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 MILL数控加工编程应用实例 含盘

Power MILL数控加工编程应用实例 含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克忆彭劲枝 著
图书标签:
  • PowerMILL
  • 数控加工
  • 编程
  • 实例
  • CAM
  • 加工技术
  • 机械制造
  • 数控机床
  • 编程案例
  • 工业软件
  • CAD/CAM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哈尔滨市学府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84100
商品编码:26930640565
包装:平装-胶订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PowerMILL 数控加工编程应用实例》以各种典型零件数控加工编程为主线,展开讲解应用PowerMILL2012软件进行数控加工自动编程的操作方法,在使用PowerMILL软件计算零件加工各工步刀具路径的过程中,讲解软件各参数、各选项的功能和应用。全书介绍了8类典型零件[11个例子零件,16个练习零件(含参考答案)]的数控加工自动编程过程。DY章介绍了PowerMILL2012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并介绍了一个简单的引例,第2章讲解了一个典型二维线框图形形式的零件数控加工编程过程,第3章介绍了一个典型三维实体图形形式的零件数控加工编程,第4章详细讲解了塑料模具型腔零件数控加工编程,第5章介绍了塑料模具型芯零件数控加工编程,第6章介绍了三类电极零件的数控加工编程,第7章讲解了拉延模具凹模零件数控加工编程,第8章介绍了拉延模具凸模和压边圈及其装配体数控加工编程,第9章介绍了刀具路径后置处理方法及机床后处理文件的订制。为方便读者学习,本书附带了一张光盘,包含了书中所有的实例源文件、实例的操作视频文件和练习题源文件及其参考答案。

关联推荐
《PowerMILL 数控加工编程应用实例》11个全新企业应用实例,既涉及工艺又详解操作,紧贴数控加工竞赛内容,全新PostProcessor范例,适用2010至2017版本,快速突破技术难点瓶颈,轻松赢得更好工作机会 
目录
目 录 前言 DY章 PowerMILL 2012数控加工编程基础1 1.1 PowerMILL 2012软件界面及工具栏1 1.2 “文件”下拉菜单条详解3 1.3 PowerMILL数控编程基本概念6 1.4 PowerMILL软件中鼠标的使用及 快捷键7 1.5 PowerMILL软件常用基础操作7 1.6 PowerMILL数控编程的一般过程及 引例11 1.7 练习题24 第2章 二维线框图形零件数控加工编程26目 录
前言

DY章 PowerMILL 2012数控加工编程基础1
1.1 PowerMILL 2012软件界面及工具栏1
1.2 “文件”下拉菜单条详解3
1.3 PowerMILL数控编程基本概念6
1.4 PowerMILL软件中鼠标的使用及
快捷键7
1.5 PowerMILL软件常用基础操作7
1.6 PowerMILL数控编程的一般过程及
引例11
1.7 练习题24
第2章 二维线框图形零件数控加工编程26
2.1 数控加工编程工艺分析27
2.2 详细编程过程27
2.2.1 设置公共参数27
2.2.2 顶平面加工—— 面铣策略应用于
平面加工30
2.2.3 外轮廓粗、精加工—— 二维曲线
轮廓应用于封闭轮廓加工33
2.2.4 月形槽粗、精加工—— 二维曲线
轮廓应用于开放轮廓加工36
2.2.5 中部型腔粗、精加工—— 二维曲线
区域清除应用于封闭型腔加工38
2.2.6 中部型腔二次加工—— 二维曲线区域
清除(残留加工)应用于二次加工42
2.2.7 腰形槽粗、精加工—— 二维曲线
区域清除及其应用45
2.2.8 孔加工—— 钻孔与铣孔策略应用
于孔加工47
2.2.9 雕刻文字—— 参考线加工策略
应用于线槽加工51
2.2.10 刀具路径后处理54

2.2.11 产生数控加工工艺清单55
2.2.12 保存项目文件56
2.3 工程师经验点评56
2.4 练习题57
第3章 三维实体图形零件数控加工编程58
3.1 数控加工编程工艺分析58
3.2 详细编程过程59
3.2.1 设置公共参数59
3.2.2 前侧面矩形槽加工—— 二维曲线区域
清除应用于实体型腔加工62
3.2.3 两个三角形型腔加工—— 二维曲线
区域清除应用于实体型腔加工66
3.2.4 两个三角形型腔二次加工—— 二维
曲线区域清除(残留加工)应用于
二次加工69
3.2.5 中部两个梯形型腔加工—— 二维曲线
区域清除应用于异形型腔加工72
3.2.6 主型腔开粗和底平面精加工—— 二维
曲线区域清除应用于异形型腔
加工76
3.2.7 主型腔侧壁精加工—— 二维曲线轮廓
应用于异形型腔侧壁加工77
3.2.8 孔加工—— 钻孔和铣孔策略应用于
孔加工79
3.2.9 直倒角加工—— 平倒角铣削策略
应用于直倒角加工82
3.2.10 刀具路径后处理85
3.2.11 产生数控加工工艺清单85
3.2.12 保存项目文件87
3.3 工程师点评87
3.4 练习题87
第4章 塑料模具型腔零件数控加工编程88
4.1 数控加工编程工艺分析88
4.2 详细编程过程89
4.2.1 设置公共参数89
4.2.2 整体粗加工—— 模型区域清除及
高速加工选项应用于开粗91
4.2.3 整体二次粗加工—— 模型残留区域清除及残留模型应用于二次粗加工97
4.2.4 型腔顶面精加工—— 平行精加工
及模型边界应用于浅滩面加工101
4.2.5 型腔侧面精加工—— 等高精加工
及浅滩边界应用于陡峭面加工111
4.2.6 型腔底面精加工—— 三维偏置
精加工应用于浅滩面加工116
4.2.7 平面精加工—— 偏置平坦面精
加工应用于平面加工119
4.2.8 DY次清角—— 清角精加工应用于
角落加工122
4.2.9 第二次清角—— 清角精加工应用于
角落加工128
4.2.10 保存项目文件130
4.3 工程师经验点评130
4.4 练习题131
第5章 塑料模具型芯零件数控加工编程132
5.1 数控加工编程工艺分析132
5.2 详细编程过程133
5.2.1 设置公共参数133
5.2.2 粗加工—— 模型区域清除策略应用于
粗加工135
5.2.3 侧抽芯槽进刀槽加工—— 参考线及
参考线刀具路径应用于槽加工140
5.2.4 侧抽芯槽加工—— 模型区域清除
应用于槽加工144
5.2.5 成型曲面精加工—— 三维偏置
精加工应用于自由曲面加工146
5.2.6 侧抽芯槽精加工—— 陡峭和浅滩
精加工的应用150
5.2.7 平面精加工—— 平行平坦面精加工
应用于平面加工154
5.2.8 DY次清角—— 清角精加工应用
于角落加工156
5.2.9 第二次清角—— 清角精加工应用
于角落加工158
5.2.10 保存项目文件159
5.3 工程师经验点评159
5.4 练习题160
第6章 工具电极零件数控加工编程161
6.1 清角电极数控加工编程162
6.1.1 数控加工编程工艺分析162
6.1.2 详细编程过程162
6.1.2.1 设置公共参数162
6.1.2.2 电极形体部分粗加工—— 模型
区域清除用于凸模开粗165
6.1.2.3 电极基准部分粗加工—— 等高
精加工策略应用于粗加工168
6.1.2.4 电极形体顶平面精加工—— 等高
切面区域清除策略应用于平面
加工170
6.1.2.5 电极形体侧壁精加工—— 模型
轮廓策略应用于侧壁加工172
6.1.2.6 电极基准顶面精加工—— 等高切
面区域清除应用于平面加工174
6.1.2.7 电极基准侧壁精加工—— 模型
轮廓策略应用于侧壁加工176
6.1.2.8 电极序列号加工—— 参考线
精加工应用于文字雕刻177
6.1.2.9 保存项目文件180
6.2 加强筋电极数控加工编程180
6.2.1 数控加工编程工艺分析180
6.2.2 详细编程过程181
6.2.2.1 设置公共参数181
6.2.2.2 电极形体部分粗加工—— 模型
区域清除用于凸模开粗182
6.2.2.3 电极基准部分粗加工—— 等高
精加工策略应用于粗加工186
6.2.2.4 电极形体顶弧面精加工—— 平行
精加工策略应用于曲面加工188
6.2.2.5 电极形体侧壁精加工—— 显示全部信息

高精度模具制造的艺术与科学:一本实操指南 本书将带您走进精密机械加工领域,以一套完整的、从概念到成品的高精度模具制造流程为主线,深入剖析每一个关键环节的技术要领与实战技巧。我们致力于为您呈现一个全面、系统的模具设计与加工解决方案,让您在掌握核心理论的同时,也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实际生产中的挑战。 第一章:模具设计精髓与数字化建模 在开始任何加工之前,扎实的设计是成功的基础。本章将从模具的基本原理出发,详细讲解不同类型模具(如注塑模、冲压模、压铸模等)的设计要点,包括分型面设计、浇注系统与流道设计、冷却系统布局、顶出系统规划等。我们将重点关注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最大程度地提高模具的生产效率、使用寿命和产品质量。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数字化建模在现代模具设计中的核心作用。您将学习如何使用业界领先的CAD软件,从二维草图绘制到三维实体建模,精确构建复杂的模具零件。我们会详细介绍曲面造型技巧,如何处理自由曲面,以及如何运用参数化设计来提高设计的灵活性和可追溯性。同时,还将讲解如何进行干涉检查、装配关系定义,以及生成详细的工程图纸,确保设计的严谨性和可制造性。 第二章:CAM编程的核心原理与策略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编程是连接设计与加工的桥梁。本章将系统阐述CAM编程的核心概念,包括刀具路径的生成原理、切削参数的选择、后处理器(Post Processor)的定制与应用等。我们将重点讲解不同加工策略的应用,例如: 曲面加工策略: 包含等高线加工、流线加工、平行线加工、投影加工等,以及如何根据零件的几何特征选择最合适的曲面加工方法,以获得优异的光洁度和尺寸精度。 型腔与型芯加工: 详细讲解如何针对复杂的三维型腔和型芯进行高效、精密的加工,包括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的策略组合。 孔加工: 涵盖钻孔、扩孔、镗孔、攻丝等常见孔加工操作的CAM编程技巧,以及如何处理深孔、斜孔等特殊情况。 二次元加工: 针对简单的二维轮廓、槽、孔等进行高效的加工编程。 本章还将深入探讨刀具路径的优化技术,如刀具轴控制(Tool Axis Control)、刀尖补偿(Tip Compensation)、剩余材料加工(Remaining Material Machining)等,以减少空刀时间,提高切削效率,延长刀具寿命,并获得更佳的表面质量。 第三章:高效刀具路径的生成与仿真 生成高效、可靠的刀具路径是CAM编程的关键。本章将专注于刀具路径的实际生成过程,并结合丰富的实例,演示如何在CAM软件中创建和编辑各种类型的刀具路径。我们将重点介绍: 粗加工策略: 如何利用大切削参数,快速移除大部分材料,为后续精加工奠定基础。我们将讨论等高线粗加工、区域清除(Area Clearance)等策略,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进给和切削深度来提高粗加工效率。 半精加工策略: 在粗加工的基础上,进一步逼近零件的最终形状,为精加工节省时间,并提高表面质量。我们将讲解轮廓加工(Contour Machining)、螺旋加工(Spiral Machining)等半精加工方法。 精加工策略: 针对零件的最终精度和表面光洁度要求,生成高质量的刀具路径。我们将深入探讨平行线加工、等高线加工、三维流线加工等精加工方法,并分析如何通过调整步距(Stepover)、步距(Stepdown)等参数来获得理想的光洁度。 刀具路径仿真与验证是确保加工成功的必要步骤。本章将详细介绍如何利用CAM软件内置的仿真功能,对生成的刀具路径进行碰撞检测、切削过程模拟,以及剩余材料分析。通过仿真,您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加工问题,如刀具与夹具的碰撞、切削不到位、过度切削等,从而避免昂贵的返工和损坏。 第四章:高精度加工的参数设置与优化 精确的参数设置直接决定了加工精度和效率。本章将深入探讨影响加工质量的关键参数,并提供实用的优化建议。我们将围绕以下方面进行讲解: 切削参数的优化: 包括主轴转速(Spindle Speed)、进给速度(Feed Rate)、切削深度(Depth of Cut)、切削宽度(Width of Cut)等。我们将根据不同的刀具类型、材料特性和加工阶段,提供科学的参数选择方法,并介绍如何通过切削力学原理来指导参数优化。 刀具的选择与应用: 介绍各种类型刀具(如球头刀、平底刀、圆角刀、立铣刀、钻头、铰刀等)的几何特性、材料和适用范围,以及如何根据加工需求选择合适的刀具。 刀具补偿与刀尖半径补偿: 详细讲解刀具长度补偿、刀具半径补偿(G40/G41/G42)、刀尖半径补偿(G43.4/G43.5)等概念及其在CAM编程中的应用,以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进给率的控制: 讲解恒定进给率、恒定表面速度(Constant Surface Speed)等控制方式,以及如何在不同加工区域和刀具运动轨迹中实现平稳的进给率,避免振动和提高表面光洁度。 第五章:特定零件的加工实例分析 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本章将通过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高精度零件加工实例,将前几章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每个实例都将包含: 零件模型分析: 对零件的几何特征、尺寸精度要求、表面粗糙度要求进行详细分析。 CAM编程流程演示: 分步演示从导入模型到生成最终刀具路径的完整CAM编程过程。 关键参数设置解析: 详细解释每个加工阶段的关键切削参数、刀具选择以及刀具路径策略的设定依据。 仿真验证与结果分析: 展示刀具路径的仿真过程,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指出潜在的优化点。 G代码生成与机床适配: 介绍如何生成适合目标机床的G代码,并简要说明后处理器(Post Processor)在代码转换中的作用。 加工注意事项与技巧: 总结在实际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的实用技巧。 我们将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零件,例如: 复杂曲面模具零件: 如汽车发动机罩、电子产品外壳等,重点展示曲面加工的精髓。 高精度五金件: 如精密连接器、医疗器械零件等,强调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的控制。 微小特征零件: 如微型电子元器件、精密光学器件等,突出微加工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第六章:机床操作与加工过程控制 CAM编程的最终目的是在机床上实现高精度加工。本章将从机床操作的角度,阐述如何将CAM生成的刀具路径转化为实际的加工过程,并进行有效的控制。我们将探讨: 机床的准备与校准: 包括机床的日常维护、坐标系设定、刀具对刀、工件找正等关键步骤。 G代码的加载与执行: 如何将CAM生成的G代码加载到机床上,并理解G代码中常见的指令。 加工过程的实时监控: 如何通过观察切削状态、听切削声音、读取机床参数等方式,实时监控加工过程,及时发现异常。 加工误差的分析与补偿: 分析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如机床精度、刀具磨损、热变形等,并介绍相应的补偿方法。 首件确认与批量生产: 如何进行首件确认,确保加工精度符合要求,并顺利进行批量生产。 第七章:先进加工技术与未来趋势 为了满足日益提高的加工精度和效率需求,本章将介绍一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CAM编程的未来发展趋势。这包括: 五轴联动加工: 深入讲解五轴加工的优势、应用领域,以及CAM编程中五轴刀具路径的生成与控制。 高效率粗加工(HEM)技术: 介绍HEM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如何在CAM编程中实现高效的粗加工。 智能加工与自动化: 探讨如何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应用于CAM编程和机床控制,实现更智能化的生产。 增材制造与减材制造的结合: 分析增材制造(3D打印)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以及与传统减材制造的协同发展。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加工: 关注环保要求,介绍如何通过优化加工工艺,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 本书力求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丰富详实的图文示例,帮助您掌握高精度模具制造的各项关键技术。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从业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提升您的专业技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第一感觉就是内容可能会非常丰富,尤其是“应用实例”这几个字,让人充满了期待。书本的装帧设计也比较精美,厚度也适中,看起来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书。然而,在我仔细阅读后,我发现书中所提供的“应用实例”大多是些非常标准、非常基础的范例,像是简单的二维零件加工、平面铣削、钻孔等。对于那些在复杂曲面加工、模具制造、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等领域工作的工程师来说,这些案例显得不够有挑战性,也无法提供太多的借鉴意义。我特别想学习如何利用PowerMILL处理那些高难度的五轴联动加工,如何对复杂曲面进行高效的精加工,以及如何进行实时的加工仿真和优化。遗憾的是,这本书在这些方面的内容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涉及。书中的讲解方式更偏向于理论性的描述,缺乏具体的步骤指导和参数设置的细节。这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PowerMILL功能的“介绍手册”,而并非一本真正能够指导我解决实际生产难题的“实战指南”。我期望的是,能有一本真正能从零开始,手把手教我如何处理复杂加工任务的书籍,而这本书,似乎并未达到我的预期。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封面上“Power MILL”几个大字,配上一些复杂的CAD/CAM图形,一眼就能看出这是搞数控编程的专业书籍。而且还送了一张光盘,这年头带光盘的书可不多见了,总觉得多张光盘就意味着里面会有更丰富的内容,比如教程视频、案例模型或者是一些实用的软件插件。不过,拿到手之后,我翻了几页,发现它更多地侧重于理论概念的讲解,对于我这种更倾向于动手实践的读者来说,有点不够“给力”。虽然书里确实提到了一些加工原理,也展示了一些加工路径的截图,但总感觉隔靴搔痒,缺乏那种可以直接套用到实际项目中的鲜活案例。比如说,在介绍刀具路径优化的时候,虽然提到了各种算法,但我更想看到的是,具体在加工一个什么样的零件时,用了哪种优化策略,最终带来了什么样的效果,比如节省了多少加工时间,提高了多少表面光洁度。这本书的讲解方式,更像是给你画了一个大饼,告诉你这里有美食,但具体怎么做,怎么拿到手,就得自己去探索了。这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想要快速提升技能的工程师来说,可能会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我期待的,是那种一步一步,手把手教你完成一个复杂零件加工的实用指南,而不是一本理论堆积的参考手册。

评分

我一直对数控加工编程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看到这本书的封面和简介时,我对PowerMILL这款软件的应用充满了好奇。书中对PowerMILL的界面和一些基本操作的介绍,倒是比较到位,让我这个初学者能够快速地对软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例如,关于如何导入CAD模型、如何进行刀具库的管理、如何创建简单的刀具路径等,都有详细的图文说明。这确实为我打开了数控编程世界的大门。然而,当我试图去学习更高级的应用,比如如何处理带有复杂倒角的曲面、如何进行精加工的刀路策略选择,以及如何进行后处理生成有效的G代码时,这本书的内容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它更多地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而我更需要知道“怎么做”。比如说,在讲解曲面精加工时,虽然提到了多种加工策略,但并没有详细说明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哪种策略,以及具体的参数设置原则。而对于我这种希望能够快速上手,解决实际加工难题的学习者来说,缺乏这种深入的指导,确实有些令人沮丧。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书”,而不是一本仅仅介绍概念的“说明书”。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风格倒是不错,字体清晰,图文并茂,读起来比较舒服。封面上的“应用实例”几个字,让我一开始就抱有很高的期望,想着这下可以好好学习一些实际的加工技巧了。然而,翻开书后,我发现里面提及的“实例”大部分都是比较基础的,例如简单的二维轮廓加工、孔加工等等。对于我们这些在实际生产线上经常处理复杂曲面、高精度零件的工程师来说,这些内容显得有些“小儿科”了。更让我感到遗憾的是,书中所介绍的PowerMILL功能,似乎停留在了一个比较老的版本,很多新版本中出现的强大功能,比如智能曲面加工、自适应加工等,完全没有提及。我尤其想学习的是如何利用PowerMILL进行五轴联动加工,如何处理复杂的模具、航空零件等,但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非常匮乏,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我尝试着在书中寻找关于如何进行刀具碰撞检测、如何设置合适的切削参数来保证加工质量的详细指导,但找到的内容都比较泛泛,缺乏具体的操作细节和实操技巧。总的来说,这本书更像是给初学者准备的入门读物,对于想要深入掌握PowerMILL进行高级应用的学习者来说,可能需要寻找其他更专业的资源。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学术化,对于一些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可能理解起来会有些吃力。它在介绍PowerMILL的各种功能时,往往会引入大量的技术术语和理论知识,虽然这对于系统学习软件的原理是有帮助的,但对于我这种希望能够快速将软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的用户而言,会觉得节奏有些慢。我更倾向于那些直接切入主题,通过实际案例来讲解软件功能的书籍。例如,在讲解CAM策略时,书中详细地阐述了各种算法的数学原理,但我更想看到的是,如何在加工一个涡轮叶片时,选择最优的五轴刀路,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参数来优化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具体指导是比较欠缺的。我尝试着在书中寻找关于如何处理金属切削仿真、如何进行刀具磨损预测以及如何优化加工参数以提高生产效率的详细内容,但收获甚微。总而言之,如果你想深入理解PowerMILL背后的理论,这本书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如果你和我一样,是希望通过学习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编程问题,那么这本书可能无法满足你的需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