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介绍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的书,以作者对人文教育理念的认识、日常授课的教学经历与体会、个人学术兴趣和问题意识为出发点,可谓经验之谈。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些教学实例,通过基于教师和学生自由精神与独立思考的经典阅读—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亚里士多德、修昔底德、欧几里得、蒙田、洛克等大师的著作—培养学生思考、提问、讨论、表述的能力;第二部分是作者对人文教育重要的提倡者和实践者列奥·施特劳斯的一些思考,集中在他对人文教育的理解。可谓方法论的指导;第三部分是西方古典的当代启示,经典阅读是学术和理论性的,但思考的背景和问题意识却是现实的。在大力推行通识教育的今天,这本关于人文教育的著作很有启发意义。
阅读是争取自由的途径。
评分##这种以“伟大著作”和“政治哲学” 为主题的人文教育观,秉承的是列奥•斯特劳斯的理念,缩小了人文的含义,个人并不认同。不过本书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如何定义人文教育,而是它所提供的一种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实践方式,这是我们的高等教育严重缺失的一块。
评分##关于美国人文教育的介绍,和作者自己的课程提纲。内容还是比较浅的,但语言上依然很有学究气,不是容易阅读的书目。这种书的目的是打开一扇窗,透透气,要想从这窗子里越出去是不大可能的。
评分##不错,我国教育理念和方法确实太落后了。
评分##徐贲是一个很亲民的写作者,他不会假装读者都读过或熟悉他引述的内容,因此解释时比较细致。所以虽然书中的书大多没有读过,还是能够理解。当然这么多书没读过,看来我还是勤奋不够。 从书中看到的美国人文教育真是令人汗颜啊,中国人不得不服气。
评分##第一部分基本就是课堂实录,企图展现在人文课堂上是如何通过经典阅读来启发学生思考的,不过作为通识课讨论的学术深度比较有限。后面是作者对人文教育的一些思考,没什么印象
评分##这本书让我再次反思当下的高等教育,高校和媒体都在呼吁读书,但我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阅读经典的真正乐趣和意图。这本书告诉我们,经典关注的都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一般问题,是有别于专业知识的属于“普通智慧”,像友谊和背信弃义,幸福和快乐,道歉和申辩,为什么诚实是一种美德等等,阅读经典也就是在阅读自己面对的人生。我们应该从中学会独立的思考和理性的判断,这才是大学教育应该普及的阅读理念。
评分##本书内容契合着我的职业。虽然内容更多的是诠释大学教育,但还是给予我很多关于课堂的启发。书籍的前半部分利用课堂教学实例和人文阅读的文本清晰的呈现了人文阅读涉及的方法、内容、教学过程。后半部分介绍了施特劳斯的人文教育理念,人文教育的影响以及人文教育与学术的关联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老师总是教育我们学术要专业化。或许我有些过分叛逆,对于学术也稍微缺乏严谨。但那种一板一眼,打着所谓学术专业化旗号将学术囿于门户之见的学术理念是我不能够认同的。 学术与社会究竟存在着什么关系?传统知识分子都将所学所思与社会责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随着科技的发展,学术难度的增加,专业性的培养无可厚非。但专业化毕竟不等于工具化。人文精神的丧失在中西方的教育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作者没有讳言,专家学者们也无需刻意的去回避。
评分##徐贲在《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一书中,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基础,介绍了美国大学中的人文教育,认为人文教育是一种自由的教育。作者在这本书的写作上,展现出一种可贵的品质,即在文本中所呈现出来的对话特征。在对经典文本的解读上,作者既提供自己的意见,亦尊重学生们基于不同经验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