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1913-1918-罗曼诺夫皇朝-(上.下)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1-01 |
| 作者: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 | 译者:陆大鹏 | 开本: 32开 |
| 定价: 168.0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20113229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罗曼诺夫皇朝:1613-1918》,俄罗斯的罗曼诺夫皇朝是近代成功的皇朝,统治了地球表面的六分之一。一个家族如何将一个惨遭战火蹂躏的公国变成世界上庞大的帝国?他们又如何丧失了这个帝国?
n《罗曼诺夫皇朝:1613-1918》一书讲述的就是罗曼诺夫皇朝在1613年至1918年这300多年间的历史。《耶路撒冷三千年》的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在这部新著作中,利用大量新开放的档案,尤其是书信,扣人心弦地向读者讲述了这个拥有不可估量的力量又残暴无情的王朝的兴衰。
n作者简介
n西蒙·蒙蒂菲奥里(SimoSebag Montefiore),多部荣获大奖的畅销书作者,其作品已翻译为超过四十五种语言出版。他的作品包括《叶卡捷琳娜大帝与波将金》(入选塞缪尔·约翰逊奖、达夫·库珀奖、马希传记奖短名单),《斯大林:红色沙皇的宫廷》(荣获英国图书奖的年度历史图书奖),《青年斯大林》(荣获英国科斯塔传记奖、美国《洛杉矶时报》传记奖、法国政治传记大奖和奥地利克莱斯基政治文学奖)。他的《耶路撒冷三千年》是全球级畅销书。蒙蒂菲奥里曾在剑桥大学求学并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他的作品还包括得到高度赞扬的小说《萨申卡》《正午的红色苍穹》和《冬天的一夜》(荣获英国年度政治小说奖)。他为BBC撰写并主持了五部电视纪录片,涉及伊斯坦布尔、耶路撒冷、罗马、西班牙和维也纳的历史。
n译者简介
n陆大鹏,男,南京大学英美文学硕士,精通英德法三种外语,热衷西方文学历史。热爱一切long long ago和far away的东西。代表译作“地中海史诗三部曲”、《阿拉伯的劳伦斯》《金雀花王朝》《伯罗奔尼撒战争》《伊莎贝拉:武士女王》《恺撒:巨人的一生》《奥古斯都》《摩尔人的*后叹息》等。
n
当沙皇可不是件轻松事。俄国不是一个容易治理的国家。罗曼诺夫皇朝有20位君主,一共统治304年,从1613年一直到1917年革命爆发、废除沙皇体制。他们的崛起从伊凡雷帝在位期间开始,到拉斯普京时期结束。记载末代沙皇的悲剧的浪漫主义编年史家喜欢暗示,罗曼诺夫家族受了诅咒,但其实罗曼诺夫皇朝是蒙古人之后*成功的帝国建设者。据估计,自罗曼诺夫家族于1613年登上皇位以来,俄罗斯帝国的领土每天扩张55平方英里(142平方公里),也就是每年2万平方英里。到19世纪末,他们统治着地球表面的六分之一,并且还在继续扩张。帝国霸业是罗曼诺夫血统的一部分。
n从某些角度看,本书是对人性和绝对权力扭曲人性的研究。本书的一些部分是关于爱情、婚姻、通奸和儿童的家庭故事,但与其他家庭故事迥然不同。皇家总是不同寻常,因为权力对传统的家庭关系而言,既是蜜糖也是毒药。权力的诱惑和腐蚀作用往往会战胜血亲的忠诚与亲情。这是一部君王及其家庭与下属的历史,但也是俄国专制主义的写照。不管我们对俄国、它的文化和灵魂有怎样的信念,它的精髓始终非同寻常,而有一个家族努力去代表这种独特的个性。罗曼诺夫皇朝已经成为不仅是皇朝与辉煌的象征,还成了专制暴政的代表,成了一部关于绝对权力的愚蠢与傲慢的寓言。除了恺撒家族之外,没有一个王朝在大众的想象和文化中占据这样突出的地位。这两个家族都给出了个人权力(无论在此时还是彼时)如何运作的教训。“沙皇”(tsar)这个头衔源自恺撒(Caesar),恰似俄语中的“皇帝”就是直接照搬拉丁语“imperator”,也绝非偶然。
n罗曼诺夫皇朝所在的世界充满了家庭内部的争斗、帝国野心、绚烂的魅力、淫荡放纵和堕落的施虐狂。在这个世界里,默默无闻的陌生人突然自称是死去的君王复活了,新娘被毒死,父亲毒打儿子至死,儿子弑父,妻子谋杀丈夫,圣人被毒杀和枪决之后死而复生,理发师和农民飞黄腾达,君主收集巨人和畸形人,侏儒被丢来抛去,被砍下的首级得到亲吻,舌头被挖掉,鞭子打掉人身上的肉,有人肛门被插入尖钉,儿童惨遭屠戮。在这个世界里,有为时尚而疯癫的性欲超常的女皇,有女同性恋三人行,有一位皇帝写下了出自国家元首笔端的*色情的书信。但同时,坚忍不拔的征服者和才华横溢的政治家建设这个帝国,征服了西伯利亚和乌克兰,攻占了柏林和巴黎。这个帝国还养育了普希金、托尔斯泰、柴可夫斯基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是一个拥有*高水平文化和美感的辉煌文明。
n如果脱离具体的情境,罗曼诺夫家族的放纵不羁显得非常夸张和怪诞,以至于盛行禁欲风的学术界历史学家会羞涩地对真相轻描淡写。毕竟,罗曼诺夫皇朝的传奇(好莱坞电影和电视剧的材料来源)和真相一样强有力而受欢迎。所以,本书作者必须对耸人听闻的情节剧、神话和目的论(也就是以后见之明来揣摩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危险)保持警惕,并对方法论持审慎态度。我们必须有怀疑精神;学术研究要求我们不断地验证和分析。但叙述史的一大好处是,每一位君主的统治都自有其情境,能够展现俄国、它的独裁统治和灵魂的演化。这些被独裁统治扭曲的显得夸张的人物当中,出现了一面哈哈镜,向我们反映出人性的全部特点。
n既然统治俄国的挑战始终令人生畏,那么只有天才能够真正扮演专制君主的角色。而在绝大多数家族里,天才都很罕见。失败的代价就是死亡。“在俄国,政府就是独裁专制,但因为统治者常被扼死而稍稍温和。”这是法国女才子斯塔埃尔夫人的俏皮话。沙皇是一个危险的职业。*后的十二位沙皇中有六位被谋杀,其中两位被掐死,一位被匕首刺死,一位被炸死,两位被子弹打死。在1918年的*后灾难中,罗曼诺夫家族的十八名成员被杀害。很少有沙皇皇位这样丰美诱人却毒性极强的酒。皇权交接始终是对政权稳定性的*严峻考验,我会特别注意分析每一次皇位传承。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罗曼诺夫皇朝终于确立了继承法的两个世纪之后,今天的俄罗斯总统仍能有效地指定继承者,就像当年的彼得大帝那样。不管政权交接是和平过渡,还是借助极端暴力,这些高度紧张的时刻要求人们发挥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运用每一种阴谋诡计,因此这种时刻能够揭示权力的一些根本特质。
n沙皇统治的本质是投射出威严与力量。但同时也必须运用奥托·冯·俾斯麦(他既是罗曼诺夫皇朝的竞争对手,也是盟友)所说的“追逐可能性和务实目标的艺术,以及寻求妥协的艺术”。对罗曼诺夫皇朝来说,生存艺术的基础是将小小的宫廷和庞大帝国的各种集团、利益和人物加以平衡。皇帝需要军队、贵族和行政机关的支持。如果皇帝同时失去了这三个集团的支持,就可能被废黜。而在独裁统治下,被废通常意味着死亡。除了玩弄致命的政治游戏之外,君主还必须表露出本能的、几乎是野性的*。有才干的沙皇可以表现得严酷,但必须始终如一地严酷。统治者丢掉性命的原因往往不是他们残暴,而是他们的路线前后不一致。沙皇必须引发廷臣的信任和尊重,但必须得到农民(沙皇臣民的90%)的神圣崇拜。农民将沙皇视为“小父亲”。沙皇应当对官员严酷,而对沙皇的农民“孩子们”仁慈宽厚。农民常说的话是:“沙皇是好人,贵族是坏人。”
n权力始终非常个性化。研究一下今天的西方民主国家领导人,我们就会发现,即便在透明度很高、任期很短的体制中,人的个性仍然会影响政府。民主国家领导人常常借助于受信赖的亲信,而不是各部部长来治理国家。在任何一个宫廷,权力就像人性一样,有很强的流动性。权力像水一样,从源头流出,又返回源头,但它的流动不断发生变化。它的整个流向可以被改道,甚至逆转。在独裁统治下,权力始终在流动,就像统治者及其领地(它蔓延扩展、活力充沛)的情绪、关系和环境(有个人层面的,也有政治的)一样易变。
n所有宫廷的运作方式都类似。在21世纪,俄罗斯和中国的新式专制政权与沙皇统治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由晦暗不明的小
《1913-1918-罗曼诺夫皇朝-(上.下)》这个书名,就像一个充满吸引力的路标,指向了俄罗斯历史上一个极为关键且充满戏剧性的时期。1913年,是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最后几年,旧日的荣光与新生的暗流并行,潜藏着巨大的张力。而1918年,则是这个张力爆发并达到顶点,最终导致一个王朝覆灭、一个国家重生的年份。上下两册的结构,暗示了内容的丰富与详尽,作者必定会带领我们深入探索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将如何描绘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庭的命运。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们是如何面对内外压力,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同时,我也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导致王朝覆灭的深层原因,不仅仅是战争的失败,更是长久以来积累的社会矛盾、经济困境以及政治体制的僵化。这本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强烈的历史宿命感,它预示着一个古老王朝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陨落,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变革。我希望作者能以一种宏大的视角,却又不失对个体命运的细腻刻画,为我们展现这段令人唏.s.h.e.r.d.e.r.ing的历史画卷。
评分《1913-1918-罗曼诺夫皇朝-(上.下)》这个书名,精准地捕捉到了一个王朝生命中最关键的五年。1913年,是罗曼诺夫王朝的“三百年庆典”所带来的短暂荣光,是旧秩序看似坚不可摧的最后回光返照。然而,表面下的暗流早已涌动,各种政治派别、社会思潮在悄然滋长,为即将到来的巨变埋下了伏笔。而1918年,则是王朝终结、旧时代瓦解的标志性年份,是血与火洗礼后的凄凉结局。我好奇作者将如何描绘这段历史的复杂性。是仅仅聚焦于皇室的命运,还是会更广阔地展现那个时代的社会图景?我希望书中能够细致地刻画出战争对俄罗斯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不仅是军事上的失利,更是经济的崩溃,民生的凋敝,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不满的急剧升温。同时,我也希望能够看到对当时各种政治力量的深入分析,无论是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还是其他革命党派,他们是如何一步步崛起,又如何最终掌握了国家命运。这本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宿命感,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家族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力挣扎,以及随之而来的悲剧性结局。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宏大而又不失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这段跌宕起伏的历史,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复杂与残酷。
评分《1913-1918-罗曼诺夫皇朝-(上.下)》,单是这个书名,就足以勾起我极大的阅读兴趣。1913年,那是一个旧世界正在回光返照,而新世界悄然孕育的微妙时刻。罗曼诺夫皇朝,这个在俄罗斯历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地位的家族,在那一年,是否已经嗅到了空气中弥漫的危险气息?而1918年,则是这个王朝最终陨落、旧秩序被彻底颠覆的血色之年。上下两册的结构,暗示着作者将进行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探索,从王朝的最后辉煌,到最终的悲剧结局,这段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将展现在读者面前。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中将如何描绘那个时代俄罗斯社会的复杂图景。不仅仅是宫廷中的权力斗争和政治阴谋,更重要的是,战争、贫困、革命是如何一步步摧毁了人们对王朝的信任,又是如何将整个国家推向了毁灭的深渊。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对那些关键人物命运的深入剖析,他们的决策,他们的挣扎,他们的无奈,以及由此带来的深远影响。这个书名,就像一个历史的警钟,提醒着我们,王朝的兴衰,国家的命运,从来都不是偶然,而是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评分《1913-1918-罗曼诺夫皇朝-(上.下)》——仅仅是这个书名,就足以激起我内心深处对历史的好奇。1913年,一个旧时代尚未完全谢幕,新时代悄然孕育的临界点;而1918年,则是那个旧时代被彻底埋葬,新时代带着血与火的印记登场的关键一年。罗曼诺夫皇朝,这个名字本身就象征着俄罗斯悠久而辉煌的历史,而这五年,正是它走向终结的五年,一段令人唏嘘的帝国挽歌。上下两册的设置,让我相信这是一次对这段历史的深度挖掘,它必定涵盖了从表面的繁华到内在的崩塌,从帝国的衰落到革命的兴起。我尤其想了解,作者将如何描绘战争与革命对那个古老王朝的巨大冲击。是仅仅聚焦于政治事件的宏大叙事,还是会更深入地展现战争对社会结构、经济民生以及个体命运带来的毁灭性影响?我渴望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些身处权力中心的人物,他们的选择与失误,以及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被裹挟的普通人的挣扎与呐喊。这个书名,就如同一声历史的回响,呼唤着我们去倾听一个王朝的最后叹息,去理解一个时代的终结与新生的阵痛。
评分《1913-1918-罗曼诺夫皇朝-(上.下)》——这个书名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1913年,彼得格勒依旧灯火辉煌,但隐藏在繁华之下的暗流涌动,预示着风暴的来临。罗曼诺夫皇朝,这个统治俄罗斯几个世纪的家族,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而1918年,则是一个血色斑斓的年份,一个王朝的终结,一个古老帝国命运的转折。上下两册的篇幅,预示着作者将对这段历史进行一次细致入微的梳理和解读。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导致王朝覆灭的深层原因,不仅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外部压力,更是帝国自身长久以来积累的社会矛盾、经济困境以及政治体制的僵化。我希望能够看到对那个时代各种政治力量的详细描绘,他们是如何兴起,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同时,我也好奇作者将如何描绘战争对俄罗斯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以及由此引发的民生凋敝和民众不满的急剧升温。这本书名本身就充满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宿命感,它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伟大王朝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力挣扎,以及最终走向毁灭的悲剧。
评分光是《1913-1918-罗曼诺夫皇朝-(上.下)》这几个字,就足以让我产生强烈的阅读冲动。1913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份,而罗曼诺夫皇朝,这个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家族,在那一年,是否已经预感到命运的阴影?书名中的“1918”,则直指那个改变俄罗斯历史进程的血色年份,是王朝覆灭,新生的曙光(或者说新的黑暗)的诞生。上下两册的篇幅,预示着内容的详实和深入,作者必定会带领我们穿越那五年,去感受那个时代最真实的脉搏。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生动地描绘出那个时代俄罗斯社会的众生相。不仅仅是皇宫里的奢华与权力斗争,更应该有街头巷尾的喧嚣,乡村田野的辛劳,以及战火前线士兵们的挣扎。我想知道,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普通人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的希望与绝望,他们的选择与被选择,又如何共同构成了这段历史的肌理?这本书名就像一个引子,勾起了我对那个时代各种史实的探究欲望,我想了解,在这短短五年里,是怎样的力量,以怎样的速度,将一个庞大的帝国推向了深渊,又将一个古老的皇朝彻底埋葬。
评分《1913-1918-罗曼诺夫皇朝-(上.下)》——这个书名在我脑海中唤醒了对俄罗斯历史最深刻的记忆。1913年,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夜,一个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的年份,而罗曼诺夫皇朝,作为俄罗斯帝国的象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1918年,则是一个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血色年份,它标志着一个王朝的彻底终结,以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上下两册的篇幅,预示着作者将为我们呈现一段极为详实和深入的历史叙事。我最想了解的是,作者将如何处理宏大历史事件与个体命运之间的关系。是仅仅聚焦于政治和军事层面,还是会更深入地挖掘战争、革命对普通俄罗斯人民生活的影响,以及他们在这场巨变中的挣扎与选择?我希望书中能够细致地展现出那个时代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各方势力是如何博弈,又是如何一步步将国家推向深渊。同时,我也好奇作者将如何描绘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罗斯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这本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必然感和悲剧色彩,它仿佛在低语着一个伟大帝国如何在时代浪潮中走向衰败,以及一个古老家族的最终命运。
评分这套《1913-1918-罗曼诺夫皇朝-(上.下)》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与历史的重量。1913年,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还有一年,而对于罗曼诺夫王朝来说,这更像是黎明前的黑暗,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一种虚假的繁荣掩盖着深刻的危机。而1918年,则是一个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年份,那个古老的帝国及其象征——罗曼诺夫家族,在这个年份迎来了最彻底的终结。上下两册的结构,让我预感到这是一次对这段关键时期进行的深度挖掘和全景式展现。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细腻地勾勒出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庭成员的形象。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他们是如何做出一个又一个决定,这些决定又如何一步步将自己推向深渊?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导致王朝覆灭的深层原因?不仅仅是表面的战争失败,更是长久以来积累的社会矛盾、经济困境以及政治体制的僵化。我希望作者能够跳出简单的叙事,去分析那些历史事件背后的逻辑,去揭示那些宏大叙事下,普通人的命运是如何被裹挟其中,随波逐流。光是书名,就足以勾起我对那个时代无数的疑问和遐想,我想要了解那个看似坚不可摧的帝国,究竟是如何在内外夹击下分崩离析的,又是什么样的力量,最终摧毁了这个延续了三百多年的王朝。
评分第一眼看到《1913-1918-罗曼诺夫皇朝-(上.下)》这个书名,我的思绪就如同一叶扁舟,被拉扯进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1913年,那是一个旧世界仍在回光返照,而新世界在暗流涌动中的关键节点。罗曼诺夫皇朝,这个统治俄罗斯几个世纪的古老王朝,在那一刻,就像是一座即将倾覆的巨塔,表面依旧维持着昔日的辉煌,但内里却早已千疮百孔。书名中的“1918”,则像是一把尖锐的刀,直接指向了那个血腥而残酷的结局,一个王朝的终结,一个时代的落幕。上、下两册的设定,预示着内容的厚重与广阔,必定涵盖了从王朝的最后辉煌到最终覆灭的完整画卷。我忍不住开始想象,在这短短的五年间,究竟发生了怎样波澜壮阔的故事?那些身处权力漩涡中心的罗曼诺夫家族成员,在历史的洪流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们的决策,他们的挣扎,他们的绝望,又将如何影响整个俄罗斯乃至世界?我尤其好奇,书中会如何描绘那个时期社会各阶层的状态——在繁华的彼得格勒,贵族们依旧沉醉于奢靡的生活,而在广袤的乡野,农民们又在忍受着怎样的苦难?战争的阴影,革命的火焰,这些元素是如何交织在一起,最终将一个庞大的帝国撕裂?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一个王朝兴衰的历史,更是一部关于人性、权力、命运的宏大叙事,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书页,去探寻那个失落时代的真相,去感受那些鲜活的生命在历史巨轮下的挣扎与无奈。
评分《1913-1918-罗曼诺夫皇朝-(上.下)》这个书名,如同一扇开启历史帷幕的钥匙,瞬间就将我的思绪带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五年。1913年,王朝的百年庆典刚刚过去,表面上依旧维持着帝国的尊严与繁荣,但潜藏的危机却如同地下的岩浆,蠢蠢欲动。而1918年,则是这场危机爆发并最终摧毁一切的年份,一个王朝的消亡,一个时代的结束。上下两册的厚重感,让我预感到作者将进行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梳理。我特别想了解,作者将如何处理这段历史的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之间的关系。是聚焦于沙皇家族的决策与挣扎,还是会更广泛地描绘战争、革命对普通俄罗斯人民生活的影响?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那个时代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各方势力是如何角逐,又是如何一步步将国家推向深渊。同时,我也好奇作者将如何描绘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罗斯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更是经济、社会和心理层面的。这本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宿命感,仿佛在低语着一个伟大王朝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力抗言,以及最终的悲剧性结局。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史学家的严谨和文学家的生动,为我们还原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