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西藏风光 旅游/地图 书籍 |
| 作者: | 张鹰摄影 |
| 定价: | 58.0 |
| 出版社: | 中国旅游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04-04-01 |
| ISBN: | 9787503215995 |
| 印次: | 1次 |
| 版次: | 2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20×大32开 |
| 内容简介 | |
| 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号称屋脊的青藏高原西南部。西藏南北长1000公里,东西宽达2000公里。全区总土面积达12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分八之一,居全国第二位。 |
| 目录 | |
| 前言 Foreword 拉萨 Lhasa 藏东南 Southeast Tibet 藏北高原 The Northern Tibet Plateau 日喀则 Xigaze 阿里 Ngari |
| 编辑 | |
| 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号称屋脊的青藏高原西南部。西藏南北长1000公里,东西宽达2000公里。全区总土面积达12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分八之一,居全国第二位。 |
作为一本视觉资料集,我对它的信息结构和逻辑性给予高度评价。它似乎并不是简单地按照行政区划或热门景点来罗列,而是更像按照“体验维度”来组织的。比如,可能会先集中展示高海拔地区的纯净冰川与天空,随后过渡到藏区寺庙建筑的复杂细节,再深入到人文生活气息浓厚的村落场景,最后可能收尾于一条河流或一条古道。这种叙事性的编排,让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能够自然地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有起伏的西藏体验路径。每一部分的前言或引子都极具引导性,帮助读者快速进入当前场景的氛围。而且,不同区域的风格区分得非常明显,比如阿里地区的苍凉与林芝地区的丰饶,仅通过色彩饱和度和构图的差异就能清晰地分辨出来,这对于希望深入了解西藏多样性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它不仅仅是“看图”,更像是在“学习”西藏地理和文化的差异性。
评分翻阅这本书时,我发现它在细节呈现上达到了近乎偏执的程度,这才是区分一本优秀图册和普通宣传册的关键所在。比如,拍摄布达拉宫时,镜头不仅聚焦于宏伟的正面,更有不少对于墙壁上斑驳的色彩、窗口透出的光影,甚至是转经筒上古老铜锈的特写。这种对微观世界的关注,极大地增强了照片的“在场感”。再比如,拍摄到的人文场景,人物的面部表情虽然在巨大光线下被捕捉得非常清晰,但摄影师的取景角度非常尊重被拍摄者,没有流于猎奇或打扰,这使得照片充满了真诚和力量感。我甚至注意到,在一些关于传统服饰的细节图里,连手工刺绣的针脚都能分辨得出来,这不仅仅是风光书,更是一部关于西藏物质文化的影像档案。这种对每一个细微元素的尊重和精雕细琢,让最终呈现的效果远超出了普通的“美景照”范畴,它更像是一份田野调查的视觉记录。
评分这本《西藏风光》的印刷质量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纸张选得很有档次,厚实且带有微微的哑光质感,即便是长时间翻阅,指尖也不会感到疲惫。色彩的还原度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那些雪山的冷峻蓝、经幡的鲜艳红,以及林芝地区森林那种深邃的墨绿,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能透过纸面感受到那里的空气。我特别欣赏摄影师对光影的捕捉,尤其是一些清晨或傍晚时分,阳光以极低的角度斜射进山谷,那种层次感和立体感,即便是最顶级的数码照片都难以完全比拟。装帧设计上也看得出是用心了,书脊的稳固度让人放心,摊开时也能平整地铺在桌面上,方便对照查阅。对于一个旅行者来说,能拥有一本如此精美的图册,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不仅仅是记录风景的工具,更像是一件可以收藏的艺术品。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精神上的预习或回顾,那份对极致自然之美的敬畏感,是通过这精良的物理载体传递出来的。封面设计也简洁大气,没有过多花哨的元素,直接以一幅震撼人心的全景图吸引了我的注意,非常符合主题的格调。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宁静”与“力量”的并存,这在很多喧闹的旅行书中是难以寻觅的。翻阅时,我常常会不自觉地放慢呼吸和翻页的速度,仿佛生怕粗鲁的动作会打破画面中那种神圣的寂静。图片的选择似乎经过了极其严格的筛选,很少出现人声鼎沸的旅游集市或过于商业化的场景,更多的是聚焦于那些亘古不变的自然元素——山、云、水、石。这种聚焦使得观者能够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西藏那份独有的、宏大而又肃穆的生命力上。它不是在教你如何高效地打卡景点,而是在邀请你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每一次合上书本,我都能感觉到一种精神上的涤荡,仿佛刚刚从那片高远的天地间归来,带着一身清冽的空气和对生命尺度的重新审视。这绝非一本速食式的旅游指南,而是一部需要细细品味、反复摩挲的心灵伴侣。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实在称得上是现代设计与传统美学的完美融合,完全没有那种传统旅游指南的刻板和沉闷感。它采用了大量的留白,这种克制的空间感,反而让每一张图片都拥有了呼吸的余地,不再是拥挤的景点堆砌,而是更侧重于意境的营造。我注意到有些跨页的图片,跨度处理得非常巧妙,天际线和山体轮廓的衔接几乎是无缝的,显示出编辑在图文整合上极高的专业素养。文字部分则处理得相当克制和精炼,既有必要的地理信息标注,又不乏一些富有诗意的、发人深省的短文,它们像是点缀在壮丽景色中的恰到好处的注脚,引导读者去思考更深层次的东西,而不是简单地告知“这里是什么”。字体选择上也偏向于现代无衬线体,清晰易读,但偶尔在引言处又会穿插一些具有书法感的字体,这种细微的对比增加了阅读的层次感和趣味性。整体而言,阅读体验是极其流畅且愉悦的,没有视觉上的疲劳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