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源編的《曆代墨寶》叢書係列皆精選自曆代 經典碑帖,選取各碑帖中筆法與結構具代錶性的例字 加以適當放大,並對損泐之字加以修補。輔以單字簡 體釋文,與例字繁簡對照,便於學書者臨摹與識讀。
本冊《顔真卿勤禮碑》例字選自顔真卿《勤禮碑》, 共計456字。
《勤禮碑》全稱《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 上護軍顔君神道碑》,是顔真卿晚年所書,其書法藝 術已進入成熟期,通篇氣勢磅磚,用筆蒼勁有力,未 經後人剔剜,是顔體楷書的代錶作。
正文
當這本《顔真卿勤禮碑/曆代墨寶》送到我手中時,我腦海裏第一個蹦齣來的詞是“厚重”。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情有獨鍾的讀者,顔真卿的“勤禮碑”在我心中一直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所代錶的那種剛毅、正直、充滿力量的品格,總是讓我心生嚮往。 這本書在呈現“勤禮碑”的時候,可以說做到瞭極緻。紙張的質感,墨跡的還原度,都讓人嘆為觀止。我反復摩挲著那些綫條,感受著筆畫的起伏、轉摺,仿佛能觸摸到顔真卿當年的心跳。更難得的是,書中不僅提供瞭高清的碑帖原貌,還附帶瞭詳細的碑文釋義和解讀。這一點對於我來說至關重要,因為我常常在欣賞古籍時,因文言的晦澀而感到睏惑。這本書的解讀,既保留瞭古文的原汁原味,又用現代的語言解釋瞭其深層含義,讓我能夠真正理解碑文所蘊含的道德訓誡和人生哲理。 然而,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艷的,是它並非隻是一本“勤禮碑”的專著。它巧妙地將“勤禮碑”置於一個更廣闊的“曆代墨寶”的框架之中。我翻閱時注意到,書中的“曆代墨寶”部分,並沒有隨意收錄,而是經過瞭精心的篩選。這些墨寶,從書體、時代、風格上,似乎都與“勤禮碑”形成瞭有趣的對話和對比。 例如,當我剛剛沉浸在“勤禮碑”那雄渾沉穩的風格中時,下一頁就可能齣現一幅宋代某位大傢筆下的行草,那份流暢、灑脫,立刻將我的思緒帶到瞭另一個天地。這種“並置”的手法,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趣味性和啓發性。它讓我不再是孤立地看待“勤禮碑”,而是將其放在中國書法史的長河中去審視,從而更深刻地理解顔真卿的藝術成就和他在書法史上的獨特地位。 而且,本書在介紹每一幅墨寶時,都附有簡潔而精煉的文字說明。這些文字並非流水賬式的介紹,而是點齣瞭作品的藝術特色、作者的時代背景以及其在書法發展脈絡中的重要性。這對於我這樣一個希望拓展書法知識麵的讀者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在我探索中國書法藝術的旅程中,指引我發現那些隱藏在曆史長河中的瑰寶。 總而言之,《顔真卿勤禮碑/曆代墨寶》這本書,遠非一本簡單的碑帖集。它以“勤禮碑”為核心,輻射開去,為讀者構建瞭一個精妙的書法藝術圖譜。它不僅滿足瞭我對“勤禮碑”的深度探究需求,更拓展瞭我對中國書法藝術的視野。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知識的增長,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深敬意和由衷的贊美。它絕對是我書架上的一件珍品,每一次翻閱,都能獲得新的感悟和啓迪。
評分拿到這本《顔真卿勤禮碑/曆代墨寶》,說實話,第一眼看到書名,我以為隻是一本單純的碑帖臨摹本,但翻開後,驚喜真的接踵而至。我一直都很欣賞顔真卿那種渾厚、磅礴的書風,總覺得裏麵蘊含著一種頂天立地的士人氣魄。而“勤禮碑”恰恰是這種氣魄的極緻體現。 書中的“勤禮碑”部分,印刷質量高得驚人,每一筆一畫都仿佛帶著原碑的質感。我特彆注意到瞭它對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處理,那是一種天然的、富有生命力的節奏感。不像有些臨摹本,雖然字形準確,但總感覺少瞭幾分神韻,讀起來像是僵硬的復製品。而這本,我甚至能想象到顔真卿當時下筆時的頓挫、提按,那種力量的傳遞感非常真實。 更打動我的是,這本書在呈現“勤禮碑”的同時,巧妙地穿插瞭其他曆代墨寶。這並不是簡單的“拼盤”,而是經過精心挑選和編排的。我注意到,它似乎有意將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代錶作與“勤禮碑”進行對比,從而凸顯齣顔真卿書法的獨特性和曆史地位。例如,在臨摹完“勤禮碑”的雄渾後,翻到旁邊一幅王羲之的行書,那種飄逸靈動的韻味立刻呈現齣來,讓我深切體會到書法的多樣性和中國藝術的博大精深。 我個人比較喜歡研究一些書法的曆史淵源和風格演變。這本書在這方麵也做得相當到位。雖然不是那種學術性極強的論文集,但它在對每一幅作品的介紹中,都點齣瞭作者的時代背景、代錶性書體以及其在書法史上的貢獻。這對於我這樣的業餘愛好者來說,是極大的幫助。我不用再去翻閱大量的資料,就可以對這些墨寶有一個初步的、概括性的瞭解,並且能從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嚮,進一步深入研究。 讓我感到意外的是,這本書的設計風格也十分現代和雅緻,完全不像傳統的古籍翻印。封麵和內頁的配色、字體選擇都很有品味,放在書架上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每次拿起它,都能感受到一種寜靜而充滿力量的氛圍。這本書不僅僅是提供給書法學習者,更是給所有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熱愛、有追求的人們提供瞭一次與古代大師對話的契機。它讓我對“勤禮碑”有瞭新的認識,也讓我對書法藝術這個古老的寶藏有瞭更深切的感悟。
評分《顔真卿勤禮碑/曆代墨寶》這本書,絕對是我近期閱讀體驗中最具深度和廣度的一次。我一直對那些能夠穿越韆年、依舊震撼人心的藝術作品充滿敬畏,而顔真卿的“勤禮碑”,在我看來,就是這樣一件不朽的傑作。 收到這本書後,首先吸引我的是其卓越的裝幀設計。書頁的質感,墨跡的清晰度,都展現齣一種對藝術品的極緻尊重。當目光聚焦在“勤禮碑”的每一個字上時,我仿佛能感受到那股雄渾的力量,那是一種飽經風霜卻依舊堅定不移的生命力。書中對“勤禮碑”的摹寫,不僅僅是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我仔細比對瞭一些細節,發現書中對筆畫的粗細變化、墨色的濃淡層次都還原得非常到位,這對於我這種喜歡琢磨筆法細節的人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 更讓我驚喜的是,本書並沒有止步於“勤禮碑”本身,而是以一種“以點帶麵”的方式,串聯起瞭曆代其他重要的書法墨寶。這就像一條精緻的項鏈,每一顆珍珠都熠熠生輝,而“勤禮碑”則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顆,但周圍的其他珍珠也同樣擁有自己獨特的光芒。我注意到,書中對這些曆代墨寶的選擇,並非隨意的堆砌,而是有著嚴謹的考量,似乎是為瞭在風格、時代、書體上與“勤禮碑”形成有趣的對話。 例如,我在書裏看到瞭某位帝王的書法,那股龍飛鳳舞的霸氣與“勤禮碑”的厚重形成瞭鮮明的對比,讓我對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書法傢産生瞭更深的理解。又如,書中收錄的某位文人雅士的書劄,那份行雲流水間的灑脫,與“勤禮碑”的莊重典雅又構成瞭另一番韻味。這種 juxtaposition(並列對照)的手法,極大地拓展瞭我對中國書法藝術多樣性的認知。 這本書最讓我受益匪淺的地方在於,它不僅僅是一本“看圖說話”的書。對於每一幅作品,無論是“勤禮碑”還是其他曆代墨寶,書中都提供瞭相對簡潔但信息量巨大的介紹。這些介紹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字說明,更融入瞭對作品的曆史價值、藝術特點以及在書法發展史上的地位的解讀。這讓我能夠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審視這些作品,理解它們為何能夠流傳韆古,為何能夠成為後人學習的典範。它就像一位博學的嚮導,引領我在浩瀚的中國書法星空中,點亮那些最閃耀的星辰。 總而言之,這本《顔真卿勤禮碑/曆代墨寶》遠超我最初的期待。它不僅是一份珍貴的書法資料,更是一次跨越時空的文化體驗。它讓我看到瞭“勤禮碑”的輝煌,也讓我領略瞭中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對於任何一個熱愛傳統藝術、追求精神滋養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都絕對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寶,它能夠讓你在字裏行間,感受到曆史的厚重與藝術的永恒。
評分這套《顔真卿勤禮碑/曆代墨寶》真是讓我驚喜連連!我一直對書法史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唐代的大傢風範,而顔真卿的“勤禮碑”無疑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收到這本書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精美的排版和考究的紙張,給人的第一印象就十分專業和用心。 “勤禮碑”作為顔真卿晚年的代錶作,其用筆的雄渾、結構的老辣,以及碑文內容所蘊含的深刻道理,都讓我反復品味。書中對“勤禮碑”的每一個字都進行瞭細緻的摹寫和解析,字體清晰,綫條力量感十足,仿佛能感受到大師運筆時的力量與情感。更令我稱道的是,它還附帶瞭對碑文的釋文和解讀,這對於我這樣非專業齣身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以往閱讀碑帖,常常因古文晦澀而望而卻步,但這本書的解讀深入淺齣,既保留瞭原文的韻味,又讓普通讀者也能領略其文化內涵。 除瞭“勤禮碑”本身,本書收錄的“曆代墨寶”部分更是錦上添花。我驚喜地發現,書中不僅有大傢耳熟能詳的晉唐宋元名傢名作,還涵蓋瞭一些相對冷門但同樣具有極高藝術價值的作品。每一幅作品都附有清晰的圖版和簡要的介紹,雖然篇幅不多,但點齣瞭作品的時代背景、書體特點以及藝術價值,足以勾起我的進一步探索欲望。例如,我以前對某個朝代的書法大傢瞭解不多,但通過這本書的介紹,我發現瞭一個新的寶藏,並且開始主動去尋找這位書傢的更多作品。 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提供瞭高質量的碑帖影印和解讀,更在於它構建瞭一個縱觀中國書法史的視角。通過將“勤禮碑”與曆代其他墨寶並置,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不同時代、不同書傢在風格上的演變與傳承。這種對比閱讀讓我對書法藝術的理解不再是碎片化的,而是形成瞭一個更宏觀、更具體係的認識。即使是對書法知之甚少的讀者,也能在翻閱中感受到中國書法博大精深的魅力。 總而言之,這套《顔真卿勤禮碑/曆代墨寶》是我近期購書中最滿意的一部。它不僅是一本供書法愛好者臨摹學習的工具書,更是一部集藝術鑒賞、曆史文化於一體的精美讀物。它以其嚴謹的態度、豐富的內容和精美的呈現,成功地點燃瞭我對中國書法藝術的無限熱情,也讓我對顔真卿這位偉大的書法傢有瞭更深的敬意。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書法藝術感興趣的朋友,相信你們也會和我一樣,在這本書中收獲滿滿的驚喜和感動。
評分最近入手一本《顔真卿勤禮碑/曆代墨寶》,簡直是打開瞭我對書法藝術的全新認知。我一直覺得,書法這東西,光看個大概是沒法體會其精髓的,必須得細細品味,尤其是像顔真卿這樣的大師,他的字裏行間,都藏著故事。 收到書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盯著“勤禮碑”看瞭半天。不得不說,這本書的印刷質量真的沒得挑,那些粗壯有力的筆畫,仿佛要從紙上躍齣來一樣,非常有質感。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勤禮碑”的釋文和解讀部分,它不光是把字寫齣來,還講瞭當時的曆史背景,為什麼顔真卿要寫這篇碑文,以及碑文內容本身的深刻含義。這讓我在欣賞字的同時,也能理解其背後的文化和思想,感覺自己一下子就站在瞭曆史的長河中,與古人對話。 讓我感到驚喜的是,本書的“曆代墨寶”部分,絕非簡單的“配角”。它就像是為“勤禮碑”量身打造的“陪襯”和“映襯”。書中收錄的那些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墨寶,巧妙地穿插在“勤禮碑”的周圍。比如,看完“勤禮碑”那種雄渾大氣之後,翻到一頁趙孟頫的行書,那種溫潤秀雅立即撲麵而來,簡直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美學體驗。這種對比,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瞭書法風格的多樣性和演變。 而且,書中對這些曆代墨寶的介紹,也很有意思。不是那種枯燥的說教,而是用一種比較生動的方式,點齣作品的特色、作者的生平,以及它在書法史上的地位。我發現,通過這些簡練的文字,我能快速地瞭解到很多我之前不太熟悉但非常有價值的書法傢和作品,也為我今後更深入地學習指明瞭方嚮。這本書就像一個小型書法博物館,每一次翻閱,都能發現新的亮點。 最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瞭一種“傳承”的力量。不僅僅是字形上的傳承,更是文化、思想、精神上的傳承。通過“勤禮碑”的端莊厚重,再到曆代其他墨寶的或飄逸、或狂放、或婉約,我仿佛看到瞭中國書法藝術是如何一代一代地發展、演變,又如何始終保持著那份獨特而迷人的魅力。它讓我明白,書法不僅僅是寫字,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精神寄托。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臨摹學習的範本,更是一份滋養心靈的寶貴財富,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深的敬畏和熱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