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古磚花供(六舟與19世紀的學術和藝術)(精)》是關於清代六舟和尚生平和其學術成就的學術專著。作者王屹峰追尋六舟當年的人生足跡,在實地考察中重現六舟的學術與藝術變化過程,藉此盡力去觸及六舟的心路曆程,嘗試把握其在晚清學術與藝術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王屹峰 著 王屹峰:浙江蕭山(今屬杭州)人。畢業於杭州大學曆史係文博專業(今浙江大學文博係)。現任浙江省博物館研究館員、《東方博物》編輯部主任兼執行主編。發掘過跨湖橋遺址、前山窯址、長山土墩墓和金山遺址等20餘處遺址。齣版專著《中國南方原始瓷窯業研究》。 重訪之旅六舟上人是位非常有趣的人。有清一代,如此入世的齣傢人,恐無齣其右者。身為僧侶,卻謹遵經世緻用之道;又為學者,不諱四齣謀生;學富五車,但喜標榜孩童遊戲。當然,終其一生,雖從未見他談及玄奧的禪理,卻也一直踏踏實實地為寺院做著足傳後世的事業。我對他各種身份的另外一麵甚感興趣。觀其學風,六舟非宗行腳取經的法顯和玄奘,而崇山林訪碑的顧炎武和黃易之輩。實地訪碑、親手椎拓,與現代考古學及文物保護有著諸多相似之處。我曾從事過野外調查、記錄、保護、維修和考古發掘工作多年,很容易與六舟的訪碑行為與實證態度産生共鳴。道光年間,六舟數至蕭山祇園寺,訪碑、會友、下榻。巧的是,祇園寺的僧房也曾是我的辦公場所。跨越一百五六十年的時空,不得不感慨緣分的神奇。然而,清代訪碑者中,黃易、吳大澂之輩學界皆知,卻罕有識六舟者。十五年前的某日,我興趣大發,意欲尋找六舟的遺物和重走其訪碑路綫,一經實踐,便驚喜不斷。錢鏡塘乃六等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古磚花供》,我會選擇“滲透”。這本書的敘事是極其有層次感的,它從最基礎的材料科學(磚的成分、燒製溫度),逐步過渡到工藝美學(花紋雕刻的技巧),再深入到社會學和宗教層麵(磚在不同儀式中的功能)。這種由錶及裏、層層深入的結構,讓讀者感到知識的積纍是循序漸進且紮實的。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引用文獻和考古報告時的謙遜態度,他從不急於下絕對結論,而是呈現多種可能性,引導讀者去思考,去質疑。這種開放式的探討,使得這本書的閱讀價值經久不衰。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磚”的書,它實則是一本關於中國古代社會組織能力、審美趣味和信仰體係的百科全書。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曆史、藝術以及材料科學有興趣的人,它會讓你的目光,從此聚焦於那些你從未注意過的角落,發現隱藏其中的宏大敘事。
評分讀完《古磚花供》,我最大的收獲是打破瞭自己對“古董”和“文物”的固有認知。過去總覺得,這些東西要麼是皇傢珍藏,要麼是深埋地下的冰冷遺物,與現代生活相去甚遠。但這本書通過對磚這種最基礎、最普遍的建築材料的聚焦,成功地將曆史拉近瞭。作者的文字有一種魔力,能讓讀者看到“日常之美”。書中對不同時期磚的燒製工藝、質地差異的描述,專業性極強,但作者總是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解釋,完全沒有學究氣。特彆是後半部分關於磚在民間信仰和喪葬文化中的象徵意義的闡述,視角新穎,令人耳目一新。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非常用心,每一處的圖版和細節標注都恰到好處地服務於文字,使得閱讀體驗不僅僅停留在文字層麵,更是一種多維度的沉浸式體驗。它拓寬瞭我對傳統藝術史研究範疇的理解邊界。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古磚花供》乍一聽,還真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像是什麼古代建築學的專著,或者是某個考古發現的圖錄。但當我真正翻開它,纔發現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遠超齣瞭我對“古磚”這個詞的刻闆印象。作者以一種近乎詩意的筆觸,描繪瞭那些看似尋常的磚塊,是如何承載瞭韆年的曆史與文化。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跟隨作者的腳步,穿梭於不同的曆史時期,去觸摸那些斑駁的磚麵,去感受每一塊磚背後所隱藏的故事。它不僅僅是對文物的記錄,更是一種對時間流逝的哲學思考。尤其是其中關於古代工匠精神的探討,細膩而又深刻,讓人不禁反思現代社會在追求效率的同時,是否也失去瞭某種對“物”的敬畏之心。書中的語言風格多變,時而古樸典雅,時而又充滿現代的洞察力,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感,讓閱讀體驗非常豐富。它成功地將冰冷的考古發現,賦予瞭鮮活的生命力和情感深度,是一本非常值得細品的佳作。
評分初讀《古磚花供》時,我最直觀的感受是作者那令人驚嘆的考據能力和細緻入微的觀察視角。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學術書籍,充斥著年代、齣土地點、紋飾比對這些硬核內容,但作者巧妙地將這些冰冷的數據,編織成瞭一幅幅生動的曆史畫捲。每當談及某處古建築的磚雕細節,作者的描述都能讓我腦海中浮現齣清晰的圖像,仿佛身臨其境。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花供”這一主題的展開,它不僅僅是圖案的羅列,更是一種文化符號的解讀。通過對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磚上花卉、神獸乃至幾何圖案的對比分析,我看到瞭古代社會審美觀念的演變,以及不同階層對“美”的追求差異。這本書的行文節奏控製得非常好,不會讓人因為信息量過載而感到疲憊,反而是那種層層遞進、抽絲剝繭的敘事方式,讓人忍不住想一口氣讀完,去探究下一個“磚”裏藏著什麼秘密。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標題《古磚花供》確實有點晦澀,初次接觸時我甚至懷疑自己是否能理解其中的深意。然而,閱讀體驗遠超我的預期。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對“媒介”的重新定義——一塊普通的磚,如何升華為承載藝術與信仰的載體。作者的論述邏輯嚴密,論據紮實,但最吸引我的是其散發齣來的那種人文關懷。他筆下的工匠、搬運者、甚至是建造者,都不是被抹去姓名的曆史符號,而是有著鮮活情感和技藝的個體。比如書中有一章專門分析瞭宋代某地發現的“私傢磚”上的銘文,通過寥寥數字,作者推斷齣瞭當時市民階層的日常生活片段,這種將宏大曆史與微觀個體相結閤的敘事手法,極具感染力。它讓人在欣賞古物之美的同時,也對構建這些文明的普通人産生瞭深深的敬意。這本書需要靜下心來品讀,因為它不是提供快速結論,而是引導讀者一同進行一場深層次的文化溯源之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