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绘画史(精装索引版)
原价:26.00元
作者:陈师曾
出版社:中国和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513707183
字数:64000
页码:138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热点:近年来知识界大兴“民国热”,民国时期的大师们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并得到无尽推崇。本套丛书汇聚了当时各具独特风采和闪光思想的大师们**秀的代表作品,为广大“民国迷”们奉上饕餮盛宴。
2.索引:本套丛书为索引版,每册正文后都附有大量人名、地名和一般名词索引,便于读者有针对性地查询阅读。这是本套丛书的一大特色。
3.精校:目前市面上的民国图书泛滥,但质量良莠不齐,不少版本错漏百出。本套丛书经过2年时间精心编校,在内容上经得起反复推敲,更准确、更具权威性。
4.精装:本套丛书采用精装,设计用心,作者相同的品种均在书脊下部用使同一颜色表明,书脊上部为套装统一颜色;每册均附赠书签和藏书票;包装精美大气,十分适合收藏。
内容提要
画之为何物,性灵也。一部《中国绘画史》,历数自远古至今,中国画之变迁、发展。三代春秋战国先秦两汉的稚气丹青,所谓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魏晋南北朝隋唐逐是丰腴润泽;五代宋元高远超妙;又有明清韵味悠长……一代画师陈师曾,一如描摹一幅丹青,将性灵之气融贯文理,绘就中国画之长卷,意趣盎然,蕴藉深厚。兼论中国画人物、花卉、山水之历史演绎,更添点睛之笔。画之为画,无由脱离历史情境之左右,然更有其自津之品性。陈氏画论,既述兼论,每发前人之未发,概妙文尽数中国绘画之精妙者也,堪称惊世之作。
目录
第一编 上古史
第一章三代之绘画
第二章汉代之绘画
第三章六朝之绘画
第四章魏晋之绘画
第五章南北朝之绘画
第六章隋朝之绘画
第二编 中古史
第一章唐朝之绘画
第一节唐朝文化概论
第二节唐朝前期之绘画
第三节唐朝后期之绘画
第四节李思训一家
第五节王维
第六节鞍马画家
第七节中唐及晚唐之绘画
第八节周昉与赵公祐一家
第九节花鸟画与论画
第二章五代之绘画
第一节五代绘画概论
第二节南唐之绘画
第三节前后蜀之绘画
第四节五代之山水画
第三章宋朝之绘画
第一节宋朝文化总论
第二节宋朝之画院
第三节宋朝画派之沿革
第四节宋朝之论画
第四章元朝之绘画
第一节元朝文化概论
第二节元代绘画之变迁
第三节四大家
第四节题款及道释画
第三编 近世史
第一章明朝之绘画
第一节明朝文化概论
第二节明朝之画院
第三节山水画之沿革
第四节浙派
第五节院体画之一派
第六节吴派
第七节道释、风俗画之变迁
第八节花鸟及杂画
第九节闺秀、妓女之绘画
第二章清朝之绘画
第一节清朝文化概论
第二节清朝之山水画
第三节人物画之变迁
第四节花鸟及杂画
附录
清代山水画之派别
清代花卉画之派别
对于普通教授图画科意见
绘画源于实用说
中国人物画之变迁
文人画之价值
索引
作者介绍
陈师曾(1876—1923),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生于湖南凤凰,祖籍江西义宁(今修水)。湖南巡抚陈宝箴孙,陈三立(陈散原)长子,陈寅恪之兄。曾留学日本,攻读博物学。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913年到北京,历任北京各大学教授。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其山水画注重师法造化,从自然景观中汲取创作灵感;写意花鸟画画风雄厚爽健,富有情趣;人物画以意笔勾描,注重神韵,带有速写和漫画的纪实性;风俗画多描绘底层人物。著有《中国绘画史》、《中国文人画之研究》、《染苍室印存》等。
文摘
序言
当我拿到这本《中国绘画史(精装索引版)》时,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艺术情有独钟的爱好者,我一直渴望有一本能够系统、全面地展现中国绘画发展历程的书籍,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以宏大的叙事视角,带领读者穿越数千年的时光,从史前时期的神秘符码,到汉代的朴拙写实,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远意境,直至明清时期的多元纷呈,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绘画史画卷。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各个时期绘画风格的深入剖析。例如,在解读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时,书中不仅仅描述了人物的服饰和造型,更深入地分析了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画家如何通过画面传递出唐朝与吐蕃之间的政治关系。再如,对北宋山水画大家如范宽、李唐的论述,书中不仅仅列举了他们的代表作,更是挖掘了他们作品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情怀,让我看到了绘画作为一种精神载体的深度。书中配备的大量精美插图,印刷质量极佳,色彩鲜艳,细节清晰,让我得以近距离欣赏到那些传世名作的笔墨韵味和色彩层次。我常常会一边阅读文字,一边对照图片,反复推敲,从中获得无尽的艺术享受。而“精装索引版”的设计,更是为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可以轻松地通过索引,查阅某个画家、画派或者某个特定的绘画技法,这使得我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能够更加高效地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评分翻开这本《中国绘画史(精装索引版)》,立刻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作为一名长久以来对中国传统绘画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全面地展现中国绘画发展历程的书籍,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愿望。它以史诗般的叙事,带领我穿越数千年的时光,从史前时期的壁画、陶器纹饰,到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书画同源的探索,以及隋唐的辉煌、宋代的理性与精致,明清的多元与世俗,为我构建起了一幅完整而清晰的中国绘画发展图景。我尤其赞赏书中对每一时期绘画风格特点的深入剖析。例如,在解读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时,书中不仅仅描述了人物的服饰和造型,更深入地分析了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画家如何通过画面传递出唐朝与吐蕃之间的政治关系。再如,对北宋山水画大家如范宽、李唐的论述,书中不仅仅列举了他们的代表作,更是挖掘了他们作品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情怀,让我看到了绘画作为一种精神载体的深度。书中配备的大量高清彩色插图,印刷质量极佳,色彩鲜艳,细节清晰,让我得以近距离欣赏到那些传世名作的笔墨韵味和色彩层次。我常常会一边阅读文字,一边对照图片,反复推敲,从中获得无尽的艺术享受。而“精装索引版”的设计,更是为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快速查找某个画家、画派或者某个特定的绘画技法,这使得我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能够更加高效地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评分这本书《中国绘画史(精装索引版)》不仅仅是一本介绍中国绘画的入门读物,更是一扇让我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精神的窗口。从这本书的第一页开始,我就被它所展现出的博大精深的艺术世界所吸引。书中以时间为线索,系统地梳理了中国绘画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的发展脉络,每一个时期都进行了详尽而生动的介绍。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唐代绘画的解读,它不仅仅描述了吴道子“画圣”的传奇,也展现了张萱、周昉等画家在仕女画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让我看到了唐代社会开放、繁荣的面貌。书中对于宋代山水画的分析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它不仅仅介绍了范宽、李唐等大师的代表作,还深入探讨了宋代“格物致知”的哲学思潮如何影响了绘画的写实风格,以及“文人画”的兴起如何为绘画注入了新的精神内涵。举例来说,书中对郭熙《早春图》的解读,让我不仅仅欣赏其“三远法”的构图,更是体会到画家如何将自然之美与人的精神世界相融合。书中配有的精美彩色插图,印刷质量极高,色彩还原度也非常好,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每一幅画作的独特魅力。我经常会花很多时间,对着书中的图片,仔细揣摩画家的笔触、构图和色彩运用,从中汲取艺术的灵感。而“精装索引版”的设置,更是为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可以轻松地通过索引,查阅某个画家、画派或者某个特定的绘画技法,这使得我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能够更加高效地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评分拿到《中国绘画史(精装索引版)》这本书,首先被它的质感所吸引。厚实的纸张,精美的装帧,还有那压秤的厚度,都让我感受到它的分量和价值。作为一名在艺术领域有着多年学习和探索的爱好者,我深知一本好的艺术史著作,不仅要有扎实的史料支撑,更要有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这本书完全达到了我的要求。它以一种严谨又不失灵动的笔触,勾勒出了中国绘画从萌芽到成熟,再到繁盛的宏伟画卷。从原始社会的彩陶纹饰,到汉代的帛画,再到魏晋时期士人的精神寄托,以及隋唐的雍容华盛、宋代的理性精致、元明的文人风骨,直到清代的多元纷呈,每一个时期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书中对于各个时期代表性画家及其作品的阐述,都非常到位。它不仅仅是简单罗列名字和作品,更深入地剖析了这些艺术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他们的艺术思想、以及他们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例如,书中对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理念的解读,让我对“文人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董源、巨然“江南山水”的分析,则让我体会到中国山水画中那份含蓄温润的意境。书中配有数量庞大的、高质量的彩色插图,这些插图的印刷质量堪称一流,让那些博物馆里的珍品仿佛触手可及。我可以通过这些图片,直观地感受不同时期绘画的风格特点,细微之处的笔墨变化,以及色彩的巧妙运用。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索引版”设计,对于我这种喜欢深入钻研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太贴心了。当你对某个画派、某个画家或者某个概念产生兴趣时,只需要通过索引,就能迅速找到相关的章节和内容,大大节省了查阅的时间,也方便了知识体系的构建。
评分这本《中国绘画史(精装索引版)》是我近期阅读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图书之一。它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美学精神的史诗。从史前时期那些充满生命力的图形符号,到秦汉时期画像石、画像砖的朴拙与写实,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形写神”的哲学思考,直到唐宋时期绘画艺术的辉煌顶点,本书都进行了详尽而生动的描绘。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唐代孙位《春山行旅图》的解读,不仅仅是欣赏其笔墨的奔放与气势的宏大,更是在此基础上,结合了唐朝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去理解画家如何将个人情感与壮丽河山融为一体。再比如,书中对北宋全景山水画的阐释,不仅分析了范宽《溪山行旅图》的雄浑气魄,也深入探讨了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对于“山林隐逸”情怀的追求,以及这种情怀如何转化为对山水画创作的巨大影响。书中不仅仅停留在对绘画作品的表面描述,更是深入挖掘了作品背后的文化语境、哲学思想以及社会心理。这种深度的解读,让我对中国绘画的理解,从“看懂”升华为“品味”。书中配备的大量精美图片,色彩还原度极高,让我得以近距离欣赏到那些传世名作的细节之美。我常常会一边阅读文字,一边对照图片,反复揣摩画家的笔触和构图,从中汲取灵感。而“精装索引版”的特点,对于我这种喜欢在阅读中不断进行知识关联的读者来说,尤为重要。当我想要了解某个画家在不同时期风格的变化,或者某个画种在历史上的传承与发展时,索引能够帮助我迅速定位信息,构建起一个立体的知识网络。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一本绘画史的普及读物,它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中国古代文人艺术家们的精神世界,感受他们对自然、对人生、对艺术的深邃理解。
评分初拿到这本《中国绘画史(精装索引版)》,就觉得它并非寻常读物,其厚重感与精美的装帧,预示着内容的扎实与严谨。作为一名对中国古画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能够系统梳理中国绘画发展脉络,同时又兼具学术深度与阅读趣味的著作。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的期待。它以一种宏大的叙事视角,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从史前岩画的原始呼唤,到唐宋时期绘画艺术的巅峰,再到明清时期各种流派的百花齐放,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绘画史画卷。书中对每一时期的绘画特点、代表人物、艺术成就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引用的史料翔实,考证严谨,充满了学者的严谨态度。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绘画技法、笔墨运用、色彩搭配等方面的讲解,不仅使用了专业的术语,还结合了大量的实例进行阐释,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技法描述变得生动易懂。例如,在谈及宋代院体画时,书中不仅分析了其精工写实、注重细节的特点,还深入探讨了院体画与当时社会政治、宫廷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而在论述元代文人画时,则着重强调了其“以书入画”、“写意抒情”的艺术追求,并对赵孟頫、黄公望等艺术巨匠的创作理念进行了深入剖析,让我看到了绘画作为一种精神表达方式的独特魅力。更令人称道的是,书中收录的大量高清彩色图片,这些图片的选择都恰到好处,不仅是图解文字的辅助,更是本身就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我常常沉浸在这些画作之中,细细品味其笔触的苍劲、墨色的浓淡、色彩的雅致,仿佛能穿越千年,与那些古代的画师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而其精装索引版的特点,更是为我的研究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可以通过索引快速查找感兴趣的画家、画作或某个特定时期,这对于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非常有帮助。
评分这本《中国绘画史(精装索引版)》是一本令我惊喜的图书。它以一种极其详尽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中国绘画的辉煌历程。从史前时期那些充满原始生命力的岩画,到汉代画像石的写实与象征,再到魏晋时期“以形写神”的艺术追求,直至唐宋时期绘画艺术的巅峰,这本书都进行了深刻的论述。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唐代孙位《春山行旅图》的解读,不仅仅是欣赏其笔墨的奔放与气势的宏大,更是在此基础上,结合了唐朝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去理解画家如何将个人情感与壮丽河山融为一体。再比如,书中对北宋全景山水画的阐释,不仅仅介绍了范宽《溪山行旅图》的雄浑气魄,也深入探讨了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对于“山林隐逸”情怀的追求,以及这种情怀如何转化为对山水画创作的巨大影响。书中不仅仅停留在对绘画作品的表面描述,更是深入挖掘了作品背后的文化语境、哲学思想以及社会心理。这种深度的解读,让我对中国绘画的理解,从“看懂”升华为“品味”。书中配备的大量精美图片,色彩还原度极高,让我得以近距离欣赏到那些传世名作的细节之美。我常常会一边阅读文字,一边对照图片,反复揣摩画家的笔触和构图,从中汲取灵感。而“精装索引版”的特点,对于我这种喜欢在阅读中不断进行知识关联的读者来说,尤为重要。当我想要了解某个画家在不同时期风格的变化,或者某个画种在历史上的传承与发展时,索引能够帮助我迅速定位信息,构建起一个立体的知识网络。
评分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艺术书籍中,《中国绘画史(精装索引版)》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矗立在那里,吸引着所有对中国绘画感兴趣的读者。当我迫不及待地翻开它时,就被它所展现出的宏大视野和严谨学风所折服。本书以清晰的脉络,带领读者穿越数千年的时光,从史前岩画的质朴呼唤,到魏晋南北朝的玄远意境,再到唐宋的雍容华贵与理性严谨,直至明清的多元嬗变,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绘画发展长卷。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各个时期绘画风格演变的分析,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是什么”,更是深入探究“为什么”。例如,在谈及宋代院体画的精工细致时,书中结合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文人阶层对艺术的追求,来阐释其形成的原因。而在论述元代文人画的崛起时,则着重强调了社会动荡对艺术家思想的影响,以及他们如何通过绘画来寄托情怀,表达对自由精神的向往。书中收录的大量精美插图,更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这些图片印刷精良,色彩逼真,让我得以清晰地欣赏到那些传世名作的笔墨痕迹、色彩变化以及构图韵律。我常常会花很长时间,对着书中的图片,仔细揣摩画家的构思和技法,仿佛能够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而“精装索引版”的设置,对于我这种习惯在阅读中反复查阅、对比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太贴心了。通过索引,我可以快速找到感兴趣的内容,将不同时期、不同画派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构建起更加系统和深入的认知体系。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绘画知识,更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一本厚重精美的《中国绘画史(精装索引版)》终于摆在了我的书桌上,光是翻开扉页,那沉甸甸的分量就让人心生敬畏。我一直对中国传统艺术情有独钟,但总觉得那些零散的碎片信息难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位博学的导游,带领我一步步走进中国绘画那浩瀚而迷人的世界。从远古时期那些充满神秘色彩的岩画,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远意境,再到唐宋的辉煌盛世,以及明清的市民趣味与文人雅趣,每一页都仿佛承载着千年的时光。书中对各个时期代表画家的生平、创作风格、艺术理念的阐述,都极其详尽,而且不仅仅是枯燥的史实堆砌,更融入了对时代背景、社会思潮的深入解读,让我深刻理解了艺术与历史的血脉相连。举例来说,书中对顾恺之《洛神赋图》的解读,不仅仅是分析了其线条的流畅与人物的神韵,更是将其置于东晋门阀士族兴衰的时代洪流中,揭示了画家在乱世中对精神寄托的追求。又如,对北宋全景山水画的阐述,不仅仅是罗列了范宽、李唐等大师的名字,更是深入剖析了他们如何将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融入山水之中,如何通过雄浑壮阔的笔墨来表达对宇宙秩序的敬畏。书中配有大量精美的彩色插图,印刷质量非常高,那些原作的细腻之处,那些晕染的层次感,都得到了很好的呈现。即使是对于我这样没有专业绘画背景的读者来说,也能在这些图画中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艺术气息。尤其让我赞赏的是,书中加入了详尽的索引,这对于我这种喜欢反复查阅、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当我对某个画家、某个流派或者某个术语产生疑问时,只需要翻阅索引,就能迅速定位到相关内容,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和学习的深度。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艺术史的教科书,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精神文明的百科全书,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点燃了我进一步探索艺术的激情。
评分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中国绘画史(精装索引版)》,就被它所呈现出的宏大叙事和精美细节所震撼。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中国绘画历史的简单梳理,更是一次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深度挖掘。它从远古时代的神秘符码开始,一路梳理到晚清时期各种流派的百家争鸣,期间对各个时代的绘画特点、代表人物、艺术成就都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晋唐时期绘画的解读,它不仅展现了顾恺之“以形写神”的精妙,也分析了张萱、周昉的仕女画如何反映出唐代社会女性的地位和审美情趣。书中对宋代山水画的分析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介绍了范宽、李唐等大师的代表作,还深入探讨了宋代“格物致知”的哲学思潮如何影响了绘画的写实风格,以及“文人画”的兴起如何为绘画注入了新的精神内涵。举例来说,书中对郭熙《早春图》的解读,不仅仅是欣赏其“三远法”的构图,更是通过对画中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的描绘,去体会画家如何将自然之美与人的精神世界相融合。这本书的插图质量非常高,每一幅画作都经过精心挑选,并且印刷精美,色彩还原度极高,让我得以近距离欣赏到那些传世名作的细腻笔触和独特韵味。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精装索引版”设计,对于我这种希望能够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太方便了。我可以轻松地通过索引,查阅某个画家、某个画派或者某个特定时期在全书中的出现位置,这使得我在进行知识梳理和拓展时,能够事半功倍。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绘画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的欣赏,而是上升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以及审美情趣的深刻认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