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新华书店正版书籍】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新华书店正版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古代汉语
  • 词典
  • 语言文字
  • 工具书
  • 新华书店
  • 正版
  • 第二版
  • 汉语词汇
  • 古汉语学习
  • 参考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滨海新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99806
商品编码:25330894220
包装:精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4-03-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  
  •  
  • 产品名称:古代汉语词典
  • 是否是套装: 否
  • 书名: 古代汉语词典
  • 定价: 119.90元
  • 出版社名称: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2014年3月
  • 作者: 无
  • 编者: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
  • 开本: 32开
  • 书名: 古代汉语词典
  • ISBN编号: 9787100099806

 

 

              编辑推荐
释疑解惑 融通古今 北京大学张双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殷国光教授主持修订
语文教师、中学生、文字工作者案头BB
品牌辞书,读者认同。荣获D三届国家辞书奖二等奖。
其主要修订工作:
1. 释义和书证是本次修订的重点,释义不妥或有硬伤的改正之,书证有误或年代较晚的更换之。更换书证,其时代按以下分期:先秦、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及以下。
2. 增加了一些有文献用例的单字,相应删去一些仅见于字书而没有书证的生僻字。复音词也做了某些调整,有所增删。
3. 通假音读本字的读音,不单立音项;凡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者,在通某之后,用括号标出所读本字的读音,如锡,通“赐”(cì)。
4. 异体字从严掌握,凡音义有别者,不做异体处理,如“修”“脩”,“雕”“琱”“彫”“鵰”等皆单立字头。
5. 引书体例略作修改,如《楚辞离骚》改为屈原《离骚》,不出《楚辞》;《文选东京赋》改为张衡《东京赋》,不出《文选》。
6. 根据《汉字部1表》和《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1归部规范》,重新编制了《部1检字表》。基本采纳《通用规范汉字表》,表外字不做类推简化。

 

 

内容推荐 《古代汉语词典》自1998年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至今已经过去了15年,有必要进行一次系统的修订,把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此次修订,在释义和书证以及书写体例等方面做了大量查漏补缺的工作,从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收集了古代正统书面语写作中的大量单字与词汇。
D2版收录单字约14200个(包括繁体字和异体字),复音词约28000条。D1版收单字10000个,复音词24000条。
 
目录 凡例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1检字表
(一)部1目录
(二)检字表
词典正文



目录

......




辞海 (第7版) 内容简介: 《辞海》(第七版)是一部融汇中外文化、荟萃百科知识的大型综合性辞典,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它全面系统地收录了文化、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的词目,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权威、准确、详实的参考信息。 本版《辞海》历经数年精心修订与编纂,吸纳了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最新发展和重大突破。在内容设置上,紧密贴合时代脉搏,增补了大量反映当代科技进步、社会变迁和新知识领域的条目,如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新能源技术、全球气候变化等前沿概念。同时,对传统文化领域的释义也进行了深层次的拓展和修订,力求在保持其学术严谨性的基础上,更贴近现代读者的理解需求。 核心特色: 一、宏大的知识体系与精准的释义: 《辞海》的条目数量庞大,覆盖面极广,涵盖了从古代典籍中的专有术语到现代科学中的专业名词。其释义以规范、简明、准确为最高标准。对于历史事件、人物传记、文学作品的介绍,不仅提供了基本事实,更深入剖析了其历史地位和文化影响。例如,在历史地理条目中,详细考证了古代地名的沿革与变迁,配以精准的现代地名对照。在哲学概念的阐释上,力求清晰区分不同学派的观点异同,避免义理混淆。 二、突出的文化底蕴与学术价值: 作为国家级重点文化工程,《辞海》始终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阵地。本版在对古代汉语词汇、成语典故、诗词曲赋、哲学思想、历法天文等方面的收录和解释上,倾注了大量心血。编纂过程中,大量征引了古籍善本,结合最新的文献学研究成果,对一些长期存在争议的词义进行了审慎的考证和裁断。对于传统艺术门类,如书法、绘画、戏曲、音乐,不仅注释了术语,更融入了对艺术精神与技法的理解。 三、紧跟时代步伐的与时俱进: 第七版的最大亮点之一,在于其对当代知识的全面更新。在自然科学领域,如物理学中的标准模型修正、天文学中的系外行星探索成果、生命科学中的基因测序技术进展,均做了及时、权威的补充和更新。社会科学方面,对国际关系、经济学理论、法学新概念(如数据产权、网络安全法)的解释,力求反映国际学术界和我国立法实践的最新动态。地名和机构名称的修订,严格遵循最新行政区划和官方命名标准。 四、严谨的编纂规范与清晰的版式设计: 全书采用国际通行的规范化编排体例,确保读者能够快速定位所需信息。条目按照汉语拼音顺序排列,结构清晰。字体选择、行距设置、注释标注等细节均经过优化,以提供最佳的阅读体验。对于多义词,严格区分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历史时期的含义,并通过序号和具体的语境示例加以明确区分,避免歧义。 适用读者: 《辞海》(第七版)不仅是高等院校师生、科研工作者、政府部门公务人员必备的工具书,更是广大知识工作者、文化爱好者、中学生及所有追求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读者提升素养、拓展视野的理想读物。它是一部能够陪伴读者跨越学科界限、追溯历史源流、把握时代脉搏的知识宝库。 结语: 《辞海》(第七版)以其磅礴的体量、精湛的学识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再次树立了当代综合性辞典的典范。它不仅仅是一部工具书,更是中华民族知识积累与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通过研读此书,读者将获得一个全面、立体、深刻的世界认知框架。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关于先秦两汉文献的工具书,简直是学术研究路上的“定海神针”。我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就被它那严谨的编纂态度深深折服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字形、字义,更深入地挖掘了上古汉语在语音、词汇演变上的内在逻辑。比如,书中对一些多义词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语义漂移分析得极其透彻,引用了大量的出土文献和传世经典作为例证,让人看得心悦诚服。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对于一些长期存在争议的词汇解释,编纂者们采用了审慎的考证态度,既不盲从旧说,也不武断立论,而是将几种主要的学说并陈,并给出自己的倾向性判断,这种开放而又扎实的学术精神,在当代的工具书中是相当少见的。对于每一个条目,索引的系统性也做得非常出色,查找起来效率极高,大大节省了我在梳理古籍文本时梳理词义的时间。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十分考究,纸张质量上乘,印刷清晰,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经常需要对照查阅的学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友好的细节。总之,它已经成为我案头上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之一,其价值远超一般工具书的范畴,简直就是一座浓缩的古代语言学知识宝库。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工具书本身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微缩的古代汉语发展史。我最欣赏它在处理“词义演变”这一核心问题上的处理手法。许多现代读者会简单地将古词用现代汉语的某个词义去套用,从而产生误解。然而,这本书通过清晰的时间轴和语义分支图示(虽然是文字描述的,但逻辑上非常清晰),展现了一个词语从其本义如何一步步衍生出引申义、再到最后固定下来的全过程。这种动态的视角让我明白了语言的生命力。例如,书中对某个动词的解释,会清晰地标明它在早期是表示物理动作,到后期逐渐引申为表示心理状态或抽象概念的过程,并辅以关键例句作为印证。这种层层递进的解释,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古代文本的阅读层次。它不仅仅告诉我“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更重要的是告诉我“这个词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成为这个意思的”。对于提升自身的语言学素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机械查询的层面上,这本书功不可没。

评分

说实话,我对语言学工具书一向是抱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那些东西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要么就是故纸堆里的老生常谈,没什么新意。但这本关于古代汉语的词典,却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我本来只是想找一本能帮我理解一些比较拗口的《诗经》和《楚辞》中的用词,没想到在查阅的过程中,竟然被它那种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叙述方式给吸引住了。它不像某些学术专著那样高高在上,而是用一种近乎平易近人的笔调,将复杂的语源和词义流变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它在解释一些常用虚词时的细致入微,比如“之”、“其”在不同句式中的具体功能差异,书中给出了大量对比鲜明的例子,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过去死记硬背也搞不清楚的语法结构。此外,它的校勘记部分也相当精彩,时不时蹦出一些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精彩辨析,读起来有一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感。这本书的排版也做得很现代化,术语的标记和引文的出处都清晰明了,使得我们在学习古代语言时,不再需要被繁琐的符号系统所困扰,能更专注于文本本身的意义。

评分

我是一个业余爱好者,主要兴趣在于古代文学的文本细读,过去常常因为一个生僻词语的理解偏差,而对整段文字产生误读。在入手这本工具书之前,我经常需要在好几本不同的参考书之间来回切换,效率极其低下。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我的阅读体验。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广博的覆盖面和极高的准确率。它收录的词条数量非常可观,不仅仅是那些高频出现的经典词汇,很多在某些小众文献中才出现的特定用法,它也做了收录和解释。每一次我带着疑惑去查阅,几乎都能找到满意的答案,而且解释常常是“一语中的”,直击问题的核心。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词语的解释往往会附带一个简短的时代背景介绍,这对于我们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对语言的影响至关重要。比如,某个词在周代和汉代的使用侧重点不同,这本书都会有所体现,这种结合了语文学和历史学的解释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古代社会图景的想象。这本书的实用性,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简直是巨大的福音,它让晦涩的古代文本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

对于任何一个从事古籍整理或者历史文献校勘工作的人来说,工具书的选择就是选择自己的武器。我用过市面上好几种声称权威的古代汉语词典,但总觉得在细节处理上有所欠缺,尤其是在涉及到一些特定领域(如法律文书、医学典籍)的专有词汇时,往往力不从心。而这本工具书在专业深度上的表现,无疑是顶尖水准。我曾用它来核对一份魏晋时期的私人信札中的一些模糊表述,发现书中对其中几个涉及官职和礼仪的特定用词的解释,精准地捕捉到了那个时代独有的语境。它不满足于给出“通用释义”,而是深入探究了该词在特定文体中的“功能语义”。这种对细微差别的把握,体现了编纂团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长期的田野(或者说文献积累)工作。此外,书后附带的部首检字表和笔画索引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使用者在不同情境下的检索需求,即便遇到不认识的字,也能通过笔画快速定位,体现了极其人性化的设计思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