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视新闻:与事件同步
定价:40元
作者:叶子 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1-01
ISBN:9787303083619
字数:446000
页码:422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目录
第一章 电视新闻节目概况
一、新闻——电视节目的主体
1.电视新闻界说
2.电视新闻节目分类
3.电视新闻的地位
二、科技——电视新闻发展的支撑
1.科技对电视新闻的推动
2.我国电视新闻的发展
三、现代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
1.创新的基点——沟通交流意识
2.创新理念的指向——满足受众的需要
3.报道的语态——重在过程、现场、细节展示
4.报道的品格——重在质疑、思想的揭示
第二章 电视新闻报道原则
一、电视新闻共性规律
1.时效性
2.真实性
3.客观性
4.公正性
二、新闻价值
2.新闻价值要素
3.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
三、“三贴近”原则
1.新闻选题——新闻价值与百姓视点的融合
2.报道方式——平实表达与灵活策划的融合
3.传播策略——媒介本位与群众参与的融合
第三章 电视新闻的采制特点与取材叙事
一、电视新闻的采制特点
1.立体信息传播
2.直观形象思维
3.现场纪实再现
4.观众多层次参与
5.表现多元素综合
6.报道多工种配合
二、电视新闻的报道取材走向
1.信息——观众期望值
2.情感——报道兴奋点
3.个性——传播人格化
三、电视新闻报道叙事走向
1.主题事件化
2.事件故事化
3.故事人物化
4.人物个性化
第四章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
一、消息类新闻的基本特点
1.快速
……
第五章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第六章 连续报道、系列报道
第七章 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上)
第八章 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下)
第九章 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
第十章 电视新闻题材类别(上)
第十一章 电视新闻题材类别(下)
第十二章 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第十三章 电视新闻节目传播
参考书目
后记
内容提要
《电视新闻节目研究》版本完成于1998年,1999年元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到2005年已经重印了4次。此次修订更名为《电视新闻:与事件同步》。本书被多所新闻院校选作广播电视专业的教材,这对作者来说是感欣慰的事。
与时代同步,电视新闻事业发展也是与时俱进、日新月异的。新的世纪更有新的发展。2003年对电视新闻工作者来说是难忘的一年。国际重大事件伊拉克战争与国内重大事件“典”的报道让电视新闻人经历了一次大练兵。5月,新闻频道正式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新闻又迈上新的台阶。电视新闻的研究也从对每条报道的探讨。发展到对节目的研究,今天更拓展到栏目、频道的研究。在高科技的支撑下,电视新闻节目的报道、传播方式也在突飞猛进。现场报道、连线报道的日常化,重大事件现场直播的常规化,电视新闻的传播理念也因此而发生变化。电视新闻的*实践、*理念在教材中应有所体现,教材建设也需要与时俱进地修订、补充、更新,这是作者在新世纪想做的事。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叶子(叶凤英)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196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电视专业。长期从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1979年回校执教。从事电视采访、编辑及新闻节目研究等教学、科研工作;是电视新闻专业创建者之一。 20世纪80
读到“叶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这几个信息,我首先想到的是它背后可能蕴含着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电视新闻研究的深度探索。而“与事件同步”这个副标题,则直接触及了电视新闻的核心魅力——快速、准确、生动地呈现当下。我一直觉得,电视新闻最打动人的地方,就在于它能够将遥远的新闻事件拉近到观众的眼前,让人们仿佛置身现场,感受到事件的脉搏。这本书是否能够揭示电视新闻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洪流中,捕捉到最关键的“事件”,并且以一种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希望书中能涵盖从新闻策划、采访技巧、现场报道,到后期剪辑、配乐、以及新闻的播出策略等一系列与“同步”紧密相关的内容。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视新闻如何在高强度的竞争中,保持其独特性和权威性,并且在“与事件同步”的同时,不失其应有的深度和人文关怀。
评分我一直对新闻背后的运作流程感到好奇,特别是电视新闻这种时效性极强的媒体。我时常在想,当突发事件发生时,记者们是如何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如何迅速收集信息,如何组织采访,又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新闻制作出来并播出的?“与事件同步”这个词组,让我觉得这本书很有可能揭示了新闻生产的“魔术”是如何实现的。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新闻选题的产生过程,记者们如何在纷繁的信息中抓住重点,如何进行有效的采访,挖掘出独家新闻。同时,作为一档电视节目,画面的呈现至关重要,我相信这本书会深入探讨如何利用镜头语言、画面构图、声音配合等元素来增强新闻的表现力,让观众更能身临其境。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有真实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那些经典的新闻报道是如何在“同步”的压力下诞生的,以及其中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作为一名对新闻制作有初步了解的业余爱好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论指导,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电视新闻的运作机制。
评分我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电视学专业课系列教材”这个定位所吸引。这意味着它应该是一本具有系统性、权威性和学术性的书籍,能够为我提供扎实的新闻学理论基础。我对“与事件同步”这个概念非常感兴趣,它暗示了一种对新闻时效性、真实性和深度的极致追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学术的角度,深入探讨电视新闻的时政性、现场感和传播力,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流程和方法,实现对事件的快速、准确、全面的报道。比如,在信息传播的各个环节,从选题策划、采访调查、素材采集、到后期制作和播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高度的协同和效率。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电视新闻史上的经典案例研究,分析它们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以及它们是如何在“与事件同步”的原则下完成报道的。同时,我也想了解,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电视新闻又如何利用新的传播技术,进一步强化“与事件同步”的能力,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我一种非常专业、严谨的感觉。当我在书店第一次看到它时,就被那种深邃的蓝色和简洁的字体所吸引。书脊上的“电视新闻”四个字,加上“与事件同步”的副标题,立刻勾起了我对新闻背后那些快速反应、深度挖掘的探索欲望。我本身就是一名电视新闻爱好者,尤其喜欢看那些能够触及社会脉搏、反映时代变迁的深度报道。一直以来,我都觉得电视新闻不仅仅是画面的堆砌,更是一门艺术,一种将复杂信息通过视听语言有效传达给大众的学问。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理解到究竟是什么样的理念和技术,能够让电视新闻在瞬息万变的事件发生时,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最核心的价值,并且用最能引起共鸣的方式呈现出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名字也给我一种可靠的保证,我一直认为教育类出版社的书籍,在内容的专业性和学术性上都有较高的水准。我对书中会涉及到的新闻策划、采访技巧、剪辑语言、甚至是新闻伦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够借此提升自己对电视新闻的理解深度,不仅仅是作为观众,更能从一个更专业的角度去欣赏和评判。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联想到许多电视新闻制作中的挑战和艺术。当下的信息爆炸时代,媒体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电视新闻要想在其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做到“与事件同步”。这不仅仅是速度上的较量,更包含了对事件本质的把握,以及如何将新闻以最吸引人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电视新闻的报道策略,包括如何进行预判性报道、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突发新闻,以及在信息高度碎片化的今天,如何构建一条清晰、有逻辑的叙事线索。同时,我对于“叶子”这个名字的作者身份感到好奇,不知道是一位资深的新闻从业者,还是一位在新闻学领域有深厚造诣的学者。我希望书中能够体现出作者在电视新闻实践中的独到见解和丰富经验,或许能够提供一些非常接地气的技巧和方法。作为一名正在考虑未来职业方向的学生,我非常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对电视新闻这个行业有一个更真实、更全面的了解,看看它是否真的如同我所想象的那般充满挑战和机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