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浙派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价:26.00元
作者:唐吟方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5-01
ISBN:9787536676589
字数:106000
页码:13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2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讲解浙派与浙派技法的小书。浙派的发生、发展、流变曾在印学史上掀起过巨大的波澜,对后世影响深远,其留下来的创作作为重要的印学资源载入史册,为今人共享。浙派由于延续的时间特别长,加上流派成员众多,印风样式、技法变化多样,本书仅就其技法中带有典型性的部分加以介绍简述。
在印学史上,浙派的影响巨大而深远,至今还没有一个群体能。浙派印风由丁敬开创,经过七家的反复实践形成系统。除了流派史上的意义,浙派从发生发展到延续是印学史上连续性紧密的一个流派。在浙派自身完成过程中,围绕八家自觉聚拢了一批流派印风的追随者,担负起印风的扩散和传播,有力地推动流派印风对整个印坛的影响。另外,八家后诸多大家发韧于浙派的现象,亦足以证明浙派在印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本书选取了经典的浙派印章和西泠八家的作品,通过一方方具体的印例,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对篆刻创作技法进行分类解析,并从中梳理出一定的技法规律。相信本书能成为读者切实有用的篆刻学习工具书。
目录
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总序
一章 浙派印人及其创作
一节 浙派和浙派印人生活的时代
第二节 西泠前四家
第三节 西泠后四家
第二章 浙派的技法解析
一节 西泠前四家的字法、章法、刀法及制作技法
第二节 西泠后四家的字法、章法、刀法及制作技法
第三章 临摹与创作
一节 临摹
第二节 创作
第四章 流派作品技法介绍
一节 八家后续清代主要浙派印人
第二节 清末民国时期浙派主要印人
第三节 受浙派影响的近现代印坛名家
第四节 当代印坛的浙派印人
第五节 受浙派影响的当代印人作品
后记
这本书在梳理篆刻流派和历史脉络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不仅仅是技法的堆砌,更像是一部微型的金石史。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篆刻风格演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宏观视野和细腻观察力。很多介绍性的文字,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一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和刀法倾向,这一点非常难得。比如,书中对某个特定时期印章在边款处理上的细微差异的对比分析,就让我对篆刻的“时间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同一批篆刻家在不同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笔触倾向,这种对精神内核的探究,远超一般技法书的范畴。对于初学者来说,这能建立起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石;对于资深爱好者,则是一种精妙的串联与校正。
评分这本书的选材眼光非常独到,它没有一味追求那些耳熟能详的大师名作,反而将一些虽然不那么“显赫”但技法上极具代表性或创新性的印章作品也纳入了进来。这种广博的收录,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审美边界。通过这些“非主流”但同样精妙的例子,我能更全面地理解篆刻艺术的包容性。例如,书中对于一些边款的细节分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那寥寥数个字的款识,通过作者的解读,展现出与印文本身相映成趣的韵味。这让我意识到,篆刻的艺术性远不止于朱文白文的布局,刀法、边款、章法乃至石材的肌理,都是一个完整表达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对“全景式”艺术的剖析,让人受益匪浅,它教会我用更全面的视角去欣赏和评判一件篆刻作品的价值所在。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它在处理“传承与创新”这一永恒话题时的平衡拿捏。作者清晰地阐释了如何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个人的理解和时代的精神。书中对几位承前启后的篆刻家所作的评述,尤其深刻,既肯定了他们对前人技法的继承,也精准地指出了他们各自在刀法运用和章法布局上的“破格”之处。这种论述方式,避免了将传统艺术僵化为教条,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对于当下许多希望在传统技艺上寻求突破的年轻艺术家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参照系:知道根在哪里,才能更自由地向外延伸枝丫。它鼓励的是一种基于深厚功力之上的艺术自由,而非盲目的标新立异,这种思想引导的价值,远超书本本身的知识内容。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跟随一位技艺精湛的老师傅在石材前进行一次漫长的“对话”。书中对具体落刀的描述,那种仿佛能听见“咔嚓”声的文字描绘,极具现场感。作者似乎不满足于仅仅展示最终的成品效果,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步操作背后的逻辑和应对石材不同特性的策略。比如,在讲到“冲刀”和“切刀”的力度控制时,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将抽象的力度转换成了读者可以感知的物理概念,这一点对于想提高自己刻章精准度的实践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某个步骤进行练习,发现之前困扰我的一个关于“线质”的问题,竟然豁然开朗。这种手把手的指导感,是单纯的图例展示所无法比拟的,它真正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如何落刀,而非仅仅“在哪里落刀”。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典雅中透着厚重的质感,拿在手里就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特别是封面选用的材质,触感非常细腻,而且色彩搭配得恰到好处,既不失传统韵味,又带有一丝现代的简洁。内页的纸张选择也深得我心,那种略带米黄色的色调,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篆刻的拓片和图例,眼睛一点都不容易疲劳。排版布局上,字体的选择和留白的处理都显示出编者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原本复杂的技法解析在视觉上变得清晰易懂。整体来看,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不仅是对内容的尊重,更是一种艺术品的呈现,非常值得收藏。对于热爱金石书画的朋友来说,光是把它摆在书架上,也是一种享受。这种对物理形态的重视,往往预示着内容本身的扎实与考究,让人对深入阅读充满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