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成、宋耀鸿主编的《专家教您防治心血管病》以问答形式简要介绍了心血管病的基本知识,重点介绍了防治心血管病从起居养生、合理饮食、经常运动、心理调适做起的各种方法。并对中西医临床治疗心血管病的方法做了详尽介绍,*后着重指出了预防心血管病的重要性和具体的预防方法。本书是一部全面反映心血管病自我调养和临床防治新成果的科普读物,内容融汇中西而详尽,文字简洁而明了。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强的特点。不仅适合心血管病患者的自我医疗,也可作为基层医护人员的参考读物。
宋耀鸿,中医内科学硕士,中西医结合博士,临床医学博士后,副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自然科学基金**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科同行评议专家,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第二批江苏省**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江苏省**批江苏“卫生拔尖人才”。现任南京市中医院大内科主任助理,心血管病科学术后备人才。并担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心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心脏康复专业组委员。主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7项,已发表学术文章30余篇,其中4篇为SCI收录,副主编或参编专著多部。
一、心血管病基础知识
1.什么是心血管病
2.常见的心血管病有哪些
3.为什么说超重和肥胖是引发心血管病的主要原因
4.有哪些主要检查手段能诊断心血管病
5.心血管病的治疗手段有哪些
6.什么是高血压
7.什么是低血压
8.什么是运动性猝死
9.什么是心绞痛
10.什么是心肌梗死
11.什么是冠心病
12.什么是高脂血症
13.什么是心力衰竭
14.什么是心律失常
15.什么是风湿性心脏病
16.什么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17.什么是感染性心内膜炎
18.什么是心肌炎
19.什么是克山病
20.什么是心包炎
21.什么是梅毒性心血管病
22.什么是心脏神经官能症
二、防治心血管病从起居养生做起
23.心血管的“天敌”有哪些
24.心血管病患者如何家庭调养
25.心血管病患者如何日常保健
26.如何睡觉才能保护心血管健康
27.冷热水交替洗手能让心血管*年轻吗
28.心血管病患者为什么要远离烟酒
29.防心绞痛夜间发作睡前应注意什么
30.日常生活中如何注意心脏的呼救信号
31.为什么心血管病患者要慎入浴
32.心肌梗死后能过正常性生活吗
33.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回家后要注意什么
34.冠心病患者饮水为什么不能少
35.为什么要安排冠心病患者合理休息
36.高脂血症患者如何起居养生
37.患了心律失常应注意什么
38.心律失常患者如何家庭救治
三、防治心血管病从合理饮食做起
39.饮食与心血管病有什么关系
40.心血管病患者如何保持平衡膳食
41.哪些食物成分有助于血管年轻
42.哪些食物有助于血管年轻
43.大豆可降低血管硬化概率吗
44.为什么玉米油可防心血管病
45.为什么心血管病患者宜喝牛奶
46.喝粥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吗
47.为什么说果汁*能预防动脉硬化
这套《专家教您防治系列》的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健康状况有点焦虑,但又不想啃那些晦涩难懂的医学大部头的人量身定做的!我最近刚好在调整生活习惯,尤其关注心脑血管那块,毕竟年纪上来了,总得未雨绸缪嘛。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实操性”极强。它不是那种光说理论、堆砌数据让你望而生畏的科普书,而是像一位和蔼的老中医坐在你对面,手把手教你日常生活中哪些小动作、哪些食材搭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保养效果。比如,它里面有一段关于如何通过调整早餐结构来平稳血压的建议,非常具体,不是简单地说“少吃盐”,而是详细分析了各种谷物、蛋白质和蔬果的比例,还附带了几个简易食谱,我试着照着做了两周,早上的那种紧绷感确实减轻了。再者,它对“压力管理”这一块的阐述也特别到位,很多书只提“要放松”,这本书却深入到了如何识别那些“隐形压力源”,以及通过简单的呼吸法在工作间隙就能快速恢复精力的技巧。我特别喜欢那种叙事方式,它将复杂的病理知识,通过生活化的场景小故事串联起来,读起来一点也不累,更像是阅读一本高级生活指南,而不是教科书。总之,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清晰、可执行的行动路线图。
评分我通常对这种“专家”主导的书籍保持警惕,总觉得里面夹带了太多行业术语或者自我推销的成分。然而,这套《专家教您防治系列》的阅读体验,完全颠覆了我的偏见。它最成功之处在于,它彻底打破了“专家”和“大众”之间的信息壁垒。作者似乎深知普通读者在面对健康问题时的恐惧和无助,因此,他的语言风格带着一种强烈的同理心和安抚感。举个例子,书中讨论到“血栓形成”这个听起来很可怕的环节时,作者没有直接展示可怕的病理图片,而是用了一个“水管堵塞”的形象比喻,再逐步引入专业的名词解释,这样既保证了知识的准确性,又照顾到了读者的情绪。更重要的是,它在讲述如何应对突发状况时,给出的建议都是基于国内(或者至少是本土化)的医疗资源现状,非常接地气,不像有些国外引进的书籍,推荐的药物或治疗方法在国内根本难以获取。这种“脚踏实地”的写作态度,让整本书的指导意见显得尤为可靠和具有操作性。
评分说实话,我是在一个亲戚确诊心血管问题后,抱着“总得学点什么”的心态翻开这套书的。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结构清晰,逻辑缜密”。它不像我以前看过的那些医学书,东拉西扯,今天讲这个穴位,明天讲那个偏方。它似乎遵循着一个非常清晰的诊疗思路——从识别风险信号、到生活方式的长期干预、再到疾病发生后的科学管理。我尤其欣赏它对“个体化差异”的强调。书里反复提到,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遗传背景、生活环境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一刀切”的防治方案是不靠谱的。它引导读者去建立自己的“健康日志”,记录自己的身体反应,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个“平衡点”。这种鼓励读者主动参与到自身健康管理中的理念,对我触动很大。它不是在说教,而是在赋能。我甚至把书中提到的几个自我检测小工具(比如如何在家中初步评估自己的血脂风险)应用了起来,感觉自己对身体的掌控感增强了许多。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也做得很好,那些复杂的生理结构图被简化成了清晰的流程图,让一个对生物学知识一窍不通的人也能快速掌握核心概念。
评分这本书籍的深度和广度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它绝非市面上常见的“快速见效”读物可以比拟的。我特别留意了它在“慢性炎症”与心血管疾病关联性这一章节的处理。通常健康书会简单提及炎症问题,但这本深入探讨了肠道菌群失衡如何诱发全身性的低度慢性炎症,并最终损害血管内皮。它的论述逻辑层次分明,从微观的细胞层面,逐步推导到宏观的身体表现,这种由内而外的解析,让我对“治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书中还花了不少篇幅讨论了“如何与慢性病共存”,而不是“如何根治”。这种务实的态度非常重要,因为它承认了现代医学的局限性,并教导我们如何在疾病的“阴影下”依然保持高质量的生活。我特别喜欢它推荐的几种冥想和轻运动方式,它们不是那种剧烈的、需要场地器材的锻炼,而是可以在任何狭小空间完成的“微运动”,非常适合都市白领和老年人。这本书更像是一份长期的健康伙伴,它给予的知识是持续性的,而非一次性的解决方案。
评分我向来对那种标题宏大、内容空泛的养生书籍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更像是营销大于知识。但这次尝试《专家教您防治系列》中的某本(我记不清具体是哪一本了,但感觉这套书的风格很统一),却给了我一个惊喜。这本书的笔触非常细腻,它没有一上来就用令人恐惧的医学术语吓唬读者,而是非常耐心地从“我们为什么会生病”这个哲学层面上进行铺垫。我最欣赏它的一点是,它对“预防”的定义极其广阔。它不仅仅关注饮食和运动,还深入探讨了睡眠质量对血管弹性的影响,甚至是人际关系和谐度对内分泌系统的微妙调节作用。比如,书中分析了长期熬夜是如何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这部分的论证逻辑非常严谨,引用了多方研究数据,但表达方式却异常平实易懂,让人心悦诚服。更绝妙的是,它在讨论“用药”问题时,采取了一种非常平衡的态度,既不盲目推崇西医的“快速干预”,也不鼓吹完全依赖所谓的“天然疗法”,而是强调在医生的指导下,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并最小化副作用。这种严谨又不失人文关怀的写作风格,让这本书的专业度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完全不像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的“伪健康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