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 |
| 本书分为英汉汉英两部分,英汉部分收常用英语词汇,提供音标、词性、释义、例句、搭配、同义词、反义词、派生词、辨析、用法等,全书例证丰富,贴近*国读者实际语言环境,对英语学习者使用、掌握英语语言运用有极大帮助;汉英部分以汉字为首,下设汉语词语,英文释义简明贴切,收入了成语、谚语及大量新词,对学习者翻译和写作有极大的帮助。 |
| 目录 | |
| 出版说明Preface 1 凡例Guide to the Use of the Dictionary 3 略语表Abbreviations Used in the Dictionary 5 英汉词典正文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1-492 汉英词典正文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493-971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Phonetic Index 972 |
|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英汉汉英词典(全新双色版) (收词新:具有时效性; 功能全:注重语言应用; 用途广:查阅、翻译和写作的好帮手。) |
| 作者: | 李德芳,覃竹 著作 李德芳,覃竹 编者 著 [编者]李德芳,覃竹 编 |
| 市场价: | 69.8元 |
| ISBN号: | 9787557900168 |
| 出版社: | 四川辞书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随书附赠:见“新书附件”文件夹 | ||
| 装帧:精装 | 开本:其他 | 语种:中英双语 |
| 出版时间:2016-01-01 | 版次:2 | 页数:996 |
| 印刷时间:2016-01-01 | 印次:4 | 字数:1561000 |
| 作者简介 | |
| 李德芳,西华大学外语系教授,为英语学习者编写出版过多部英语类字词典,如《英汉小词典》、《50000条英汉汉英词典》、《大学英汉词典》、《大学英语实用语法教程》等,均获得市场和读者的认可。 |
这本书简直是我的英语学习“救星”!我前段时间正为一篇重要的英文报告焦头烂额,各种专业术语和地道的表达方式总是让我抓耳挠腮。试用了好几本其他词典,要么是释义太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要么就是例句陈旧得像从上个世纪挖出来的。但是,当我拿到这本《英汉汉英词典(全新双色版)》后,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是太棒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提供词汇的对应,更注重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我特别欣赏它在解释复杂概念时,提供的多种语境下的翻译和用法示例,这对于我这种需要进行商务写作的人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做。比如,某个动词在不同行业里可能有微妙的褒贬色彩,这本书都能清晰地标注出来,避免了我在邮件中弄出尴尬的“中式英语”。而且,它双色印刷的设计,让重点词汇和例句一目了然,即便是晚上在台灯下翻阅,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这种对用户体验的细致考量,绝对是行业内的标杆。我敢说,没有它,那篇报告的质量至少要打个七折。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对工具书的“颜值”和“手感”都有点要求的人,但这本词典的质量超出了我的预期。首先,它的装帧非常扎实,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绝对不是那种翻几次边角就松垮掉的廉价货色。纸张的质地也非常好,墨水印刷得非常清晰,即使是那些包含大量音标和符号的词条,看起来也毫无重影或模糊。我最喜欢的是它的版式设计,那种恰到好处的留白,让查找过程变得非常流畅,而不是被密密麻麻的文字压得喘不过气来。以前用的某些大部头词典,为了塞下更多的内容,字号小到像蚂蚁爬,我得戴上老花镜才能勉强看清。而这本新版,在保证了词汇量的同时,对字体和行距进行了优化,检索效率大大提升。这种对细节的精益求精,体现了编者(尤其是像李德芳老师这样的资深学者)对读者群体的尊重。它不只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耐用的、值得收藏的案头良伴。我甚至会时不时地把它放在茶几上,光是看着那封面设计和合理的开本,都觉得心情舒畅。
评分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的英语爱好者,我最大的障碍一直是“从汉到英”的转化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译英”的瓶颈。很多时候,我知道中文是什么意思,但在英文里,正确的表达习惯是什么样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几乎可以说是我的“思维转换器”。它不像有些工具书那样,仅仅提供生硬的词汇对译,而是深入到短语、固定搭配乃至口语习惯的层面。举个例子,我想表达“未雨绸缪”这个概念,如果我只查“绸缪”,可能得到一些非常古老的、不适宜现代交流的表达。但翻开这本书,它会立刻导向一系列更自然、更符合现代英语思维的表达,比如"to take precautions"或者更地道的"to plan ahead for contingencies"。这种层层递进的引导,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英语表达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那些关于“作文”和“写作”的提示,它们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直接嵌入在词条解释中的实用技巧,让人感觉学习过程是即时生效的,而不是纸上谈兵。
评分对于需要进行英译汉,尤其是在处理一些文学作品或者深度报道时,这本书的汉译质量也展现出了令人赞叹的水平。很多时候,我们担心英译汉的词典会陷入“欧化中文”的陷阱,即用一些生硬的、不符合汉语习惯的表达来迁就英文的句法结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到了极高的本土化处理。译文流畅自然,文笔考究,很多直译无法传达的文化内涵和语境色彩,都能通过精准的中文对应词汇被清晰地捕捉和再现。比如,在遇到一些带有强烈讽刺意味的英文短句时,这本书给出的中文解释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内在的嘲讽力度,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转述上。这种高水平的汉文化理解深度,绝非一般的工具书所能企及。它让我感觉,查阅的不再是冷冰冰的机器翻译,而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深谙中西文化之道的语言专家在为我提供指导,这对于提升我对英语思维模式的整体理解,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评分我必须强调一下这本词典在处理“地道性”和“新旧词汇”方面的平衡感。在快速发展的今天,语言的生命力在于其不断涌现的新词和新的用法。很多老牌的词典更新速度跟不上,导致你在查阅一些网络热词或者新兴技术领域的表达时,会发现一片空白,或者只能得到一些非常过时的解释。然而,这本双色新版显然是紧跟时代步伐的。它在收录核心词汇的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大量近些年来在国际交流中频繁出现的词汇和表达,这对于我这种需要紧跟国际前沿动态的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更难得的是,它没有盲目追求“新”,而是保持了对经典、常用表达的稳固覆盖,确保了基础的扎实。这种“新旧兼顾,实用为王”的选词哲学,使得无论我是在阅读一篇严肃的学术文献,还是在浏览最新的新闻报道,它都能提供准确且得体的翻译参考。这让我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了信心,深知手中掌握的是一套与时俱进的语言利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