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逝去的武林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38.00元
作者:徐皓峰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02009920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代形意拳大师,为什么甘愿做一个普通的看门人?在人生的*后几年,他为什么又突然开口,将自己毕生经验和盘托出?本书为您讲述一个真实的武林,讲述在那个武术被称为国术的时代,中国传统武者的爱恨情仇。书中有武林旧事,有老一辈武者的思维意识,更有中华武术所的训练体系。
《逝去的武林》曾在武术专业杂志《武魂》上连载,在未出版前已轰动国内外武术界,初版即成为畅销书。
凤凰卫视窦文涛主持的《锵锵三人行》做了介绍,梁文道主持的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及崔永元主持的《小崔说事》栏目均做了专题推介。
内容提要
掌风拳影里的中国 彰显一脉华夏文明的千古传承
一代武学宗师口传心授 独步天下的技击与养生之法
香港电影金像奖得主徐皓峰“民间武术”三部曲
《逝去的武林》《高术莫用》《武人琴音》演绎武人百年命运
同出尚师门下的武学大家李仲轩、韩伯言先生分别讲述民国时期三位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和薛颠的言行、造诣实录上世纪至今百年传承中,武林中人的生活情境、习武者特有的思维意识和为我中华所的身体训练法门秘传与绝技之外,更有生活理念、生命感悟的余音“三部曲”作为“中华武学*时期的后见证”,除了系统整理代表武术实战高水平——形意拳的珍贵史料和拳理,还根据薛颠《象形拳真诠》和李仲轩口传,对象形术进行了完整的阐释和解析;另有尚门韩传形意拳心法和“大刀向鬼子头上去”的喜峰口之战刀法。
目录
作者介绍
李仲轩(1915~2004),名軏,字仲轩,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的弟子,武林名号“二先生”。其父系和母系均为京津地区的官宦大家族,因遵守“武林人士不能有官场身份”的门规,放弃做官机会。34岁自武林退隐,晚年在北京西单的一家电器商店看门为生。
徐皓峰:导演、作家、道教研究学者、民间武术整理者。
李仲轩(1915~2004) 名軏,字仲轩,天津宁河县人。师从形意拳三位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武林名号“二先生”。其父系和母系均为京津地区的官宦大家族。34岁自武林退隐,后在北京西单一家电器商店值夜为生。因遵守师父尚云祥的规定,一生未收徒弟。晚年在《武魂》 name='ref__641940'>杂志上发表系列文章,作为“中华武学*时期的后一位见证者”,披露了珍贵的史料和拳理。文摘
序言
翻开这本《逝去的武林武学宗师口述亲历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我立刻就被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所吸引。书名中的“口述亲历”四个字,就赋予了这本书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和真实感。我仿佛能听到李仲轩老先生低沉而有力的声音,在我耳边讲述着他所经历的那个跌宕起伏的年代。书中关于“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的部分,更是让我对那个时期的社会风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好奇那个时候的武林是什么样子?那些武林人士的言谈举止,是否还保留着古代侠客的风骨?他们是如何在时代洪流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又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一些具体的、生动的、充满细节的人物描绘,而不仅仅是泛泛而谈的武术理论。我希望通过这些“言行录”,能够触摸到那个时代真实的脉搏,感受到那个时代独特的人文气息。
评分刚拿到这本《逝去的武林武学宗师口述亲历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我便被它厚重的标题和“口述亲历”这几个字深深吸引。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位饱经风霜、却眼神依旧锐利的老者,坐在摇椅上,娓娓道来他所经历的那个年代的武林故事。书中“一九三零年代”这个时间节点,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一个时代的变迁,旧的秩序正在瓦解,新的力量正在崛起。而“武人言行录”,更是直接点明了书的核心内容,我期待能够从中看到那个年代武林人士最真实的一面:他们的行为准则,他们的价值取向,他们的喜怒哀乐,甚至是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武术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的书,一部关于历史的书。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个特定历史时期下,武术界的人物生态,以及他们是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生存和发展的。这本书,无疑是了解那个时代的一个绝佳窗口。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扇尘封的窗,透过它,我窥见了那个遥远而又熟悉的时代。书名中的“逝去的武林”几个字,就足以勾起心中对武侠世界的无限遐想。李仲轩老先生的名字,更是带着一种传奇色彩,仿佛他本身就是武林的一段活着的史诗。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想知道这位“武学宗师”将如何用他的口述,为我们描绘一幅怎样的三百年前的江湖画卷。读这本书,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旧时江湖的铁砂掌味道,听到刀剑碰撞的铿锵之声,感受到那些武林人士之间恩怨情仇的复杂情感。作者以“口述亲历”的方式,让这段历史变得格外真实,也格外有温度。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第一页,跟随李仲轩先生的脚步,一同走进那个风起云涌、侠义精神闪耀的年代。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能触动我内心深处对侠义、对传统文化的那份情怀,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精神力量,并从中获得启迪。
评分《逝去的武林武学宗师口述亲历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仅仅是书名,就足以让我的思绪万千,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充满画面感的场景。我仿佛已经看到,在那个动荡不安的一九三零年代,一群身怀绝技、意气风发的武林人士,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的印记。李仲轩老先生的“口述亲历”,更是将这段历史的真实性推向了极致,让文字不再是冰冷的记录,而是温热的呼吸。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将如何用最朴实、最真切的语言,为我们还原那个逝去的武林。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听到那些充满智慧与江湖气息的对话,感受到那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氛围。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武术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历史、关于人生、关于那个特定年代社会风貌的百科全书。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就已经勾勒出了一个极富想象空间的画面:一个曾经辉煌、如今却已“逝去”的武林,一位身怀绝技、见证了历史变迁的“武学宗师”,以及他亲口讲述的、关于“一九三零年代武人”的言行录。读到这个书名,我立刻就能联想到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以及在那其中叱咤风云的武林人物。我非常好奇,这位李仲轩宗师,他究竟是怎样的人物?他的经历又有多么的传奇?他所亲历的一九三零年代,究竟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武林故事?这本书对我而言,就像是一张泛黄的旧照片,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文的温度。我迫切地想通过这本书,去了解那个时代的武林江湖,去感受那个时代武人的风骨和操守,去探寻那些曾经在历史长河中闪耀过的,却又渐渐被遗忘的光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