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羅輯思維、頭條推薦。三聯前主編 硃偉 作品。曆時3年,逐字重讀莫言、餘華、蘇童、史鐵生、王安憶、王濛、劉心武、李陀、韓少功、陳村、馬原11位作傢200多部經典。讓你用一杯咖啡的時間讀懂一位大師。哪部作品是莫言獲得諾奬的“決定性基石”?如何理解餘華“以優雅的語言寫殘酷”?
書名:重讀八十年代
定價:49.00元
作者:硃偉
齣版社:中信齣版集團
齣版日期:2018-04
頁碼:368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ISBN:9787508687919
"我的八十年代記憶中,滿是那輛綠色的鳳凰牌自行車的印象。我騎著它,到阜成門外找錢剛,到薊門橋找李零,再到北大找陳平原,到萬泉河找戴晴。這輛自行車陪伴瞭我整個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送兒子上補習班停在樓下,它終於被偷走瞭。
那正是些年輕而值得迴味的日子。
有人說,這其實是一部,一個個人經曆的,八十年代文學史。我想,也許,再花幾年時間,涉及的作傢更廣泛些,纔能形成係統與規模。且,一部文學史,還對八十年代各階段社會背景的烙印做齣反應,因此,這本書,隻能算一個開端,一個基礎。
——硃偉
"
"八十年代是什麼?《三聯生活周刊》前主編硃偉寫道:
八十年代是可以三五成群坐在一起,整夜整夜聊文學的時代;是可以大傢聚在一起喝啤酒,整夜整夜地看電影錄像帶、看轉播的時代;是可以像“情人”一樣“軋”著馬路的時代。大傢都被創新的狗在屁股後麵追著提不起褲子,但都在其中親密無間其樂無窮。
八十年代,是硃偉騎著自行車從一個作傢傢裏,去見另一個作傢的年代。在此期間,他相繼在《人民文學》推齣劉索拉、阿城、莫言、餘華、蘇童、格非等一大批作傢。2013年,硃偉開始在博客中寫《我與八十年代》,期望以自己的生活軌跡迴憶那個時代的每一個節點,記錄與一位位作傢交往的過程。
本書是硃偉五年閱讀和寫作的結晶,他逐一重讀瞭活躍在八十年代至今的11位重要作傢的200多部經典作品,條分縷析,係統解讀瞭王濛、劉心武、李陀、韓少功、陳村、史鐵生、王安憶、莫言、馬原、餘華、蘇童11位標誌性作傢的作品,讓讀者能夠通過一篇文章讀懂一個作傢。
"
"自序
王濛:不僅僅為瞭文學
王濛1983年7月1日到《人民文學》上任時有個就職演說,沒有慷慨陳詞,反復強調他隻是個作傢。他的上任,意味著八十年代的文學革命真正登堂入室,意味著《人民文學》將産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真有幸親曆瞭整個過程。
劉心武:更自由煽動文學的翅膀
王濛上任時,他正卯足勁寫《鍾鼓樓》,那時能沉下心寫長篇的不多,這部長篇小說決定瞭其位置。這是一部開放式結構,自信滿滿,寫得洋洋灑灑,無拘無束的小說。
李陀: 文學的地平綫
李陀是他那代人中,罕見不斷在甩開他人前行的。
韓少功:仍有人仰望星空
韓少功通過“尋根”尋到瞭楚文化,這個“根”,是賈平凹從秦漢、李杭育從吳越中都未能意識到的。難得是,韓少功從楚辭中找到的橋梁,巧閤瞭拉美的所謂“魔幻現實主義”。
陳村:那就和自己好好玩一場
陳村的小說中,到處是智與會,知有所閤,時時能引人相會一笑,卻就難看到拙。
史鐵生:有限中無限的可能性
這段生活的真正價值,是讓我們感受到瞭,在那遙遠的地方,還有那麼一塊土地聯係過我們,還有那麼一些人祖祖輩輩在那樣生活。它讓我們真正懂得瞭人人“生而不平等”,因懂瞭“生而不平等”,纔懂瞭,有瞭柔軟的同情心。
王安憶:我們以誰的名義
王安憶的中篇確實比短篇好,長篇又比中篇好。為什麼?因為長度足夠使她放鬆。她是一個馬拉鬆選手,跑馬拉鬆的人不宜短跑,靠耐力。王安憶就屬於越跑越好的人,這是她的個性使然。
莫言:在深海裏響亮沉重地呼吸
莫言的強大,就在他這種非凡的敘述繁衍力,我稱它為“令人恐懼的發酵能力”。在1985年,他的纔華就像衝決瞭閘門那樣激揚迸射,飛珠濺玉,似乎隻需一個意象繁衍,一部幾萬字的中篇小說,就如舒展地吐齣一口長氣而已。
馬原:十字路口想象的甜蜜
1985—1987,馬原與莫言一樣光彩奪目。馬原吃虧,大約就虧在他追求的形式需要讀者的智性解讀,這給許多讀者理解他的真實意圖製造瞭障礙。
餘華:溫暖與百感交集的旅程
餘華的寫作特點是“鋒利”,礪乃鋒刃,這鋒利指他能銳敏切割齣現實的斷麵,讓你直視筋髓組織。好刀鋒利不見血。
蘇童:飛越我的楓楊樹故鄉
一個作傢,長篇小說可能顯示的是氣度,短篇小說則要在角度選擇中顯示智商與情商。蘇童的短篇構思,可能很得益於他在廣泛閱讀中,對短篇在有限空間裏錶達遊刃有餘迴味的興趣。
"
"硃偉
《三聯生活周刊》前主編。微博粉絲225萬。
19781983年在《中國青年》雜誌任記者、文藝部編輯。
19831993年在《人民文學》小說編輯室任編輯、編輯部副主任。
曾在《人民文學》推齣莫言、餘華、蘇童、劉索拉、阿城、格非等一大批作傢。19881989年在《讀書》雜誌撰寫《新小說一瞥》專欄,主編《東方紀事》雜誌。因愛好古典音樂,1993年到三聯書店創辦《愛樂》雜誌,並編著大型工具書《音樂聖經》。1995年9月起任《三聯生活周刊》主編。代錶作:《考吃》《有關品質》《微讀節氣》《四季小品》等。
"
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作者在描述作傢創作心路曆程時的那種細膩入微。他沒有用那些生硬的文學術語去套用和解構,而是用最樸素、最真誠的語言,去描繪一個創作者在麵對自我、麵對時代時的那種內在撕扯。比如,他對於某個作傢後期創作轉嚮的分析,那種理解的深度,讓人感到溫暖,因為它承認瞭人性的復雜性和時代的局限性。這種“帶著溫度的審視”,是很多嚴肅評論所缺乏的。我仿佛能聽到作者在講述這些故事時,聲音中的那種低沉和感慨,那是一種過來人對後輩的期許,也是對同行者不易的深切理解。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為我們梳理瞭那十年的文學脈絡,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麵對曆史的姿態——不是簡單地去崇拜或貶低,而是去理解、去接納,承認每一個努力過的靈魂都值得被認真對待。這種寬容而又清醒的態度,在這本厚重的解讀中得到瞭淋灕盡緻的體現。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結構非常巧妙,它並非嚴格按照時間綫索推進,而是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帶著你在不同的文學景觀中穿梭。有時,他會突然跳到一個具體的文學事件,然後迅速將相關的幾位作傢聯係起來,展現齣他們之間微妙的競爭與互文關係。這種跳躍性非但沒有造成混亂,反而增強瞭閱讀的趣味性,仿佛你在翻閱一本精心剪輯的紀錄片素材庫。我感覺作者在寫作時,腦海裏清晰地浮現著當時的場景:狹小的會議室、煙霧繚繞的沙龍、深夜裏不斷湧齣的手稿,那種身臨其境的代入感,通過文字的力量被完美地傳遞瞭齣來。而且,他對於“包郵”這個略顯現代的詞匯的運用,也透露齣一種與時代精神的俏皮對話,既保留瞭對過往的尊重,又不失現代讀者的視角和幽默感。讀完某些章節,我常常需要停下來,仔細迴味那段話裏蘊含的復雜信息量,它不僅僅是對文學的梳理,更是一部濃縮的當代中國思想史的側影,那些文學思潮的激蕩,無不映照著社會結構的深層變化。
評分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作傢群像時展現齣的那種剋製而又深刻的同理心。你看他談論那些文學巨匠,不是簡單地羅列他們的成就,而是試圖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去探究是什麼樣的時代背景和個人際遇,塑造瞭他們獨特的寫作腔調。比如他對某位先鋒作傢的分析,那種對文本細節的捕捉,簡直是入木三分,能讓你重新審視那些讀過好幾遍的作品,發現新的維度。這種解讀不是為瞭迎閤主流的審美,而是帶著一種批判性的繼承,他敢於指齣那些光環背後的陰影,也懂得贊揚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堅守純粹的努力。文字的節奏感把握得極好,時而激昂,時而低迴,像一首精心編排的交響樂,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體驗到情緒的跌宕起伏。對於一個長期關注文化事件的資深媒體人來說,他積纍的那些獨傢觀察和幕後故事,無疑是這本書最大的價值所在,它們像散落的珍珠,被他串聯成瞭一條條清晰而富有啓發性的思想脈絡,讓整個八十年代的文學圖景立體起來,不再是平麵化的符號堆砌。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選材,都透露齣一種對“內容為王”的堅持。雖然封麵可能不走時下流行的極簡風,但內頁的排版清晰,紙張的選擇也讓人閱讀起來非常舒適,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憊。這種對細節的重視,恰恰說明瞭作者和齣版社對這本書所承載的曆史分量的尊重。閱讀過程中,我多次被作者引用的那些老一輩評論傢或作傢之間的通信片段所吸引,那些未經修飾的文字,帶著那個時代特有的激情和真誠,是任何後世的解讀都無法完全復製的珍貴史料。它成功地搭建起瞭一座橋梁,讓今天的讀者能夠跨越時空的阻礙,與那個熱烈燃燒的年代進行一次深度對話。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誰寫瞭什麼”的書,更是一部關於“為什麼他們要那樣寫,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去讀”的指南。它激發瞭我重新去翻閱那些舊作的衝動,帶著更成熟的眼光,去重新發現那些被光芒掩蓋的細節,這或許就是一本優秀的書所能給予讀者的,最寶貴的饋贈。
評分這書的封麵設計真是抓人眼球,那種帶著點舊日時光的質感,一下子就把我拉迴瞭那個充滿變革與探索的八十年代。我記得那時候,文學圈子裏的風聲水起,新浪潮的衝擊,先鋒文學的崛起,每一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聲音。翻開扉頁,那種熟悉的文字氣息撲麵而來,作者的筆觸是如此的沉穩而又帶著一股子不服輸的勁頭,仿佛他就是那個時代最敏銳的觀察者,把那些光怪陸離、波譎雲詭的文壇生態,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層地展示給我們看。讀起來完全不像是在看一本“解讀”,更像是一場老友間的促膝長談,他毫不避諱地談論著那些被時間磨平棱角的作傢們,他們的掙紮、他們的輝煌,以及他們作品背後那些尚未被完全挖掘的社會肌理。那種深入骨髓的洞察力,讓人不得不佩服,畢竟,身處那個洪流之中,纔能真正理解那股力量的磅礴與復雜。他沒有用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腔調來評判,而是用一種近乎私密的口吻,勾勒齣那個年代特有的精神麵貌,讓人讀完後,對那段曆史的理解又深瞭一層,不再是教科書上的冰冷符號,而是活生生的、充滿熱血和睏惑的個體群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