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教材 法律本科01C1301公共课+必考课 全15本教材
产品尺寸及重量:8.28kg
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教材名称 | 教材 主编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1 | 03708 | 中国近现代史纲 | 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王顺生、李捷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5年 |
2 | 03709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4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卫兴华、赵家祥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5年 |
3 | 00015 | 英语(二) | 14 | 《英语(二)自学教程》 | 张敬源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2012年 |
4 | 00167 | 劳动法 | 4 | 《劳动法》 | 郭捷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1年 |
5 | 00226 | 知识产权法 | 4 | 《知识产权法》 | 吴汉东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0年 |
6 | 00227 | 公司法 | 4 | 《公司法》 | 顾功耘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8年 |
7 | 00228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 4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 汪劲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3年 |
8 | 00230 | 合同法 | 5 | 《合同法》 | 傅鼎生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2年 |
9 | 05680 | 婚姻家庭法 | 3 | 《婚姻家庭法》 | 马忆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2年 |
10 | 00246 | 国际经济法概论 | 6 | 《国际经济法概论》 | 余劲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5年 |
11 | 00249 | 国际私法 | 4 | 《国际私法》 | 李双元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5年 |
12 | 00262 | 法律文书写作 | 3 | 《法律文书写作》 | 宁致远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6年 |
13 | 00169 | 房地产法 | 3 | 《房地产法》 | 楼建波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2年 |
14 | 00259 | 公证与律师制度 | 4 | 《公证与律师制度》 | 马宏俊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0年 |
15 | 00233 | 税法 | 3 | 《税法》 | 徐孟洲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8年 |
注明:1-12序号为必考课程,13-15序号为选考课程,其中选考科目如下:
00169 房地产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楼建波 2012版
00233 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徐孟洲 2008版
05678 金融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吴志攀 2008版
00259 公证与律师制度 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宏俊 2010版
00258 保险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徐卫东 2010版
00263 外国法制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曾尔恕 2009版
00264 中国法律思想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杨鹤皋 2004版
本店默认选择房地产,税法,公正律师制度,如需条换请留言
说实话,市面上的许多自考教材,内容深度勉强够用,但总是缺乏一种“点睛之笔”。比如,在学习那些需要理解立法精神和法理基础的科目时,如果教材只停留在“是什么”,而没有解释“为什么”,那么即便能背诵,也无法应对灵活的论述题。这套《法律本科自考教材》在这方面的处理非常到位。它在每个章节的开头和结尾,都设置了“法理溯源”或“实务展望”的板块,让我能更深刻地理解法律条文背后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演变。我特别留意了《宪法学》那一部分,它不仅详尽解释了公法基本原则,还穿插了对国外主要宪政制度的比较分析,这种广度和深度,让我感觉自己不仅是在准备考试,更是在接受一次真正的法学启蒙教育。这种对思想内核的挖掘,是很多只求快速应试的资料所不具备的。这套书成功地将“应试”与“求知”完美结合了起来,它让我意识到,学法律不仅是掌握规则,更是培养一种严谨的思维方式。这套教材带来的学习体验,更接近于正规大学课堂的严谨和启发性,让我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充满了自信和敬畏感。
评分我必须强调一下这套教材在知识结构整合方面的强大能力。在我看来,自考法律本科最大的难点不在于单个知识点的深度,而在于如何将刑法、民法、诉讼法、国际法等看似分散的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地理解为一个整体的法律框架。这套《自考教材全套》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比如,它在介绍证据规则时,会将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差异并列对比,而不是孤立地讲解各个诉讼法中的规定。这种跨学科的关联性梳理,对于建立宏观的法律思维至关重要。此外,书中附带的“知识点串联索引”也极其有用,当我学习到某个新概念时,可以通过索引快速回溯到之前相关的基础知识点,确保每一个环节的理解都是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之上的。这种系统性的设计,体现了编纂者对自考全过程的深刻理解——他们知道我们需要的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套完整的知识地图。我之前总觉得自己的学习很碎片化,但有了这套教材,感觉整个法律知识体系终于被“串”起来了,学习效率可以说是直线上升。它提供的帮助,远超出了“教材”本身应有的范畴。
评分坦白说,我对市面上绝大多数自考教材的排版和语言风格都颇有微词,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学究气,晦涩难懂,要么就是为了凑字数而堆砌大量空洞的理论,根本不利于记忆和理解。然而,这套《法律本科自考教材》在我这里成功地扭转了我的印象。我特别欣赏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做到了极佳的可读性。特别是那些针对特定法域的讲解,比如《刑法学》的部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条文,而是通过清晰的逻辑图和对比分析,把那些容易混淆的罪名界限划分得一清二楚。比如,区分“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疏忽”那一段,我以前怎么看都觉得绕,但这本书的阐述方法让我茅塞顿开。另外,公共课部分,例如《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内容也绝不敷衍,引用了大量近期的学术动态,这点让我非常惊喜,这表明编纂者对当前的教育改革和考试风向有着深刻的洞察。我一个朋友在考完第一门公共课后就告诉我,里面的很多概念和提问方式,和考场上的原题高度吻合。这套书不光是“教你知识点”,更是在“教你如何应试”,这种实用主义精神,对于时间宝贵的自考生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我感觉,这不仅仅是教材,更像是一份经过精心打磨的应试工具包。
评分作为一名已经参加过一轮自考,但因故中断了进度的“老兵”,我对教材的质量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我深知,教材的细节决定了最后的成败。我之前那套旧教材,很多关于《经济法》的章节更新得太慢,导致我在遇到一些与市场监管相关的新法规时,完全无从下手。这次拿到这套《15本》的教材,我第一时间就去查阅了其中关于合同法和公司法的部分。让我欣慰的是,它们不仅涵盖了最新的《民法典》施行后的所有重大变化,而且在案例选择上,也偏向于近年最高法发布的指导性案例,这简直是太贴心了!教材的装帧设计我也很满意,纸张质量很好,不是那种一翻就卷边的廉价纸,耐用度肯定没问题,毕竟要伴随我走过漫长的备考期。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一些比较晦涩的行政法知识点,教材居然用了“情景代入”的方式进行讲解,比如模拟一个行政复议的流程,将理论与实践场景紧密结合起来。这种编排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曲线的陡峭程度,让那些原本觉得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起来,极大地激发了我重新投入学习的积极性。对我而言,这是我目前接触到的最“与时俱进”的法律自考资料了。
评分天哪,我这回真是踩到宝了!最近刚开始准备法律本科的自考,面对堆积如山的资料和五花八门的参考书,简直感到无从下手。尤其是在找那些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教材时,更是费了好一番功夫。我之前买过几套所谓的“全套”,结果发现很多都是东拼西凑的,重点不突出,有些核心的法条甚至都有更新滞后的情况。这次入手这套《自考教材全套 法律本科自考教材 自考法律本科 法律专业课+公共课 法律自考教材 15本》,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稳”!光是看到那厚厚一摞,心里踏实了不少。重点是,它把专业课和公共课分得井井有条,不像有些套装是把所有科目硬塞在一起,根本没法系统规划复习进度。我特地翻了翻《民法学原理》那本,对比了之前用的辅导材料,发现这套书的章节编排更符合最新的考纲要求,尤其对那些新增的司法解释和前沿理论都有详细的阐述。而且,它的习题设计也相当精妙,不是那种简单的选择填空,而是包含了大量案例分析和论述题的训练,这对于我们自考生来说太重要了,毕竟考试时最怕的就是遇到不会组织语言的大题。我计划接下来就以这套书为主线,严格按照它的逻辑顺序来攻克各个模块,相信能为我接下来的备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全程陪跑,让我对顺利通过考试充满了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