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古汉语字典(第三版)
定价:98.00元
售价:96.0元,便宜2.0元,折扣97
作者:上海辞书出版社语文辞书编纂中心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3264886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古汉语字典(第三版)》是经典大型综合性辞书《辞海》的衍生产品之一。本版严格遵循国家新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收录古代汉语、经典古籍中常见常用的单字约17000个,字头按音序排列,字头后依据《通用规范汉字表》附列对应的繁体字、异体字。释义按字义的发展顺序依次排列,一般用普通话书面语解释,酌用浅近文言,辅以经典古籍书证帮助理解。字典收录《新旧字形对照举例》《万年公元干支年月日时互算表》《中国历史年代简表》《汉语拼音方案》等实用工具,满足读者阅读古籍时的参考需要。书前有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书后有笔画索引,方便读者查检。
本字典从开始编纂到*终成型,一直得到《辞海》语词部分学者团队的悉心指导和专业支持。初版数十年来,发行近百万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如潮好评。本版修订全面贯彻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内容丰富,功能齐备,实用性强,能充分满足广大中等文化程度及以上读者的需要。
凡例…………………………… ………………1-2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1-6
正文…………………………………………1-1056
附录
新旧字形对照举例……………………… 1057
万年公元干支年月日时互算表………… 1057
中国历史年代简表……………………… 1060
汉语拼音方案…………………………… 1062
笔画索引………………………………………1065
这本书在“释义简明”这一点上的处理,简直是给时间紧迫的现代研究者们送上了一份大礼。我们都知道,有些老旧的字典为了追求“包罗万象”,一个词条下面往往罗列了十几条解释,引用了大量的古代语录,虽然学术价值高,但在快速检索时效率极低。然而,这本第三版明显吸取了教训,它在保持准确性的前提下,力求将核心义项用最凝练、最符合现代汉语理解习惯的语言表达出来。我特别欣赏它对“一词多义”现象的梳理逻辑,它通常会把最常用、最核心的解释放在最前面,然后才是那些在特定语境下才出现的引申义。这种结构上的清晰度,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比如,我最近在梳理魏晋南北朝的官方文书,里面有很多特定官职的称谓,过去查阅别的词典,往往要花很长时间分辨哪个解释才是最符合当时语境的,而这本字典的释义逻辑非常清晰,能迅速帮我定位到最精确的含义,让我能更快地回到文本分析本身,而不是陷在词典里出不来。
评分作为一本“工具书”,它在细节处理上的考究,体现了出版社的专业水准。我注意到,这本书对于一些具有强烈文化负载力的词汇的处理非常审慎和到位。它没有简单粗暴地套用现代词义去解释古代概念,而是深入挖掘了词语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内涵。比如,像“礼”、“义”、“仁”这类儒家核心概念,它给出的解释绝不是几个简单的同义词可以替代的,而是结合了先秦、汉代主流思想的脉络进行阐释。这对于我们理解古代哲学思想的流变至关重要。更难得的是,它似乎还收录了一些在传统大型词典中常常被遗漏的,但出现在地方志或特定专业领域文献中的词汇。这让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面向广大爱好者的字典,更是一本能够经受住专业学者检验的、涵盖面相当广博的参考书。这种对学术尊严的维护,使得它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成为我案头不可或缺的“定海神针”。
评分这本《古汉语字典》的厚重感和版本迭代带来的更新,让我对它充满了信赖感。每次出版社推出新版,都意味着对既有知识体系的校订、增补和优化,尤其是在当代考古发现不断丰富我们对上古汉语认知的今天,旧版的一些定论可能需要修正。第三版的出现,就意味着它吸收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一些存疑的读音或解释进行了更科学的修正。我对比了一下我珍藏的早期版本,新版的收词量和对一些疑难词汇的考证深度都有显著提升,这体现了一种对知识精益求精的态度。阅读古籍,最怕的就是信息滞后,用过时的知识去解读古人留下的文字,很容易产生偏差。这本新版字典给了我一个强大的后盾,让我有信心去挑战那些更具挑战性的、存世量较少的珍本古籍,因为它所提供的知识框架是与时俱进的、可靠的。我完全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解读文本的深层含义上,而不用担心工具书本身存在知识断层的问题。
评分这本《古汉语字典(第三版)》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尤其对于我们这些沉浸在古籍阅读中的人来说,简直是必备神器。我记得我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就被那种严谨的学术气息所吸引。首先,它在“审音精当”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很多老旧的字典在某些生僻字的读音上往往语焉不详,或者采用了已经不再通行的标注法,但这本书的注音系统非常规范,完全符合现代音韵学的研究成果,即使是面对那些在宋代和明代文献中反复出现的音变现象,它也能给出清晰、准确的解释。这对于我们进行文本校勘和深入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至关重要。举个例子,过去我读一些唐诗时,常常对某些词语的韵脚感到困惑,但对照了这本书后,很多困扰我的地方瞬间迎刃而解,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只有真正钻研古文的人才能体会。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先生,在你迷茫时为你指点迷津,让你的阅读体验从“猜谜”升级为“洞察”。可以说,没有它,很多精妙的文字游戏和历史的语境都会被我们错失。
评分当我拿起这本辞书时,第一个感觉是它的编排设计简直是匠心独运,兼顾了实用性和美观性。很多专业的工具书为了追求内容详实,往往牺牲了排版上的舒适度,读久了眼睛非常容易疲劳,但上海辞书出版社这次的编辑功力可见一斑。尤其让我惊喜的是它对“简繁字”的处理方式。我们知道,阅读明清乃至更早的文献,繁体字是绕不开的坎,但新一代的读者可能对某些繁体字形不太熟悉。这本书巧妙地将简繁对照放在一起,核心释义用的是规范的现代印刷体(或标准的简化字),但同时清晰地标注出对应的繁体形式,这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同时又保证了对原貌的尊重。这种平衡做得非常到位,既满足了老一辈读者的习惯,也为初学者铺平了道路。我发现,当我查阅一个生僻词汇时,它不仅告诉我这个词的意思,还顺带展示了它的不同写法,这无形中拓宽了我对汉字演变历史的认知,让学习过程变得立体而有趣,而不是枯燥的词汇记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