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用方经验肿瘤病分册 9787513242943
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用方经验针灸分册 9787513244121
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用方经验心肺脑病分册 9787513244183
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用方经验脾胃肝胆病分册 9787513242356
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用方经验肾气与气血津液头身肢体病分册 9787513243223
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用方经验妇科病分册 9787513243322
本书为“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用方经验”系列丛书之肿瘤病分册,系统地收集、整理了两批60位国医大师中25位国医大师治疗肿瘤的临床经验方和病案。其内容包括支气管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原发性肝癌、胆囊癌、胰腺癌、膀胱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乳腺癌、宫颈癌、脑瘤、鼻咽癌及癌症放化疗后并发症等30余种临床常见恶性肿瘤、214首经验方及170例病案。所收录内容均来源于国医大师亲自撰写或其传承弟子总结传承的公开发表文献,主要包括科学技术期刊、硕博论文、专业报纸以及学术专著等。
该套丛书成稿的有肝胆脾胃病、心脑病、肺病、肾病、肿瘤、针灸骨伤、五官、妇儿8个分册,每个分册按中医病或证为纲,精选了国医大师们的经验用方(第2辑以第二批国医大师为主),并进行了配伍和临床应用经验分析,部分附有典型病案。验方严谨实用,体例简明扼要。
本书是DIYI、二届国医大师治疗常见妇、产科疾病临床经验方的集成之作,其收录内容均来源于DIYI、二届国医大师亲自撰写或其传承弟子总结传承的公开发表文献,主要包括科学技术期刊、硕博论文、专业报纸以及学术专著等,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国医大师们在治疗妇、产科方面独具匠心的临证思辨方法和遣方用药特色,体现了国医大师们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临证经验。本书系首次全面系统收集整理DIYI、二届国医大师治疗妇、产科常见病的临床经验方,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可作为广大中医临床医师、科研人员、中医药院校师生及中医学爱好者参考读物和学习用书。
本书是第二届国医大师们治疗肾系与气血津液、头身肢体病的集成之作,其收录内容均来源于国医大师亲自撰写或其传承弟子总结整理的公开发表文献,主要包括科学技术期刊、研究生学位论文、专业报纸以及学术专著等,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国医大师们在治疗脾胃肝胆病方面独具匠心的临证思辨方法和遣方用药特色,体现了国医大师们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临证经验。本书系首次全面系统收集整理第二届国医大师治疗脾胃肝胆病证的临床经验方,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可作为广大中医临床医师、科研人员、中医药院校师生及中医学爱好者的参考读物和学习用书。
本书是首批国医大师治疗心、肺、脑系疾病临床经验方的集成之作,其收录内容均来源于国医大师亲自撰写或其传承弟子总结传承的公开发表文献,主要包括科学技术期刊、硕博论文、专业报纸以及学术专著等,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国医大师们在治疗心、肺、脑系病证方面独具匠心的遣方用药特色及其临床经验总结,体现了国医大师们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临证经验。本书是继第1辑之后,全面系统收集整理第二批国医大师治疗心、肺、脑系疾病的临床经验方,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可作为广大中医临床医师、科研人员、中医药院校师生及中医学爱好者参考读物和学习用书。
本书收集了DIYI届、第二届国医大师中擅于运用针灸治疗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各个领域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经验,采用组成、功效、主治、操作、经验的体例重点介绍了国医大师治病的针灸组方取穴思路和操作手法,从国医大师们的选穴用方,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大师们对于针灸理论的独特理解和临证应用特色。本书对于针灸临床治疗方法及理论具有指导性、启发性意义,可作为广大中医临床医师(尤其是针灸医师)、科研人员、中医药院校师生及中医学爱好者的参考书籍及学习用书。
我最近翻阅了《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用方经验(第2辑)》中的“肾系与气血津液”部分,感觉像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中医的肾学理论博大精深,而气血津液更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这本书在这两个方面的结合,为我提供了非常宝贵的临床指导。我一直对肾虚、水肿、淋证等肾系疾病的治疗比较感兴趣,书中的内容让我看到了许多超越传统教科书的治疗方法。比如,在治疗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乏力等症状时,书中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补肾阳或补肾阴的层面,而是更加注重“肾主封藏”的功能,以及如何通过调理肺、脾、肝等脏腑来间接补益肾精。书中列举了一些非常巧妙的方剂,例如在固精止遗方面,它强调了“收摄”的力量,并且在用药上会考虑与脾气、肝气的配合,而不是单纯的涩精药物。在气血津液方面,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气滞血瘀”和“津伤气耗”的论述。书中的几位大师在治疗这些病症时,往往不是孤立地看待气、血、津液,而是将其视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整体。比如,在治疗胸痹心痛时,书中不仅强调活血化瘀,更会关注心气虚弱的问题,并巧妙地将补气与活血结合起来。在论述津液亏虚引起的热象时,书中则会侧重于养阴生津,并且会考虑脾胃对津液生成和输布的影响。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用词精准,对于理解中医的精微之处非常有帮助。我发现,许多看似复杂的疾病,在国医大师的论述下,都能找到清晰的病机和有效的治疗思路。
评分终于收到了心心念念的《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用方经验(第2辑)》这套书,光是包装就看得出用心。我一直对中医,尤其是老一辈国医大师的临床经验非常感兴趣,这套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我重点关注的是其中关于“心肺脑病”的部分。最近一直在研究高血压和冠心病的中医治疗,这本书正好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剂和思路。特别是其中对几个著名心血管疾病医案的解析,不仅列出了详细的处方,还深入剖析了用药的君臣佐使、加减变化背后的理法方药,让我对如何辨证施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的很多方剂并非教材上常见的理论方,而是大师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针对特定病症的验方,这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仅仅罗列方剂,而是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阐述大师们对待疾病的态度、治病的理念,以及对患者的诊疗心得。比如,书中提到一位大师在治疗脑梗塞时,非常注重“虚实夹杂”的辨证,不仅仅是活血化瘀,更会兼顾补益气血,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这种“宏观”的治疗思路,与许多只偏重某一病理环节的治疗方法有所不同,让我深受启发。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比较朴实,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深厚的功底和临床智慧,读起来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感受到中医的魅力。我打算将书中的一些经典方剂,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尝试,相信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评分最近沉迷于对《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用方经验(第2辑)》的“脾胃肝胆”部分的钻研。这套书简直是中医脾胃病和肝胆病爱好者的福音。我一直觉得脾胃是“后天之本”,很多疑难杂症的根源往往都能追溯到脾胃功能失调。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非常详实,不仅涵盖了常见的胃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还对一些复杂的病症,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甚至是一些胆囊炎、胆结石的中医治疗,都提供了非常精辟的论述。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一位大师在论述健脾益气时,非常强调“运化”和“升清降浊”的原理,并给出了几组非常经典的健脾方剂,如参苓白术散的加减变化,以及一些少见但疗效显著的民间验方。这些方子用药精炼,但功效却十分强大,能够温和地调理脾胃功能,而不是一味地峻猛攻伐。在肝胆病方面,书中也提供了不少治疗肝郁胁痛、黄疸的经验方。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疏肝理气”和“清热利湿”的论述,感觉很多临床上的肝郁化火、湿热互结的病例,都能从中找到针对性的治疗思路。这本书的编排也很合理,每个病症都有详细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分析、辨证分型和具体方药。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大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感悟,让读者在学习具体方药的同时,也能领悟到更深层次的中医理论。我正在尝试将书中学到的方剂,与我正在跟诊的患者的病情相结合,希望能为他们带来更好的疗效。
评分最近深入研读了《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用方经验(第2辑)》中关于“肿瘤”和“针灸”的部分,感觉受益匪浅,仿佛与几位中医巨匠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肿瘤部分,我一直对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辅助作用和整体调理方面非常感兴趣。书中几位大师的经验,让我看到了中医在肿瘤防治中的独特价值。他们不仅仅关注肿瘤本身的“形”,更重视肿瘤产生的“源”,即人体整体的失衡。书中提供的方剂,往往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强调扶正祛邪,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体能,同时配合抗肿瘤药物或放化疗,以减轻毒副作用,改善生活质量。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带瘤生存”的论述,以及如何通过中医调理,帮助患者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书中提供的方剂,例如补气养血、健脾益肾、疏肝理气等,都是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和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而非千篇一律。在针灸部分,本书的价值更是毋庸置疑。我一直认为,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在治疗许多疑难杂症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而本书则将各位国医大师的针灸经验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书中不仅介绍了常用的穴位和手法,更重要的是,详细阐述了大师们在处理不同病症时的取穴思路、配穴原则以及针刺手法上的细微之处。比如,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时,书中详细介绍了大师们如何根据中风的不同阶段和证型,灵活运用头针、体针、电针等多种疗法,并强调了“循经取穴”、“辨证取穴”的重要性。这些内容对于我这样希望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启发。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临床的鲜活,让我既能学到扎实的理论,又能感受到大师们深厚的临床功底。
评分迫不及待地想分享我对《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用方经验(第2辑)》中“妇科”部分的读后感。作为一名对中医妇科学充满好奇心的学习者,这套书对我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一直觉得,妇科疾病的治疗,在中医领域有着非常独特的体系和深厚的积淀,而书中对各位国医大师妇科经验的梳理,更是将这种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关于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常见妇科问题的论述。书中并没有简单地将月经不调归结为血瘀或血虚,而是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细致地辨析肝郁、脾虚、肾虚、痰湿等多种病因,并提供了相应的个性化方剂。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大师在治疗顽固性痛经时,不仅运用了活血化瘀的药物,更重视疏肝理气,认为“气为血之帅”,只有气机畅达,血海才能正常运行。书中提供的几组“调经散”的加减方,用药精妙,疗效显著,让我看到了中医调经治病的独特魅力。此外,书中关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也提供了不少启发性的思路和验方。这些方剂并非照搬古籍,而是结合了现代医学的认识,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断优化而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大师对于女性生理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养生保健的论述,这些内容非常贴合女性的实际需求,也让我看到了中医在预防和保健方面的独特优势。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细腻,对于妇科疾病的描述非常到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女性身体的微妙之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