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曆史學基礎 名詞解釋 論述題 共兩本 | ||
| 定價 | 134.00 | |
| 齣版社 | 山東人民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8年03月 | |
| 開本 | 16 | |
| 作者 | 長孫博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
| 字數 | ||
| ISBN編碼 | 9787209113045 | |
| 重量 | ||
《曆史學基礎·名詞解釋》是“長孫博曆史學考研係列”之四,是專門指導曆史學考研的必考題型——名詞解釋的輔導書。
本書是作者在研究統考前30餘所重點高校20多年曆史學考研真題、2007—2018年曆史學統考真題和2013—2018年40多所高校300多套自主真題的基礎上,以“三段論”
格式編寫而成。
與普通輔導資料相比,本書具有以下顯著特點:
一、實用性強
本書在編寫時以考生實際需要為齣發點。shou先,本書為考生提供瞭一種可行的解答名詞解釋的高分技巧與模式,即“三段論”法,是考生復習名詞解釋時必須掌握的技巧。
其次,本書收錄瞭3400餘條名詞解釋(含重復真題名詞),並為考生提供瞭2200餘條名詞解釋的簡明答案。本書所選名詞均為教材中的重要內容,
考生如能掌握,就能達事半功倍之效。
.........
第壹章 中國古代史
一、史前時代
二、夏商西周
三、春鞦戰國
四、秦漢
五、魏晉南北朝
六、隋唐五代
七、宋、遼、西夏、金、元
八、明、清(鴉片戰爭前)
*二章 中國近現代史
一、列強的對華侵略
二、清統治的衰落
三、近代化的啓動
四、清末改革與社會變遷
五、辛亥革命
六、民初政局
七、五四運動與國民革命
八、南京國民政府建立與蘇維埃革命
九、抗日戰爭
十、國共內戰
十一、共和國史
第三章 世界古代中世紀史
一、史前人類
二、古代西亞諸文明
三、古代埃及文明
四、古代印度文明
五、古代希臘文明
六、古代羅馬文明
七、中世紀的西歐
八、伊斯蘭文明的興起與擴張
九、中世紀的東歐
十、中世紀的東亞與南亞
十一、古代美洲文明
第四章 世界近現代史
一、近代初期的歐洲
二、歐美主要國傢的社會轉型
三、近代的亞非拉
四、近代歐洲國際關係與第壹次世界大戰
五、俄國革命與共産國際
六、凡爾賽-華盛頓體係
七、兩戰之間的世界
八、*二次世界大戰
九、*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格局
十、*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西方國傢
十一、*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蘇聯與東歐
第五章 史學史與曆史文獻學
一、中國史學史
二、西方史學史
..........
天哪,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災難!那種老舊的排版和廉價的紙張質感,讓我懷疑我買到的是盜版書。拿到手的時候,一股陳舊的氣味撲鼻而來,簡直像是從哪個塵封已久的圖書館角落裏翻齣來的寶貝——隻不過,這個“寶貝”的品相實在讓人不敢恭維。我原本還期待著考研資料能有點現代化的氣息,起碼在清晰度和裝幀上能讓人提起學習的興趣。結果呢?裏麵的字體有深有淺,有些地方的墨跡還暈開瞭,翻閱起來簡直是一種摺磨。更要命的是,目錄的排版混亂得讓人抓狂,想快速定位某個知識點簡直是癡人說夢。我辛辛苦苦從一堆模糊的印刷品中試圖找齣重點,那種挫敗感真是難以言喻。這感覺就像是,你花錢買瞭一張通往成功彼岸的船票,結果發現船票是用廢紙打印的,而且船長似乎也對航海圖一竅不通。我真的希望齣版商能重視一下讀者的閱讀體驗,哪怕隻是在紙張質量和印刷工藝上稍微用心一點,也不至於讓一本理論上應該“乾貨滿滿”的書,在物理層麵上就讓人望而卻步。我對內容還沒有深入研究,但光是這第一印象,就已經讓我對這次考研的備考心情濛上瞭一層陰影。
評分這本書在例題的解析上,也暴露齣明顯的“應試化”傾嚮,而且是那種非常低級的應試技巧堆砌。它似乎將所有精力都放在瞭如何“套用模闆”和“堆砌關鍵詞”上,而忽略瞭曆史思維的培養。例如,在解析某個論述題時,它會強調“開頭必須齣現三個排比句,中間必須引用某某史學傢的觀點,結尾要有一個強有力的總結”,這種操作層麵的指導對於初學者或許有暫時的幫助,但長期來看,它扼殺瞭考生發展自己獨特分析角度的可能性。曆史的魅力在於其復雜性和多維性,而好的復習材料應該鼓勵學生去探索這些復雜性,而不是教他們如何用標準化的公式去應對韆變萬化的考題。當我看到一些本應深入探討的材料分析題,被簡單地歸結為“選擇A或B,因為關鍵詞是X”,我就知道,這本書的指導思想是功利的,它追求的是短期分數,而不是長期的曆史素養提升。我買它,是希望得到學術的指引,而不是速成的“作弊秘籍”。
評分關於名詞解釋部分,我的體驗隻能用“槽點滿滿”來形容。我本來指望能在這部分看到對重要曆史概念的精準界定、核心特徵的提煉以及其在曆史發展中的地位和影響的深入闡述。但實際情況是,很多解釋都流於錶麵,用詞非常含糊,有些甚至存在語病或者不夠嚴謹的學術錶達。比如,對於一個關鍵曆史事件的解釋,它可能隻用瞭兩三句話帶過,既沒有交代清楚時間綫索,更沒有觸及到史學界對此事件的不同解讀。這對於需要上考場寫齣結構完整、論據充分的論述的考生來說,根本是不夠用的“彈藥”。我不得不承認,我得花大量時間去查閱其他更權威的教科書和研究專著,去填補這本書留下的巨大知識真空。如果我完全依賴這本書,我擔心我的答案會因為缺乏深度和準確性而在閱捲老師那裏失分。這感覺就像是,你希望得到一張高精度地圖,結果手裏拿到的是一張粗略的速寫,雖然能大緻知道方嚮,但細節完全缺失,根本無法應用於復雜的實地導航。
評分這本書的“時效性”也讓我非常睏惑。既然標明瞭是2019年的考研用書,我自然期望它能涵蓋到最近幾年國內外曆史學界的一些新動態或者對既有理論的新發展。曆史學研究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一些老的定論可能會受到挑戰,新的史料發掘也可能改變我們對某些事件的看法。然而,通讀下來,我感覺內容大多停留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經典論述範式中,對於近十年來的重要學術爭鳴和新史觀的介紹幾乎是空白。這使得這本書顯得有些“滯後”瞭。考研命題往往會結閤時代背景和最新的研究熱點來設置題目,如果復習材料本身不能提供前沿視野,考生就很容易在答題時顯得守舊和缺乏洞察力。我需要的是一個能夠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曆史觀的橋梁,而不是一個固守陳規的“時間膠囊”。對於追求高分的考生來說,這種對學術前沿的漠視是絕對不可接受的。
評分我花瞭大價錢買的這本所謂的“權威”復習資料,拿到手後,纔發現內容組織簡直是一團亂麻,完全沒有體現齣任何體係化的編排思路。曆史學的論述題,最考驗的就是邏輯框架的構建能力,一套好的復習資料應該能引導學生如何搭建論點、組織史實、並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評價。然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把曆年真題的答案生硬地堆砌在一起,缺乏必要的知識點串聯和模塊劃分。比如,它把不同時期、不同主題下的論述題答案混雜在一起,你很難看齣哪個知識點是核心,哪個是次要的支撐材料。我試著按照它給齣的結構去復習某個章節,結果發現為瞭理解一個論述題的背景,我得不斷地在前麵翻找它零散給齣的名詞解釋,完全打斷瞭我的思考流程。這根本不是在幫助我們構建知識體係,而是在強迫我們進行碎片化的記憶。對於時間寶貴、需要高效復習的考研學子來說,這種低效的編排方式簡直是緻命傷。它沒有提供任何“如何思考”的指引,隻是赤裸裸地展示瞭“寫瞭什麼”,實在是非常可惜。
評分非常的好!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剛剛收到,經典,多多體悟
評分剛剛收到,經典,多多體悟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還沒看。應該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