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无尽(弗利尔1910年龙门纪行)(精)

佛光无尽(弗利尔1910年龙门纪行)(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雯王伊... 编
图书标签:
  • 龙门石窟
  • 佛教艺术
  • 历史地理
  • 民国史
  • 游记
  • 弗利尔
  • 中国文化
  • 石窟艺术
  • 古迹
  • 旅行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火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书画
ISBN:9787547908358
商品编码:23426719920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4-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佛光无尽(弗利尔1910年龙门纪行)(精)
  • 作者:(美)查尔斯·兰·弗利尔|译者:李雯//王伊悠|整理:霍大为//王伊悠
  • 定价:58
  • 出版社:上海书画
  • ISBN号:9787547908358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4-08-01
  • 印刷时间:2014-08-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包装:精装
  • 页数:236

编辑**语

美国早期*重要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家及实业家查尔斯·兰·弗利尔创办了西方**专业亚洲美术馆--弗利尔美术馆,汇集了世界**的亚洲艺术珍宝,而中国艺术又为其藏品的重中之重,包括中国宋元明清绘画、海外*重要的良渚古玉器、青铜重器、佛教造像等。《佛光无尽(弗利尔1910年龙门纪行)(精)》是弗利尔于1910年考察洛阳龙门石窟时留下的珍贵文字及图像记录。这些历史旧影真实再现了龙门石窟等遗存一百多年前的原貌,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内容提要

《佛光无尽(弗利尔1910年龙门纪行)(精)》是查 尔斯·兰·弗利尔于1910年考察洛阳龙门石窟时留下 的珍贵文字及图像记录。这部现今保存在美国国立弗 利尔艺术博物馆档案室的日记长达六十二页,五万多 字,是他本人所写的文字中篇幅*长的。由于弗利尔 的这次考察是以走访历史遗址、探寻艺术宝库为目的 ,所以在日记中其描述和记录的重点是这些历史遗址 的艺术价值,并留下了大量的影像资料,如位于开封 的宋代佑国寺塔,巩县的北宋陵墓以及龙门宾阳三洞 等。
    

作者简介

查尔斯·兰·弗利尔(Charles Lang Freer)(1854-1919年),美国19世纪晚期、20世纪早期*重要的中国艺术鉴藏家。1906年,弗利尔将其部分收藏捐献给美国**博物馆——史密森博物学院,并出资创建弗利尔艺术博物馆。在其去世之后,他的近万件艺术藏品悉数捐赠给史密森博物学院,其中三干余件为中国艺术品,成为弗利尔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核心和基础。

目录

正文


《佛光无尽:弗利尔1910年龙门纪行》是一部详实记录了美国探险家查尔斯·朗·弗利尔(Charles Lang Freer)于1910年首次中国之行,特别是其在洛阳龙门石窟考察的珍贵文献。这部著作并非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日记,而是将历史、艺术、文化、宗教以及弗利尔个人深刻的洞察力融为一体的史诗。 一、 时代背景的洪流:破碎的帝国与文明的曙光 1910年的中国,正值清朝末年,风雨飘摇。这个古老的帝国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饱受屈辱,内部也涌动着变革的暗流。辛亥革命的钟声即将敲响,一个时代的落幕与新时代的开端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交汇。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弗利尔踏上了这片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土地。他的到来,不仅仅是一位西方学者对东方文明的好奇心驱使,更是那个时代西方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其艺术遗产前所未有的关注与探索的缩影。 当时的中国,虽然内忧外患,但其悠久的历史沉淀,尤其是璀璨的古代艺术,依然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学者和收藏家。龙门石窟,作为佛教艺术的瑰宝,其宏伟的规模、精湛的雕刻和丰富的佛教造像,早已在西方艺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弗利尔的这次龙门之行,正是在这样的全球文化交流语境下发生的,也预示着中国艺术品在国际舞台上的价值被日益认识。 二、 弗利尔的目光:一位艺术鉴赏家与收藏家的视角 查尔斯·朗·弗利尔,并非一个泛泛的旅行者。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鉴赏家、收藏家,也是美国早期亚洲艺术收藏的奠基人之一。他以其敏锐的艺术嗅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艺术品有着独特的理解和品鉴能力。他的眼光,是经过西方艺术史和古典文化熏陶的,同时又充满了对异域文明的真诚敬意和开放态度。 在《佛光无尽:弗利尔1910年龙门纪行》中,读者将跟随弗利尔的脚步,以一个高屋建瓴的视角来审视龙门石窟。他不会仅仅记录下看到的景象,而是会深入分析雕塑的艺术风格、技法传承,以及各个时期造像的演变。他会注意到唐代造像的丰腴与圆润,北魏造像的秀骨清像,并从中解读出不同时代佛教思想、社会审美以及艺术流派的影响。他的文字,可能带着西方古典艺术的严谨,也可能流露出对东方造物之美的赞叹。 作为一位收藏家,弗利尔对艺术品的材质、工艺、保存状况自然有着极高的关注。他可能会详细描述石窟开凿所用的石料,造像的彩绘遗迹,以及风化侵蚀对石窟造成的损害。这些细节的记录,对于后世研究龙门石窟的材质、工艺以及历史变迁,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三、 龙门之行:史诗般的艺术画卷徐徐展开 龙门石窟,这座开凿于北魏、历经北齐、隋、唐、宋等朝代的佛教圣地,是中华民族智慧与信仰的结晶。弗利尔的1910年之行,恰逢其时,为我们保留了一份极其珍贵的原始记录。 书中,弗利尔的行程将细致描绘。他如何抵达洛阳?他又是如何深入龙门山,面对那些气势恢宏的石窟群?书中会生动地展现他考察的具体场景:在宾阳洞中,他可能被北魏造像的庄严与肃穆所震撼;在奉先寺,他或许会在唐代宏伟的卢舍那大佛前驻足良久,感受那份慈悲与力量。他可能会记录下石窟的规模,造像的数量,甚至是一些重要的题记和碑文。 然而,弗利尔的记录绝非枯燥的罗列。他会用充满感情和洞察力的语言,描绘出那些石像所蕴含的生命力。他会思考这些造像的雕刻者们的技艺,他们的信仰,以及他们如何将佛陀的形象赋予如此鲜活的生命。他可能会描绘夕阳余晖洒在石窟上的壮丽景象,或是清晨薄雾笼罩下的神秘氛围。这些画面感的描绘,将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时代,亲眼目睹龙门石窟的辉煌。 四、 文物与文化的碰撞:跨越时空的对话 《佛光无尽:弗利尔1910年龙门纪行》的价值,不仅在于对龙门石窟艺术的细致记录,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弗利尔的视角,代表了当时西方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知和解读。他的观察和评论,无疑会对后世西方学者研究中国艺术产生深远影响。 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弗利尔如何将龙门石窟的艺术与西方古典艺术进行比较,从中寻找共通之处,或是发现差异。他可能会提及他对佛教艺术的理解,以及他对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宗教如何融合的思考。这种跨文化的审视,不仅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龙门石窟,也让我们反思文化交流的本质。 此外,弗利尔的龙门之行,也可能包含他对当时洛阳当地社会风貌的观察。他可能记录下当地人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以及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这些零散的片段,将构成一幅更完整的1910年中国社会图景,与龙门石窟的艺术辉煌形成有趣的对照。 五、 历史的注脚与未来的启示 《佛光无尽:弗利尔1910年龙门纪行》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艺术的著作,更是一部关于历史的注脚。它记录了一个重要的时刻,一个西方学者对东方文明最真诚的探索,以及一个古老文明在动荡年代所展现出的不朽魅力。 对于研究龙门石窟的学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对于艺术爱好者而言,它是一次绝佳的艺术鉴赏之旅。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它是一扇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窗户。 弗利尔的目光,穿越了近一个世纪的时光,至今仍能触动人心。他所见的龙门石窟,或许与今日所见有所不同,但其蕴含的艺术精神、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却是永恒不变的。这部著作,将引导读者去感受那份“佛光无尽”的艺术魅力,去体会那份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它让我们看到,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是如何超越国界,连接古今,并最终闪耀出永恒的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次奇妙的精神旅行。作者以其宏大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为我展现了一个充满魅力的未知世界。我惊叹于作者构建世界观的严谨和完整,仿佛书中描绘的一切都是真实存在过的。每一个场景的转换,每一次人物的出场,都充满了惊喜。我喜欢书中那种淡淡的忧伤,又夹杂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这种复杂的情感体验,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它让我明白,生活并非总是阳光灿烂,也会有阴影和风雨,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这本书给了我太多触动,也给了我太多力量。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难以用言语来形容。它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用他的人生阅历和深邃智慧,向我娓娓道来那些关于生命、关于历史的深刻道理。作者的叙事手法非常高超,他能够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个体命运巧妙地融合,让读者在感受个人悲欢离合的同时,也能窥见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我被书中人物的坚韧不拔、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深深感动。他们的故事,是那个时代的回响,也是人类精神永恒的写照。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仿佛踏上了一段未知的旅程,一段充满惊喜与启迪的旅程。作者的文笔如诗如画,能够将最朴实的语言赋予最深刻的意义。书中的人物,每一个都鲜活得仿佛就站在我的面前,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挣扎,都深深地触动着我。我喜欢书中那种对过去的回溯,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未来不懈的追求。它让我明白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有些普世的价值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乐趣,更是精神上的升华,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思考。

评分

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宝藏。它的文字之美,结构之精巧,思想之深刻,都让我叹为观止。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情节时的游刃有余,他能够将多条故事线索巧妙地串联起来,最终汇聚成一个令人震撼的结局。书中的人物塑造更是堪称一绝,每一个角色都立体饱满,有血有肉,他们的动机和行为都符合逻辑,令人信服。我曾无数次在阅读中为他们的命运而揪心,又为他们的成长而欣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它更是一种对历史的回顾,对文化的反思,对人类普遍情感的探索。它让我看到了过去,也让我思考了未来。

评分

每一次捧起这本书,都能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娱乐读物,而是需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能领略其深邃内涵的著作。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他能够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个体命运巧妙地交织在一起,让读者在感受个人悲欢离合的同时,也能窥见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那些描绘古代风俗、社会百态的段落,仿佛让我置身于那个古老的年代,亲身感受着那个时代的呼吸。我被书中人物的坚韧不拔、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深深感动。他们的故事,是那个时代的回响,也是人类精神永恒的写照。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人类的尊严和勇气依然可以闪耀光芒。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韵律感,读起来丝丝入扣,仿佛能听到远古的钟声在耳边回响。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令人叹为观止,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宏大的场景,又能在细微之处捕捉到人物最真实的情感。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揭开一层层神秘的面纱,引人不断探寻故事的真相。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某些细节的刻画,那些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却能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又或者揭示出人物内心深处的秘密。这种精巧的构思,让我不禁对作者的才华肃然起敬。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的讲述,更是一种智慧的传递,一种对人性的洞察。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品味某些句子,感受其中蕴含的深意。它教会我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感受这个世界的复杂与美好。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的认知,丰富着我的内心世界。

评分

难以想象,在如此久远的年代,竟然有人能够写出如此深刻且富有前瞻性的文字。这本书仿佛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文明的长河,又仿佛是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穿越迷雾。我被书中构建的那个世界深深吸引,那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又与现实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世界。作者通过对这个世界的描绘,巧妙地探讨了许多深刻的哲学命题,关于命运,关于自由,关于爱与失去。每一个人物的命运都牵动着我的心弦,他们的选择,他们的牺牲,都引发了我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思考。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那些我曾经执着追求的东西,是否真的有那么重要?那些我曾经害怕面对的困难,是否真的不可逾越?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故事的精彩,更是精神上的洗礼,一次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发现。

评分

这是一次灵魂的触动。当我沉浸在书中的文字里时,我仿佛与作者进行了跨越时空的对话。他用一种近乎宗教般的虔诚,描绘着那个遥远而神秘的世界,又以一种极其细腻的笔触,刻画着人物内心深处的波澜。我被书中那些充满哲思的语句所吸引,它们如同暗夜中的星辰,指引着我思考人生的方向。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故事的讲述,它更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一种对人类情感的深刻剖析。它教会我如何去面对困境,如何去珍视美好,如何去理解人生的无常。

评分

一本充满史诗感的巨著,翻开它,就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遥远时空的门。书中的文字饱含着一种古老而深邃的力量,仿佛在低语着失落的传说,又如同在描绘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每一次阅读,都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倾注的心血,以及他对所描绘的世界的深切情感。那些生动的人物形象,每一个都仿佛拥有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深深地触动着读者的心灵。书中对于环境的描写更是细腻入微,无论是宏伟壮丽的山川湖海,还是幽深静谧的林间小径,都仿佛跃然纸上,让人身临其境。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无疑是这本书最大的魅力所在。我常常在夜晚沉浸其中,仿佛与书中的角色一同经历着他们的冒险,感受着他们的挣扎与成长。合上书本,那些鲜活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依然萦绕心头,久久不能散去。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涤荡灵魂的旅程,一次与古老智慧的对话,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重新思考那些曾经被忽略的价值,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启迪。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在经历一场漫长的探险。作者用他饱含深情的文字,带领我穿越层层迷雾,去探索那些被时间尘封的秘密。我被书中宏伟的叙事所震撼,又被人物细腻的情感所打动。每一个情节的设计都充满了匠心,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恰到好处。我常常沉浸在书中描绘的那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里,仿佛自己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经历着他们的悲欢离合。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厚重,也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它是一部史诗,更是一部关于生命、关于梦想、关于勇气的赞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