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藥飲片標準圖鑒
定價:398.00元
作者:林餘霖
齣版社:福建科技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53354138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2.561kg
編輯推薦
本書為全國新聞齣版改革發展項目、“十二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獲國傢科學技術學術著作齣版基金資助。
本書在品種上與2010年版《中國藥典》對接,在編排上以“植物、藥材、飲片”一一對應的方式呈現是本書的一大特色,為《中國藥典》飲片標準的解讀和圖示化展示。
內容提要
本書共收載2010年版《中國藥典》中以植物為基原的飲片484味。本書依藥名筆畫排序,介紹來源、産地、采收加工、藥材性狀、炮製規範、飲片性狀、性味功效、用量用法,以及飲片的炮製品,是對《中國藥典》的解讀和有效補充。
本書為首部嚴格依據2010年版《中國藥典》炮製規範進行炮製的中藥飲片彩色圖譜,飲片性狀文字描述均與2010年版《中國藥典》相應品種相同,所收中藥飲片形態標準、規範。多來源藥材以“植物、藥材、飲片”一一對應的方式呈現是本書的一大特色。
目錄
一畫
一枝黃花
二畫
丁公藤
丁香
八角茴香
人參
兒茶
九裏香
刀豆
三畫
三七
三白草
三棱
乾薑
乾漆
土木香
土貝母
土荊皮
土茯苓
大葉紫珠
大血藤
大豆黃捲
大皂角
大青葉
大棗
大黃
大蒜
大薊
大腹皮
山麥鼕
山豆根
山茱萸
山藥
山柰
山銀花
山楂
山楂葉
山慈菇
韆年健
韆裏光
韆金子
川木香
川木通
川貝母
川牛膝
川烏
川芎
川射乾
川楝子
廣棗
廣金錢草
廣藿香
女貞子
小葉蓮
小駁骨
小茴香
小通草
小薊
飛揚草
馬齒莧
馬勃
馬錢子
馬兜鈴
馬鞭草
四畫
王不留行
天山雪蓮
天仙子
天仙藤
天鼕
天花粉
天南星
天麻
天葵子
雲芝
木瓜
木香
木賊
木通
木棉花
木蝴蝶
木鱉子
五加皮
五味子
五倍子
太子參
車前子
車前草
瓦鬆
……
五畫
六畫
七畫
八畫
九畫
十畫
十一畫
十二畫
十三畫
十四畫
十五畫
十六畫
十七畫
十八畫
附錄1 《中國藥典》(201O年版)中藥材炮製通則
附錄2 藥材拼音索引
附錄3 基源植物拉丁
學名索引
附錄4 藥材名與植物
基源名筆畫索引
作者介紹
陳士林教授
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入選團隊負責人,《中國中藥雜誌》、《藥學學報》、ChineseHerbalMedicines副主編。兼任“瀕危藥材繁育國傢工程實驗室”主任、中國藥學會中藥與天然藥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曾擔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所長、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閤作中心任,美國藥典傳統中藥谘詢組顧問。
林餘霖研究員
就職於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至今,長期從事藥用植物經典分類及生藥鑒彆工作。1983至1987年就讀於廈門大學生物係,1993至1995年就讀於協和醫科大學,獲得生藥學碩士學位。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中藥愛好者的福音!作為一個長期在社區藥房工作的我,每天接觸到的中藥材種類繁多,雖然有經驗,但有時候麵對一些形態相似、功效卻大相徑庭的飲片,還是會有些吃不準。這本書恰好填補瞭這個空白,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圖片,而是非常細緻地展示瞭各種中藥飲片的正品、僞品,甚至是一些常見的商品規格。翻開書頁,那些熟悉的藥材在高清的彩色圖片下,細節之豐富,讓我愛不釋手。比如,對於那些容易混淆的,像黨參和黃芪,書中不僅有它們各自的典型特徵,還專門闢齣瞭比較部分,從根的橫斷麵的紋理、顔色,到錶麵的毛孔分布,都講解得清清楚楚,讓我這種經驗不是特彆豐富的人,也能迅速掌握辨彆要領。更讓我驚喜的是,它還包含瞭許多關於飲片炮製加工的知識,比如切製的方法、不同的炮製方式對藥效的影響等等,這些信息對於理解中藥的運用至關重要,往往在一般的書籍中是很難找到這麼詳細的介紹的。這本書的排版也很人性化,每種藥材都配有清晰的名稱、拉丁文名、科屬,以及最重要的——詳細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甚至還有炮製方法和用法用量的簡要說明。我常常在工作之餘,對照著手裏的飲片,再翻翻這本書,感覺自己的專業知識又得到瞭鞏固和提升。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一本圖鑒,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中藥師,時刻在我身邊,耐心細緻地指導我。
評分最近在學習中醫理論,想找些實操性的輔助材料,無意中發現瞭這本《中藥飲片標準圖鑒》,簡直是我的救星!一直以來,我總覺得學中醫理論像是空中樓閣,缺少瞭腳踏實地的感覺,尤其是那些古籍中記載的方劑,裏麵的各種藥材,如果不能親眼所見、細緻辨彆,總覺得難以融會貫通。這本書的齣現,恰好解決瞭這個痛點。它以一種非常直觀的方式,把我從書本上的文字描述,帶到瞭真實的藥材世界。書中對於每一種飲片的描述,都極其到位,從整體的外形,到細微的色澤、氣味,再到斷麵特徵,都描繪得栩栩如生,仿佛我能透過紙張聞到那股獨特的藥香,觸摸到那粗糙的質感。特彆是一些名貴藥材,比如人參、鹿茸,這本書裏呈現的圖片,清晰得讓人驚嘆,讓我得以領略它們“廬山真麵目”,也更理解瞭為什麼它們的價值如此之高。而且,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藥材産地、采收時節、炮製工藝的介紹,這讓我對中藥的生長環境和加工過程有瞭更深的認識,也更加體會到“道地藥材”的珍貴。我還會把這本書帶到一些中藥材市場,對照著書本上的圖片,去辨認那些攤位上的藥材,這比單純的記憶要有效得多,也更加有趣。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本引導我深入瞭解中藥世界的“指南針”,讓我對中醫的實踐充滿信心。
評分我一直對中藥懷有濃厚的興趣,但苦於自己不是專業人士,對各種藥材的辨識能力有限,常常在網上看到一些關於中藥的介紹,但圖片模糊不清,描述也過於籠統,難以真正掌握。直到我偶然發現瞭這本《中藥飲片標準圖鑒》,我纔覺得自己的學習之路有瞭真正的曙光。這本書的圖片質量絕對是頂級的,每一張都清晰得如同在眼前,色彩也還原得非常真實,讓我能夠清楚地看到飲片的紋理、色澤、形態等各種細微特徵。更讓我喜歡的是,它不僅僅展示瞭正品,還特彆列齣瞭常見的僞品,並且詳細對比瞭正品與僞品之間的差異,這一點對於初學者來說尤為重要,避免瞭因為辨彆不清而帶來的誤用風險。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那些容易混淆的藥材的對比分析,比如不同的“根莖類”飲片,它們在外形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但通過書中細緻的圖文對比,我能清晰地看到它們在斷麵的顔色、質地、紋理上的區彆,這讓我豁然開朗。這本書的文字描述也十分精準,語言簡潔明瞭,但信息量卻非常大,涵蓋瞭藥材的來源、性狀、功效等關鍵信息,而且還附帶瞭重要的鑒彆要點,讓我能夠快速抓住辨識的重點。我已經把它作為我日常學習中醫的必備參考書,每天都會翻閱,並且嘗試著在腦海中將書中的圖片與我所學的理論知識聯係起來,感覺自己正在一步步地接近我一直以來渴望的中醫世界。
評分多年來,我一直遊走於中醫藥的學習和實踐之中,深知“形質”在中藥鑒定中的關鍵性。我曾無數次因為藥材形態的細微差彆而睏惑,也曾因為辨識不清而産生過誤用。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為我解決瞭一個長期存在的難題。它的圖片質量之高,令人震撼,幾乎可以媲美顯微鏡下的觀察,每一種藥材的細微之處,都得到瞭極好的呈現。比如,一些根莖類藥材的橫切麵,書中展示的紋理、髓柱的形態,都清晰可見,這對於區分那些外形相似但內部結構差異顯著的藥材,提供瞭最直觀的依據。更讓我欣賞的是,書中對於一些經典古籍中記載的、現在市麵上不太常見但具有重要價值的藥材,也進行瞭收錄和詳細的圖文講解,這極大地拓展瞭我的知識視野,也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那些古老的方劑。我尤其喜歡它對“産地”和“炮製”的深入探討,這讓我明白,同樣一種藥材,産地不同、炮製方法不同,其功效和應用也會有所差異,這在我實際運用中,給予瞭我非常重要的指導。這本書的嚴謹性和全麵性,讓我肅然起敬,它不僅僅是一本圖鑒,更是一本涵蓋瞭中藥鑒定、炮製、産地等多方麵知識的“百科全書”,是我未來學習和實踐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評分作為一個長期的中藥收藏愛好者,我一直緻力於尋找能夠係統、全麵展示各類中藥飲片精品圖譜的書籍。市麵上確實有不少圖鑒類的書籍,但很多都存在圖片質量不高、信息不全、或者側重點偏移等問題。直到我接觸到這本《中藥飲片標準圖鑒》,我纔真正感受到什麼叫做“專業”與“嚴謹”。這本書的圖片,簡直就是藝術品級彆的呈現,色彩鮮艷,細節銳利,能夠充分展現齣中藥飲片的質感和神韻。從外形輪廓到內部結構,甚至是一些微小的斑點和紋路,都捕捉得一清二楚,讓我作為收藏者,能夠更加深入地欣賞和研究這些天然的瑰寶。書中對於每一種飲片的介紹,都非常詳盡,不僅僅包含常規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瞭飲片的“道地”特徵、最佳炮製方法以及不同商品規格的差異,這些信息對於真正瞭解和鑒賞中藥的人來說,價值韆金。我特彆看重它對“真僞辨彆”的處理,書中不僅展示瞭僞品的圖片,更細緻地闡述瞭它們的來源和鑒彆方法,這對於我這樣的收藏者來說,是避免“踩雷”的寶貴指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本能夠提升我對中藥鑒賞能力和理論認知深度的“秘籍”,讓我能夠從更專業的角度去認識和品味中藥的魅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