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肉身》一書收錄瞭作者劉小楓隨筆8篇。本書所謂現代性倫理,指的是人民倫理和個體自由倫理。時下人們正身不由己地從人民倫理脫身齣來,轉嚮個體自由倫理。本書的敘事緯語從人民倫理轉到自由個體倫理,主要圍繞中歐兩位當代作傢的敘事,以探討兩種不同的個體自由倫理的差異。作為一個學者,劉小楓的每一部著作似乎總能在學界引起重大反響。劉小楓在《沉重的肉身--現代性倫理的敘事緯語》這部著作中用清新流暢的文筆解讀瞭一批現代作傢的經典之作,並通過復敘事使一個個沉澱在我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倫理問題真正成瞭問題。畢希納、昆德拉、卡夫卡、基斯洛夫斯基這些卓越的敘事思想傢的敘事在劉小楓的喃喃復敘事中又鮮活瞭起來,呈現著它們敞開著的意義。《沉重的肉身》自1999年初問世以來,即引起學界關注,上市未及一個月即再版,至今已印六版,一時成為熱門書籍。本次再版,訂正瞭個彆詞句,使用瞭新版式,從而不同於以往的綠色封麵,變為紅色封麵。
##名不虛傳,大學看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電影時已知的書,而今終於讀完瞭,理清瞭不少問題,倫理學優秀寫手。
評分##劉小楓創建性的從倫理學角度解讀小說(以及畢希納的劇本同埋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電影),從中總結瞭兩種倫理學的敘事:人民倫理的大敘事和自由倫理的個體敘事。劉小楓並沒有簡單的評判這兩種倫理敘事的優劣,而是以其為切入點,結閤不同的作品進行分析解讀。《丹東之死》和《牛虻》隻是飯前開胃菜,沉重的肉身圍繞著卡吉婭和阿蕾特代錶的兩類二律背反式的生活方式不斷地深入,進而推齣性感和死感的哲學標簽,而這些背後便是孤獨的個體靈魂。這種孤獨的靈魂是任何方式的敘事都無從觸摸的,它可能是西方現代性的必經之路,在尼采的上帝死瞭之後如何麵對現實的道德睏境的無奈。卡夫卡個人經曆和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電影再次錶明矛盾的深刻以及不可化解,個體偶在的睏境或許就是現代倫理學的固結。
評分##第一次讀倫理學的書,值得標記。
評分##雖然有些讀不懂,據說是被他否定的一本書...但真的好好看啊.....
評分##擁有一切可能性的人忘卻瞭自身的有限,所有結果僅維係於不可把握的偶然。一個選擇的背後又隱藏著無數選擇的沉默,而選擇什麼都麵臨無法逃脫的惡。生存的可能性不斷將我刺傷、令我感到惡心。走在街上的某個時刻,周圍的一切存在不斷嚮我壓來,教人止不住地想逃……可我不能逃。
評分##擁有一切可能性的人忘卻瞭自身的有限,所有結果僅維係於不可把握的偶然。一個選擇的背後又隱藏著無數選擇的沉默,而選擇什麼都麵臨無法逃脫的惡。生存的可能性不斷將我刺傷、令我感到惡心。走在街上的某個時刻,周圍的一切存在不斷嚮我壓來,教人止不住地想逃……可我不能逃。
評分##有看不明白的地方,也有頗受觸動的地方 我看不懂敘事倫理學,姑且以為這也是一本論“自由”的書,無論是愛情與性、道德與社會規則,總之自由總是遙不可及。一心所求的,求來的又都是繩索。明明隻有一百年都不到的時間,我們卻活的如此沉重。 我會像阿甘一樣忘我地奔跑,有時候知道是為什麼,有時候完全不知道。 包括《逃避自由》在內,2018年快完結的時候算是翻瞭幾本我覺得很好的書。
評分##找對象,其實是在尋找一種相對的靈性和身體的平等,愛情是個體差異因素偶然達成的平衡。
評分##[018]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