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陈丹青重访文艺复兴
1.5亿人次观看,豆瓣高分艺术纪录片《局部》内容全收录
翻越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与拉斐尔,仰望意大利湿壁画
本书是陈丹青视频节目《局部》第三季的讲稿,作者寻访意大利教堂、修道院,聚焦凝固于墙上的湿壁画。“文艺复兴三杰”常被比作高峰,作者却将“次要作品”与它们的创作者娓娓道来:“大名鼎鼎”的乔托与师傅“牛头”契马布埃,落拓不羁的马萨乔与气息高贵的马索利诺,可敬的乌切洛与可爱的老利皮,阿西西圣方济各教堂的弗朗切斯卡与美第奇-里卡迪宫的戈佐里,以及那些无名的工匠……千百幅湿壁画既是君王与臣民的教科书,又是图像的狂欢。在不用透视法的中古时代,这些工匠显示了绘画的另一种维度,另一种理性,更饱满,更开放,更接近现代性。艺术不是进化链,不要以为越是后来的艺术,越是好。
##丹青先生文字,气韵节奏,有江浙文人的雅致,见字如面,现场聆听先生的娓娓之道。
评分##三本里最好,搭配纪录片同观,更好。从文艺复兴顶峰别转头去,重回高古与天真。陈老师可能没看过贡布里希晚年最后一部著作《偏爱原始性》,会赞同的。书里绝大部分画家都是我喜爱的,乌切洛、利皮、弗朗切斯卡……湿壁画真的要到现场看,建筑的整体感、宏伟感和尺度感都太重要。片子是现场实拍,羡慕啊!又,想起《西藏组画》里康巴汉子的靴子,大,笨拙,很有原始感,与当时其他画家的粉腻光滑那么不同,印象深刻。所以看到这本书,会心一笑。
评分##可能是国内第一本介绍意大利湿壁画的书吧。尽可能放了壁画的各种局部,作者言语之间透露出对湿壁画无限的崇拜、喜爱。除了赞美,还能说什么呢?
评分##陈丹青到最后一册玩起“重剑”来了,大巧不工呐。看呆了看呆了。
评分##本来一年都该呆在意大利的,在意大利金色的阳光里散步,行至街头巷尾,也许就是为了这句: 倘若人的心智和感觉未被教条熄灭,又如处子般爱艺术,便可能一点就通,一敲就响。 唉……
评分##大幅大幅的彩图,好过瘾。一次次惊叹,怎么能画得这么好。正如陈丹青说的,如果你说它不好,我一头撞在这墙上。
评分##这是局部三季中最爱的一季,因为足够focus又足够丰富,且不落俗套。没能去参加这次局部图书系列的首发仪式,据说有一个关于北朝壁画的短片,真希望陈丹青有时间能够好好讲讲中国人自己的壁画,敦煌可能是太深太广且讲的人太多,其实山西访寺观壁画一如在意大利寻访湿壁画一样的有趣呢。
评分##即使看过局部第三季,再看书,却觉得根本不是一回事!不是否定拍摄,只是跟文字相比,文字所能容纳的信息量永远要比图片更多,更让人有发挥想象的空间,妙就妙在这种抽象的具体,就好比国画,空旷神秘的意境,不受光影的约束,而是以线化界,删繁就简,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游离于意境之中,虚实相间,却从不脱离实际。形似、神似、不似之似,我想陈老师的局部第三季里的文字,该是齐白石所说的“不似之似”了吧
评分看《局部》第一季的时候,我想,我不再奢望画出华丽精美的画了。到了第三季,我对圆熟精巧真的失去了兴趣。看画只是为了看看画画的那个人,究竟有没有魔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