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鲁宾病理学精要(中文翻译版) | 作者 | 刘东戈 |
| 定价 | 350.00元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030538949 | 出版日期 | 2017-1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28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为《鲁宾病理学》的浓缩版本,共分两部分内容:*部分总论,主要讲原则和病理机制,第二部分各论主要讲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特异性病理,每章又分别从疾病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方面来介绍。本书的主要特点有三:一是全彩印刷,图片丰富,绘图精美,包含各类流程图、线条图、表格、显微图片等共计852幅,这非常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各个病理知识点;二是内容与时俱进,紧贴病理科医师必知的前沿知识;三是本版对上版的内容进行了更新和改进。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目录 第1章 细胞适应、损伤与死亡 1 节 对持续性刺激的反应与细胞损伤 1 第二节 细胞损伤的机制和形态特征 6 第三节 外源性物质如何损伤细胞 10 第四节 细胞死亡 12 第五节 生物老化 18 第2章 炎症 21 节 炎症概述 21 第二节 急性炎症:血管反应 21 第三节 血浆源性炎症介质 23 第四节 细胞源性炎症介质 26 第五节 炎症细胞 29 第六节 在急性炎症中白细胞的渗出 31 第七节 急性炎症中白细胞的功能 34 第八节 急性炎症反应的调节 36 第九节 急性炎症的结局 37 第十节 慢性炎症中的损伤和修复 38 第十一节 肉芽肿性炎 38 第十二节 炎症的全身表现 39 第3章 修复、再生和纤维化 41 节 愈合的基本过程 41 第二节 修复 47 第三节 再生 53 第四节 影响修复的因素 54 第4章 免疫病理 59 节 免疫系统的生物学 59 第二节 免疫介导的组织损伤 63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 69 第四节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70 第五节 对移植组织的免疫反应 74 第六节 HIV和AIDS 76 第5章 肿瘤 79 节 良恶性肿瘤比较 79 第二节 肿瘤的分类 79 第三节 恶性肿瘤的组织学诊断 81 第四节 侵袭及转移 84 第五节 癌症的分级与分期 87 第六节 肿瘤的生长 88 第七节 肿瘤分子遗传学 90 第八节 正常细胞周期调节 的作用 90 第九节 病毒和人类肿瘤 97 第十节 化学物质致癌 98 第十一节 物理致癌作用 99 第十二节 肿瘤免疫学:动物和人类的抗肿瘤免疫防御 100 第十三节 癌对宿主的全身性影响 100 第十四节 癌症流行病学 101 第6章 发育和遗传疾病 105 节 发育和遗传疾病的重要性 105 第二节 畸胎学原理 105 第三节 形态学发生异常 106 第四节 临床上重要的胎儿畸形 107 第五节 染色体异常 109 第六节 多因素遗传 127 第七节 胎儿和儿童性疾病 128 第八节 早熟和宫内发育迟缓 128 第九节 胎儿和儿童相关性肿瘤 131 第7章 血流动力学障碍 135 节 灌注障得 135 第二节 血栓形成 137 第三节 栓塞 138 第四节 梗死 140 第五节 水肿 141 第六节 休克 145 第8章 环境和营养病理学 149 节 吸烟 149 第二节 酗酒 151 第三节 药物滥用 152 第四节 激素类避孕药 153 第五节 环境中的化学物质 154 第六节 体温调节 功能障碍 158 第七节 高度相关性疾病 160 第八节 物理损伤 160 第九节 辐射 161 第十节 营养失调 163 第9章 感染病及寄生虫病 169 节 感染性与毒力 169 第二节 宿主防御机制 169 第三节 病毒感染 170 第四节 RNA病毒 170 第五节 呼吸道病毒 170 第六节 病毒疹 172 第七节 腮腺炎 172 第八节 肠道病毒感染:轮状病毒及诺瓦克病毒 172 第九节 病毒性出血热 173 第十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74 第十一节 DNA病毒 177 第十二节 人乳头瘤病毒 180 第十三节 朊粒 181 第十四节 细菌感染 181 第十五节 儿童期的细菌感染 184 第十六节 细菌性性传播疾病 185 第十七节 致肠病的细菌感染 186 第十八节 革兰阴性细菌导致的肺部感染 188 第十九节 梭菌痛 188 第二十节 具有动物储主及昆虫媒介的细菌感染 190 第二十一节 由分枝的丝状细菌引起的感染 192 第二十二节 螺旋体感染 193 第二十三节 衣原体感染 195 第二十四节 立克次体感染 195 第二十五节 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 197 第二十六节 分枝杆菌感染 197 第二十七节 麻风病 199 第二十八节 真菌感染 201 第二十九节 原虫感染 205 第三十节 蠕虫感染 211 第10章 血管 219 节 止血和血栓形成 219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 221 第三节 高血压病 229 第四节 Monckeberg动脉中层硬化 231 第五节 雷诺现象 232 第六节 血管炎 232 第七节 动脉瘤 235 第八节 静脉 238 第九节 淋巴管道 239 第十节 血管良性肿瘤 239 第十一节 血管恶性肿瘤 240 第11章 心脏 241 节 冠状动脉对心脏的供血 241 第二节 心肌肥大和心力衰竭 241 第三节 先天性心脏病 244 第四节 缺血性心脏病 250 第五节 高血压性心脏病 255 第六节 肺源性心脏病 256 第七节 获得性瓣膜及心内膜疾病 256 第八节 心肌炎 262 第九节 心脏的代谢性疾病 263 第十节 心肌病 263 第十一节 心脏肿瘤 267 第十二节 心包疾病 268 第12章 呼吸系统 271 节 肺 271 第二节 胸膜 298 第13章 胃肠道 301 节 食管 301 第二节 胃 305 第三节 小肠 313 第四节 大肠 319 第玉节 阑尾 332 第六节 腹膜 332 第14章 肝胆系统 335 节 335 第二节 胆囊和肝外胆道 361 第15章 胰腺 365 节 急性胰腺炎 365 节 慢性胰腺炎 367 第二节 胰腺外分泌肿瘤 368 第四节 胰腺内分泌 370 第16章 375 节 先天异常 376 第二节 先天性多囊性肾病 376 第二节 获得性肾囊性疾病 378 第四节 肾小球疾病 378 第五节 血管性疾病 390 第六节 肾小管和间质疾病 394 第七节 肾结石(肾结石和尿路结石) 399 第八节 尿路梗阻性疾病和肾盂积水 399 第九节 肾移植 399 第十节 的恶性肿瘤 399 第17章 下尿道及男性生殖系统 403 节 肾盂及输尿管 403 节 膀胱 404 第二节 阴茎、尿道和 409 第四节 、附睾及腺 411 第五节 前列腺 417 第18章 女性生殖系统 423 节 总论:生殖系统感染 423 第二节 外阴 426 第二节 阴道 427 第四节 宫颈 427 第五节 431 第六节 输卵管 439 第七节 440 第八节 胎盘与妊娠疾病 447 第19章 453 节 良性上皮性病变 453 节 纤维上皮性病变 455 第二节 癌 456 第四节 男性 461 第20章 血液 463 用一节 红细胞 463 节 止血性疾病 474 第二节 白细胞 480 第四节 淋巴系统疾病 486 第五节 脾脏 500 第六节 胸腺 501 第21章 内分泌系统 503 节 垂体 503 节 甲状腺 506 第二节 甲状旁腺 515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 517 第五节 肾上腺髓质和副节瘤 522 第六节 松果体肿瘤 525 第22章 肥胖、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 527 节 概论 527 节 糖尿病 529 第23章 淀粉样变性 535 节 淀粉样蛋白的构成 535 节 淀粉样蛋白的检测 536 第二节 淀粉样变性的临床分类 536 第四节 淀粉样变性的形态特点 539 第五节 淀粉祥变性的临床特点 540 第24章 皮肤 541 节 皮肤的解剖 541 节 表皮疾病 542 第二节 基底膜病变(真皮一表皮交界) 546 第四节 浅表或深部血管床的炎症性病变 550 第五节 寻常型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病变 551 第25章 头颈部 563 节 口腔 563 节 鼻腔和鼻窦 567 第二节 鼻咽和口咽 568 第四节 喉和喉咽 570 第五节 唾液腺 570 第六节 耳 573 第26章 骨和关节 577 节 骨 577 第二节 代谢性骨病 587 第三节 骨肿瘤 596 第四节 关节 601 第五节 软组织肿瘤 610 第27章 骨骼肌 615 节 一般病理反应 615 第二节 肌营养不良症 615 第三节 先天性肌病 618 第四节 炎症性肌病 619 第五节 重症肌无力 621 第六节 Lambert-Eaton综合征 622 第七节 遗传性代谢性疾病 622 第八节 横纹肌溶解症 623 第九节 去神经支配 623 第28章 神经系统 625 节 中枢神经系统 625 第二节 外周神经系统 665 第29章 眼 673 节 眼眶:甲状腺功能亢进眼球突出 673 第二节 结膜 673 第三节 角膜 673 第四节 晶状体:白内障 674 第五节 葡萄膜 675 第六节 视网膜 675 第七节 视神经 680 第八节 青光眼 680 第九节 眼部肿瘤 681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病例,这时一本可靠的病理学参考书就显得尤为重要。《鲁宾病理学精要(中文翻译版)》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不仅仅罗列了各种疾病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疾病发生的机制,从分子层面到细胞层面,再到组织和器官层面的变化,都给出了详尽的解释。书中对于一些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也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思路,这对于我们排除其他可能性、锁定最终诊断非常有帮助。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一些新兴病理学研究进展的介绍,这能让我保持对医学前沿的了解,并在临床实践中有所应用。
评分作为一名病理学研究者,我对于《鲁宾病理学精要(中文翻译版)》这本书在学术深度和广度上的表现非常满意。它在介绍基础病理生理的同时,也触及了许多前沿的分子病理学和遗传学相关内容,这对于我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书中对于一些关键概念的定义和解释都非常到位,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一些经典病例的分析,以及对不同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进行的详细阐述,这为我的实验设计和结果解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总的来说,这本书是我的案头必备,在我的研究道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辅助角色。
评分作为一名医学生,我对医学类书籍有着特别的关注,尤其是那些能够帮助我理解复杂概念并巩固基础知识的著作。这次拿到《鲁宾病理学精要(中文翻译版)》,我带着相当的期待。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流畅的中文翻译,这对于我们这些非母语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能够有效避免因语言障碍而产生的理解偏差。书中的插图和图表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它们不仅数量可观,而且质量非常高,能够直观地展示病理过程的各个阶段。我尤其喜欢那些彩色图片,它们帮助我更生动地理解细胞和组织的病变形态,比如炎症反应中的细胞浸润,或者是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评分我对《鲁宾病理学精要(中文翻译版)》这本书的整体印象可以用“严谨而易懂”来概括。尽管病理学本身是一个充满复杂概念的学科,但这本书通过精心设计的章节结构和逻辑清晰的叙述,将这些内容变得容易消化。我喜欢它在讲解一个疾病时,不仅仅是描述其肉眼和镜下所见,更会追溯其病因、发病机制,并与临床表现和预后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 holistic 的视角,对于我建立起完整的疾病观非常有益。书中的语言风格也比较接地气,不像有些学术著作那样生硬难懂,读起来有一种循序渐进的感觉,能够真正帮助读者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评分我对《鲁宾病理学精要(中文翻译版)》这本书的感受,可以用“受益匪浅”来形容。它帮助我系统地梳理了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病理学知识点,并且在许多方面拓宽了我的视野。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剖析,这让我能够从根本上理解疾病是如何发生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此外,书中对于如何运用病理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也给出了很多启示,让我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这本书的翻译质量也值得称赞,语言准确,术语规范,阅读起来非常顺畅,减少了理解的障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