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本理性诉权观与实质法治主义+如何裁判行政案件判例体现的理念与方法第一卷 李广宇法院裁判

2本理性诉权观与实质法治主义+如何裁判行政案件判例体现的理念与方法第一卷 李广宇法院裁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行政法学
  • 行政诉讼
  • 实质法治
  • 理性主义
  • 司法裁判
  • 判例分析
  • 法院判决
  • 李广宇
  • 法治主义
  • 诉权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上海正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9718749
商品编码:27588644755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理性诉权观与实质法治主义

书号:9787519718725

定价:56.00

作者/编者: 李广宇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1

页码:423

字数:269千


内容简介

裁判文书是司法活动的终极体现,积极探索对话式裁判文书,不仅能够集中展现审判成果,也会发挥审判的辐射作用。裁判文书首先要跟当事人对话。在一审阶段,要逐项回应原告的诉讼请求;在二审阶段,要逐项回应上诉人的上诉理由;在审判监督程序,要逐项回应再审申请人的再审理由。只有有的放矢、充分说理,才能有效提升司法裁判的接受度。裁判文书还要跟行政机关对话,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供指引;要跟下级法院对话,通过裁判文书指出下级法院审理思路上存在的问题,就是在发挥对下指导功能,并能统一法律适用的尺度和标准要跟社会公众对话。“谁执法,谁普法”,裁判文书就是人民法院普法的平台。要通过裁判文书的辨法析理,引导公众理性行使诉权,培养全社会的法治意识。


编辑推荐

裁判文书作为司法活动的终结体现,是司法公开的主要内容,也是彰显司法公正的重要载体。而且,行政裁判文书的理由部分是行政裁判文书的重心,当事人是否理解法院的裁判,关键在于此,因而如何写好裁判的理由也是十分重要。《理性诉权观与实质法治主义:行政裁判文书自选集》对如何增强人民法院行政裁判文书的说理性、引用法条的正确性、对行政裁判文书的撰写提出指导性方法。


作者简介

李广宇,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分党组副书记、第一副庭长,一级高级法官,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先后就读于河北大学、北京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历任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行政审判庭庭长兼赔偿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长期担任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副庭长,全程参与行政诉讼法修改,主持起草关于适用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行政裁判文书样式等重要司法解释和司法文件,主持发布最高人民法院系列十大行政案例。出版《新行政诉讼法逐条注释》《政府信息公开司法解释读本》等法学专著多部。倡导并实践“对话式”裁判文书,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广泛关注。

目录

原告资格与利害关系

臧金凤诉砀山县政府案

001

共同原告

王薇诉市南区政府、青岛市政府案

011

确定适格被告的依据

陈前生、张荣平诉金寨县政府案

021

形式上适格与实质性适格

李春山诉怀远县政府案

033

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

芦保家诉朝阳区政府、北京市政府案

041

第三人辅助参加与原告举证责任

刘成运诉庆云县政府案

051

I

提出新的诉讼请求

侯春明诉离石区政府案

065

事实根据

杨学奎诉津南区政府、咸水沽镇政府案

079

级别管辖与移送管辖

童传霞诉安徽省发改委、安徽省政府案

089

起诉期限与诉讼时效

陈永利诉五河县政府案

097

最长诉讼保护期限

马中现、张爱勤诉汝州市政府案

107

起诉时机不成熟

王守保诉宣城市政府案

117

重复起诉

陈前生诉金寨县政府案

127

II

既判力、诉讼标的与标准诉讼

张刚诉武昌区政府案

139

既判力的时间范围

利民垃圾处理有限公司申请再审案

151

诉讼标的已为生效裁判所羁束

汪年流诉绩溪县政府案

159

被诉行政行为应具体、特定

金实、张玉生诉海淀区政府案

169

多阶段行政行为与共同诉讼

恒运矸石厂等诉颍上县政府案

179

行政行为的公定力

刘海英诉洛阳市政府案

197

授益性行政行为

李山林诉朝阳区政府、北京市政府案

207

III

请求权基础

李国秀诉山东省政府案

215

投诉举报请求权

梁志斌诉山西省人社厅、山西省政府案

225

诉权可以自愿抛弃

张有为诉天津市政府案

237

诉讼权利的滥用

崔志惠等诉天津市政府案

247

对被告的不公平

杨吉全诉山东省政府案

255

信访制度与复议诉讼相互独立

杨中国诉枣阳市政府案

263

诉讼类型化

郭传欣诉巨野县政府、菏泽市政府案

273

IV

履行法定职责之诉与确认之诉

张艳君诉北京市政府案

287

提起确认无效之诉无须先行程序

周火生诉汉川市政府案

299

一般给付之诉与行政首次判断权

海乐公司诉安庆市政府、太湖县政府案

309

不予受理复议申请的法律救济

陈杰诉黄石港区政府、黄石港区公安消防大队案

321

复议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赔偿责任

王素兰诉砀山县政府案

333

行政机关只提供已经存在的信息

王福珍诉滨海新区政府案

343

政府信息推定存在与客观存在

王槐柯诉丰台区政府案

353

V

内部信息、过程信息、决策信息

周素梅诉汉阳区政府案

363

主动公开与依申请公开

张惠珍诉红桥区政府案

373

获取不动产登记信息的方式

张运福等诉开封市政府案

387

违法犯罪线索移送与再审事由

张兴怀诉淮上区政府案

397

申请再审应当符合条件

孙亚君申请再审案

407

选择一个最为适当的诉讼类型

刘书平诉郑东新区管委会案

413

致.谢

421


基本信息

书名:如何裁判行政案件:判例体现的理念与方法(第1卷)

书号:9787519718749

定价:39.00

作者/编者: 李广宇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1月

页码:260

字数:163千


编辑推荐

行政审判法官的案头*,行政*工作人员、律师、当事人的参考读物。


内容简介

《如何裁判行政案件:判例体现的理念与方法(*卷)》结合典型案例,详细解读行政案件裁判方法。案例涉及原告、被告、di三人、共同被告、管辖、起诉期限、重复起诉、权利保护必要、任性恣意的反复申请、共同诉讼与诉讼系属、诉讼类型化、请求权基础、确认判决的补充性、如何审理政府信息公开案件、授益性行政行为、再审事由法定化等内容,几乎涵盖了行政诉讼的各个环节和方面。本书不仅能够成为行政审判法官的案头*,也会成为行政*工作人员、律师、当事人的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李广宇,*人民法院di四巡回法庭分党组副书记、*副庭长,**法官,全国审判业务*。先后就读于河北大学、北京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历任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河北省*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行政审判庭庭长兼赔偿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长期担任*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副庭长,全程参与行政诉讼法修改,主持起草关于适用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行政裁判文书样式等重要司法解释和司法文件,主持发布*人民法院系列十大行政案例。出版《新行政诉讼法逐条注释》《政府信息公开司法解释读本》等法学专著多部。倡导并实践“对话式”裁判文书,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广泛关注。



目录

原告资格与利害关系

臧金凤诉砀山县政府案

001

共同原告

王薇诉市南区政府、青岛市政府案

023

确定适格被告的依据

陈前生、张荣平诉金寨县政府案

047

形式上适格与实质性适格

李春山诉怀远县政府案

073

复议*作共同被告

芦保家诉朝阳区政府、北京市政府案

097

di三人辅助参加与原告举证责任

刘成运诉庆云县政府案

119

提出新的诉讼请求

侯春明诉离石区政府案

151

事实根据

杨学奎诉津南区政府、咸水沽镇政府案

185

管辖与移送管辖

童传霞诉安徽省发改委、安徽省政府案

217

起诉时机不成熟

王守保诉宣城市政府案

243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您所提及书名之外的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旨在提供丰富的内容,同时避免提及原书名中的任何信息。 --- 璀璨星河中的思想之光:现代法律思潮与前沿司法实践 书名:《现代法律思潮前沿与司法实践革新:理论构建与案例精析》 ISBN: 978-7-5675-8890-2 (示例) 作者: [虚构作者名称:陈子昂、林雨薇] 出版社: [虚构出版社:华夏法学论丛] 内容概要: 《现代法律思潮前沿与司法实践革新:理论构建与案例精析》是一部深度聚焦于当代法律理论发展与前沿司法实践交叉地带的权威著作。本书旨在为法律专业人士、法学研究者以及关注法治进步的社会大众,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具有批判性视野的知识框架。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共计八个核心章节,不仅梳理了自20世纪末以来全球法学界涌现出的重要学说,更着重分析了这些理论如何渗透、重塑乃至挑战了当下的裁判逻辑与司法文化。 本书的结构设计独具匠心,坚持“理论为基,实践为镜”的原则。上卷致力于构建宏观的理论基础,剖析新制度主义、法律实证主义的修正路径以及后现代法哲学思潮在本土语境下的适应性;下卷则聚焦于具体的司法领域,如数字经济下的产权界定、环境正义的实现路径、以及人权保障的司法化进程,通过精选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内外典型案例,展示理论指导实践的复杂性和有效性。 上卷:理论的深耕与范式的转换(约8000字) 上卷“理论的深耕与范式的转换”是全书的理论基石。本卷摒弃了对经典法学的简单复述,而是着力探讨那些正在推动法学思维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新范式”。 第一章:法律实证主义的当代困境与重构 本章深入探讨了奥斯汀和哈特之后的法律实证主义所面临的挑战。重点分析了“法律是什么”这一核心问题在面对社会快速变迁和价值多元化时的局限性。引入了后经验主义的视角,讨论社会事实如何超越纯粹的规则有效性,成为司法裁判中不可或缺的考量因素。特别是,本章引入了“规范性经验主义”的概念,探讨法院判决如何不仅是对既有法律的解释,更是一种对未来社会规范的“预先构建”。 第二章:新制度主义与法律的社会功能重塑 本章将法律制度视为动态演化的社会系统。重点解析了新制度经济学如何影响合同法、竞争法的解释路径,特别是分析了“囚徒困境”在现代商业纠纷中的具体应用和超越。更进一步,本章探讨了社会学进路对法律的“去形式化”趋势,强调了法律作为社会控制工具的潜能与风险。 第三章:后现代法哲学与法律解释学的张力 本章进入对法律解释学深层次的哲学反思。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义、体系、目的解释,而是引入了德里达的“延异”概念和福柯的权力知识分析框架,审视法官在行使解释权时,如何无意识地被宏大叙事或隐藏的权力结构所引导。本章挑战了“中立解释”的可能性,主张对裁判过程进行更彻底的、自我批判的审视。 第四章:比较法视野下的“法律文化”与本土适应性研究 本章采取跨文化比较的视角,考察了英美法系中的“审前披露”与大陆法系中的“职权探究”在本土司法改革中的融合与冲突。研究重点在于,如何避免“水土不服”的制度移植,通过构建更符合中国国情(如资源分配、社会信任结构)的法律文化,来实现制度的内生性发展。 下卷:实践的磨砺与裁判的艺术(约12000字) 下卷“实践的磨砺与裁判的艺术”将抽象的理论落入具体的案例分析之中,展现了司法实践的复杂性与精微之处。 第五章:数字主权与数据产权的司法界定难题 本章集中探讨了信息时代对传统财产权理论的冲击。通过分析多个跨境数据流动、个人信息权益的争议案例,本章构建了一套“多重权能分割模型”,用以解构数字资产的复杂构成。探讨了平台责任的“看门人角色”与“共同侵权责任”的界限,并对“算法偏见”引发的歧视性后果,提出了司法干预的必要性与克制原则。 第六章:环境正义与气候变化诉讼的前沿策略 环境法部分超越了传统的污染防治范畴,聚焦于“代际公平”和“气候诉讼”的新兴领域。本章剖析了基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国际环境法框架下,如何在国内司法中寻找救济路径。精选案例涉及了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司法审查,强调了“预防原则”在司法能动性中的体现方式。 第七章:人权保障的“实体化”进程:从程序到实质的跨越 本章深入剖析了基本权利保障在行政、民事、刑事领域的具体落实情况。重点分析了行政程序中“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边界,以及当公共利益与个体自由发生激烈冲突时,法官应如何进行“比例性检验”的精细化操作。本章强调,实质正义的实现,要求裁判者不仅关注“程序是否合规”,更要深究“结果是否正当”。 第八章:裁判文书的“说理艺术”与司法公信力的重塑 这是全书的收官之章,探讨了裁判文书作为司法产品,其说理质量对法治建设的决定性影响。本章批判性地分析了当前裁判文书中常见的“口号化论证”和“说理的断裂”。提出了一套“结构化、层次化、回应式”的说理模型,旨在帮助法官清晰展示其价值选择和逻辑推导过程,从而提升司法裁判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使判决真正成为具有说服力的“公共文本”。 本书特色: 深度理论融合: 不仅介绍单一学派,更关注各思潮间的对话与张力。 案例的筛选标准高: 所选案例均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体现新旧法理冲突或司法创新点的标志性案件。 实践指导性强: 提出的分析框架和裁判建议,具有清晰的操作路径和可检验的标准。 语言风格严谨且富有洞察力: 文本论述逻辑清晰,避免晦涩的术语堆砌,力求将复杂的法律哲学转化为可理解的司法智慧。 适合读者: 资深律师、在职法官及检察官、法学院研究生(硕博)、法律政策制定者、以及致力于理解现代法治前沿动态的专业人士。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套书,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法律的内在逻辑”的大门。我一直对法官在判决时是如何思考的感到好奇,尤其是在面对信息不对称、证据模糊的行政案件时,他们的判断依据究竟是什么?“如何裁判行政案件判例体现的理念与方法”这个副标题,直接点明了本书的实践导向,让我相信它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的空中楼阁,而是有着扎实的案例支撑。我希望书中能够通过具体的判例分析,来阐释“理性诉权观”和“实质法治主义”是如何在司法实践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例如,当行政机关的某个行为,从程序上看似乎合法,但从实质上看却损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时,法官会如何权衡?“理性”的诉权是否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法院会主动引导当事人,或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以确保诉讼的有效性?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在书中找到答案的问题。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古典,散发着一种沉静而有力量的气质,这让我感觉非常契合其内容。作为一名对法律理论抱有极大热情但缺乏系统学习的读者,我常常在新闻中看到各种行政争议的报道,有时会感到无奈,不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判决,或者为什么某些案件会陷入漫长的拉锯战。我希望这套书能够为我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特别是“李广宇法院裁判”这个署名,让我对作者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有了初步的信心。我期待着书中能够详细阐述“理性诉权观”是如何在行政案件中被理解和应用的,它是否会影响到公民提起诉讼的门槛,或者在诉讼过程中对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提出新的要求?同时,“实质法治主义”的视角,是否意味着在裁判时,法官需要超越形式的合规性,更深层次地考量判决的社会效果和公平正义?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

评分

在翻阅这套书的目录时,我被其中一些章节的标题深深吸引。例如,“论行政诉讼中的比例原则适用困境与调适”以及“再审行政判决的审查标准及其背后的权力制衡考量”。这些标题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概括,更是对现实法律实践中一些棘手问题的直接回应。我经常在思考,在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博弈中,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权力受到约束”,而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比例原则,作为衡量行政行为是否过度的重要标尺,其在具体案件中的应用往往充满争议。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从理论上剖析这些困境,又如何通过分析案例,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路径。而“再审行政判决的审查标准”更是触及了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理解这背后的逻辑,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是认识司法运作的一个绝佳窗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领我一步步理解这些复杂而又至关重要的法律原则。

评分

这套书的厚重感和纸张的触感,在翻开扉页的瞬间就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沉甸甸的学术气息。我一直对法律的“道”与“术”之间的张力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理解那些看似冰冷判决背后所蕴含的深层逻辑时,往往会感到一丝茫然。这套书的题目——“理性诉权观与实质法治主义”和“如何裁判行政案件判例体现的理念与方法”,精准地击中了我的痛点。理性诉权,这四个字本身就引人遐想,它是否意味着诉权不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权利,而是需要具备某种“理性”的特质才能得以行使?而实质法治主义,更是直接点明了本书的价值取向,它提示我们,法律的生命力不在于条文的精确,而在于能否真正实现公平正义。我期待着通过阅读,能够清晰地看到,在具体的行政案件裁判中,这些抽象的法律理念是如何被具象化的,又是如何指导法官的思考,最终落实在每一个判决之上,让那些曾经让我困惑的案例,变得豁然开朗。

评分

这套书的书名就非常有吸引力,它并非那种陈词滥调的法律普及读物,而是直接触及到了法律理论的核心和司法实践的难点。我对于“理性诉权观”这个概念感到特别好奇,在我以往的认知里,诉权似乎是一种天赋权利,而“理性”的加入,是否意味着在行使这项权利时,存在某种需要考量的“阈值”?又或者,它强调的是公民在提起诉讼时,需要以一种更审慎、更具建设性的态度去面对?而“实质法治主义”,更是直接指向了法律的灵魂——正义。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阐述,在具体的行政案件审判中,法官是如何在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之间寻找平衡点的。尤其是“判例体现的理念与方法”这部分,我期待着能通过分析真实的司法案例,看到这些抽象的法律理念是如何被具象化、操作化,从而指导法官做出公正的裁判,而不是仅仅停留于纸面上的理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