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活著的古堡——遊攝蔚縣古城 探究古堡文化
定價:118.00元
作者:鄭永康
齣版社:水利水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1706100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鎖綫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蔚縣古堡文化,是蔚縣的驕傲,也是中華民族的財富。由於社會發展和自然因素不可逆的影響,部分古堡
如今已漸行漸遠。但圖片可以承載曆史,我們通過對現存古堡的深度遊,去找尋挖掘蔚縣斑駁厚重的古堡文
化,搶救性地拍攝記錄古堡遺存,留住古堡的鄉愁和曆史記憶。近距離地穿越500年的古堡時空,賞閱北方經典
的民俗風情,品味蔚州人手指尖傳承的鄉土藝術魅力,每一處都會使你為之感嘆叫絕。
作者曆經6年,50多次深度走訪古村落所拍攝的圖片和采訪的素材,講述瞭自己如何去認識蔚縣古堡和拍
攝古堡文化的實戰體驗,對人們遊攝蔚縣古堡文化具有藉鑒和啓迪作用。因此,本書不僅是一本拍攝古堡的指
導書,也是蔚縣古堡深度遊的導遊攻略。
目錄
作者介紹
鄭永康,1950年5月生,原供職於水電部隊,大校警銜。中國攝影傢協會、北京市攝影傢協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協會碩學會士,北京市軍休攝影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北京市朝陽區、西城區攝影傢協會理事,北京市旅業協會攝影分會理事。
1985 年、1986年,分彆在解放軍攝影函授學校期、中國攝影函授學院第二期麵授學習,在《解放軍報》學習新聞寫作一年。
1986 年起,在各種專業媒體上發錶作品500 餘幅。在國際影賽中獲得各種奬項數百幅。
1990 年,被列入《中國青年攝影傢》辭典。
1994 年,西藏《羊湖船》被聯閤國教育科文組織收藏。
2007 年,《老街》、《洱海風情》入選巴塞羅那國際雙聯展。
2008 年,北京《四環夜色》被美國《國傢地理》雜誌收藏。
2013 年,《麵臨失傳的青砂器》獲聯閤國教育科文組織人類貢獻紀錄奬。
2015 年9 月,與餘厚民老師閤作動員國傢信息中心,嚮蔚縣白樂貧睏中學捐贈電腦50颱,價值35萬元。
文摘
序言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作者在描述和分析過程中,融入瞭大量個人化的“探訪手記”式的細微觀察,這種寫作手法極大地增強瞭作品的親曆感和真實度。他不僅僅是記錄瞭宏大的曆史事實,更關注那些容易被宏大敘事所忽略的角落——比如,一扇被歲月侵蝕得已經無法對齊的木窗,一處被行人無意中磨得光滑的石闆,甚至是對當地老人口述曆史的片段性記錄。這些細節的捕捉,往往是冰冷的曆史文獻無法提供的,它們如同一個個微小的切片,拼湊齣瞭一個飽滿而富有層次感的古城形象。這種近乎“田野調查”式的沉浸體驗,讓讀者在閱讀時,仿佛也一同經曆瞭作者在烈日下攀爬城垛、在昏暗的地下室裏辨認文物的過程。這種紮根於現場的真誠記錄,使得全書的論述更加可信,也更具有感染力,讓人油然而生齣親自去尋訪一番的衝動。
評分從技術角度來看,這本書在圖像與文字的結閤運用上,達到瞭一個相當高的水準,充分體現瞭“遊攝”這一核心理念。它沒有讓攝影淪為文字的附庸,也沒有讓文字成為照片的簡單注腳,而是形成瞭一種互相印證、互相烘托的有機關係。比如,當文字描述到某處城牆的防禦結構是如何巧妙地利用地形時,緊隨其後的照片便會以一個精準的側視圖來佐證這個結構的功能性;反之,當一張照片展示齣某種光影效果的震撼時,作者的文字便會迅速跟進,解釋這種視覺衝擊背後的地理方位和時間信息。這種圖文並茂的編排方式,極大地提高瞭信息傳遞的效率和閱讀的趣味性,避免瞭傳統圖冊的空洞或純文本的枯燥,可以說,它成功地將一次嚴肅的文化考察變成瞭一場視聽盛宴,讓晦澀的專業知識通過優美的影像得到瞭有效的“翻譯”。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在敘事節奏的把握上,展現齣一種遊刃有餘的功力,它巧妙地平衡瞭“遊記”的輕盈與“文化探究”的深度。作者似乎深諳如何牽引讀者的好奇心,開篇並非直接拋齣枯燥的曆史年代,而是通過一係列富有畫麵感的場景描寫,將我們帶入到古城的特定時空節點,比如清晨薄霧中初醒的城門,或是黃昏時分炊煙裊裊的街巷。這種“以景帶史”的寫法,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那些原本可能覺得遙不可及的古代建築知識,變得鮮活且易於接受。隨後,在讀者心神稍定,對這座古城産生親近感之後,作者纔循序漸進地引入關於防禦體係、生活習俗乃至地方方言的考證,既滿足瞭求知欲,又不會讓人感到知識的轟炸。這種張弛有度的敘事節奏,使得即便是對軍事史或建築學不甚瞭解的普通讀者,也能輕鬆地跟隨作者的腳步,完成一次由錶及裏的深度對話,讀起來非常享受,完全沒有一般學術著作那種令人望而卻步的嚴肅感。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確實非常引人注目,硬殼包裹的封麵帶著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仿佛真的能觸摸到那些古老城牆的斑駁紋理。尤其喜歡那種略帶磨砂質感的紙張,在光綫下會呈現齣微妙的光影變化,不張揚卻又暗藏著精緻。內頁的印刷質量也值得稱道,文字的排版疏密得當,閱讀起來十分舒適,不會有擁擠感。至於攝影作品的呈現,色彩的還原度非常高,那些石塊的粗糲質感、光綫穿過箭垛的銳利光影,都得到瞭淋灕盡緻的展現。特彆是那些俯瞰全景的航拍大圖,那種撲麵而來的曆史滄桑感,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地站在高處,感受著這座古城的脈搏。如果說有什麼可以稍微挑剔的,或許是跨頁的排版上偶爾能看到裝訂綫帶來的微小視覺乾擾,但瑕不掩瑜,整體而言,這是一本從視覺到觸覺都充滿瞭誠意的作品,看得齣齣版方在製作環節上投入瞭極大的心血,是值得收藏的一本實體書。
評分這本書在對“文化”的解讀上,展現齣一種跨學科的廣闊視野,這絕對不是一本僅僅停留在“拍照打卡”層麵的旅遊指南。作者對蔚縣古城的理解,明顯超越瞭單純的磚瓦結構,而是深入到瞭它作為特定曆史時期産物所承載的社會功能和精神內核。我特彆欣賞其中關於“人與城”關係的論述,比如如何分析那些看似堅固的城牆內部,那些錯落有緻的民居布局所反映齣的宗族關係和鄰裏互動模式。書中對一些民間傳說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穿插描寫,如同給冰冷的石頭建築注入瞭溫度和靈魂,讓人真切感受到這座城市是如何“活”過來的。這種對文化生態係統的整體把握,使得整本書的論述不再是靜態的遺跡介紹,而更像是一幅動態的曆史畫捲,其中包含瞭古代工程技術的智慧,也包含瞭普通民眾的生活哲學,這種多維度的剖析,極大地拓寬瞭我們對“古城”二字的傳統認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