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店长[宝] |
| ||||||||||||||||||||||||||||||||||
| 店长[宝] |
基本信息
书名:韦加宁手外科手术图谱(韦加宁)
:190元
作者:韦加宁 编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2-1
ISBN:9787117054959
字数:1224000
页码:893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韦加宁将自己42年积累的临床经验,独物的手术设计,精巧的操作技术,缜密的手术过程,绘制成这本有1000多幅图及30万字图解的精美图谱留给后人。将手外科各种疾病,如手部开放性损伤、指端损伤、手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皮肤撕脱伤、其他常见开放伤、手部瘢痕、手部肌腱损伤、骨与关节损伤、周围神经损伤、拇指和手指再造、前臂缺血性肌痉挛及手内在肌痉挛的手术治疗、手部烧伤、截肢、血管损伤及断指、断肢再植术、手部化脓性感染、掌腱膜挛缩的手术治疗、手部先天性畸形、常见手部肿瘤等,手术中的精彩片段展现出来。这些生动的手术示意图能指导完成一项项成功的手术。韦加宁教授还在书的介绍了自己的绝活-手外科绘画技巧。本书是韦加宁教授毕生宝贵经验的总结。
我想画一本《手外科手术图谱》已经很久了,因为手术图谱比单纯文字描述更直观、更清晰,便于初学者一步步掌握手术过程,也便于专业医生进一步提高,掌握难度更高的复杂手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已经开夜车画了不少。那时我的儿子还不到10岁,他用幼稚的笔迹给我立下了“军令状”,要求我必须在两年内完成,但人在中年的我却尚无暇坐下来著书立说。如今我的儿子已经成长为一名骨科大夫,而我也对以往已经画好的部分感到不够满意,立意退休后重新开始。
未曾想到,癌症突然向我袭来,并已到了晚期。我必须和时间赛跑,假如我还能坐起来,假如我的手还不抖,我必须把它完成,献给我深爱的事业,献给一直支持爱护我的家人,也献给我的学生,并通过他们献给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病人。
假如我的时间不够,不能完成一部完整的、系统的手外科手术图谱的话,那么,就命名为《韦加宁手术图谱拾零》吧!好在近几年来我已为23位朋友主编的专著画了部分章节内容,把它们汇集起来,以便手术时查阅方便。
目录
第1章 手部开放性损伤
节 手部开放性损伤的急救处理
第二节 手部开放性损伤中组织损伤的判断
第三节 手部开放性损伤的治疗原则
第四节 手部开放性损伤的手术治疗
第五节 清创术
第六节 闭合伤口
第2章 指端损伤
节 指甲部损伤
第二节 指端缺损
第三节 拇指的指端缺损
第3章 手部皮肤缺损
节 手指掌侧的皮肤缺损
第二节 手指及拇指背侧的皮肤缺损
第三节 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
第四节 虎口指蹼缺损
第4章 皮肤套状撕脱伤
节 手指及拇指的皮肤套状撕脱伤
第二节 手背和手掌的皮肤撕脱伤
第三节 全手皮肤脱套伤
第四节 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
第5章 其他常见开放性损伤
节 腕部切割伤
第二节 手部压砸损伤
第6章 手部瘢痕
第7章 手部肌腱损伤
节 常用的肌腱缝合法
第二节 屈指肌腱损伤的修复
第三节 伸肌腱损伤的修复
第四节 游离肌腱移植与人工肌腱
第五节 滑车与支持带重建
第六节 肌腱松解术
第七节 肌腱移位术
第八节 鹅颈畸形的手术治疗
第九节 腱鞘炎的手术治疗
第8章 骨与关节损伤
节 掌、指骨骨折的内固定材料及方法
第二节 手部常见的骨折与脱位的早期治疗
第三节 手部常见的闭合性骨折与脱位的晚期治疗
第四节 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处理
第五节 手部关节僵硬和强直的手术治疗
第六节 手部人工关节置换术
第9章 上肢神经损伤
节 神经修复的原则和时机
第二节 神经缝合的方法
第三节 神经移植术
第10章 拇指和手指再造
第11章 骨筋膜室综合征及肌肉挛缩
第12章 手部烧伤
第13章 断指、断肢再植术与血管损伤
第14章 截肢(指)术
第15章 手部化脓性感染
第16章 掌腱膜挛缩症的手术治疗
第17章 手部先天性畸形的手术治疗
第18章 常见的手部肿瘤和类肿瘤
第19章 手外科绘画
附录
索引
韦加宁技术履历
后记
作者介绍
韦加宁,1938年4月5日出生在广西南宁。1961年毕业于武汉同济医学院医疗系。同年被分配到北京积水潭医院从事手外科工作。1972年1月10日他与李良平大夫合作成功地完成了世界例同体断足移植手术;1975年12月28日我国例同体拇指移植手术;1978年《周围神经损伤的束间神经移植》获北京科技成果奖;《手部支具的临床研究》分别于1981和1983年两次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从1978年至2000年与同事合作获、部级及北京市局级科技成果奖七项。1986年被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1987年任北京医科大学副教授;1990年任正教授;1994年任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导师;1983年和1990年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医学院手外科研究室和肯塔基州路易斯威尔手外科中心任客座研究员;并在国内多家医学院担任技术顾问和客座教授。2002年5月16日他被诊断为晚期胃癌,在重病期间他趴在医院的小餐桌上用顽强的毅力绘制了一部《韦加宁手外科手术图谱》。2003年3月27日,人事部、卫生部授予他医务界高荣誉奖“白求恩奖章”;2003年4月8日,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他“人民好医生”荣誉称号。2003年“五一”节前全国总工会和北京市总工会又分别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首都五一劳动奖章”。此前,他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大会奖、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北京市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2003年4月9日他画完了一幅画。三天后于4月13日凌晨4点07分去世,终年65岁。从医42年,他共完成了五万多例手术,撰写了40多篇论文,参加了23部骨科、手外科专著的编写工作。在书稿和病历中绘制了数以万计的手术图谱。为全国各地带教了四百多名手外科专业进修医生,其中多数已成为科主任及学科带头人。
我一直对精细化的艺术创作有着天然的向往,而绘画和雕塑,尤其是那些需要极高技巧和耐心的人体艺术,常常让我着迷。最近,我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医学领域,尤其是手部,这个承载着无数精巧动作和细腻表达的身体部位。我设想,一本优秀的手外科图谱,必然如同对待艺术品一样,对人体结构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极致的还原和呈现。我希望看到的是,那些如艺术品般精美的解剖插图,不仅准确地展示了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的层次和走向,更能体现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运动机制。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手部在不同姿势下的形态变化,以及一些经典手部动作的力学分析,那就更令人惊叹了。我想通过这样一本图谱,去感受人体构造的鬼斧神工,去理解那些能够修复和重塑“手”的医生们,所具备的精湛技艺和深厚学养,并从中获得创作的灵感。
评分最近因为家庭成员需要接受手部手术,我开始深入了解手部疾病以及相关的治疗手段。在此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我们对于“手”这个器官的了解,远比想象中要肤浅。尤其是在面对手术时,我发现许多关于手术过程的描述,都涉及一些我完全不理解的专业术语和解剖名词。这让我感到一种强烈的知识鸿沟。我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手部结构如何支撑日常活动,以及在发生损伤时,哪些结构会受到影响的书籍。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我理解医生在进行手术时,是如何“看到”和“操作”这些微小而重要的组织的。一本好的图谱,应该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手术老师,通过生动的图示和清晰的讲解,带领我一步步领略手部外科的神奇之处,缓解我对未知的手术过程的担忧,并让我能够更好地与医生沟通,理解治疗方案。
评分一直对人体结构有着浓厚的好奇心,尤其是手部,这个精巧而复杂的器官,承担着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此重要的功能。之前看过不少关于解剖学的书籍,但很多都偏向于宏观的描述,或者过于理论化,对于实际操作中的细节,总觉得隔靴搔痒。最近翻阅了一些外科医学相关的文章,对“手外科”这个细分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听闻有专业的图谱能够深入解析手部结构的复杂性,并将其与外科手术紧密结合,这让我对此类书籍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够找到一本既能满足我基础解剖学认知需求,又能窥探手术操作精髓的读物。理想中的书籍,应该能够用清晰、直观的图文,一步步拆解手部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等关键结构的精妙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展现不同手术入路、关键解剖标志点以及术中可能遇到的情况,从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对精细化知识的追求,促使我不断寻找能够真正触及“本质”的书籍,去理解那些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高深学问的领域。
评分作为一名在康复医学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我深知手部功能恢复的重要性,以及其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许多患者在经历手部创伤、骨折、神经损伤或术后,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而这些障碍的解决,往往需要对复杂的手部解剖结构有深刻的理解。我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详细描绘手部各个肌群的功能、神经支配以及血管供应的书籍,并能将其与不同类型的康复训练和术后护理相结合。理想的图谱,应该能够清晰地展示手术切口对神经和血管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在术后,如何通过精准的康复训练来激活和重建受损的组织。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常见手部疾病的功能障碍分析,以及针对性的康复策略的图示,那将极大地方便我的工作。这种对功能恢复原理的深入探究,是我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帮助患者重获生活质量的源泉。
评分作为一名对医学影像技术颇感兴趣的从业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连接理论知识与临床应用的桥梁。在工作过程中,我时常会遇到一些需要精确判断手部病灶、评估骨折移位、甚至制定微创手术方案的情况。这时,一本能够提供详细解剖学信息,同时又结合了手术视角和影像学特点的书籍,便显得尤为珍贵。我设想中的图谱,应该不仅包含传统的手部解剖图,更应该穿插一些高质量的术中影像(如X光、CT、MRI),并配以相应的解剖标注。这样,我就可以将影像学上的二维或三维图像,与真实的手部结构对应起来,加深对病变位置和手术难度的理解。此外,如果书籍还能针对一些常见的手部疾病,提供不同手术术式的影像学演变过程,甚至是术后恢复期影像的对比,那将是锦上添花。这种将影像学与手术实践相结合的探索,是我在专业领域不断精进的关键动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