。对于我这样一个对中医理论有着严谨追求的人来说,这简直是太难得了。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原文的划分和注释都非常精准,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原文的逻辑结构和理论体系。我常常在学习过程中,一边对照原文,一边思考其背后的道理,然后自己尝试去推演一些方剂的配伍原理。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让我对中医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加牢固。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插图,虽然不多,但却非常精炼,能够形象地展示一些概念,比如经络穴位、药物的性味归经等等。这套书就像一本百科全书,让我能够不断地从中汲取知识,并且感受到中医那份沉淀了千年的智慧。

评分

满意,速度比较快~~~

评分

满意,速度比较快~~~

评分

物流比蜗牛还慢,十多天才到,无语了

评分

好用又实惠!

评分

物流比蜗牛还慢,十多天才到,无语了

评分

書籍頁面很好,字面也清楚

评分

很好!非常通俗易懂!

评分

喜欢?

评分

挺好,对自己挺有帮助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