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
書名:看懂經氣脈絡(上、下)
作者: 王唯工 著
市場價: 69元
ISBN號: 9787544362160
齣版社: 海南齣版社
商品類型: 圖書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語種:中文
齣版時間:2015-12-01 版次:1 頁數:518
印刷時間:2015-12-01 印次:1 字數:480韆字
目錄
《看懂經氣脈絡 霍普金斯大學生物物理博士眼裏的中醫.上》
自序 / 1
前言 現代生物醫學的盲點 / 3
第YI部
氣的樂章:氣與經絡的科學解釋
第YI章 氣——迴到未來的年代 / 3
西醫未解的循環難題 / 5
氣纔是解決現代病的重點 / 16
第二章 共振——中醫的現代科學解釋 / 43
氣即共振:血液循環的原動力 / 45
經絡、穴道、器官形成共振網路 / 74
第三章 脈診——未來醫理的基礎知識 / 93
傾聽身體的共振鏇律 / 95
脈診指標、中藥與安慰劑的運用 / 127
疾病的根源與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 / 150
第四章 健康與養生之道 / 185
日常養生的脈診運用 / 187
小結 迴顧與展望 / 207
第二部
氣的大閤唱:深度剖析診斷、辨證、論治方劑的根本原理
第YI章 共振與氣 / 237
水與濕 / 239
中醫之特色 / 241
三焦經與全身之氣 / 245
由三、六、九共振頻看《傷寒論》 / 247
三焦經之特性 / 249
三焦係統 / 250
營衛係統與三焦係統 / 252
衛氣與外氣 / 253
膽經為兩組和弦之共同頻率 / 255
隻有二組和弦的大樂器 / 256
第二章 中西醫的比較 / 259
中醫與西醫之比較 / 261
中醫之現況 / 263
中醫的望、聞、問、切 / 264
二十八脈 / 266
脈診現代化的研究 / 269
八綱辨證 / 270
病因與治法 / 273
病因 / 276
治法 / 284
第三章 中醫藥的特色 / 287
中藥之藥理 / 289
為什麼要找尋中醫之特色? / 291
我們如何選擇研究中醫的方嚮 / 294
設計實驗 / 297
意外的發現 / 301
由氣看藥性 / 307
歸經的研究 / 310
方劑之結構 / 314
身體之防禦是如何齣錯的? / 317
這個漏洞要怎麼偵測呢? / 319
這個漏洞要怎麼補救呢? / 321
物理治療有什麼好處? / 324
方劑是什麼? / 325
溫病的方劑 / 328
安宮牛黃丸 / 331
搶救劉海若 / 337
身外之物與身內之務 / 343
第四章 總結 / 347
小心地求證 / 349
中西醫結閤! / 352
中醫的發展與發揚光大 / 354
《看懂經氣脈絡 霍普金斯大學生物物理博士眼裏的中醫.下》
第YI部
水腫與老化的關係
第YI章 人體的運作之舞 / 3
我健康嗎? / 5
水腫與老化的關係 / 6
血循環之再探 / 8
“氣”與“血” / 12
各種氣的感覺 / 13
三十億個分支網的運作 / 16
能量醫學的觀點 / 17
人體的排廢料係統 / 20
第二章 二氧化碳是毒 / 23
人體的下水道係統 / 25
酸水的形成 / 26
水腫的五個階段 / 30
中醫中的水腫與水毒 / 35
排毒就是排除含二氧化碳的酸水 / 38
第三章 減水腫計劃 / 43
脂肪是比碳水化閤物更好的能量來源 / 46
飽和油和不飽和油的正確食用方式 / 47
為什麼要多吃縴維素 / 50
健康飲食兩大重點 / 52
第四章 保健的要訣(運動篇) / 55
酸水集中處 / 57
協助身體排除二氧化碳的方法 / 61
第五章 保健的要訣(飲食篇) / 67
早期診斷並可自我檢測的健康標準 / 69
飲食的四大原則 / 70
多吃油,皮膚就不油 / 75
蛋白質是ZUI不好的熱量來源 / 77
食物分配的革新理論 / 79
結語 以能量為齣發點的食物觀 / 85
第二部
氣血共振的奧秘
第YI章 氣與血 / 91
身體之組成及更新 / 93
血液是生命之泉源 / 95
心髒為血液之泵 / 96
第二章 病毒感染 / 105
感冒 / 107
膀胱經的重要 / 111
對抗傷寒之生理反應 / 112
疫苗是ZUI偉大的發明 / 114
第三章 高血壓的辨證論治 / 117
高血壓 / 119
血液之分配與調控 / 120
高血壓之可能成因 / 122
加強係數 / 124
中醫對高血壓的看法 / 126
高血壓的辨證論治 / 128
第四章 氣血共振原理 / 133
血液流灌的方式 / 135
停留解波與駐波 / 136
迴圈的奧妙 / 138
肺循環是體循環的迷你版嗎? / 139
體循環的設計 / 144
第五章 如果你是人體設計總工程師 / 153
循環係統上“理論”的要求 / 155
共振 / 156
如果你是設計總工程師 / 162
發生學 / 168
分頻供血的優勢 / 169
血液壓力波與交流電之傳送 / 171
環狀的末端 / 176
血循環與經絡的關係 / 178
第六章 小結/ 183
過去的研究成果 / 185
高血壓成因 / 189
心血管病成因 / 193
第三部
科學解讀脈波麯綫
第YI章 脈診、脈診儀與治未病 / 201
脈診分析治未病 / 203
從脈診重新詮釋傷寒論 / 207
重大發現:外傷雜病處亦風邪共舞處 / 215
中焦、肺脈與肺髒 / 219
從桂枝湯探討中醫病毒感染治療 / 227
第二章 十二經絡與健康 / 233
完備以感官作為功能分類與定位的中醫學 / 225
中醫之全身定位係統 / 240
以十二經絡係統來解析桂枝湯 / 248
西醫重形,中醫重勢 / 256
第三章 中醫看老化與濕 / 261
人的老化由陽經開始 / 263
濕與老化 / 271
發現新病種之一:慢性傷寒癥 / 278
發現新病種之二:外傷雜病 / 285
陰常不足,陽常有餘 / 289
第四章 健康之道 / 293
促進健康之道 / 295
早期預警係統之需求──脈診儀的誕生 / 299
亟須改革的醫療體製 / 302
淺談以中華文化保健身體 / 305
張三豐對健身的提示 / 309
結語 工作尚未完成,期待共襄盛舉 / 319
附錄
......
精彩內容
**部:氣的樂章
基因療法無助於改善十大死因
然而,自從1970年之後,循環理論的論文就漸漸少瞭,因為研究不齣新東西來。現代生物醫學的主流是基因,科學傢們至少做瞭廿年以上遺傳工程的研究,可是有多少疾病是經由這些研究工作真正治好的呢?
前述十大死因並沒有任何一項因為基因的研究而有重大改善。十幾年前基因療法開始發展時,大傢都希望這些病都是因為遺傳造成的,希望找到心髒病的基因、癌癥的基因、腦中風的基因等等,醫界、專傢一直從事這樣的研究。糖尿病方麵的研究也*常多,一直想找齣到底哪些基因與糖尿病有關。可是到目前為止並沒有顯著的成果。反而因為飲食習慣與環境的改變,糖尿病流行率已達7%(美國)及3.5%(颱.灣地區)。
因此,對於基因工程,我們應該從兩個方嚮去想:**個方嚮是基因工程學本身有沒有缺陷?第二個方嚮是基因工程能否治所有的病?
所有的人類基因圖譜在2000年的時候就已經公布瞭。但所謂的基因療法對十大死因,卻沒有一項有直接療效的。基因療法可以治療甚麼疾病呢?有的,如CNN報道的先天免疫不全癥候群就可以治療,但這種病癥隻是少數人的死因,而且自1999年起許多基因療法的研究都暫停瞭。為什麼呢?因為當初研究單位以為基因治療是
......
內容簡介
三十年的研究,他找到瞭一個讓中醫以科學語言和大眾溝通的方法,讓不懂*國傳統文化思維的對象,也能夠理解中醫,理解“氣”、“經絡”、“陰陽五行”之於人體的意義。
作者簡介
王唯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物理學博士,颱.灣大學物理係學士,颱.灣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1969年因為對中醫感到興趣,放棄瞭斯坦福大學及耶魯大學,而選擇瞭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生物物理係,主攻神經科學。1973年獲博士學位。曾任中山大學物理係創係主任、陽明大學醫工所所長,並在颱大電機係醫工組、*國醫藥學院中醫所任職授課。1988年shou次製成脈診儀,在颱大、榮總、*國醫藥學院等多所大醫院與西醫會診,並與黃維三、林昭庚、張步桃、張傢訓、潘念宗、鬍秀卿、鍾傑、崔玖等多位中西醫名傢進行閤作研究。在醫學工程領域多次獲*齣貢獻奬,且因脈診之相關發明獲發明奬。其發明上的貢獻連續收錄於Marquis世界名人錄。現從事漢唐醫學之研究,及各種非侵入性醫療器材之開發。
我買這本書的初衷,其實是想解決一些自己長期存在的亞健康問題。比如經常感到疲勞,睡眠質量不高,還有一些肩頸的不適。之前嘗試過很多方法,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翻看這本書的時候,我驚喜地發現,書中對這些常見癥狀的描述,以及背後可能涉及的經絡失調,都寫得非常到位。讓我有一種“原來是這樣”的頓悟感。更重要的是,書中提供的很多調整方法,並非是需要付齣巨大代價的,更多的是一些生活習慣的調整,飲食上的建議,以及一些簡單的穴位按摩手法。這些方法操作起來非常方便,我試著按照書中的一些建議去做,比如調整睡眠時間,多喝一些溫水,並且嘗試瞭書中介紹的幾個簡單的肩頸放鬆動作,一段時間下來,確實感覺到身體有瞭比較明顯的好轉。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學習過程,讓我覺得非常有成就感,也更加相信中醫的力量。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閤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它並非一股腦地拋齣大量理論,而是從最基礎的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更復雜的體係。我個人尤其欣賞它在視覺呈現上的用心。書中有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並非是簡單的示意圖,而是非常精細、準確地描繪瞭人體的經絡走嚮,穴位的位置,以及一些髒腑之間的關係。這些圖解對於我這樣一個視覺型學習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可以在對照文字內容的同時,通過圖片來直觀地理解那些抽象的理論。而且,圖片的色彩搭配和綫條的流暢性也做得很好,賞心悅目。我喜歡在閱讀過程中,時不時地停下來,去仔細研究那些圖,仿佛在與身體內部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逐漸建立起對身體整體的認知。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閤,視覺與文字相結閤的學習方式,大大提高瞭我的閱讀興趣和吸收效率。
評分這本書的文筆相當流暢,讀起來一點都不費力,即便是一些涉及到專業術語的地方,作者也能夠用比較通俗易懂的比喻和解釋來加以說明,讓我這個對中醫理論接觸不多的人,也能相對輕鬆地跟上思路。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一些抽象概念的具象化處理,比如在描述“氣”的運行狀態時,作者會用一些生動的比喻,讓你能夠想象齣那種流動的、充滿活力的感覺。這與我之前讀過的很多中醫書籍給我的感覺完全不同,那些書往往就像在念一本天書,讓人望而生畏。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並沒有迴避那些核心的理論,而是選擇瞭一種循序漸進、深入淺齣的方式來講解。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案例,或者說是對常見身體不適的解讀,來引齣經絡、氣血的相關知識,這種方式非常貼近生活,也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我感覺作者是一位非常有經驗的臨床大夫,他將自己多年積纍的臨床經驗和理論知識,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呈現齣來,讓我覺得中醫養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學問,而是觸手可及的智慧。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吸引人,一種古樸而又充滿神秘感的視覺風格,讓我第一時間就産生瞭想要翻開一探究竟的衝動。書名中的“經氣脈絡”幾個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深邃的東方智慧氣息,仿佛在召喚著讀者去探索身體內部的奧秘。我一直對中醫養生方麵的內容比較感興趣,但很多書籍往往過於學術化,要麼是艱澀難懂的理論,要麼就是零散的生活小技巧,很難形成一個係統性的認知。而這本書的標題,特彆是“看懂”這兩個字,給瞭我一種期待,希望它能用一種更易於理解的方式,來解讀那些傳統醫學中看似復雜卻又至關重要的概念。當拿到實體書時,紙張的質感也很舒服,印刷清晰,裝幀也很紮實,看得齣齣版社是用瞭心的。我迫不及待地在拿到書的當天晚上就翻看瞭目錄,初步的瀏覽讓我對書中可能涉及的內容有瞭大概的預判,比如對人體經絡的圖解、對氣血運行的描述,以及可能結閤一些養生實踐的案例。這種期待值,在拿到書的這一刻,得到瞭很好的滿足。
評分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提供知識,更是在傳遞一種健康的生活理念。它讓我明白,身體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每一個部分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經絡、氣血的暢通,則是維持身體健康活力的關鍵。通過閱讀這本書,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開始更加關注身體發齣的信號,並且學會瞭一些如何去傾聽和迴應這些信號的方法。我不再盲目地去追求各種“速效”的健康産品,而是更願意去從根本上調理自己的身體。這本書讓我對中醫養生有瞭更係統、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對自己身體的掌控力有瞭顯著的提升。它是一本能夠真正幫助讀者改善生活質量,提升健康水平的實用讀物。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自身健康有追求,或者對傳統中醫養生感興趣的朋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