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9787509187067

甲状腺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978750918706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田文张浩凌瑞 译
图书标签:
  • 甲状腺手术
  • 并发症
  • 预防
  • 处理
  • 外科
  • 医学
  • 临床
  • 甲状腺疾病
  • 手术风险
  • 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龙娇缘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ISBN:9787509187067
商品编码:26851590004
丛书名: 甲状腺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精)
出版时间:2015-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甲状腺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196.00元

作者:米科利

出版社:人民军医

出版日期:2015-10-1

ISBN:9787509187067

字数:

页码:297

版次: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1 Kg

第一部分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术后并发症的流行病学和可接受的发生率

  第1章  甲状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接受的发生率

  第2章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手术中的医疗事故

  第3章  甲状腺手术切除范围和并发症发生率:合适的治疗

  第4章  儿童甲状腺手术

第二部分  甲状腺手术中的优方案

  第5章  如何完成一个“安全的”甲状腺切除术:“要诀和技巧”

  第6章  腔镜甲状腺手术

  第7章  机器人甲状腺手术

  第8章  甲状腺癌扩大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第9章  甲状腺癌扩大切除术: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

  第10章  胸骨后/上纵隔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疾病的手术

  第11章  甲状腺二次手术

  第12章  如何使用能量设备以及它们潜在的危害

第三部分  常见的术中并发症

  第13章  喉返神经

  第14章  喉上神经

  第15章  甲状腺手术中的甲状旁腺

  第16章  切口整形相关问题

第四部分  罕见的术中并发症

  第17章  甲状腺手术中喉、气管及食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第18章  大血管损伤

  第19章  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后的损伤:膈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损伤及乳糜漏

  第20章  胺碘酮诱发的甲状腺毒症和甲状腺危象

第五部分  需紧急处理的术后并发症

  第21章  拔管后呼吸衰竭

  第22章  术后出血

  第23章  甲状腺手术中气胸的发生与处理

第六部分  术后并发症

  第24章  喉返神经损伤

  第25章  甲状旁腺损伤

  第26章  甲状腺术后罕见并发症:霍纳综合征、术中体位相关及胸骨后切开术引起的并发症

  第27章  甲状腺手术的后期并发症

  第28章  甲状腺切除术后的发声和吞咽障碍

第七部分  甲状腺微创手术和机器人手术的并发症

  第29章  经颈部人路甲状腺微创手术的并发症

  第30章  经其他人路甲状腺微创手术的并发症

  第31章  机器人甲状腺手术的并发症

第八部分  医源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切除术后激素替代治疗对新陈代谢的影响以及甲状腺术后的生活质量

  第32章  医源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其转归

  第33章  甲状腺术后的生活质量

 

《甲状腺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由*名外科专 家Paolo Miccoli(米科利)教授和多位世界*名甲 状腺外科专家共同撰写。本书内容包括甲状腺和甲状 旁腺术后并发症的流行病学和可接受的发生率、甲状 腺手术的*优方案、常见的术中并发症、罕见的术中 并发症、需紧急处理的术后并发症、甲状腺微创手术 和机器人手术的并发症、医源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切除术后激素替代治疗对新陈代谢的影响以及 甲状腺术后的生活质量等,内容先进全面,其宗旨是 *大限度地减少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中国医 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甲状腺外科医师委员会组织30多 位全国甲状腺外科方面的专家精心翻译,力争使本书 成为国内甲状腺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方面的重要参考书 。本书适用于从事甲状腺外科的普通外科医师、耳鼻 喉科医师和头颈外科医师阅渎使用。


胸腔镜手术技巧与临床应用 前言 微创外科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胸腔镜技术的成熟与普及,极大地改变了胸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模式。胸腔镜手术,作为微创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瘢痕美观等优势,在良恶性胸部疾病、胸部创伤、先天性胸部畸形等多种病变的治疗中,已逐渐取代传统的开胸手术,成为主流的治疗手段。 本书旨在系统、全面地阐述胸腔镜手术的理论基础、技术要点、器械选择、术前评估、术后管理以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我们力求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既有理论深度,又有临床实践指导意义,希望能为胸外科同仁,特别是青年医生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 第一章 胸腔镜手术的原理与发展 1.1 胸腔镜手术的基本原理 胸腔镜手术,顾名思义,是通过在胸壁上建立数个小切口(通常为0.5-1.5厘米),置入胸腔镜、操作器械及辅助设备,在电视监视下完成胸腔内病变的处理。其核心原理在于“视”与“操”的分离。胸腔镜提供了一个高清、放大的胸腔内部三维视野,使得外科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病灶及其周围组织结构。操作器械则通过不同的端口伸入胸腔,模拟外科医生在开放手术中的解剖、分离、止血、缝合等操作。 1.2 胸腔镜手术的发展历程 胸腔镜技术并非一蹴而就,其发展历经多个阶段: 早期探索(20世纪初-中期): 最初的胸腔镜技术主要用于诊断,如胸膜活检、胸腔积液的初步处理。当时的技术手段相对简陋,视野模糊,操作困难,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 技术革新与器械改进(20世纪末): 随着内窥镜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微型器械制造技术的进步,新一代胸腔镜系统应运而生。高清晰度摄像机、冷光源、吸引器、电凝器等设备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手术的视觉质量和操作安全性。多孔技术逐渐成熟,使得更为复杂的手术成为可能。 单孔胸腔镜技术与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21世纪初至今): 为了进一步减少创伤,单孔胸腔镜技术应运而生,仅需一个操作孔即可完成手术。同时,机器人辅助手术(如达芬奇机器人)的出现,以其稳定、精确的操作以及更佳的人体工学设计,进一步拓展了胸腔镜手术的应用范围,尤其是在精细解剖和复杂操作方面。 1.3 胸腔镜手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创伤小: 仅需数个微小切口,避免了大切口带来的组织创伤。 疼痛轻: 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对镇痛药物的需求降低。 恢复快: 患者术后早期即可下床活动,住院时间缩短。 出血少: 术中出血量通常较少,降低了输血的风险。 并发症少: 相较于开胸手术,如肺炎、切口感染、胸部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美观: 术后仅留下微小瘢痕,符合患者对美观的需求。 视野优势: 高清放大视野,有助于精细解剖,识别重要结构,提高手术安全性。 局限性: 器械限制: 操作器械的自由度相较于开放手术仍有限制,某些复杂操作仍需技巧。 触觉反馈缺失: 外科医生无法直接感知组织的手感,依赖视觉判断。 学习曲线: 需要经过系统培训和大量实践,才能熟练掌握。 设备要求: 需要专业的胸腔镜设备,成本较高。 不适用人群: 严重胸腔粘连、胸腔内巨大肿瘤、术前评估无法排除严重肺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能不适合行胸腔镜手术。 第二章 胸腔镜手术器械与设备 2.1 胸腔镜系统 胸腔镜(Thoracoscope): 是核心设备,包含摄像头、光源和镜头。根据视野范围和角度,可分为直视镜和弯视镜。摄像头的分辨率和图像质量至关重要。 光源(Light Source): 提供照明,冷光源可避免胸腔内温度升高。 图像处理系统(Image Processor): 将摄像头的信号转换为数字图像,并在显示器上呈现。 显示器(Monitor): 高清显示器,能清晰显示胸腔内部情况。 2.2 操作器械 穿刺器(Trocar): 建立手术通道,用于插入胸腔镜和操作器械。有不同直径和长度。 抓钳(Grasping Forceps): 用于夹持、牵拉组织。有直头、弯头、不同角度的钩状、球状等,以适应不同解剖结构。 分离钳(Dissecting Forceps): 用于钝性或锐性分离组织。 电凝器(Electrocautery Devices): 用于止血和切割组织,包括单极和双极电凝器。 超声刀(Ultrasonic Scalpel): 兼具切割和止血功能,可减少组织热损伤。 持针器(Needle Holder): 用于持针缝合。 组织剪(Tissue Scissors): 用于切割组织。 吸引器(Suction Irrigator): 用于清除胸腔内的积血、积液和烟雾。 2.3 辅助设备 二氧化碳充气装置(CO2 Insufflator): 在某些情况下(如单孔胸腔镜),用于向胸腔内充入二氧化碳,以扩大手术视野。 缝合器(Stapler): 用于快速、牢固地切割和吻合组织,如肺叶切除或肺段切除。 胸腔引流管(Chest Tube): 手术完成后用于引流胸腔内的积液、积血和气体。 第三章 胸腔镜手术的术前评估与准备 3.1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发病过程、症状、既往史(特别是心肺疾病)、用药史、过敏史等。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评估心肺功能、营养状况、全身状况。 3.2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片: 初步了解病灶大小、位置、与胸壁关系。 胸部CT扫描: 是胸腔镜手术术前最重要的检查。能够清晰显示病灶的形态、大小、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情况、与重要血管和神经的关系。对于肿瘤性病变,CT三维重建尤为重要。 胸部MRI: 对于判断肿瘤侵犯纵隔、胸壁、脊柱等结构有重要价值。 PET-CT: 对于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和全身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帮助。 肺功能检查(PFTs): 评估患者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对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的患者尤为重要。 心电图(ECG)、心脏超声(Echocardiography): 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排除心血管疾病。 血液检查: 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等。 3.3 患者的沟通与知情同意 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的必要性、手术过程、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可能的风险与并发症,以及手术的预期效果。获取患者的书面知情同意。 3.4 术前麻醉评估 由麻醉医生进行术前评估,制定个体化的麻醉方案,包括气管插管方式(双腔气管插管是实现单肺通气的关键)、麻醉深度、镇痛方案等。 3.5 术前准备 禁食水。 根据需要,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调整或停用可能影响手术的药物(如抗凝药)。 备皮、皮肤消毒。 第四章 常见胸腔镜手术术式与技术要点 4.1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 Lobectomy) 是胸腔镜外科中最常见也最复杂的手术之一,常用于治疗早期肺癌。 入路选择: 通常采用3-4个穿刺孔。 观察孔: 通常位于腋后线第7-8肋间。 操作孔: 通常位于腋前线第4-5肋间,用于放置操作器械。 辅助孔: 可能根据需要放置在胸骨旁或肩胛骨线上,用于牵拉、缝合等。 解剖顺序: 遵循“先显露,后离断”的原则。 显露肺动脉: 通常是首先显露的结构,其解剖位置相对固定,且早期离断有助于减少出血。 显露肺静脉: 位于肺动脉的后下方。 显露肺叶支气管: 通常在肺动脉和肺静脉显露后进行离断。 淋巴结清扫: 标准的肺叶切除术必须包括系统的淋巴结清扫,通常包括肺门淋巴结(站2)、肺叶旁淋巴结(站3),以及纵隔淋巴结(站4、7、8、9),具体范围根据病灶位置和分期确定。 缝合与闭合: 血管和支气管残端可通过缝合器或手工缝合关闭。 胸腔引流: 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 4.2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VATS Segmentectomy) 适用于早期、病灶局限、直径较小的肺癌,或不适合肺叶切除的患者。 技术要点: 相较于肺叶切除,肺段切除对解剖要求更高。需要精确识别和离断相应的肺动脉分支、肺静脉分支和支气管分支。 血管和支气管的辨认: 尤其重要,避免误伤。 4.3 胸腔镜胸膜活检/胸膜剥脱术(VATS Pleural Biopsy/Decortication) 用于诊断和治疗胸膜疾病,如结核性胸膜炎、恶性胸腔积液、血胸等。 技术要点: 诊断性活检: 采集足够量的胸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胸膜剥脱: 彻底剥离增厚的胸膜,以解除肺脏的限制,促进肺复张。 4.4 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肺减容术(VATS Bullectomy/Lung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 用于治疗自发性气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引起的肺大疱。 技术要点: 精确找到并切除肺大疱,同时进行肺表面打孔或切除部分病变肺组织,以促进气体排出和肺复张。 4.5 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VATS Mediastinal Tumor Resection) 如胸腺瘤、畸胎瘤、神经源性肿瘤等。 技术要点: 需要仔细辨认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如大血管、神经、气管、食管)的关系,选择合适的切除路径。 4.6 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VATS Esophagectomy) 虽然仍有争议,但部分早期食管癌已开始尝试使用胸腔镜技术。 技术要点: 对器械和操作要求极高,需要实现胸腔内食管的游离、淋巴结清扫以及近端食管的离断。 第五章 胸腔镜手术中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5.1 术中并发症 出血: 预防: 术前充分评估,术中细致解剖,对血管进行充分显露和离断,熟练掌握电凝和超声刀的使用。 处理: 立即给予止血,必要时转换开胸止血。 神经损伤: 预防: 充分认识胸腔内的神经解剖,避免器械损伤。 处理: 术中发现,尽可能修复;术后观察。 气胸/漏气: 预防: 术中仔细检查肺实质,妥善处理肺部病灶。 处理: 术中发现漏气,可通过缝合或修补;术后胸腔引流。 喉返神经损伤: 预防: 在左侧胸腔镜手术中,特别注意左侧喉返神经的解剖位置。 处理: 术中发现,尽量保护;术后可能出现声音嘶哑。 气道损伤: 预防: 避免锐性损伤。 处理: 术中发现,积极修补。 5.2 术后并发症 疼痛: 预防: 术前充分沟通,术中细致操作,术后多模式镇痛。 处理: 使用止痛药物,神经阻滞等。 感染(切口感染、胸腔感染): 预防: 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 处理: 局部换药,抗感染治疗,必要时引流。 出血: 预防: 术后观察引流量,必要时复查。 处理: 输血,必要时再次手术探查止血。 肺不张/肺炎: 预防: 术后早期离床活动,有效咳嗽排痰,鼓励深呼吸。 处理: 拍背、雾化、支气管镜等。 长期疼痛/神经痛: 预防: 减少胸壁神经损伤,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处理: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胸腔积液/脓胸: 预防: 术后有效引流,保持胸腔负压。 处理: 穿刺引流,胸腔冲洗,必要时手术。 呼吸衰竭: 预防: 术前充分评估心肺功能,术中精细操作,术后加强监护。 处理: 呼吸支持,对症治疗。 心律失常: 预防: 术前心功能评估,术中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处理: 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症处理。 第六章 胸腔镜手术的康复指导 6.1 术后早期(术后1-3天) 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 疼痛管理: 确保患者镇痛充分,有利于早期活动。 体位管理: 鼓励患者采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 呼吸锻炼: 鼓励深呼吸、咳嗽排痰。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在床边活动,如坐起、下床短暂行走。 引流管管理: 观察引流液量、颜色,保持引流管通畅。 6.2 术后中期(术后3-7天) 拔除引流管: 当引流量少,且无明显漏气时,可考虑拔除胸腔引流管。 进一步活动: 鼓励患者在病房内活动,增加活动范围。 饮食指导: 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保证营养。 伤口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观察有无感染迹象。 6.3 术后晚期(出院后) 家庭康复: 鼓励患者继续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广播体操等。 避免剧烈运动: 术后一段时间内避免剧烈运动、提重物、长时间开车等。 定期复查: 按照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评估恢复情况,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必要时给予心理疏导。 饮食建议: 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有助于组织修复。 结语 胸腔镜手术是一项技术性强、发展迅速的手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其应用范围和疗效也在不断提升。本书的编写旨在为广大胸外科同仁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平台,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胸腔镜手术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从而更安全、有效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为胸腔镜外科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此处应列出实际参考的书籍、期刊、指南等,此处仅为占位符) 致谢 (此处应列出对所有贡献者、审阅者、编辑等的感谢,此处仅为占位符)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甲状腺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书号9787509187067,我的第一反应是它能否为即将接受手术的患者提供一些心理上的支持和科学的指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口吻,去解读那些可能令人生畏的医学信息。书中能否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解释为什么会出现某些并发症,它们对身体的影响是什么,以及最重要的是,如何通过积极的配合和合理的护理来加速康复。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并发症的预防部分,是强调术前的充分沟通和心理建设,还是术后的生活方式调整,亦或是两者兼顾。在处理方面,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可以居家进行的自我观察和初步应对方法,而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必须立刻求助于医生。毕竟,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知识点,就能让患者安心不少。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康复锻炼的小贴士,或者营养饮食的建议,那对患者来说会更加实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患者朋友们在面对甲状腺手术时的“贴心指南”,让他们在了解风险的同时,也能看到康复的希望和积极的力量。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名字叫《甲状腺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书号是9787509187067。我对这个主题确实挺感兴趣的,虽然我不是医生,但身边有亲戚朋友经历过甲状腺方面的手术,所以我一直想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他们或者自己以后有个心理准备。拿到书后,我主要关注的是它是否能提供一些通俗易懂的解释,比如手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有哪些,术后需要注意些什么,还有万一出现问题,有哪些早期信号可以识别,以及一些基本的应对方法。我希望这本书不是那种枯燥的医学术语堆砌,而是能够用相对容易理解的方式来阐述,毕竟我们普通读者没有医学背景。而且,书中会不会包含一些真实的案例分析,那会很有帮助,能让我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此外,我还关心这本书的编排是否合理,目录是否清晰,是否有图示来辅助理解,这样会大大提高阅读效率。总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参考,让我对甲状腺手术有更全面的认识,不至于在面对相关问题时感到茫然。

评分

这本书的名称叫做《甲状腺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书号是9787509187067。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出于对医学临床实践的浓厚兴趣,尤其是希望能够从这本书中获得一些在实际操作层面具有指导意义的知识。我期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是技术层面的、生理层面的,还是术后护理不到位导致的。在预防方面,我想了解有哪些先进的手术技术和理念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例如是否会介绍一些微创手术的进展,以及如何通过术前精准定位和术中实时监测来避免损伤。对于处理,我更关心书中对于各种并发症的早期识别、紧急处理措施以及后续康复计划的详细描述,比如,如果出现低钙血症,应该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补充和监测;如果发生术后出血,有哪些关键的判断依据和处理流程。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图表、流程图,甚至是手术视频的链接(如果可能的话),那将极大地增强其实用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既有理论高度,又兼具实践指导意义的工具书,帮助医务人员提升临床技能。

评分

手头上这本书的标题是《甲状腺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它的索书号是9787509187067。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是源于对医学科学严谨性的推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知识体系。具体来说,我想了解书中是如何定义和分类甲状腺手术的各种并发症的,是否有清晰的诊断标准和分级体系。在预防方面,我希望看到书中能够详细阐述术前评估的重要性,比如对患者既往病史、用药情况的细致考察,以及术中可能采取的监测手段。而在处理方面,我期待书中能提供详尽的治疗方案,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必要时的再次手术等,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的并发症,给出不同程度的应对策略。此外,如果书中能够引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指南,并提供相关的参考文献,那将大大增加其学术价值和可信度。对于一名希望深入了解医学细节的读者来说,这样一本严谨、专业的著作,无疑是宝贵的资源。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获得关于甲状腺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的权威性指导。

评分

拿到这本《甲状腺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书号9787509187067,我首先被它朴实的封面和扎实的标题吸引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医学科普的爱好者,我对这类能够深入讲解某个具体病症或手术风险的书籍情有独钟。我的期待是,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娓娓道来,将那些看似复杂的技术和医学概念,用一种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希望它能详细地剖析不同类型的甲状腺手术,以及每种手术可能伴随的特有风险。例如,关于声带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常见并发症,书中是否能给出非常细致的描述,包括它们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甚至是如何通过精细的手术技巧来规避。同时,我也很期待书中关于术后管理的部分,比如饮食禁忌、活动注意事项、药物选择,以及如何进行自我监测,这些都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个性化的建议,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的患者,那就更完美了。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广度的医学指南,让普通读者也能对甲状腺手术的并发症有清晰的认识,并掌握应对之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