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工社 常春藤的呼唤 写给所有申请留学的指导书 | ||
| 定价 | 39.00 |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第1版第1次印刷 | |
| 出版时间 | 2016年10月 | |
| 开本 | 32开 | |
| 作者 | 赵月琴 编著 | |
| 装帧 | 平装 | |
| 重量 | 278克 | |
| 字数 | --- | |
| ISBN编码 | 9787111549390 | |
赞誉
推荐序
引 言 是什么使得你挑灯夜战,学习到凌晨2点?/1
第1章? 智商和情商到底重不重要,
当今社会需要什么素质?/13
代表学校:耶鲁大学?/25
第2章 学以致用:争当手艺人,不当书呆子?/27
代表学校:康奈尔大学?/43
第3章 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力?/49
代表学校:哥伦比亚大学?/65
第4章 善于规划,求知若渴?/71
代表学校:宾夕法尼亚大学?/92
第5章 学会承诺,时刻保持目标感?/97
代表学校:达特茅斯学院?/115
第6章 弱不禁风,满腹经纶也枉然?/119
代表学校:哈佛大学?/136
第7章 开放精神、兴趣与创造力?/141
代表学校:布朗大学?/161
第8章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165
代表学校:普林斯顿大学?/185
常春藤联盟大学申请指导?/189
学术?/192
SAT/ACT成绩?/194
课外活动?/196
自身背景?/199
推荐信?/200
申请信?/202
面试?/222
结束语?/228
致谢?/231
作者将自己的儿子从一个苦苦挣扎的高中学生教育为进入常春藤联盟大学的学生,她根据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取得成功并不意味着熬夜。素质教育不仅是实现高分,而且是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个人。 亲自走访8所常春藤联盟大学,实地考察学校文化和课程设置 对比数年录取数据,深度分析常春藤联盟看重的8种素质和偏好学生类型,对号入座,命中率更高 口述并整理2万字的申请指南 学生的SAT/ACT成绩需要达到什么水平 推荐信需要什么关键元素 申请信应该着重体现什么 中国孩子怎么赢在面试作者将自己的儿子从一个苦苦挣扎的高中学生教育为进入常春藤联盟大学的学生,她根据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取得成功并不意味着熬夜。素质教育不仅是实现高分,而且是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个人。
亲自走访8所常春藤联盟大学,实地考察学校文化和课程设置
对比数年录取数据,深度分析常春藤联盟看重的8种素质和偏好学生类型,对号入座,命中率更高
口述并整理2万字的申请指南
学生的SAT/ACT成绩需要达到什么水平
推荐信需要什么关键元素
申请信应该着重体现什么
中国孩子怎么赢在面试
全流程指导读者如何申请常春藤联盟
常春藤联盟于1954年正式成立,被公认为全世界负声誉*的大学联盟。现在,八所常春藤大学为:
◎ 布朗大学
◎ 哥伦比亚大学
◎ 康奈尔大学
◎ 达特茅斯学院
◎ 哈佛大学
◎ 普林斯顿大学
◎ 宾夕法尼亚大学
◎ 耶鲁大学
多年来,人们一直都渴望有机会进入常春藤联盟。
被常春藤联盟大学录取是一个竞争过程,但更重要的是,申请者应该专注于为本性的自我,依从自己的天赋和激情。依据这样的方法,申请者便可水到渠成地成为常春藤联盟所寻求的对象。
本书分为8章,每一章简要介绍一所常春藤联盟大学,并从这所大学更为看重的品质着手,详细介绍学生素质的养成过程和方法。本书作者对比了数年录取数据,深度分析八所学校的偏好学生类型,读者可以结合自身的条件和特点,提前根据目标学校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自我提升,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时间花费,令申请之路事半功倍。
[ 加 ] 赵月琴 (Carolyn Zhao)
一位华裔大学老师,成功的房地产商,同时是一位18岁男孩的妈妈,开明的教育者。她的儿子入读了常春藤联盟学校——耶鲁大学。不仅如此,他还多才多艺,在学校的橄榄球队效力,钢琴演奏也达到了专业水平。
辞去国内高校老师的工作,一位华裔妈妈陪伴孩子考入耶鲁大学的经验之谈
“世界上不只哈佛一所大学,常春藤联盟的其他七所学校,我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本书回答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大学和雇主正在积极寻找什么样的学生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将自己局限于一本枯燥的“申请指南”。相反,它更像是一次充满人情味的“朝圣之旅”,作者以她独特的视角,带领读者深入探索了常春藤联盟的八所顶尖学府。我特别喜欢她对校园细节的捕捉,从古老的钟楼到充满活力的咖啡馆,再到学生们在草坪上讨论的场景,一切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想象自己置身于那样的学术氛围中。她与当地学生的交流,那些关于学习压力、社团活动、以及对未来的憧憬,都让我感受到了真实而鲜活的生命力,也让我对这些名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的价值,并非在于它提供了多少具体的申请技巧,而是它以一种更加宏观和哲学的方式,引导我去思考留学的真正意义。作者的真诚和热情,贯穿全书,她对知识的渴望,对个人成长的追求,以及在探寻过程中所经历的思考和感悟,都让我深受启发。它让我意识到,留学不仅仅是进入一所名牌大学,更是要融入一种全新的文化,挑战自我,不断突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共鸣”,让我对自己的留学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追求卓越的决心。它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呼唤”,源于内心深处对知识和成长的永恒渴望。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虽然很吸引人,“正版 机工社常春藤的呼唤 写给所有申请留学的指导书”,但实际拿到手阅读后,我发现它更像是一场关于追逐梦想的个人叙事,而非一本纯粹的“指导书”。作者以一种非常坦诚和略带文学色彩的笔调,记录了自己深入常春藤八所名校实地探访的经历。在我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沉浸在作者细腻的观察和感受之中。她对校园环境的描绘,从古老的建筑到充满活力的学生活动,都栩栩如生,仿佛我正置身其中,感受着那份学术氛围的独特魅力。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探访过程中,不仅仅是走马观花,而是努力去捕捉每一所学校最核心的精神和气质。她与学生、教授的交流,那些只言片语中透露出的智慧和热情,都成为了这本书的亮点。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对知识的敬畏,对个人成长的渴望,以及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这本书没有给我提供那种“一步步教你如何准备申请”的模板式答案,但它却用一种更具启发性的方式,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那份留学热情。它让我明白,留学不仅仅是选择一所学校,更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作者的真诚和 passion 贯穿全书,让我在阅读时倍感共鸣,也对自己的留学之路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远比直接的指导来得更深刻和持久。
评分对于正在考虑留学的我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体验式”的观察视角。与其说它是一本指导手册,不如说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用她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带你一起“走进”了常春藤的校园。作者深入八所名校的实地探访,让她能够捕捉到许多官方资料中无法体现的细节。我特别欣赏她对校园环境、学生社团、甚至是一些日常琐事的细致描写,这些都让我在阅读时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更好地想象自己在这些地方的学习和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她与当地学生、教授的交流,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是一种情感的连接。我能感受到她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在追逐梦想过程中所经历的挣扎和思考。这本书没有直接给我列出“申请步骤一二三”,但它却用一种更加柔软和深刻的方式,让我体会到了常春藤所代表的那种学术精神和人文关怀。它让我明白,留学不仅仅是获得一张文凭,更是一个自我探索、自我提升的过程。作者的真诚和热情,像一股暖流,激励着我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也让我对即将到来的留学之路有了更加清晰和坚定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心灵上的启迪”,让我不再仅仅关注表面的申请技巧,而是开始审视自己内心的需求和未来的方向。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非常“接地气”的视角来看待常春藤的留学申请。不像市面上那些充斥着各种数据和技巧的书籍,这本书更多地关注了“人”的因素,以及一个真正有价值的留学体验应该包含些什么。作者的实地探访,让她能够超越那些冰冷的排名和官方介绍,去感受每一所学校真正的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我特别喜欢她描述与当地学生交流的段落,那些关于他们在学习、生活、社团活动中遇到的真实挑战和收获,让我觉得这些学校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象牙塔,而是充满鲜活生命力的社区。她对不同学校的校园文化、教学理念,甚至是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这些都构成了她对“常春藤的呼唤”的独特解读。虽然我期待中可能更多的是拿到申请材料准备的攻略,但这本书却以一种更加宏观和哲学的方式,引导我去思考留学的本质意义。它让我意识到,申请的成功与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是否真的适合这所学校,我是否能在那里获得真正的成长,以及我是否能够将常春藤所代表的那种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融入到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引导”,让我对留学这件事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知,这种认知,远比单纯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来得更有价值。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度体验”。作者并非仅仅走马观花地记录了八所常春藤盟校的概况,而是通过她亲身的实地探访,将那些抽象的学术殿堂变得鲜活而真实。我仿佛跟随她的脚步,在普林斯顿古老的校园漫步,感受牛津的百年积淀,又或是置身于哈佛广场的喧嚣之中。她对校园建筑、绿地、甚至学生们日常的交流方式都进行了细腻的描绘,这些都让我对这些顶尖学府有了更加立体和感性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她将自己申请留学的切身感受,以及在探访过程中与形形色色的人们交流的经历,融入到文字之中。我从中看到了她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人生的思考,以及在追逐梦想道路上的迷茫与坚定。虽然这本书没有直接给出“申请秘籍”,但它通过作者真实的记录和真诚的分享,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常春藤所代表的那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开放的思维模式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比任何条条框框的指导都来得更加深刻和有力量。它让我明白,留学不仅仅是追求名校的标签,更是为了在一种更加优越的环境中,激发自己的潜能,塑造更好的自己。这本书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对未来的留学之路有了更清晰的憧憬和更坚定的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