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医系列丛书

小说中医系列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培杰,陈创涛著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小说
  • 传统文化
  • 养生
  • 经络
  • 穴位
  • 奇经八脉
  • 武侠
  • 历史
  • 国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2200058000021
商品编码:18700478176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作  者:曾培杰,陈创涛 著 著作 定  价:146 出 版 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07月01日 装  帧:平装 ISBN:2200058000021 《四君子》
引子
医生的四君子汤
1.一个司机口中的秘密
2.富春乡居图
3.小儿遗尿三药
4.排尿性眩晕
5.习惯性便秘
6.胆汁反流性胃炎
7.小儿久病脱肛
8.中风后尿潴留
9.产后尿潴留
10.慢性前列腺增生
11.水湿肥胖
12.老年人漏尿水
13.小儿漏口水
14.漏粪水
15.漏汗水
16.漏鼻水
17.漏眼水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包括《病因赋白话讲记》《岭南药王》《伤精病象图》《四君子》《杏林访师记》《针客》《醉花窗》七册图书,分别从中医的不同角度详尽的向您展示了中医学的神奇之处。 曾培杰,陈创涛 著 著作 曾培杰,有名的中医科普推广者,2004年就读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于200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研究生,之后便刻苦研读中医经典,2012年到湖北任之堂跟师学习,两年后回广东家乡创办中医普及学堂,义诊义教,举办回归山林田园班健康活动,并同时在网上及中医普及学堂微信公众平台普及推广中医。先后出版了《任之堂跟诊日记系列》《中药讲记》《万病之源》《小郎中学医记系列》等数十部中医科普畅销读物。
湖南中医药大学张健老师曾认真阅读过十几本,认为此系列书籍,集思想性、科学性、优选性、启发性、适用性、趣味性一体。外行看得懂,内行看了不外行,架起了中医与科普的彩虹。是一系列可读性很强的书籍。可供广大中医学子、大等

《本草纲目》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本草学巨著,其问世距今已有四百余年,但其价值和影响却从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医药学的集大成者,更是世界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以及其他相关科学领域的一部重要参考著作。 一、 巨著的诞生与历史背景 《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生于明朝嘉靖年间,其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李时珍自幼便跟随父亲学习医药,耳濡目染,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他并不满足于当时的医书记载,他认为许多内容存在谬误,或者遗漏了许多重要的药物。于是,他下定决心要编撰一部更全面、更准确的本草学著作。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李时珍耗费了近三十年的心血,行程万里,深入民间,访遍名山大川,采集中药材,并向无数的医生、采药人和民间艺人请教。他仔细观察植物的形态、生长环境,动物的习性、栖息地,矿物的产地、性质,并进行反复的验证和辨析。在此过程中,他不仅纠正了前人记载中的许多错误,还发现了大量新的药物,丰富了本草学的内涵。 《本草纲目》的编撰,是中国古代科学精神和实证主义思想的体现。在那个信息传播相对闭塞的时代,李时珍能够坚持实地考察,不畏艰险,勇于质疑前人,这种科学态度是极其宝贵的。 二、 体系严谨,内容宏富 《本草纲目》全书共计一百九十二卷,收录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中新增药物三百七十四种。其药物分类体系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李时珍打破了以往按照药物功效分类的传统,而是采用了“六部二十四卷”的分类方法。 六部:金、石、草、木、虫、谷。 二十四卷: 金部:包括金属和矿物类药物。 石部:包括各类岩石、土壤等矿物类药物。 草部:占全书篇幅最大,又细分为: 草之一:单子叶植物,如草本、藤本植物。 草之二:双子叶植物,如草本、木本植物。 木部:包括树木类药物。 虫部:包括各类昆虫、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 谷部:包括谷物、豆类、果实等。 这种分类方法,以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更加科学、清晰,便于查找和学习。每一味药物的记载,都遵循着固定的格式: 1. 释名:解释药物的名称由来、别名、异名等。 2. 集解:引用前人对该药物的记载,并进行辨析。 3. 正误:纠正前人记载中的错误。 4. 修治:介绍药物的炮制方法。 5. 气味:描述药物的性味,即寒、热、温、凉、平(四气)和辛、甘、酸、苦、咸(五味)。 6. 主治:阐述药物的主要功效和适应症。 7. 发明:作者对该药物的独特见解和补充。 8. 附方:收录与该药物相关的验方,通常包含症候、用药和用法。 这种严谨的结构,使得《本草纲目》的内容条理清晰,信息量大,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三、 科学价值与深远影响 《本草纲目》的科学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药物学:它系统地总结了明朝以前的药物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和补充。它对药物的形态、产地、性味、功效、炮制和应用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为后世药物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许多药物的记载,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植物学:书中对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用途等方面的记载,为植物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例如,关于茶的记载,详细描述了其种植、采摘、制作和药用价值,是茶文化研究的重要文献。 动物学:对动物类药物的记载,也反映了当时对动物世界的认识。例如,对蛇、蝎、蜈蚣等毒虫的记载,以及对它们药用的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参考性。 矿物学:对矿物类药物的记载,也体现了当时对地质和矿产资源的认识。 医学:它不仅是药物学的巨著,更是医学的宝库。书中记载了大量关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知识,其中许多方剂至今仍被临床应用。例如,书中对瘟疫的论述,以及提出的治疗方案,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博物学: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本草纲目》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博物学著作。它不仅仅局限于医药,还涉及了农业、畜牧业、渔业、食品等多个领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和对自然界的认知。 《本草纲目》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在中国古代医学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国内:它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医药百科全书”,成为历代医家学习和研究的必读之书。许多后来的本草著作,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本草纲目》的影响。它对中国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国外:《本草纲目》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它对欧洲的植物学、药物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17世纪欧洲的植物学研究,就曾从《本草纲目》中汲取了不少养分。19世纪,法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在研究中国的植物和药物时,都曾参考《本草纲目》。 四、 现代价值与传承 尽管《本草纲目》成书于古代,但其蕴含的科学精神和知识,在现代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本草纲目》是中医药知识的重要载体,对于理解和传承中医药的精髓至关重要。现代中医药研究人员依然可以从中挖掘有价值的药物资源和治疗经验,为现代医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科学研究的启示:书中对药物的细致观察和记录,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于任何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文化价值:作为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瑰宝,《本草纲目》不仅是医学典籍,也是一部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著作。它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以及对生命和健康的追求。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通过阅读《本草纲目》,去感受李时珍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去领略中国古代先民们非凡的智慧,去探索那些历久弥新的自然之秘。这部伟大的著作,将继续为我们提供宝贵的财富,启迪着后人不断前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小说中医系列丛书”可真是个意外的惊喜!我本来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买的,没想到一下子就栽进去了。首先,它完全颠覆了我对中医的刻板印象,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和晦涩的药方,而是通过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把中医的精髓一点点渗透出来。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年轻的医生,如何在古代的战乱年代,凭借着对伤寒论的深刻理解,救治了无数将士,甚至扭转了战局。作者在描述那些疑难杂症和治疗过程时,运用了大量的医学术语,但又处理得非常巧妙,既展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又不至于让非专业读者感到晦涩难懂。更重要的是,故事中的人物塑造非常饱满,他们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他们的困境、挣扎、以及最终的顿悟,都让我感同身受。我常常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自己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着中医的温度和力量。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我对中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甚至开始主动去了解一些基础的中医知识。这套书让我明白,中医不仅仅是一门治病的学问,更是一种人生智慧,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哲学。

评分

这套“小说中医系列丛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那些名医大家的故事时,所流露出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意。其中一个故事,讲述了某位医圣如何在一场瘟疫肆虐的年代,不顾个人安危,深入疫区,用他毕生所学,救治无数百姓。作者在描写这位医圣的内心挣扎和不懈努力时,情感真挚,催人泪下。他不仅仅是在讲一个治病救人的故事,更是在讲述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对生命的热爱。故事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中医养生、饮食禁忌的篇章,这些内容并不是生硬的知识灌输,而是巧妙地融入到人物的日常对话和行为中,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比如,通过描写一位名医如何根据季节变化,指导病人调整饮食起居,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治未病”的精髓。这套书让我看到了中医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以及历代医者为守护人类健康所付出的不懈努力,这种精神力量,至今仍闪耀着光芒。

评分

我一直对中医抱有敬意,但总觉得隔着一层神秘的面纱,难以真正触及。直到读了这套“小说中医系列丛书”,我才觉得中医变得触手可及,甚至充满趣味。我非常喜欢其中几段关于中医诊断的描写,它们就像是破案的线索,一步步引人入胜。例如,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仅凭病人的一声咳嗽,就能判断出其病情的深浅和部位,然后通过望闻问切,层层剥茧,最终准确找到病根。作者在描述这些诊断过程时,使用了大量的生动比喻,让那些看似抽象的医学符号,变得形象生动。比如,形容某个脉象如同“珠落玉盘”,或是舌苔像“白雪覆盖”,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而且,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医者或沉稳内敛,或风趣幽默,病者则形形色色,各有悲欢。这些鲜活的人物,让整个故事充满了戏剧张力,也让我更加信服书中关于中医的描述。我常常会一边读一边惊叹,原来中医的智慧,隐藏在如此生活化的细节之中。这套书不仅仅是让我了解中医,更让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健康和生命。

评分

我一直觉得,中医的魅力在于它的“道”与“术”的结合,而这套“小说中医系列丛书”恰恰完美地展现了这一点。我特别喜欢那些涉及经络穴位和方剂配伍的故事,它们不像其他书籍那样干巴巴地罗列,而是通过生动的情节,将这些复杂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游侠身中剧毒,性命垂危,一位老中医如何通过精确地找到某个穴位,施以针灸,配合几味看似寻常的药材,竟将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在描述施针过程时,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仿佛能感受到银针刺入皮肤的那种微痛,以及随之而来的酥麻感。而对于药方的解释,也并非简单地给出药名,而是详细阐述了每味药材在方剂中的作用,它们是如何相互配合,产生协同效应,最终达到疗疾的目的。这让我明白,中医的智慧不仅在于知道“是什么”,更在于理解“为什么”。通过这些故事,我开始对人体的经络系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尝试着在生活中去感受和体会,原来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反应,都可能与经络的畅通与否息息相关。这套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更激发了我对自身健康的关注。

评分

每次翻开这套“小说中医系列丛书”,都像是打开了一个古老而充满魅力的世界。我尤其钟爱那些关于医家传奇的故事,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人物传记,更是对一代代中医人心血与智慧的致敬。有一次,读到一位隐居山林的医者,如何凭借一株不起眼的草药,治愈了困扰当地百姓多年的怪病,我简直看得热血沸腾。作者对药材的描述极其细致,从外形、气味,到生长环境、采摘时节,都仿佛在我眼前展开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更让我动容的是,故事中透露出的医者仁心,他们不求名利,只愿为苍生解除病痛。那种舍己为人、悬壶济世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可贵。而且,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巧妙地融入了许多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让读者在故事的高潮迭起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中医的逻辑和思维方式。比如,在描述一位患者如何从虚弱无力到逐渐康复的过程中,作者详细描绘了医生如何根据患者的舌苔、脉象、症状变化,一步步调整方药,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比任何教科书的讲解都要来得直观和深刻。我感觉自己像是跟着那位医者一起,经历了一次次艰难的诊断与治疗,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