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任之堂脉学传心录-从入门到应诊的中医通关之战
定价:38元
作者:余浩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发行部
出版日期:2015年9月1日
ISBN:9787509185513
字数:276000
页码:25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翻阅这本书,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的讲堂,王蒋、宛金两位主编的文字带着一种深厚的功底和温厚的耐心。他们并没有将脉学知识堆砌成枯燥的条目,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复杂的理论化繁为简,让初学者也能循序渐进地理解。尤其是那些对于脉象的细致入微的描述,以及如何从细微之处洞察疾病的蛛丝马迹,这对我来说是极具价值的。我一直觉得,中医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它的“神”,在于那些超越了单纯仪器检测的、源自经验的判断。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教会的不仅仅是“是什么”,更是“为什么”和“怎么办”,将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巧妙地连接起来。我特别欣赏那种“以终为始”的教学思路,即从临床实际的应用出发,反过来阐述理论,这样更容易让人理解这些知识的意义和价值,而不是死记硬背。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非科班出身,但对中医怀有极大热情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任之堂脉学传心录》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书中的内容详实,却又条理清晰,能够帮助我逐步建立起对脉学的完整认知体系。尤其是在“应诊”这个环节,书中提供的指导和思路,让我看到了如何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诊疗能力。我一直觉得,中医的学习,最终是要落到“用”上,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不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是一本实践指南,指引我在复杂的临床情境中,如何运用脉学理论做出准确的判断。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无缝对接,让我倍感振奋,也让我对未来在中医道路上的探索充满了期待。
评分初次接触中医,感觉像是踏入了一个神秘而深邃的宝库,无数的理论和术语像一道道无形的门槛,让我望而却步。市面上关于中医的书籍琳琅满目,但真正能将复杂的脉学理论剥茧抽丝,层层递进,并且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的,实在不多。这本《任之堂脉学传心录》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从书名就能感受到其份量——“传心录”意味着经验的传承,而“从中入门到应诊”则明确了它的实用性,这让我看到了掌握这门古老技艺的希望。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脉象的描述,能否像古籍中描绘的那般细腻生动,是否能帮助我真正“望而知之”,准确地感知患者的身体状况。作为一名刚刚起步的爱好者,我最怕的就是那些只讲理论,脱离实践的书籍,而这本书的定位让我看到了它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希望它能成为我开启中医学习之旅的明灯,指引我穿越那些看似艰深的门槛,真正领悟中医的精髓。
评分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对话,他将自己毕生的所学倾囊相授,不藏不掖。其中关于脉象的辨识,并非仅仅列出各种脉象的定义,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形成这些脉象的原因,以及它们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变化。这使得我对脉象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表面的名词解释,而是上升到了对生理病理的深刻认识。书中穿插的案例分析更是锦上添花,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临床场景紧密结合,让我看到了这些抽象的脉学理论是如何在真实的患者身上得到应用的。这种“见微知著”的教学方法,极大地增强了我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让我觉得中医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方法得当,人人都能从中领略其魅力。
评分深入阅读《任之堂脉学传心录》,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真正做到了“传心”二字。作者并非仅仅在传授知识,更是在传递一种对医学的敬畏之心,一种对生命的关怀之情。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对脉学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临床实践的精准把握。我尤其欣赏书中那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从最基础的脉象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辨证论治,使得整个学习过程顺畅而有逻辑。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法,让我能够潜移默化地吸收知识,并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脉学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师的启蒙之作,让我看到了中医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