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包邮】剑桥中国史(精装共11卷)全套全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正版包邮】剑桥中国史(精装共11卷)全套全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崔瑞德,[英] 鲁惟一 著,杨品泉 等 译
图书标签:
  • 剑桥中国史
  • 中国历史
  • 历史书籍
  • 精装
  • 全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包邮
  • 正版
  • 历史文化
  • 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瑞景天宏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0100200005
商品编码:11130441519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这部《剑桥中国秦汉史》,原为费正清、崔瑞德共任全书主编的《剑桥中国史》的第1卷,于1986年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剑桥中国史》不是按卷次先后印行的,在这卷之前,第10、11和3卷业已先后问世,并且已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翻译出来,以《剑桥中国晚清史》、《剑桥中国隋唐史》为题出版了。现在历史所的朋友们又译成《剑桥中国秦汉史》,要我在书端写几句话,我既感欣幸,又颇为惶恐。我在秦汉史方面学力有限,本没有着笔的资格,但承鲁惟一先生盛意,在本卷出书后即行寄赠,得以成为国内很早读者之一。细绎全卷,曾将一些感想写作书评,发表在《史学情报》上,其中即呼吁赶快把这卷书翻译出来。现在经过历史所各位努力,这个愿望实现了,写一篇小序确实是我的义务。
  《剑桥中国史》规模宏大,集中了西方研究中国史的许多学者的力量,本卷也不例外。全卷16章,原文多达981页,分别执笔的学者大都对章节论述的范围有长期深入的研究。例如第1章《秦国和秦帝国》的作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退休教授卜德,第3章《王莽,汉之中兴,后汉》的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毕汉斯,著有《汉朝的中兴》;第6章《汉朝的对外关系》的作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余英时,著有《汉代的贸易和扩张》;第9章《秦汉法律》的作者荷兰莱顿大学退休教授何四维,著有《秦法律残简》、《汉法律残简》;第7章《政府的结构与活动》、第12章《宗教和知识文化的背景》等的作者英国剑桥大学东方学院鲁惟一博士,著有《汉代的行政记录》、《通往仙境之路》等书,诸如此类,不遑枚举。还有的学者,如法国法兰西学院的戴密微、日本东京大学退休教授西嵨定生等,更是大家所熟悉的。因此,本卷的作者阵容在西方学术界可称极一时之选,这部书也可谓西方研究中国秦汉史的结晶。
  西方对秦汉史的研究有相当长的历史。本卷《导论》对此有概括叙述,一直上溯到明清之际来华的传教士卫匡国的著作。中国的二十四史始于《史记》、《汉书》,读史者也总是从前四史入手,所以一接触中国史就是秦汉,同时秦汉在整个中国史上又有其特殊的重要位置。西方学者研究秦汉史的较多,成绩也较丰硕。看本卷所附参考文献目录,便可得到相当的印象。这部《剑桥中国秦汉史》,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和提高的。不很熟悉西方研究情况的读者,通过本卷不难知其涯略。卷中引用日本学者的论著也很多,足供读者参取。
  这部书有几个特点,想在这里介绍一下。
  首先是秦汉史列为《剑桥中国史》的第1卷,这一点恐怕是国内读者不易理解,而且是会有较大意见的。《剑桥中国史》的总主编序对此曾有说明,他们提到,在筹划编著这部巨著的时候,本想从中国史的开端写起,可是我国的考古发现日新月异,70年代以来更有进一步扩大的倾向,把中国史前史以至公元前一千纪的历史面貌几乎彻底改变了,而现在还没有能把崭新的考古材料与传统的文献记载融会贯通而成公认的成果,因而全书只好从有大量可靠文献依据的秦汉开始。这种看法,和晚清以来疑古思潮的见解是有实质差别的。
  《剑桥中国秦汉史》广泛引用了文献材料,而且很注意文献的辨伪和考订,这是不少西方中国学家一贯坚持的作风。大家可以看到,本卷各章中的引文,大多注意了使用经过整理校订的版本,包括中国、日本以及西方学者的各种注释。卷中图表也尽量做到有足够的文献依据。这是作者很重视文献的一种表现。
  这样说,并不意味本卷的写作不重视运用考古材料。相反的,本卷不少作者都征引了中国考古学的重要成果。例如都城的发掘和一批大墓的发现,在书中好几个章节得到介绍引用。尤其是有关经济史和社会生活史的部分,涉及考古材料的地方更多。由于本卷作者有几位是秦汉简牍帛书研究的专家,他们写作的章节引用这方面材料,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论法律时,征引云梦睡虎地秦简;论屯戍时,征引敦煌、居延等地汉简,使这些专门的研究汇合到历史的论述中去。中国的学者研究秦汉史,也是这样做的,但当前还有人在谈考古对历史研究的贡献时,总是过多地强调先秦,对秦汉考古重视不够,应该说这是不很公平的。

目录

第一卷《剑桥中国秦汉史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00年》
总编辑序
本卷序言
汉代的度量衡
汉代的帝系
导言
文字史料及它们的问题
考古物证
历史学研究
秦汉两个早期帝国的特有的发展
第一章 秦国和秦帝国
政治和社会背景
秦国:最初的几个世纪,公元前897?——前361年
实行变运河,公元前361-前338年
军事的壮大,公元前338-前250年
最后的征服与胜利,公元前250——前221年
胜利的原因
秦帝国:改革,成就和暴政,公元前221——前210年
帝国时期的思想潮流
秦的崩溃,公元前210-前206年
崩溃的原因
附录一 史料和现代研究
附录二 《史记》中的窜改增添部分
附录三 《史记》及其他史料的统计数字
第二章 前汉
政治史的模式
王朝的建立,公元前210-前195年
汉帝国的巩固,公元前195-前141年
时新派政策的充分发挥,公元前141-前87年
过渡时期,公元前87-前49年
改造和衰落,公元前49-公元6年
第三章 王莽,汉之中兴,后汉
王莽的崛起
王莽的统治,公元9-23年
汉代的中兴
后汉
第四章 政府的管理与存亡攸关的问题,公元57-167年
明帝与章帝统治时期,公元57-88年
和帝、殇帝与安帝统治时期,公元88-125年
顺帝统治时期,公元126-144年
……
第五章 汉代的灭亡
第六章 汉朝的对外关系
第七章 政府的机构与活动
第八章 后汉的制度
第九章 秦汉法律
第十章 前汉的社会经济史
第十一章 后汉的经济和社会史
第十二章 宗教和知识文化的背景
第十三章 主权的概念
第十四章 儒家各派的发展
第十五章 后汉的儒家、法家和道家思想
第十六章 汉代至隋代之间的哲学与宗教
参考书目
后记
……
第二卷 《剑桥中国隋唐史:589-906年》
第三卷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907-1368年》
第四卷 《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上卷》
第五卷 《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下卷》
第六卷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上卷》
第七卷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下卷》
第八卷 《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上卷》
第九卷 《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下卷》
第十卷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年》
第十一卷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年》
《史记·货殖列传》是一部记述中国古代经济活动和商业人物的史书。它详细记载了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各个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商品生产、流通、消费以及相关的政策法令。书中列举了许多著名的商人及其经营之道,例如子贡、范蠡等,通过他们的故事展现了古代商业的繁荣景象和致富经验。 《货殖列传》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史料汇编,更蕴含着深刻的经济思想。司马迁在其中阐述了“物盛则价廉,物贫则价贵”的供求规律,强调了商品流通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弃,乃价之所贵”的相对价值理论。他还论述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等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国家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书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社会史、商业史具有极高的价值。它提供了丰富的史实细节,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经济结构、商业文化、商人阶层提供了生动的画面。同时,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也为后世的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货殖列传》的语言生动形象,叙事引人入胜,既有宏观的经济分析,也有微观的人物故事,可读性极强。它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文献,也是普通读者了解中国古代经济文明的绝佳读物。通过阅读《货殖列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民族在经济发展上的智慧与创造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剑桥中国史》,我目前只是泛读了一部分,但已经能够感受到它的价值所在。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时间跨度从远古一直延伸到近现代,每一个阶段都有专门的学者来撰写,保证了其专业性和深度。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中国近代的历史。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我对近代中国所经历的屈辱与抗争,以及由此产生的深刻变革,有着天然的关注。 书中对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的分析,让我对那个“百年屈辱”的开端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我特别关注书中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解读,它不仅仅是一场农民起义,更是对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书中对其社会背景、组织形式以及最终失败的原因都有着深入的探讨。而后续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这一系列的变革,在书中都有着条理分明的梳理。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们并没有将这些事件简单地描述为“进步”或“落后”,而是尝试去理解当时的历史环境,以及不同派别人物的考量。这让我意识到,历史的复杂性远超我想象,任何单一的解释都可能过于片面。

评分

这套书的体量很大,我目前只看了一部分,但已经能感受到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细致描摹。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士族阶层、地主阶级以及农民阶层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态的描述。 书中对科举制度的演变及其对社会流动性的影响,让我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了解到,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门阀的限制,为普通人提供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但同时也导致了官僚体系的僵化。我还在阅读关于宗法制度、家族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书中对女性地位的探讨,也让我看到不同朝代女性所扮演的角色和所面临的困境。

评分

我一直觉得,要了解一个国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了解它的历史。这套《剑桥中国史》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演变。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到汉代的独尊儒术,再到宋明的理学,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内核。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思想家的阐述。作者们不仅仅介绍了他们的生平,更重要的是深入剖析了他们的思想体系,以及这些思想是如何影响中国社会几个世纪的。比如,书中对儒家思想的细致解读,让我明白为何儒家思想在中国能够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以及它对中国人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我还在读到关于佛教传入中国后,是如何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并逐渐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的重要宗教的。书中还涉及了道教、墨家等其他学派,让我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元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这套书的学术严谨性,让我深受启发。我注意到,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史料和研究成果,并且对于一些争议性的话题,也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和讨论,展现了学者们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 我常常会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书中的某个观点产生疑问,然后会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或者对比其他书籍的论述,这让我对历史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陈述,更是对历史背后原因的深度挖掘,以及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理性探索。

评分

我是一名对中国古代经济史特别着迷的读者。这套《剑桥中国史》在经济方面的论述,真是让我收获颇丰。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手工业生产以及商业贸易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书中对不同朝代的经济政策、税收制度、土地制度都有着细致的分析。我读到关于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的描述时,深深为当时的城市经济、海外贸易以及货币流通感到惊叹。那些关于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描写,让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繁华景象。我还在关注书中对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比如都江堰、坎儿井等水利工程的修建,对粮食产量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书中对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的比较,以及对手工业品的精细化生产的描述,也让我对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有了更深的敬佩。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军事史略知一二的爱好者,这套《剑桥中国史》中关于军事部分的论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直想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战争策略以及著名战役。 书中对历代重要战争的分析,从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到秦汉时期的统一战争,再到唐宋时期的边疆战争,都进行了详尽的梳理。我尤其关注书中对孙子兵法的解读,以及它在历代战争中的运用。书中对兵种的划分、武器的演进、军队的组织和训练,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我还在阅读关于冷兵器时代战争的特点,以及各种战术的应用,比如围城战、伏击战、骑兵战等等。

评分

这套【正版包邮】剑桥中国史(精装共11卷)全套全集,我最近才收入囊中。说实话,收到这套书的那一刻,内心涌动着一种莫名的激动。精装的质感,沉甸甸的分量,厚实的纸张,还有那封面设计,都透着一股子学术的严谨和历史的厚重。我不是历史学专业的,纯粹是个历史爱好者,一直以来,对中国这个悠久文明的脉络总有些模糊不清的认知,总觉得像是隔着一层纱,窥探不到全貌。阅读这套书,就好像推开了一扇门,让我得以深入探究那些曾经只存在于教科书上、或者是一些零散的史料中的人物与事件。 翻开第一卷,就被那详尽的叙述和严谨的考证所吸引。作者们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梳理和解读,构建起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历史图景。我特别喜欢其中对早期文明起源的探讨,那些关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描述,那些对古代社会组织形态的推测,都让我对中国历史的源头有了更深的理解。有时候,我会沉浸在某个朝代的政治斗争中,为帝王的权谋和大臣的博弈而惊叹;有时候,又会为文人墨客的才情和艺术的繁荣而感动。这本书不是那种快餐式的阅读体验,需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去感受历史的呼吸,去体味时代的变迁。书中的插图和地图也极具价值,它们能够直观地展现出当时的地理环境、建筑风格以及人物形象,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理解的深度。我常常会在阅读某段文字时,停下来,对着地图寻找那个古老的地名,想象着当年的场景,感觉自己仿佛穿越时空,置身其中。

评分

我必须说,这套《剑桥中国史》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个浩瀚的历史知识库,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宝藏。我之前对中国历史的认知,很多都是碎片化的,而这套书就像一个巨大的拼图,将这些碎片一点点地连接起来,让我看到了一个完整而壮丽的中国历史画卷。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政治制度之间相互影响的分析。比如,儒家思想如何渗透到政治制度中,成为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道家思想又如何影响着文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书中对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探讨,也让我对古代社会的治理方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历史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着历史的走向。

评分

说实话,当初选择这套《剑桥中国史》,主要还是看中了“剑桥”这个牌子,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权威性。我一直相信,好的学术著作,一定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拿到手后,这本书的品质确实没有让我失望。精装的设计,每一卷的厚度都相当可观,感觉光是翻阅,就足以消耗我好几个周末的时光。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明清时期的部分非常感兴趣。我一直对明朝的制度演变和清朝的民族融合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套书对这些内容的阐述,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我读到关于明朝海禁政策的分析时,深刻理解了它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长期影响,而书中对郑和下西洋的详细记载,更是让我为那个曾经辉煌的时代感到自豪。转到清朝部分,关于满汉关系的探讨,关于文字狱的残酷,以及康乾盛世的辉煌与隐忧,都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们在剖析这些历史事件时,并非简单地站队,而是力求客观公正,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这让我受益匪浅。我常常会对比阅读不同章节,比如关于对外贸易的政策,在明朝和清朝是如何变化的,这背后又反映了怎样的国家战略。这种细致的比较,让我对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的参考文献也非常详尽,对于我这样想要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宝藏。

评分

我对中国古代艺术史一直充满热情,这套《剑桥中国史》中关于艺术的篇章,真是让我大饱眼福。我一直想从历史的宏观角度去了解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 书中对不同朝代的绘画、书法、雕塑、陶瓷等艺术形式的介绍,都让我印象深刻。我被唐朝的绘画风格的雄浑大气所吸引,为宋朝山水画的意境深远所感动,为元明清时期陶瓷的精美绝伦而赞叹。书中还对文学作品的介绍,比如唐诗宋词的兴盛,以及明清小说的发展,都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学的魅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