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打卤面,虽没有老字号店里的好吃,却独独记住了那个味道。家乡的小馄饨,也可以在异国他乡做的别有一番滋味。一个女孩对抹茶的钟爱,源于曾经那场刻骨铭心的恋爱。小时候厌食的南瓜,长大后独创的新吃法。疲惫时手不释杯的咖啡,悠闲时独爱的甜点……对于食物,对于和食物有关的人和事 ,我们总是那么记忆深刻。
《食光深处的温暖》中,10余篇浸润美味、记录情感的文字;70余道搭配近500张精美食帖的美味。终有一种味道,承载着记忆,让我们念念不忘。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历久弥香的味道,是食物,也是念想,可以满足味蕾,也能慰藉灵魂。
##在书架角落翻到,本人初高中最喜欢的菜谱书(?)里面小故事写得也很好
评分##行之有效,轻松愉悦。
评分##粗翻觉得做得精致,细看却觉得也就那样,故事和食物的关联度并不大,里面的很多食物也并不是适合自己在家里做
评分##2016-2-26看完。从图书馆借的。刚拿到手的时候就很喜欢这本书的封面,真有种温暖的感觉。书不薄,但食谱的部分没细看,所以一个小时就看完了。感觉很惊喜,因为相比于凉酱的上一本书,这本书成熟了不少,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字风格,不再是上本那样有些淡淡的忧伤。有故事的食物总是吸引人的,这样的分类方式很棒。
评分##https://www.douban.com/note/504830823/初读不以为然,觉得只是食谱。再读感觉的作者的回忆,其实食物也是时光,与朋友同事家人相聚的时光,共同的记忆,还有自己独自在外生活追寻自己的过程。跟着做了几道川菜和面食,还有大小混沌放在冰箱。已有一本,可以求本签字版送母上大人吗?@凉公子
评分##很暖很有爱的小书
评分##看这本书之前正好把音乐翻到王若琳的音乐,第一篇文章里也正好提到了王若琳。书里面有故事,故事是有关食物的故事,之后是和故事相关的食物和食谱,也说不清是食物有了故事的味道,还是故事有了食物的味道。作者的文字不错,可以感觉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故事不差,食谱也不差,涉及食物的种类很多,而且步骤清晰、详尽。印象很深的有说,味觉的习惯比记忆更长。其实,也分不清是哪一个更长吧。现在的我也改变了很多呢,接受了很多以前不想尝试的东西,也把想要的味道更深刻地坚持下去。突然想到前两天看到的一句话:在擅长的领域做喜欢的事情,更容易成功。喏,如果王若琳不是王若琳是不是会好一点呢。
评分##美食永远最抚慰人心
评分##粗翻觉得做得精致,细看却觉得也就那样,故事和食物的关联度并不大,里面的很多食物也并不是适合自己在家里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