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决战法庭:检察官、律师庭审制胜36计 | ||
| 定价 | 98.00 | |
| 出版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
| 版次 | B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12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桑涛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600 | |
| 字数 | 400000 | |
| ISBN编码 | 9787509385364 | |
近30年公诉生涯,多个真案实例,《孙子兵法》36计的完美运用,
呈现刑事诉讼全技能。
全国检察业务专家、一届全国优秀公诉人
一届、第二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人才
人民检察院西部巡讲讲师团成员
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研究员
著名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鼎力推荐
本书以总结司法实务经验为主要内容,以检察官、律师参与庭审活动为中心,运用大量案例对出庭技能进行全景式展示,系统传授检察官、律师参与庭审活动所需要的司法技能。本书既为司法工作者进行技能培训提供了教材或者参考资料,又对侦查、公诉等司法实务工作提供了操作规程与实践理性的指引。
桑涛,男,1968年7月出生,汉族,山东省威海市人,法律硕士学位,1989年参加检察工作,1990年从事公诉工作至今,历任安徽省淮南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处副处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公诉处处长、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副科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兼公诉二科科长、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二处副处长,现任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处处长。曾荣获安徽省淮南市“十大杰出青年”、安徽省第三届优秀公诉人、首届全国优秀公诉人、全国“严打”整治斗争先进工作者、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先后被评为 一、二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人才,被 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聘任为兼职研究员、 高人民检察院西部巡讲讲师团成员,系全国检察业务专家、浙江省检察业务专家,出版个人专著两部、参与合作出版法学专著两部、参与 高人民检察院重点课题研究一次,两次获得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主讲课程《职务犯罪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实训推演》被评为全国检察教育精品课程,在《人民检察》《法制日报》《法学杂志》《公诉人》等刊物发表各类法学论文20余篇。
总论
一章以审判为中心,我们准备好了吗?以审判为中心诉讼
制度改革对检察官、律师决战法庭的影响
一、“四个在法庭”——以审判为中心的各方见解
二、“来源于马嘴”——直接言词原则的内容及对庭审的影响
三、以审判为中心视角下公诉人、辩护人出庭现状问题分析
四、开启实战模式——适应“四个在法庭”的要求,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背景下多方面提升控辩技能
第二章《孙子兵法》对庭审策略的借鉴与启示
一、《孙子兵法》在古今兵法中的地位
二、《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
三、《孙子兵法》的核心军事思想
四、《孙子兵法》对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后检察官、律师庭审活动的借鉴意义
分论
第三章计篇:庭前预测与筹划策略
一计坚守“为将五德”
——人的因素决定庭审成败
第二计注重“五事七计”
——决战法庭的基本要素
第三计学会“因利制权”
——因案制宜,转化态势
第四计“诡道十二法”的启示
——如何运用与防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第五计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法庭预测的目的与方法
一、“庭审预案”是什么意思?“三书一纲”还是“三纲一书”?
二、作为律师,该怎样做好预案?
第四章作战篇:程序性辩护及其应对与庭审效率
第六计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程序性辩护的方法与应对
第七计智将务食于敌
——注重运用现有的证据和事实取胜
第五章谋攻篇:多方面谋划与庭前沟通技能
第八计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兵不血刃”的“全胜”之法
第九计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庭前会议的目的与方法
一、庭前会议的基本要求
二、公诉人参加庭前会议都干什么?
第十计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检察官、律师如何通过沟通解决问题
一、检察官、律师与侦查人员的沟通协调技能
二、检察官、律师与案件当事人的交流沟通技能
三、检察官与律师的沟通交流技能
四、检察官、律师与审判人员的沟通协调技能
第十一计十围、五攻、倍分、敌战、少逃、不若避
——审时度势运用庭审谋略
第十二计知胜有五,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认真审视自己,多方面了解对手
第六章形篇:检察官、律师的法庭形象与讯问发问技能
第十三计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检察官、律师法庭形象的总体要求
一、检察官、律师法庭形象的重要意义
二、检察官、律师的法庭形象可分为肢体形象和语言形象
三、检察官、律师的法庭形象主要通过语言动作表现出来
第十四计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庭审之初明攻守
第十五计故善战者之胜,无智名,无勇功
——平淡是真说风格
第十六计决积水于千仞之溪
——营建优势说检察官、律师讯问、发问技能
一、庭审讯问、发问的性质、目的及用语特征
二、怎么会问翻了?——公诉人法庭上的讯问效果有哪些?
三、被告人法庭答话都有哪些规律?
四、公诉人法庭讯问十要诀
五、公诉人法庭讯问八技法
六、讯问、发问提纲该怎么准备——讯问、发问提纲制作技能要诀
七、检察官、律师庭审讯问、发问策略实例详解:拿一个案件教你怎么问
第七章势篇:检察官、律师的庭审举证技能
第十七计以正合,以奇胜
——庭审举证的性质、目的、语言特点与“奇正”原则
一、庭审举证质证的性质
二、庭审举证质证的目的
三、检察官、律师举证质证用语的特点
四、“以正合,以奇胜”在举证中的运用——以被告人不认罪案件举证提纲为例
第十八计其势险,其节短
——庭审举证气势的营造技巧
一、掌握举证的语言方法
二、把握举证节奏的方法
第十九计斗乱而不可乱,形圆而不可败
——不为所扰,抓住举证重点
一、当前庭审举证质证中存在的问题
二、获取庭审举证成功的方法与技巧
第二十计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举证质证提纲的制作与调整示例
一、认罪案件举证质证提纲的制作
二、重大复杂案件举证质证预案的制作与调整
三、被告人不认罪,且证据存在瑕疵案件的举证技能
第八章虚实篇:检察官、律师庭审质证技能
第二十一计致人而不致于人
——构建以客观性证据为核心的质证技能
第二十二计攻其所 救
——各类证据的庭审质证窍门
一、他为什么要翻供?——口供质证的“十看”要诀
二、“证据之王”一样会出错——物证、书证的质证要点
三、他是哪一部分的——言词证据的质证要点
四、大家都说自己科学?——鉴定意见的质证要点
五、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质证要点
六、“搞错人头”该如何避免?
第二十三计战胜不复,应形无穷
——机动灵活应对质证
一、质证时机的把握
二、质证的“套路”与应对的方法
第二十四计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因敌制胜说质证规律
一、辩护人举证的基本类型
二、公诉人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
三、对辩护人举证的质证方法
四、辩护人所举证据的常见规律性问题及质证要点
第九章军争篇:交叉询问看交锋
第二十五计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询问证人、被害人、鉴定人、有专门知识的人要诀
一、交叉询问的基本原理:麦考密克的交叉询问
基本技巧与我国交叉询问的基本要求
二、检察官如何适应证人、被害人、鉴定人、有专门知识的人、侦查人员出庭
三、庭审交叉询问的具体方法
四、辩护人交叉询问的方法与策略
第二十六计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
——询问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的语言规范
第二十七计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如何询问出庭侦查人员
第二十八计围师遗阙,穷寇勿迫
——交叉询问大师们如何询问不同风格的证人
第十章九变篇:公诉意见书、辩护词的制作与发表技能
第二十九计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
——公诉意见书与辩护词要懂得取舍
一、公诉意见书、辩护词的性质
二、公诉意见书、辩护词的意义
三、公诉意见书、辩护词的基本特点与要求
第三十计智者之虑, 杂于利害
——公诉意见书、辩护词的制作与发表
一、公诉意见书、辩护词的基本格式
二、公诉意见书、辩护词的基本制作方法
三、公诉意见书、辩护词的现场修改
四、公诉意见书、辩护词的发表
第三十一计覆军杀将 以五危
——根据案件的特点制作公诉意见书和辩护词
一、公诉意见书制作过程示例
二、不同类型案件公诉意见书、辩护词的制作示例
第十一章行军篇:法庭答辩的基本原理
第三十二计处军相敌, 知其理
——法庭答辩的原理
一、检察官、律师法庭答辩的意义
二、检察官、律师法庭答辩的特点
三、检察官、律师法庭答辩的难点
第三十三计并力、料敌、取人
——庭审辩点的寻找技能
一、庭审答辩中的常见辩点及其应对
二、控辩双方寻找辩点示例
三、检察官、律师归纳辩点的方法
第十二章地形篇、九地篇:法庭答辩要根据案件、对象的不同而灵活应变
第三十四计知彼知己,胜乃不殆
——检察官、律师法庭答辩的软肋与应对
一、当前检察官、律师法庭答辩中存在的问题
二、法庭答辩的一般要点
三、法庭答辩能力的修炼方法
第三十五计并敌一向,千里杀将
——如何根据不同的案件、不同的对手确定自己的答辩风格
一、如何根据辩护人的不同风格确定答辩策略要诀
二、答辩提纲的调整修改方法
三、公诉人答辩提纲制作示例
四、几类重点案件的答辩策略
第十三章火攻篇、用间篇:检察官、律师在庭审中如何准确掌握信息、引导舆论与借力
第三十六计佐攻、先知,取胜之道
——检察官、律师要善于掌控信息、借助外力
一、要准确收集案件相关信息,做到心中有数
二、要正确引导舆论
三、使用合法正当的方法“借力”
后记
我拿到这本《决战法庭》后,最先被吸引住的便是其“律师实务”和“律师之道”的定位。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堆砌,更是面向实际操作的指南。我一直觉得,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除了深厚的法律功底,还需要具备一套独特的“道”——一种对职业的理解、对当事人的责任感,以及在复杂案件中游刃有余的智慧。书名中的“制胜36计”让我猜测,这些计策很可能融合了理论与实践,是前辈律师们在无数庭审中摸索出来的宝贵经验。我想了解,书中是否会剖析一些经典的庭审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来讲解具体的策略?比如,如何有效地进行证据展示,如何进行交叉询问,如何处理突发状况,以及如何在庭审的最后陈述阶段,用最简洁有力的话语打动法官和陪审团?“法律实务”的标签也让我相信,这本书的内容是接地气的,能够为我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供帮助。特别是“刑事诉讼法”的提及,让我对书中关于刑事案件庭审策略的详细阐述充满了期待,因为刑事案件往往涉及人身自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评分《决战法庭》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决战”二字,给我一种强烈的冲击感。这不仅仅是一本讲述法律知识的书,更像是一本教人如何在激烈的庭审环境中生存并取胜的指南。我很好奇,书中所提到的“36计”,是否包含了心理战术?在法庭上,情绪的控制和对对方情绪的把握,往往会影响到庭审的走向。比如,如何保持冷静,如何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传递自信,又如何识别和应对对方的“心理施压”?“律师实务”和“法律实务”这些标签,让我确信这本书不会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会提供大量可操作的建议。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更好地运用法律原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如何让自己的论证更加具有说服力,以及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庭审中,保持清晰的头脑,做出最有利的决策。尤其是在“刑事诉讼法”这个领域,案件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往往更高,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庭审策略,对于辩护律师和公诉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决战法庭:检察官、律师庭审制胜36计》的标题真是够吸引人,尤其“36计”这个说法,让人联想到古人的智慧,不禁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庭审过程非常好奇,觉得它既是法律知识的较量,更是智慧和策略的博弈。想象一下,在庄严的法庭上,控辩双方唇枪舌剑,用严密的逻辑、充分的证据,为各自的立场辩护,这本身就是一场精彩的“战争”。书名中“决战法庭”更是点出了这种紧张刺激的氛围。我对书里提到的“检察官、律师庭审制胜36计”尤其感兴趣,想知道究竟有哪些具体的计策能够帮助他们在庭审中取得优势。是不是有关于如何捕捉对方的逻辑漏洞,如何巧妙地运用证据,如何构建有力的辩护或指控思路等方面的指导?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或者即将踏入法律领域的新人,掌握一些实用的庭审技巧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的出现,似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和掌握这些技巧的平台,真是太棒了。而且,“21省包邮”的字样也让人觉得商家很实在,增加了购买的便利性,这对于我这种忙碌的职业人士来说,省去了不少麻烦。
评分说实话,拿到《决战法庭:检察官、律师庭审制胜36计》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非常“硬核”。“庭审制胜36计”这样的说法,暗示了里面一定是干货满满,直接瞄准了庭审的核心环节。我个人认为,庭审的本质就是一场关于事实认定的攻防战,而在这场战斗中,策略和技巧是不可或缺的。我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将复杂的法律条文和程序,转化为具体的庭审战术的?例如,它是否会教我们如何从海量的卷宗中迅速找到关键证据,如何构建一个让对方无法反驳的事实链条?又或者,在对方的证人出现矛盾时,如何精准地进行追问,从而暴露其破绽?“检察官、律师”这两个身份的并列,也让我好奇书中是否会分别从控辩双方的角度来分析庭审策略,因为检方和辩方在庭审中的目标和立场是不同的,所需的策略也会有所区别。这本书的出现,对于很多正在 preparating for a trial,或者对庭审流程感到困惑的法律人来说,无疑是一份及时的“作战手册”。
评分当看到《决战法庭:检察官、律师庭审制胜36计》这本书的标题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庭审现场的紧张气氛。“制胜36计”这个说法,让我联想到兵法中的策略,预示着这本书会深入剖析庭审中的各种博弈和战术。我一直认为,庭审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它需要严谨的逻辑、扎实的法律知识,更需要高超的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我很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将这些要素融会贯通,形成一套系统的庭审方法论的?例如,它是否会讲解如何进行有效的开庭陈述,如何引导证人作证,如何反驳对方的证据,以及如何在最后辩论中,一击制胜?“律师之道”的说法,也暗示了这本书不仅仅是技巧的传授,更会涉及法律职业的道德和精神层面,这让我倍感期待,因为它关乎到我们如何成为一名有担当、有情怀的法律人。而“刑事诉讼法”的加入,则表明了这本书在庭审实务领域,特别是高风险案件中的应用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