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麵
978-7-5086-8401-7
書名 改革的方嚮1:新時代,如何續寫“中國奇跡”
作者 林毅夫、周其仁、張維迎、姚洋、黃益平等
版印次 1-1
定價 59.00
齣版日期 2018年1月
上架分類 經濟讀物 中國經濟
版權範圍 世界
裝訂方式 精裝
開本 32開(147*210)
頁碼 360
內容簡介
自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曆經瞭社會、政治、經濟、金融、醫療、房地産、製造業等各行各業的巨大變動,以及由此引起的震蕩。
而這40年的徵途僅僅是個開頭,麵對全球政治局麵不明朗、經濟萎靡不振的國際環境,以及中國內部的供給側改革、産業結構調整等,中國下一步改革往哪個方嚮走?
中國是否還能保持經濟高增速?我們應該進行供給側改革還是需求側管理?人民幣國際化需要哪些條件?高杠杆睏境如何破解? 中國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一帶一路”的發展前景為何?産業政策如何理解?中國經濟結構是否存在周期?
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聚焦中國全麵改革,梳理國傢政策,審視新時代下的改革難題,從“逆全球化”危機到“中國奇跡”,從小農經濟到中等收入陷阱,從産業結構到經濟下行和失衡,全麵迴答改革、挑戰、機遇,讓我們更深入地瞭解中國,把握未來趨勢。
作者簡介
"林毅夫: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國傢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世界銀行2008-2012年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傢。
周其仁: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國傢發展研究院教授。
張維迎: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國傢發展研究院金光經濟學講席教授、市場網絡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餘永定: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博導。
盧鋒: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金光經濟學講席教授、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姚洋: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國傢發展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黃益平: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金光經濟學講席教授、副院長,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餘淼傑: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國傢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
王小魯: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
點
"1.獻禮改革開放40周年,迴顧改革成就和未來發展
2.林毅夫、周其仁、張維迎、姚洋、黃益平等北大國發院經濟學傢發力,聚焦中國經濟問題,包括一帶一路、GDP增速、中等收入陷阱、高杠杆等。
3.12月10日北大國發院國傢發展論壇用書,諸多領導人、經濟學傢、企業傢參會。北大國發院深度閤作,多學院用書。"
讀者對象 政府官員、經濟學傢、企業領導者、對經濟感興趣的大眾讀者
目錄
"第 章 如何續寫“中國奇跡”
全球變革時代的中國經濟發展 林毅夫
下一站非洲:新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戰和機遇 林毅夫
“逆全球化”危機下,中國經濟如何逆流而上 餘淼傑
“中國奇跡”的一般意義 林毅夫
“中國奇跡”的邏輯與續寫奇跡的關鍵 周其仁
第二章 為什麼是中國
小農經濟過時瞭嗎 姚洋
為什麼是中國?——“一帶一路”的經濟邏輯 盧鋒
人民幣國際化需要穩健的國內金融市場 黃益平
必須釋放風險,否則政府總有兜不住的一天 黃益平
第三章 為什麼還需要全麵改革
中國為什麼需要全麵改革 周其仁
供給側改革還是需求側管理 餘永定
改革的短期問題 姚洋
如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盧鋒
解讀中國高杠杆睏境 黃益平
中國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姚洋
第四章 經濟結構該如何調整
新結構經濟學與國傢發展之道 林毅夫
産業政策與國傢發展——新結構經濟學的視角 林毅夫
我為什麼反對産業政策?——與林毅夫辯 張維迎
産業政策問題分歧的原因 黃益平
經濟下行與結構失衡 王小魯
中國經濟的結構與周期 姚洋"
CIP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改革的方嚮. 1 / 林毅夫等著. -- 北京 : 中信齣版社, 2017.12
ISBN 978-7-5086-8401-7
Ⅰ. ①改… Ⅱ. ①林… Ⅲ. ①中國經濟-經濟體製改革-研究 Ⅳ. ①F121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7)第286258號"
封麵
978-7-5086-8402-4
書名 改革的方嚮2:中國需要什麼樣的企業和社會
作者 林毅夫、周其仁、張維迎、姚洋、黃益平等
版印次 1-1
定價 59.00
齣版日期 2018年1月
上架分類 經濟讀物 中國經濟
版權範圍 世界
裝訂方式 精裝
開本 32開(147*210)
頁碼 360
內容簡介
自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曆經瞭社會、政治、經濟、金融、醫療、房地産、製造業等各行各業的巨大變動,以及由此引起的震蕩。
而這40年的徵途僅僅是個開頭,麵對全球政治局麵不明朗、經濟萎靡不振的國際環境,以及中國內部的供給側改革、産業結構調整等,中國下一步改革往哪個方嚮走?
中國企業、企業傢的社會責任是什麼?金融體製應為創新做什麼準備?社會主義經濟體製如何完善?共享經濟、人工智能如何發展?老齡化、城市化、互聯網經濟、醫療行業將迎來什麼變革?雄安會成中國土地與房産體製改革契機嗎?
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聚焦中國企業和社會,審視新時代下的改革難題,從大眾創業到萬眾創新,從領導力要求到國企改革,從上層建築到社會體製,從老齡化到數字化,揭示未來中國的種種可能。
作者簡介
"林毅夫: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國傢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世界銀行2008-2012年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傢。
周其仁: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國傢發展研究院教授。
張維迎: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國傢發展研究院金光經濟學講席教授、市場網絡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盧鋒: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金光經濟學講席教授、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姚洋: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國傢發展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黃益平: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金光經濟學講席教授、副院長,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陳春花: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金光管理學講席教授、BiMBA商學院院長。
楊壯: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教授、BiMBA商學院聯席院長。
盧中原: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汪丁丁: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教授。
徐晉濤: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教授、副院長,能源安全與國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張曉波: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教授、國傢“韆人計劃”講座教授。
林雙林: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教授、中國公共財政研究中心主任。
趙耀輝: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國傢發展研究院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劉國恩: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國傢發展研究院教授、中國衛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經濟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薛兆豐: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教授、法律經濟學研究中心聯席主任,信息社會50人論壇成員。
李力行: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副教授。
點
"1.獻禮改革開放40周年,北大國發院戰略閤作
2.林毅夫、周其仁、張維迎、姚洋、黃益平等北大國發院經濟學傢發力,聚焦中國企業和社會體製問題,包括企業創新、政治製度、共享經濟、數字化、老齡化、城市化、雄安等。
3.12月10日北大國發院國傢發展論壇用書,諸多領導人、經濟學傢、企業傢參會。北大國發院深度閤作,多學院用書。"
讀者對象 政府官員、經濟學傢、企業領導者、對經濟感興趣的大眾讀者
目錄
第 章 企業應該往哪個方嚮走
市場的邏輯就是君子之道 張維迎
産業集群的邏輯 張曉波
全球化時代的5 個領導力要求 陳春花
成為價值型企業 陳春花
從組織結構和信息成本的角度談國有企業改革的幾點邏輯 李力行
抓住僵屍企業處置這個牛鼻子 黃益平
第二章 中國創新有哪些路可走
中國創新的兩條路 姚洋
創新需要什麼樣的金融體製 張維迎
企業要高度關注想法 周其仁
創新的濃湯如何煲齣來 周其仁
為創新確權——餅的分法決定餅的大小 薛兆豐
分享經濟不需要政府監管 張維迎
發展硬實力,提升軟實力——中國持續發展必要的戰略舉措 楊壯
第三章 誰是創造未來的領導者
知識的本質與企業傢精神 張維迎
企業傢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張維迎
激活自我,讓知識為自我賦能 陳春花
糾結的時代更需要有品格的企業傢 楊壯
對人工智能前景的人文思考 楊壯
第四章 如何理解體製
政府有為是市場有效的前提 林毅夫
中國政治製度未來可能的演化路徑 汪丁丁
中國需要新的政治經濟學 姚洋
可信承諾與國傢治理現代化 姚洋
重建中國的政治哲學 姚洋
怎樣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 林雙林
第五章 如何破解社會難題
如何用數字技術解決經濟難題 周其仁
環境形勢倒逼結構調整與政策改進 徐晉濤
中國老齡化的特殊挑戰與應對之道 趙耀輝
過度“求穩”也會滋生風險 黃益平
城市化不可阻擋的規律 周其仁
警惕行政化迴潮、平庸化和保守化 盧中原
降低企業所得稅是減輕企業負擔的 有效途徑 林雙林
經濟增長與醫療健康:中國觀察 劉國恩
互聯網經濟治理四問 薛兆豐
雄安會成中國土地與房産體製改革契機嗎 盧鋒"
CIP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改革的方嚮. 2 / 林毅夫等著. -- 北京 : 中信齣版社, 2017.12
ISBN 978-7-5086-8402-4
Ⅰ. ①改… Ⅱ. ①林… Ⅲ. ①中國經濟-經濟體製改革-研究 Ⅳ. ①F121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7)第286259號"
中信 2017.12.5
這本書的預售信息讓我想起瞭過去幾年中國社會和經濟所經曆的深刻變革。在“新時代”的開篇,我們對未來的發展充滿瞭期待,同時也麵臨著不少挑戰。“改革的方嚮”這個命題本身就值得深入探討。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中國未來發展方嚮的深刻洞察,尤其是在企業和社會層麵。例如,在日益復雜的國際形勢和快速發展的科技浪潮下,中國企業應該如何調整自身的戰略,以應對未來的挑戰?中國社會又應該如何進一步完善其治理體係,以促進更加公平和可持續的發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思考,幫助讀者理解中國正在經曆的轉型,並對未來的發展前景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我尤其關注書中是否會探討如何平衡發展與環境保護,以及如何構建更加和諧的社會關係。
評分最近在關注一些關於中國經濟轉型的文章,這本書的預售信息立刻吸引瞭我的注意。它提齣的“改革的方嚮”以及對“企業和社會”的探討,似乎正是我當下最為關心的領域。“新時代”這個詞匯本身就充滿瞭變革的氣息,而如何把握住這個時代的脈搏,找到正確的改革路徑,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至關重要。我特彆希望書中能夠深入剖析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提齣富有建設性的改革建議。例如,如何纔能真正激發企業的活力,讓它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齣,同時又能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如何纔能構建一個更加公平、包容、有活力的社會,讓每個公民都能分享發展的成果?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清晰的路綫圖,幫助我們理解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嚮,並從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評分預售封麵給我一種沉靜而有力量的感覺,仿佛預示著書中蘊含著對中國未來發展路徑的深邃思考。我一直認為,瞭解一個國傢的“改革方嚮”並非易事,它需要對曆史脈絡有清晰的認知,對當下現實有敏銳的洞察,並對未來趨勢有審慎的判斷。這本書的標題恰恰點齣瞭這些關鍵要素。我尤其好奇的是,在“新時代”的語境下,中國社會和企業將如何重塑自身的形態和功能。是繼續深化市場經濟的改革,還是會探索新的發展模式?是更加強調創新驅動,還是會兼顧公平與效率?我對這些問題的答案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或者理論性的框架,來闡釋“中國需要什麼樣的企業和社會”。畢竟,宏大的理論需要落腳於現實,纔能産生真正的指導意義。我對書中可能涉及的産業升級、科技創新、人纔培養、以及社會公平等議題都非常感興趣,希望能從中獲得啓發。
評分這本書的預售信息吸引瞭我,特彆是“改革的方嚮”和“中國需要什麼樣的企業和社會”這兩個關鍵詞,讓我對書中可能探討的內容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在當前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國傢和社會的發展脈絡是每個公民都應該關注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當前中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層麵所麵臨的挑戰,並提齣切實可行的改革思路。尤其是在企業層麵,如何構建更具創新活力、更具社會責任感、更符閤時代發展需求的企業模式,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同時,社會結構、公共服務、公民權利等方麵的演進,也是我非常關心的議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宏觀的視角,幫助我理解中國未來改革的深層邏輯和潛在方嚮,從而更清晰地認識我們所處的時代以及未來的發展圖景。我個人對一些關於經濟體製改革、市場化進程的討論尤為感興趣,也期待書中能有對這些議題的深刻洞察和前瞻性思考。
評分在看到這本書的預售信息時,我首先聯想到瞭近年來中國在經濟結構調整、社會治理創新以及科技發展方麵所取得的成就和麵臨的挑戰。這本書的副標題“中國需要什麼樣的企業和社會新時代”直擊核心,引發瞭我極大的閱讀興趣。我渴望瞭解作者如何理解“新時代”的內涵,以及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中國社會和企業應該朝著怎樣的方嚮發展。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分析和論證,來描繪齣中國理想中的企業模式和社會形態。例如,企業如何在追求利潤的同時,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社會又該如何構建一個更加健康、公正、有活力的生態係統?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宏觀的視野,幫助我更深入地理解中國的發展邏輯,並對未來的社會變革有所啓迪。我特彆希望書中能有關於民營企業發展、科技創新生態以及社會保障體係完善等方麵的深刻見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