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爱情也流行:二十年中国人情感回放 | 作者 | 殷智贤 |
| 定价 | 15.60元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 ISBN | 9787500641544 | 出版日期 | 2001-01-01 |
| 字数 | 页码 | 187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商品重量 | 0.4Kg | |
| 内容简介 | |
| 没有哪个年代的爱情是不存在流行趋势的,每一个年代都有那个年代独特的爱情——即使是反叛或另类,也是那个年代才会有的反叛或另类。没有哪一场爱情流行趋势是不受社会其他潮流影响的,同时,每一个时代的爱情又影响或改变着那个时代人们的种种言行。20年来,我们的爱情也在与国际接轨,接轨的速度与接的入口匪夷所思,以致2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细细打量爱情时,发现它已面目全非。 |
| 作者简介 | |
| 殷智贤,笔名殷一平,《时尚家居》助理出版人兼主编。 199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 1993年进入《时尚》杂志任记者、编辑。 1995年任专题部主任。1997—2000年,任《时尚先生》(ESQUIRE)主编。 1999年4—8月,兼任《时尚家居》主编。 1999年5月,以殷一平为笔名,出版了《高级灰——中国城市中产阶层写真》。此书为中国部全面描述改革开放后中产阶层在城市中产生及发展历程的纪实性作品。哈佛大学于2000年5月邀请作者往就此专题发表演说。 |
| 目录 | |
| 章 爱情与单调离异的1979年—1985年 餐桌素,情也素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爱情的季节到了 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女人战胜铁姑娘 阳光酒满生活,人们相信爱情 万水千山总是情——异域风劲吹 十五的月亮升起来——新时期“阴盛阳衰”开始? 吹响的“小螺号”,长大的孩子们 赤橙黄绿青蓝柴——价值观日益多元化 第二章 从纵情到迷情的1986年—1994年 难道在你面前,我永远是一无所有?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现在要不要住进“洋房”? 冬天里的一把火——燃情岁月 跟着感觉走——走到哪里不知道 恋曲1990——女人从传统男人身边出走 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男人心生不安 我想有个家——90年代次对家庭的怀旧潮 潇洒走一回——不在乎天长地久? 这样爱你对不对——女人困惑:要爱还是要被爱?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想念单纯 第三章 伤心是一种说不出的痛90年代中后期 不爱已成往事——美国人的在廊桥,中国人的梦能遗在哪里? 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女人要面对什么样的现实? 心太软——谁让男人硬不起来 愿赌服输——独立是流行的姿态 向前冲——“新新人类”爱得大胆、直率 结束语/后记/关于本书的联想 |
| 编辑推荐 | |
| 每一个时代的爱情又影响或改变着那个时代人们的种种言行。20年来,我们的爱情也在与国际接轨,接轨的速度与接的入口匪夷所思,以致2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细细打量爱情时,发现它已面目全非。 |
这本书的出版年代,恰好是我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所以我对它有着天然的好奇和亲近感。我记得那时候,虽然生活不像现在这样便利,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似乎更近一些,情感的交流也更加真挚。我很好奇,书中是否会描绘出我曾经经历过的,或者我身边长辈们曾经经历过的爱情故事。那些关于初恋的青涩与悸动,关于热恋的甜蜜与勇敢,关于婚姻的磨合与坚守,我想象着它们可能会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在书页中。我特别想知道,在那个时代,人们是如何表达爱意的,是含蓄内敛,还是奔放热烈?在面对爱情中的挑战和困难时,他们又是如何选择和坚持的?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爱情的书,更是一次对过往的回望,一次对青春的回忆,一次对那个年代特有情感氛围的重温。我期待它能够唤醒我内心深处那些珍藏的记忆,让我再次感受到那份纯粹而美好的情感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已经吸引了我,那种复古又带着时代感的色调,仿佛瞬间把我拉回了过去的某个夏天。我一直对那个年代的情感状态很感兴趣,总觉得那个时候的爱情,虽然没有现在这么便捷的社交工具,却有着一种更为纯粹和执着的味道。不知道这本书里会如何展现这一点,是聚焦在时代的变迁对人们婚恋观的塑造,还是更侧重于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情感经历?我尤其好奇,书中会不会提及一些当时流行的恋爱方式,比如书信往来、约会时的特定场所,或者是一些当时年轻人之间特有的表达爱意的方式。这些细节往往最能触动人心,也最能展现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生动、细腻的方式,将那些已经远去的,但依旧闪耀着光芒的爱情故事一一呈现,让我们这些后来者也能感受到那种独特的浪漫与深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约会,让我有机会去体味那份属于过去的温情与悸动。
评分“二十年中国人情感回放”这个副标题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它似乎承诺了一场关于时代变迁与情感演进的深度梳理。我一直对历史的宏观叙事和微观细节之间的联系很感兴趣,而爱情,无疑是连接这两者的绝佳载体。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跳脱出泛泛而谈的论述,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一段段真实的经历,来展现中国人在过去二十年间,情感世界的跌宕起伏与悄然转变。我好奇,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婚恋观、价值观是如何受到冲击和重塑的?是变得更加功利,还是在繁华中依然寻找着真挚的情感?书中会不会有来自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们,他们的爱情故事又会呈现出怎样的时代烙印?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别样的视角,让我们能够以一种更具人情味的方式,去理解和感受那个时代中国人情感的脉络,并从中汲取对于当下情感生活的思考与启示。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爱情也流行”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它暗示着爱情在不同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流行”方式,并且这种流行是可以被记录和回放的。我一直觉得,研究一个时代的文化,从爱情入手是最具感染力的。因为爱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需求,也是最能反映社会变迁的窗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不同年代的爱情故事,折射出社会经济、文化思潮、科技发展等方方面面的影响。比如,当年的通讯方式和如今的社交媒体,会对人们的恋爱过程产生多大的影响?社会观念的开放程度,又如何改变了人们对婚姻和爱情的看法?我甚至好奇,书中会不会提及一些当时受到影视剧、音乐等流行文化影响的恋爱模式,那些年轻人模仿偶像的桥段,或许也是那个时代独特的注脚。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观察时代变迁的独特视角,通过爱情这个切入点,去理解和回味那些已经成为历史的,但依旧鲜活的情感轨迹。
评分读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源于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会爱上一个人?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似乎越来越难以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孤独感也随之蔓延。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找到一些关于爱情的答案,或者至少是关于过去人们如何经营和维系爱情的启示。我很好奇,在物质条件相对匮乏但精神世界却可能更加丰富的年代,人们对于爱情的期待和追求是怎样的?他们会更看重感情的深度,还是更在意实际的结合?书中会不会有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人们,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会呈现出怎样的差异?我特别期待那些能够引发共鸣的叙事,那些跨越了时间,却依旧能够打动人心的情感瞬间。也许,在那些看似朴素的故事里,隐藏着现代人早已遗忘的,关于爱最本质的理解和实践。这本书,对我来说,或许是一次情感的寻根之旅,一次对“爱”这个永恒命题的深度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