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肉功能解剖学
本书分为四部分,分别为运动功能学概述、上肢、中轴骨骼和下肢。介绍了人体骨骼肌肉的功能解剖学,把力学与生理学理论及原理应用到解剖学研究中,把静态的解剖学转化为动态、三维模式,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各个部位的骨骼和肌肉解剖结构、功能、运动与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等,并配以大量的插图。内容科学、严谨,是骨科医师、康复医师、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从手法肌肉评级的基础展开,详细介绍了总体评价肌肉功能的快速评价方法,分别从头面部、脊柱、上肢、下肢肌肉功能评价方法展开介绍,提供了逐步对肌肉功能进行评价的操作方法。文后附有与前面内容想对应的试题,用以巩固本书的要点知识,所有试题均有参考答案,帮助读者对照学习。 本书内容实用、具体,操作方便,有可以遵循的步骤和对照参考的图片、照片等资料,适用于物理师、作业师等康复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康复医学科、运动医学科、骨科、神经科等相关专业医师使用,对相关医学生来说,也是一本方便实用的实际操作参考指南。
书名:肌肉功能检查指导手册
定价:98元
作者:卡琳·维恩本(Karin Wieben),贝恩德·法尔肯
出版社: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4333771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一部分 运动功能学概述
章 绪论
节 什么是运动功能学
第二节 本书的总体结构
第三节 运动学
第四节 动力学
第五节 小结
第六节 词汇表
第2章 人体关节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节 基于运动潜能的关节分类
第二节 基于力学分析的滑膜关节分类
第三节 旋转轴
第四节 关节周结缔组织的组织学结构
第五节 关节周结缔组织的类型
第六节 骨骼
第七节 小结
第3章 肌肉:骨骼系统的主要固定者与活动者
节 作为骨骼固定者的肌肉:在特定长度内产生恰当大小的力
第二节 作为骨骼活动者的肌肉:力的调制
第三节 肌电图学简介
第四节 健康人肌肉疲劳的原因
第五节 小结
第4章 生物力学原理
节 牛顿定律:生物力学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运动分析简介:分析的基础
第三节 生物力学简介:寻找解决方案
第四节 小结
附录A 三角学回顾与附加机械力学问题
第二部分 上肢
第5章 肩复合体
节 骨学
第二节 关节学
第三节 肌肉与关节的配合
第四节 小结
第6章 肘与前臂
节 骨学
第二节 关节学
第三节 肌肉与关节的配合
第四节 小结
第7章 腕
节 骨学
第二节 关节学
第三节 肌肉与关节的配合
第四节 小结
第8章 手
节 术语
第二节 骨学
第三节 关节学
第四节 肌肉与关节的配合
第五节 作为功能器官的手部
第六节 风湿性关节炎造成的关节变形
第七节 小结
附录B 上肢肌肉附着点与神经支配的参考资料
第三部分 中轴骨骼
第9章 中轴骨骼:骨学与关节学
节 骨学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纯粹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因为最近腰椎出了点问题,医生建议我多了解一下骨骼和肌肉。没想到,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人体说明书”。它用非常直观的方式,把我们身上那些复杂的骨骼和肌肉组织都展示出来了。我以前看那些解剖图,总觉得像是在看一堆抽象的线条,这本书的图画非常逼真,而且还标注得很详细,连一些我听都没听过的肌肉名字都有。最让我喜欢的是,它并没有讲太多深奥的医学理论,而是着重讲了这些肌肉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比如,它会解释为什么长时间坐着会导致腰疼,以及哪些肌肉在久坐时会变得僵硬。书里还有一些关于“肌肉功能检查”的内容,虽然我看不懂专业的评估术语,但它用一些简单的动作来示范,我跟着做,感觉自己好像真的能找到一些问题。比如,它教我做一些简单的身体扭转,我才发现我的腰部活动范围真的挺小的。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知道该如何去照顾它。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我的救星!最近刚开始接触康复治疗,对人体骨骼和肌肉的功能简直是一头雾水。这本书的标题听起来就很专业,但出乎意料的是,它讲得非常生动有趣。开篇就用大量清晰的手绘图,把每一块肌肉都画得明明白白,它们的起点、止点、还有主要的收缩方向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我以前看那些学术论文,常常被一堆拉丁文和复杂的术语弄得头大,这本书直接跳过了那些,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枯燥地罗列知识点,而是结合了大量实际应用场景。比如,在讲到肩袖肌群的时候,它会告诉你这些肌肉在投掷、游泳等运动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以及常见的运动损伤是如何发生的。我还特别喜欢它关于“链式反应”的解释,把不同肌肉之间的协同工作讲得非常透彻,让我第一次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候腰疼可能是脚出了问题。书中的插图真的非常精美,而且标注得很细致,很多地方我都是边看书边对着镜子比划,感觉自己像在做一场小型解剖实验。这本书的纸质也很好,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觉是很用心的作品。
评分作为一名有着多年经验的瑜伽老师,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化我对体式理解的参考书。这本书虽然标题听起来很“硬核”,但内容却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它用非常清晰的语言和精美的插图,解释了瑜伽体式中涉及的各种骨骼运动和肌肉发力。例如,在讲解下犬式的时候,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腿要伸直,还会详细说明三角肌、背阔肌、股四头肌等在维持体式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身体姿势来更有效地激活这些肌肉,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压力。更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书中关于“链式反应”的阐述。我以前总是觉得某些体式难以做到位,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很多时候是因为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不够协调,导致力量传递出现问题。这本书还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进行“肌肉功能性检查”的指导,我可以用这些方法来帮助我的学员更好地感知自己的身体,找到发力点,从而更安全、更深入地练习瑜伽。这本书真的能帮助我将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我是一位正在学习运动医学的研究生,对于骨骼肌肉的解剖和功能性评估一直是我研究的重点。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在解剖部分,不仅列出了肌肉的名称和起止点,更重要的是详细阐述了肌肉的“张力”和“运动模式”的关联性。这一点对于理解运动损伤的发生机制至关重要。书中关于“肌肉功能检查”的部分,更是我一直以来寻找的宝藏。它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评估方法,从静态姿势评估到动态运动测试,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步骤和评分标准。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对一些同学进行测试,发现结果与他们的实际运动表现非常吻合。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是告诉你“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某些检查方法时,会同时给出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和相应的解释。这对于提高我的临床诊断能力非常有帮助。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方法应用到我的实验研究中。
评分作为一名健身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帮助我更深入理解肌肉发力机制的书。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点亮了我健身道路上的迷茫。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告诉你哪些是胸肌、背肌,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肌肉群在不同动作中的具体发力模式。比如,在讲到深蹲的时候,它会详细分析股四头肌、腘绳肌、臀大肌等如何协同发力,以及它们各自在整个动作链中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它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训练调整建议。我以前总觉得某个动作练不到位,看了这本书之后才知道,可能是我的动作幅度不对,或者某个协同肌群没有充分激活。它还引入了一些“功能性检查”的概念,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通过书中的图示和简单的描述,我竟然也能自己评估一下身体的某些活动度是否受限,或者是否存在代偿。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严谨,但又不是那种让人望而生畏的学术著作,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练,手把手地指导你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地训练。我特别喜欢它对于“核心稳定性”的讲解,这绝对是任何运动的基础,而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多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