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跑一次改革 | ||
| 定價 | 48.00 | |
| 齣版社 | 浙江人民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8年04月 | |
| 開本 | 16開 | |
| 作者 | 中共浙江省委黨校 浙江行政學院 |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 頁數 | 0 | |
| 字數 | 0 | |
| ISBN編碼 | 9787213087059 | |
該書在撰寫過程中得到瞭浙江省委宣傳部、省編辦等省直部門的大力支持,中共浙江省委書記車俊更是欣然作序。
該書不僅梳理瞭浙江省曆年來的行政體製改革的脈絡,而且數據詳實、案例豐富;不僅在理論上闡述瞭推行“ 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意義,而且在也從實踐層麵,詳細介紹瞭浙江省級部門和各個地方政府在推行“ 多跑一次”改革過程中的具體做法,理論和實踐相結閤,具有很強的藉鑒性。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 多跑一次” 改革進行到底(代序)車俊001 導 論001 一章 邏輯起點: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007 一、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時代站位007 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實踐要求012 三、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典型範例016 第二章 時代意義: 政府自身改革的浙江方案021 一、“ 多跑一次”改革:浙江精神的生動實踐021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 多跑一次”
改革進行到底(代序)車俊001
導 論001
一章 邏輯起點: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007
一、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時代站位007
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實踐要求012
三、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典型範例016
第二章 時代意義: 政府自身改革的浙江方案021
一、“ 多跑一次”改革:浙江精神的生動實踐021
二、“ 多跑一次”改革:“放管服”結閤的浙江
樣本025
三、“ 多跑一次”改革:社會變遷的 然要求029
四、“ 多跑一次”改革:政府建設的倒逼機製033
第三章 實踐基礎: 從效能增進到職能轉變038
一、行政審批製度改革: 打造精簡高效的政府038
二、“四張清單一張網”: 撬動政府職能轉變050
三、“ 多跑一次”改革: 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067
第四章 改革設計:“ 多跑一次”改革的基本框架073
一、總體方案及其規範化073
二、公共數據的共享開放079
三、政府流程的優化再造084
四、涉政中介的精簡優化092
五、“互聯網 政務服務”的深化推廣096
第五章 典型經驗:“ 多跑一次”改革的創新實踐101
一、衢州“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改革101
二、颱州“多證閤一”綜閤性改革107
三、杭州信息化推動“一次跑”114
四、嘉興審批層級一體化改革120
五、紹興“中介超市”創新125
第六章 實施效果:“ 多跑一次”改革的整體成效131
一、群眾獲得感得到提升131
二、辦事效率大幅度提高137
三、部門協同取得突破143
四、政府建設多方麵提升148
第七章 改革深化:“ 多跑一次”改革的瓶頸突破155
一、頂層框架有待完善155
二、網絡辦事有待深化160
三、涉審中介有待規範165
四、流程再造有待優化173
五、體製瓶頸有待突破177
第八章 改革展望:“ 多跑一次”改革與浙江治理
現代化的新發展184
一、浙江治理現代化的政府改革邏輯185
二、“ 多跑一次”改革對治理現代化的推進190
三、以“ 多跑一次”改革開啓浙江各領域
治理改革新徵程196
參考文獻202
後 記204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觸動,來自於其中描繪的那些“邊緣人物”的故事。作者的筆觸是溫和而有力量的,他沒有將這些人塑造成受害者形象,而是著重刻畫瞭他們在麵對繁復規則時的韌性和創造力。我讀到一位偏遠地區的小商販,為瞭符閤最新的監管要求,如何巧妙地利用現有資源,甚至是利用一些被忽視的製度灰色地帶,來維持自己的生計和業務的運轉。這種民間智慧與僵硬規範之間的博弈,構成瞭全書中最具戲劇張力的部分。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錶麵的“不順暢”背後,隱藏著的是活生生的個體為瞭生存和發展所付齣的巨大努力和智慧。這部分內容讀起來不像是在讀一本嚴肅的論著,更像是在閱讀一係列精妙的田野調查報告,充滿瞭生活的氣息和溫度。作者對細節的捕捉能力令人嘆服,比如對於一張錶格上某個措辭的微小變化如何影響最終結果的描述,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使得整本書的論述極具說服力和感染力,讓人在閱讀時不禁為那些在夾縫中求生存的人們感到一絲敬意。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極其凝練,每一個句子都像經過瞭反復的打磨,散發著一種冷峻而精準的力量感。它避免瞭冗餘的情感渲染,而是依靠嚴謹的邏輯鏈條和事實的堆砌來推動敘事,讀起來有一種在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拆解復雜機械裝置的感覺。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其中關於某一特定領域效率提升的案例分析,作者沒有停留在錶麵的數據比較,而是深入到底層規則的衝突與協調層麵,詳細闡述瞭不同部門之間信息壁壘的形成原因。那種對係統性障礙的洞察力,展現瞭作者非凡的宏觀視野和紮實的研究功底。讀完這部分內容,我感覺自己對公共管理的復雜性有瞭更務實的認知,不再是那種理想化的“一刀切”的期望,而是理解瞭任何優化都必然伴隨著各方利益的再平衡。書中對“效率”的定義也頗具啓發性,它不僅僅是速度的提升,更包含瞭公平性與可操作性的統一。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結構性的思考框架,讓讀者能夠跳齣單一事件的煩惱,去審視支撐這些事件發生的更深層次的運作機製。
評分從文學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控製得非常好,它懂得何時需要加速,何時需要放慢腳步,讓讀者有時間消化那些復雜的信息。雖然主題嚴肅,但作者巧妙地穿插瞭一些曆史典故和哲學思考,使得內容不至於枯燥。例如,在討論某一環節的冗餘審批時,作者引用瞭古代關於“權責不一”的論述,將現代問題放置在一個更廣闊的時間維度下進行審視。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層次感。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處理數據和案例之間的過渡,那種轉承自然流暢,仿佛是兩個人正在進行一場深入的辯論,觀點層層遞進,毫無生硬的拼湊感。它成功地在“學術的嚴謹”和“大眾的可讀性”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讀完後,我感覺自己不單單獲取瞭知識,更像是在完成瞭一次智力上的長跑,雖然有些纍,但收獲的知識結構是清晰而堅固的,讓人對當前社會治理的復雜性有瞭全新的、更具立體感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的後半部分,著重探討瞭技術介入對傳統流程的潛在重塑作用,這一點非常切閤當前的時代背景。作者對數字化轉型持有一種審慎樂觀的態度,他沒有盲目歌頌技術萬能論,而是深入分析瞭數據孤島、係統兼容性以及數據隱私保護等一係列棘手問題。書中列舉瞭一些試點項目的案例,詳細對比瞭技術引入前後的效率提升幅度,以及隨之而來的新的管理難題。這種不偏不倚的分析態度,使得本書的觀點顯得尤為可靠和值得信賴。它告誡我們,流程的優化並非簡單的“上綫”一個新係統即可解決,而是一個涉及組織文化、人員培訓和規則重構的係統工程。閱讀這本書,就像是接受瞭一堂關於現代組織變革的深度課程,充滿瞭前瞻性和實踐指導意義。它促使我思考,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如何以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評估那些聲稱能“解決一切問題”的新工具和新方法,而不是被錶麵的光鮮所迷惑。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撲麵而來的時代氣息,那種略帶年代感的字體和簡潔的排版,讓人聯想到一些深刻的社會議題,我原本以為它會是一部嚴肅的社會學著作,深入剖析某種特定的政策變遷或是曆史進程。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那種期待很快就被一種意想不到的敘事方式所取代。作者似乎更鍾情於通過微觀的、近距離的觀察來構建宏大的圖景。書中的大量篇幅被用來描繪特定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麵對的繁瑣流程和無形壁壘,那些關於審批、登記、或是簡單的服務獲取過程中的卡頓與周摺,被細膩地捕捉下來。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等待”這一狀態的刻畫,那種被時間磨損、被流程消耗的心理感受,被描述得淋灕盡緻,仿佛能讓人聞到那種公文紙張特有的味道。它不是一本直接給齣解決方案的教科書,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社會肌理中那些需要被梳理和優化的角落。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在腦海中對照自己的經曆,那些曾經讓我感到無奈的時刻,似乎都在書頁間找到瞭共鳴和注腳,這使得閱讀體驗充滿瞭發現的樂趣,也讓我對日常的運作邏輯有瞭更深層次的思考。它成功地將抽象的“體製”具象化成瞭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體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