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发射检测技术是目前已经逐步走向成熟的新的无损检测技术,由沈功田著的《声发射检测技术及应用(精)》系统集成和呈现了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二十多年来将声发射检测技术应用于压力容器、大型常压储罐、压力管道、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与评价的研究成果,其内容包括仪器系统开发、材料声发射特性、各种特种设备的声发射检测技术和应用,该书建立了完整的特种设备声发射检测技术及应用体系。
由沈功田著的《声发射检测技术及应用(精)》系 统论述了声发射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信号处理和分 析方法、检测仪器系统及其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声发 射检测仪器系统、声发射信号处理和分析方法、常用 金属材料的声发射特性以及几种典型设备的声发射检 测应用等。全书共8章,第1章介绍声发射检测技术的 基础知识,第2章论述声发射检测仪器系统,第3章论 述声发射信号的处理和分析方法,第4章论述金属材 料的声发射特性,第5~8章分别论述压力容器、大型 常压储罐、压力管道和起重机械的声发射检测技术及 应用案例。
本书是作者对其三十年来声发射检测技术理论和 应用研究成果的总结,可供无损检测及相关技术人员 参考,也可作为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培训和高等院校 相关专业的参考教材。书中有关声发射检测仪器系统 的具体实现对无损检测仪器开发人员也具有借鉴意义 。
前言
第1章 声发射检测技术基础
1.1 声发射的概念
1.2 声发射技术发展历程和现状
1.3 中国声发射技术发展历程
1.4 中国声发射技术主要研究和应用领域
1.4.1 压力容器的声发射检测
1.4.2 航空航天工业中的应用
1.4.3 复合材料的声发射特性研究
1.4.4 声发射信号的处理技术
1.4.5 岩石的监测和应力测量
1.4.6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监控应用
1.4.7 铁路焊接结构疲劳损伤的监测
1.4.8 泄漏监测
1.4.9 磁声发射研究
1.4.10 其他研究工作
1.5 声发射检测的基本原理
1.6 材料的声发射源
1.6.1 突发型和连续型声发射
1.6.2 金属材料中的声发射源
1.6.3 非金属材料中的声发射源
1.6.4 复合材料中的声发射源
1.6.5 其他声发射源
1.7 波的传播
1.7.1 近场脉冲响应
1.7.2 波的传播模式
1.7.3 模式转换、反射和折射
1.7.4 材料中的波速
1.7.5 几何效应
1.7.6 衰减
1.8 凯塞效应和费利西蒂效应
1.8.1 凯塞效应
1.8.2 费利西蒂效应和费利西蒂比
1.9 声发射检测技术的特点
1.10 本章小结
第2章 声发射检测仪器系统
2.1 声发射检测仪器概述
2.2 声发射信号的探测
2.2.1 压电效应
2.2.2 传感器
2.2.3 传感器的耦合和安装
2.2.4 传感器的分类及用途
2.3 信号电缆
2.3.1 同轴电缆
2.3.2 双绞线电缆
2.3.3 光导纤维电缆
2.3.4 电缆中的噪声问题
2.3.5 阻抗匹配
2.3.6 接头
2.4 信号调理
2.4.1 前置放大器
2.4.2 主放大器
2.4.3 滤波器
2.4.4 门限比较器
2.5 声发射检测系统
2.5.1 单通道声发射检测仪
2.5.2 多通道声发射检测系统
2.6 选择检测仪器需考虑的因素
2.7 检测仪器的调试和校准
2.7.1 传感器的选择和安装
2.7.2 仪器调试和参数设置
2.7.3 仪器校准信号的产生技术
2.7.4 仪器的校准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声发射信号处理和分析方法
……
第4章 金属材料的声发射特性研究
第5章 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第6章 大型常压储罐声发射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第7章 压力管道泄漏声发射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第8章 起重机械声发射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1 GB/T 12604.4—2005((无损检测术语声发射检测》
附录2 GB/T 26644—2011《无损检测声发射检测 总则》
附录3 JB/T 10764—2007《无损检测 常压金属储罐声发射检测及评价方法》
附录4 NB/T 47013.9—2011《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9部分:声发射检测》
附录5 桥式和门式起重机金属结构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定方法
坦白讲,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通常,这类偏向于“检测技术”的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让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要么过于偏重应用,而忽略了技术本身的精髓。然而,《声发射检测技术及应用(精)》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让我眼前一亮。书的第一部分,详细阐述了声发射现象的物理基础,从弹性波的传播,到材料内部应力分布,再到微裂纹萌生时能量的释放,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特别喜欢它关于“能量阈值”和“信号衰减”的讨论,这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听不到微小的损伤,以及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的变化。随后,书进入了声发射信号的采集和处理环节。我了解到,原来一个小小的传感器,背后蕴含着如此复杂的信号调理和滤波技术。书中对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特性、灵敏度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析。然后,就是最吸引我的部分——信号分析与损伤诊断。我第一次了解到,原来通过分析声发射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征,竟然能够区分出不同类型的损伤,甚至判断损伤的程度和位置。书里列举了大量的案例,比如在金属疲劳过程中,声发射信号会呈现出怎样的变化;在复合材料分层或脱粘时,信号又有什么不同。这些详细的分析,对于我理解材料的“行为”非常有帮助。而且,书中还探讨了如何通过阵列传感器来定位损伤源,这让我联想到了一些军事上的雷达定位技术,感觉非常酷炫。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关于“检测”技术,更是关于如何“倾听”材料,理解它们在“生命周期”中的“语言”。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思维的启迪。在阅读《声发射检测技术及应用(精)》之前,我一直认为材料的损伤是“可见”的,或者至少是可以通过宏观尺度的测量来发现的。然而,这本书却让我明白,很多致命的损伤,往往发生在我们肉眼无法察觉的微观层面。声发射技术,就像是赋予了材料“语言”的能力,而这本书,就是教我们如何去“倾听”和“解读”这种语言。书中对声发射信号的产生机制的阐述,从材料内部的微观形变到宏观应力释放,都进行了非常精细的描述。我尤其对“能量积累与释放”的观点印象深刻,它让我理解了为何材料在受到应力时会产生“声音”。紧接着,书中对声发射信号的采集和处理进行了详细介绍,我了解到,原来一个微弱的声发射信号,需要经过复杂的信号放大、滤波和数字化处理,才能被我们捕捉和分析。作者还对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进行了比较,并给出了选择建议,这对于实际应用来说非常重要。最让我惊叹的是,书中对声发射信号的分析和模式识别的章节。通过对信号的“波形”、“频谱”和“能量分布”等特征进行分析,竟然可以区分出不同类型的损伤,如裂纹扩展、材料剥落、纤维断裂等等。书中大量的工程案例,比如在航空航天领域,声发射技术如何监测飞机蒙皮的损伤;在石油化工领域,如何监测储罐的完整性,都让我看到了这项技术巨大的应用潜力。这本书让我明白,预防远比事后补救更重要,而声发射技术,正是实现这种预防的关键。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了我的注意力,让我欲罢不能。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声发射检测技术”的书,更像是一堂生动的材料失效“预警”课。书中对于声发射信号的产生机制,从宏观的形变到微观的微观结构变化,都做了细致的入微的剖析。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裂纹尖端应力集中”时,用到了“能量瞬间释放”的表述,这使得声发射过程不再是神秘的“黑盒子”,而是基于物理原理的必然结果。紧接着,书深入到声发射信号的采集和处理,我了解到,原来信号的“幅值”、“能量”、“持续时间”等参数,都蕴含着丰富的损伤信息。作者还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特点,以及如何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优化选择,这对于实际操作非常具有指导意义。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书中关于声发射信号的“模式识别”和“损伤定位”的章节。我这才意识到,原来我们真的可以“听”出材料的“病症”,并且能够“定位”病灶所在。书中列举的各种工程案例,例如在桥梁钢结构受力过程中,声发射信号如何揭示微小裂纹的存在;在压力容器服役期间,声发射监测如何预警潜在的失效风险,都让我对这项技术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项检测手段,更是一种主动的、实时的、能够预防灾难性事故发生的“守护神”。这本书的逻辑严谨,结构清晰,从理论到实践,层层递进,使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逐渐领略到声发射检测技术的无穷魅力。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简直颠覆了我对“技术报告”的刻板印象。原本以为一本关于“声发射检测技术及应用”的书,会充斥着复杂的公式、晦涩的术语和冰冷的图表。但《声发射检测技术及应用(精)》完全打破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部深入浅出的科普读物,只不过它的科普对象是那些对材料内在“声音”感兴趣的专业人士。书中对声发射信号的产生过程,从微观裂纹的萌生、扩展,到宏观断裂的发生,都进行了非常精妙的描述。我尤其对关于“裂纹尖端应力集中”导致原子/分子发生微小位移,从而产生弹性应变能释放,进而激发声波的解释印象深刻。这种将宏观现象与微观机制巧妙联系起来的叙述方式,让我对声发射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不同声发射事件(如裂纹扩展、纤维断裂、界面滑移等)产生的声发射信号特征(如幅度、能量、瞬时频率等)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对比,并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波形图。这使得我在阅读时,能够清晰地分辨出不同类型的损伤对材料“声音”的影响。而且,作者在阐述理论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实践的重要性,而是用大量真实世界的工程案例来佐证理论的有效性。从核电站的容器安全监测,到航空航天的结构损伤诊断,再到地质灾害的预警,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声发射技术的广泛应用前景,也让我看到了技术本身所蕴含的巨大能量。这本书的逻辑结构非常清晰,从基础理论到应用实践,层层递进,引人入胜。我甚至觉得,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一位非常热爱技术,并且善于沟通的学者,他/她能够用最恰当的方式,将最复杂的技术知识传递给读者。
评分我真心觉得,这本书不应该被仅仅归类为一本“技术”书,它更像是一部关于“材料的秘密语言”的解读指南。在翻阅《声发射检测技术及应用(精)》之前,我对于“声发射”这个词汇,仅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并未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理和应用。这本书,从最基础的声发射信号的产生机制开始,层层深入,为我揭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如“弹性波”、“应力集中”、“能量释放”等,描述得生动形象。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声发射事件(如裂纹萌生、材料断裂、纤维脱粘等)所产生的信号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并辅以大量的图表数据,这使得我可以清晰地分辨出材料在不同状况下的“声音”差异。更令人惊喜的是,书中对声发射信号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技术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包括传感器的选择、信号的预处理、特征提取以及损伤的定位等。这些内容对于实际操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我更是被书中大量的工程应用案例所吸引,从航空航天领域的结构健康监测,到土木工程领域的桥梁、隧道安全评估,再到能源领域的压力容器和管道的实时监控,都展示了声发射技术在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材料并非总是“沉默”的,它们在承受外力的过程中,一直在“讲述”着自己的“故事”,而声发射技术,就是我们倾听这些故事的“耳朵”。
评分我本来以为这本书会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充满了晦涩难懂的公式和术语。但是,《声发射检测技术及应用(精)》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它更像是一部关于“材料健康”的侦探小说。书的第一部分,就非常巧妙地解释了声发射信号是如何产生的,作者用了很多比喻,比如“材料在受到应力时,就像是有一群微小的“建筑工人”在内部忙碌,当他们的工作发生“意外”时,就会发出“声响””。这种描述方式,让我对声发射的物理本质有了全新的认识。紧接着,书中详细介绍了声发射信号的采集和处理过程,我才了解到,原来一个小小的传感器,需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电子线路来放大和过滤信号,才能捕捉到那些微弱的“声音”。作者对不同传感器的选择和布置也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这对于实际操作非常宝贵。最让我着迷的是,书中关于声发射信号的分析和损伤诊断的章节。我学会了如何通过分析信号的“幅度”、“能量”以及“出现频率”来判断损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比如在混凝土结构中,声发射信号如何揭示裂纹的萌生和发展;在金属材料中,如何监测疲劳损伤的进展。这些案例让我看到了声发射技术在保障工程安全方面的巨大价值。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材料并非是静止的,它们在承受外力的过程中,一直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而声发射技术,就是我们倾听这些故事的“耳朵”。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价值,绝对不仅仅是停留在“技术”层面,它更像是一本关于“材料的无声呐喊”的聆听手册。在翻阅《声发射检测技术及应用(精)》之前,我对“声发射检测”的认知,仅限于一些零散的、不成体系的片段。这本书,则以一种系统而深入的方式,为我打开了通往这一领域的大门。作者从声发射信号的产生机理讲起,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如“应力释放”、“能量传播”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精妙的比喻,描绘得生动形象。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材料(如金属、复合材料、岩石等)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声发射信号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并辅以大量的实验数据和波形图,这让我在理解材料损伤过程时,仿佛拥有了“透视眼”。更让我惊叹的是,书中对声发射信号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技术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介绍,包括传感器选型、信号预处理、特征提取以及损伤的定位等。这些技术细节的披露,对于实际应用而言,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我更是被书中大量的工程应用案例所震撼,从核电站的设备安全监测,到高速铁路的无损检测,再到地质灾害的预警,都充分展示了声发射技术在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工业效率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材料并非总是“沉默”的,它们在承受外力的过程中,一直在“倾诉”着自己的“状态”,而声发射技术,就是我们理解这些“倾诉”的最佳途径。
评分我不得不承认,在阅读《声发射检测技术及应用(精)》之前,我对“声发射检测”这个领域知之甚少。我把它想象成一种非常专业的,只存在于实验室里的高级技术。然而,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复杂的声发射原理展现在我面前。从声发射信号的产生机制,到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再到信号的处理和分析,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非常透彻。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能量释放”和“应力波传播”的描述,它让我对声发射的物理过程有了直观的理解。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涵盖了从建筑结构到航空航天,再到能源领域的方方面面。我看到,声发射技术不仅仅是用于检测材料的缺陷,更可以用于监测结构的健康状况,预测潜在的故障。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这项技术在保障社会安全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巨大潜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堆砌,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它不像很多技术书籍那样枯燥乏味,反而充满了探索未知的好奇感。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材料科学、工程检测以及结构健康监测感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我对一本技术书籍的期待。它让我看到了“倾听”材料“内心深处”的可能性。在阅读《声发射检测技术及应用(精)》之前,我对材料的失效机制,尤其是那些在早期阶段发生的微观损伤,了解非常有限。这本书,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材料“世界”的大门。作者对声发射信号产生机理的详细阐述,从宏观的应力集中到微观的晶格形变,都进行了非常精细的描述。我尤其对“弹性应变能释放”的解释印象深刻,它让我理解了为何材料在受到外力时会产生“声音”。紧接着,书中对声发射信号的采集和处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才了解到,原来一个微弱的声发射信号,需要经过复杂的信号调理和滤波技术才能被有效地捕捉和分析。作者还对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特性和选择进行了比较,这对于实际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书中关于声发射信号的分析和损伤诊断的章节。通过对信号的“幅值”、“能量”、“持续时间”等特征进行分析,竟然可以区分出不同类型的损伤,甚至判断损伤的程度和位置。书中列举的各种工程案例,例如在桥梁钢结构受力过程中,声发射信号如何揭示微小裂纹的存在;在压力容器服役期间,声发射监测如何预警潜在的失效风险,都让我对这项技术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项检测手段,更是一种主动的、实时的、能够预防灾难性事故发生的“守护神”。
评分这本书真的是一本宝藏!我一直对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很感兴趣,尤其是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声发射检测(Acoustic Emission Testing, AET)这个概念我早就听说过,但一直觉得它比较高深,像是只存在于理论和实验室里的技术。直到我翻开了这本《声发射检测技术及应用(精)》,才真正体会到它的魅力所在。书里从最基础的声发射信号产生机理,到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再到信号的采集、处理和分析,都讲得特别透彻。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材料(比如金属、复合材料、岩石等)在不同载荷下的声发射响应的详细阐述,还配有大量的图示和实验数据,这让我对声发射现象有了直观的认识。不仅仅是理论,书里还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了很多实际应用案例,涵盖了桥梁、管道、压力容器、飞机结构等关键工程领域。看着这些案例,我仿佛亲身经历了一次次“听”材料“说话”,了解它们内部细微的损伤迹象。有时候,我们总觉得某些东西“坚不可摧”,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便是最坚固的材料,在受力过程中也会发出各种“声音”,而声发射技术就像是给这些声音装上了“耳朵”和“大脑”,让我们能够捕捉、解读这些信息,从而在事故发生之前就预警。这对于保障公共安全、提高设备可靠性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相当平实,没有太多晦涩的专业术语堆砌,即使是对这个领域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它不像很多技术书籍那样枯燥乏味,反而充满了探索未知的好奇感。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材料健康监测、结构安全评估以及非破坏性检测技术感兴趣的朋友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