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原理(第2版)(本科)余永宁 9787502462628

金属学原理(第2版)(本科)余永宁 978750246262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余永宁 著
图书标签:
  • 金属材料
  • 材料科学
  • 金属学
  • 材料工程
  • 冶金
  • 高等教育
  • 本科教材
  • 余永宁
  • 9787502462628
  • 金属热处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小马奔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冶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462628
商品编码:2237662646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金属学原理(第2版)(本科)余永宁

定价:160.00元

作者:余永宁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502462628

字数:2050000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材料科学的基石:聚焦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互动 本书深入探讨了金属材料的内在奥秘,其核心在于揭示并理解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如何决定其宏观性能,以及这些性能如何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得以展现和利用。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金属成分和形态的介绍,更是一部引导读者穿越材料世界的微观维度,洞察原子排列、晶体缺陷、相变动力学等深层机制,并最终将这些微观理解转化为对材料宏观力学、热学、电学、磁学等性质精准预测和控制的科学指南。 晶体结构与缺陷:金属性能的根源之地 金属材料的宏观性能,无论多么复杂,其根源都可追溯到其内部的原子排列方式,也就是晶体结构。本书将详尽地解析金属中最常见的几种晶体结构,如体心立方(BCC)、面心立方(FCC)和密排六方(HCP)。我们会探讨这些结构的几何特征,例如原子堆积方式、配位数、以及它们与金属原子半径、电子构型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了这些基本结构,我们便能初步预测金属的一些基本性质。 然而,纯粹的理想晶体在现实中并不存在。金属材料的性能,尤其是其强度和塑性,很大程度上受到晶体缺陷的影响。本书将详细阐述各种类型的晶体缺陷,包括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取代原子)、线缺陷(位错)和面缺陷(晶界、孪晶界、层错)。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些缺陷的产生机制,它们的几何形态,以及它们在材料变形过程中的运动和交互作用。特别是对位错理论的深入讲解,将是理解金属塑性变形,如滑移和孪晶,以及金属强化机制(如固溶强化、沉淀强化、加工硬化)的关键。我们会通过实例说明,例如,为何FCC金属通常比BCC金属具有更好的塑性,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FCC结构中更多且更易滑移的滑移系。 相变与微观组织演化:塑造材料性能的动态过程 金属材料的性能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温度、压力、成分等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演变。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便是深入剖析金属的相变过程。我们将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理解相的定义、相图的绘制与解读。相图是材料成分、温度与稳定相之间的关系图,通过它,我们可以预测在特定条件下金属会形成哪些相,以及相与相之间的转变路径。 本书将重点关注金属中常见的相变类型,如固态相变。我们会详细讲解扩散型相变和无扩散型相变(如马氏体相变)。对于扩散型相变,如奥氏体向铁素体或渗碳体的转变,我们将深入研究原子扩散机制、成核与长大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最终的显微组织。例如,在钢的热处理过程中,加热到奥氏体相区,然后以不同的速率冷却,会得到不同的显微组织,如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而这些组织又决定了钢的硬度、强度和韧性。 对于无扩散型相变,如钢的马氏体转变,我们将探讨其无扩散的原子协同运动机制,以及马氏体相变与温度、应力之间的关系。马氏体相变是实现高强度钢的关键,理解其机理对于设计高性能材料至关重要。 通过对这些相变过程的深入理解,读者将能够认识到,通过精确控制热处理工艺,可以人为地调控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从而获得一系列具有特定性能的材料。 力学性能的微观基础:从强度到韧性的全景解析 金属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其力学性能是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本书将从微观结构的角度,系统地阐述金属的各种力学性能,并探究其背后的微观机制。 强度与硬度: 我们将深入分析金属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这不仅与晶体的固有强度有关,更与位错的运动受阻程度密切相关。本书将详细介绍各种强化机制,例如,固溶强化(合金化元素阻碍位错滑移),沉淀强化(析出细小的第二相粒子钉扎位错),晶界强化(晶界阻碍位错通过),以及加工硬化(通过塑性变形引入大量位错,相互缠结阻碍进一步运动)。这些机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强化相的尺寸、形貌、分布以及它们与位错的相互作用方式。 塑性与韧性: 塑性是指材料在受力后产生永久变形而不发生断裂的能力,韧性则是材料抵抗断裂的能力。我们将探讨塑性变形的两种主要方式:滑移和孪晶。滑移是位错在特定晶面上的运动,而孪晶是晶格在特定平面上的镜面对称变换。理解这些微观形变机制,是解释金属延展性的关键。同时,本书还将深入分析韧性,特别是断裂韧性。我们将讨论裂纹萌生和扩展的微观机制,以及断裂过程中的微观断口形貌(如韧窝、沿晶断口)。我们还将探讨影响韧性的因素,例如,脆性相的存在、材料的微观组织(如珠光体层片间距、马氏体板条尺寸)以及温度的影响(如钢的脆性转变温度)。 蠕变与疲劳:理解材料在长期服役下的行为 许多金属材料需要在高温或长时间的应力作用下工作,这时就需要理解其蠕变和疲劳性能。 蠕变: 蠕变是指材料在恒定应力作用下,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缓慢塑性变形。本书将从微观角度解释蠕变的机理,包括扩散蠕变、位错蠕变和晶界滑移。我们将探讨温度、应力、晶粒尺寸等因素对蠕变速率的影响,并介绍用于评估和预测材料蠕变寿命的方法。这对于设计高温设备,如燃气轮机叶片、锅炉管道等至关重要。 疲劳: 疲劳是指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即使应力水平远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也会发生断裂的现象。本书将详细阐述疲劳裂纹的萌生、扩展和最终断裂的全过程。我们将讨论影响疲劳寿命的因素,如应力幅值、应力比、材料的微观结构、表面状态和环境因素。同时,也将介绍用于预测材料疲劳寿命的方法,以及提高材料疲劳性能的途径,例如,表面强化处理。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保障材料的长期稳定性 金属材料在服役环境中,往往会受到腐蚀的威胁,导致性能下降甚至失效。本书将对金属腐蚀的机理进行深入剖析。 腐蚀机理: 我们将从电化学的角度,阐述金属腐蚀的本质,包括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我们将区分不同类型的腐蚀,如均匀腐蚀、点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开裂等,并分析它们各自的发生条件和微观特征。 防护措施: 基于对腐蚀机理的理解,本书将系统介绍各种金属材料的腐蚀防护方法。这包括: 改变材料本身: 通过合金化提高材料的耐蚀性,例如,不锈钢中的铬元素形成钝化膜。 表面处理: 涂层防护(如油漆、镀层)、钝化处理、阳极氧化等。 电化学防护: 牺牲阳极法和外加电流法,通过改变金属的电极电势来抑制腐蚀。 环境控制: 改变腐蚀介质的成分,如加入缓蚀剂,或控制环境的温度、湿度等。 材料的选材与应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桥梁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赋予读者能够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合理选择最适合的金属材料,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的知识和能力。我们将通过大量的工程实例,展示本书所介绍的材料科学原理是如何指导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的。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如何选择高强度、高韧性、耐高温的铝合金、钛合金和高温合金;在汽车工业中,如何平衡材料的强度、刚度、韧性、耐腐蚀性和成本,选择合适的钢材和铝合金;在电子信息领域,如何利用铜、金、铝等金属材料的优良导电导热性能。 本书将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培养读者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从宏观现象出发,深入探究其微观根源,再将微观理解转化为宏观性能的预测和控制,最终服务于实际工程应用。通过对金属材料微观结构、相变、力学性能、腐蚀行为等全方位的深入解析,本书将为学习者在材料科学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激发他们对材料世界持续探索的兴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但又不失可读性。作者在讲解一些复杂的概念时,总是能够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并且会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深入。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讲到金属的相变时,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相图,而是先从最基本的原子排列和能量角度进行分析,然后逐步引入相变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原理。这样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变发生的内在机制,而不是死记硬背。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比如在介绍合金强化机制时,作者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钢材和铝合金,并解释了它们是如何通过不同的强化方式获得优异性能的。这让我觉得学习这些理论知识非常有意义,能够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我感觉作者是一位非常富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他深知如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我甚至觉得,如果我是一名金属材料专业的学生,这绝对是我的首选教材,没有之一。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耐心和细致的态度。我特别欣赏书中在解释一些难点问题时,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述,或者用类比的方式来帮助我们理解。例如,在讲到位错的形成和运动时,作者用了“床单褶皱”的比喻,一下子就让我对这个抽象的概念有了直观的认识。这种生动的比喻,让我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而不是枯燥乏味。而且,书中对于一些重要概念的定义和解释都非常精确,让我能够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我感觉,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不仅告诉我们“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为什么”和“怎么做”。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评分

从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来看,它无疑是一本非常扎实的专业书籍。作者在金属材料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实际应用,都有着相当详尽的论述。我感觉,这本书涵盖了本科金属材料专业所需要的大部分核心知识点,并且对这些知识点的讲解都非常透彻。比如,在讲到金属的断裂机制时,作者就详细分析了脆性断裂、韧性断裂以及疲劳断裂等不同类型的断裂过程,并且还结合了显微形貌的图片进行佐证,让我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断裂的本质。对于一些前沿的研究方向,书中也有所涉及,但并没有过于复杂,而是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我真心觉得,拥有一本这样的书,对于想要深入了解金属材料领域的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它就像一块坚实的基石,为我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金属学原理(第2版)(本科)》在内容的组织上也做得非常合理。它从最基础的金属晶体结构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金属的强度、塑性、韧性等力学性能,再到合金化、热处理等更高级的内容。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结构,非常符合我的学习习惯。每章的内容都衔接得非常紧密,上一章的知识点往往是下一章的基础,这让我在学习过程中感觉非常流畅,不会出现断层。而且,每章的末尾都有一些思考题和习题,这些题目涵盖了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能够帮助我巩固所学知识,并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我经常会认真地去做这些习题,感觉通过做题,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书中的概念,并且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有时候,一些题目还会引导我去思考一些书本上没有直接提到的内容,这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简洁大气,我一开始是被它沉稳的色调吸引的。拿到手里,它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阅读起来不会有廉价感。我尤其喜欢它排版的风格,字迹清晰,行距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书中的图例也非常丰富,对于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非常有帮助。例如,在介绍晶体结构的时候,书中配的示意图都非常直观,我能够很清晰地看到原子在空间中的排列方式。而且,图例的标注也非常详细,每个原子、每个方向都解释得一清二楚,这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之前也看过一些其他版本的书籍,但总觉得有些地方解释得不够深入,或者图例太少,无法形成完整的画面感。而这本《金属学原理(第2版)(本科)》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注重引导读者去理解和体会。我经常会花时间去揣摩那些图例,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微观的金属世界,感受着原子间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是我对这本书非常满意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